《銀翼殺手2049》裡的賽博朋克文化,你看懂了幾個?

2020-12-17 騰訊網

雖然打著82版《銀翼殺手》續集的旗號。

但《銀翼殺手2049》相比於前作更加視覺化。

除了向老牌刀鋒跑者致敬以外,還沿用了很多視覺方面的創作靈感。

影片保持了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一貫冷靜的風格。

語言不多,所有元素都通過畫面來呈現。

熟悉這位導演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視聽語言是他的拿手好戲。

這也可能是他選擇演員的一個原因。

《邊境殺手》裡的本尼西奧·德爾·託羅。

《銀翼殺手》裡的瑞恩·高斯林。

個個都是人狠話不多的角色,只為更好的符合電影主題。

《銀翼殺手2049》的故事簡單到可怕。

一個人對自己身份的懷疑,是人類還是複製人。

在日益發展的科技技術下,人與機器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何為人類?人類會被機器人替代嗎?

人類是否要替代上帝,成為自己的造物主?

這些哲學問題在《銀翼殺手2049》裡顯露無疑。

但影片只給出命題,不負責給答案。

相比於哲學問題,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影片賽博朋克文化的視覺化。

也許在創作之初,影片的定位就沒有著重放在哲學的討論上。

而是重點表現賽博朋克文化,把這一文學形式,用電影形式具象化,呈現給觀眾。

事實證明影片做到了。

丹尼斯·維倫紐瓦加世界第一攝影師羅傑·狄金斯的組合。

本來就不應該對影片的故事性抱有太多期望。

抱著看故事的心態去看《銀翼殺手2049》,只會大失所望。

但換一種心態,抱著看導演是如何把賽博朋克用電影語言呈現的。

那電影會給你巨大的滿足感。

說了這麼多,可能還有小夥伴對賽博朋克文化不是太了解。

下面就先科普一下。

賽博朋克,原本是科幻小說的一個重要部分。

隨著新浪潮的退去,20世紀後科技的飛速發展。

一些科幻小說作者用新的文學形式重新定義科幻小說的價值。

網絡朋克不僅僅是一種全新的寫作形式,更是一種讓人著迷的文化。

也是後現代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朋克電影有著鮮明的藝術風格和精神內核。

《銀翼殺手2049》改編自科幻小說《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麼》?

影片無疑是一部賽博朋克的永恆經典之作。

賽博朋克的來源

賽博朋克是由兩個英文單詞組成,cyber和punk。

cyber翻譯為計算機、網絡、高科技等。

punk最初是一種音樂形式,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

特殊的歷史背景下,朋克音樂和傳統音樂有著相反的理念。

朋克代表年輕人的反叛、思想解放、反戰等主題。

最為中國熟知的朋克樂隊要屬Green Day(綠日樂隊)。

其中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這首歌還被選入《變形金剛》的曲目。

朋克文化逐漸進入年輕人的視野,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不再局限於音樂,慢慢侵入到科幻文學、電影、設計、服裝等領域。

著名作家威廉 吉普森為賽博朋克定下了一個核心命題。

「高科技,低生活」。

在高科技的科幻世界,充滿電子科技,人工智慧和龐大的私人企業。

科學改變人類生活、讓人類擁有更好的生活這一理念已經變異。

高科技帶來的是階層的固化、貧富差距的擴大。

網絡中無處不在的電腦黑客。

人工智慧成為人類的終極矛盾,社會次序混亂,甚至走向崩潰和毀滅。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網絡朋克具有強烈的反烏託邦悲觀主義。

作者們通過各種作品來表現快速發展的科技給人帶來的負面影響。

對科技的未知性要警惕。

賽博朋克的元素特點

剛開始賽博朋克是文學領域筆下抽象的文字。

為了實現視覺化,賽博朋克慢慢成為一種獨立的美學風格。

其主要元素為:黑客、虛擬數字空間、網絡、機械義體、生化武器等等。

在這個虛擬架空的背景之下,人類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

城市十分破舊,繁華的街道充滿科技產品,沒有一點人情味。

由此可見,賽博朋克和傳統的朋克風格,有不同的特徵。

特徵之一:衝突

賽博朋克的世界,視覺上會出現非常明顯的衝突畫面。

比如在《攻殼機動隊》中。

素子走在街道上,到處充斥著東方元素:表演車隊、中文和日文,東方建築等。

這些東方元素的物體和周圍高科技的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世界觀來理解可以看成是高度發達的社會,進入一種全球化的世界。

這一概念也非常符合賽博朋克後現代的理論。

特徵之二:科技

賽博朋克的科技與普通的科幻片大相逕庭。

一般的科幻片設定的未來世界多為太空,表現人類航天技術的發達。

而賽博朋克摒棄了這一命題,把科技重點放在網絡世界。

不僅數據全球化,而且擁有超強的人工智慧。

上升到更高的科技,如《黑客帝國》。

人類通過一根「連接線」可以直接進入到虛擬網絡世界。

真正實現了vr科技。

因為科技的發達,人類永生已經不再是遙遠的夢想。

在《攻殼機動隊》中,素子是一個人造人。

用一個人的大腦和仿生義體結合。

《銀翼殺手2049》中的瑞秋,是一個純粹的機械人。

而在他們的世界,一直把自己當成「正常人」。

特徵之三:陰暗

留意賽博朋克風格電影的小夥伴,應該已經發現了。

整個世界幾乎沒有一點自然光,它的環境光源均來自人為。

即使是白天的場景,也是陰暗或下雨天。

這樣的場景烘託出賽博世界的壓抑、黑暗、潮溼的氛圍。

這也是賽博風格電影和其他科幻電影的重要區別之一。

科技的發展,造成階層的固化和貧富差距巨大。

看似世界進步了,但人類的生活仿佛在無限倒退。

到處都有貧民窟,社會底層的人每天渾渾噩噩,人口巨大,而且混亂、雜居。

和高科技的生活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效果。

這一設計概念應該來自於香港的九龍城寨。

殘破發黴的街道、到處都是交錯的電線、陰暗潮溼的巷子、高密度的人口。

《銀翼殺手2049》

人類對科技的探索和追求是無法阻擋的。

但一些學者認為,科技不一定能百分百給人類的生活帶來正面的改善。

對於他們來說,高科技恰恰是低質量生活的源頭。

大家可以通過反烏託邦的作品來理解這一概念。

這也是網絡朋克科幻電影和小說的起源。

賽博朋克風格的電影有很多,但視覺化的特性應該起源於82版的《銀翼殺手》。

2049可以看作是對原著的致敬。

但2049版對賽博朋克的創作設置和審美風格,要比原版的影響更大。

賽博朋克的城市景象,一直沒有脫離東京的澀谷和香港的九龍城寨。

由此可見,網絡朋克和亞文化有高度的密切關係,幾乎是不可能分開的。

作為續集,永遠逃不過和原作相比較的困境。

但2049不管是在世界觀的設計和情感上,都沒有藉助82版本。

而是在經典元素上,做了大量的致敬。

光影的流動、雨中的獨白。

《銀翼殺手2049》的影像 。

透過灰色屋頂和鏡子的全景。

後工業場景中生鏽的貝殼。

暮色之城。

明亮的廣告牌和燈光的對比。

世界末日的遺址等。

都和原版進行了呼應。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投射的女友、全息影像的廣告、軌道電車等。

這些場景和元素,基本上都是在綠色屏幕上製作的,而不是在綠幕上拍攝的。

這些充滿創意和幻想的視覺拼貼在一起,

超越了以往所有賽博朋克電影的視覺畫面。

這種充滿創新和探索的精神,讓人欽佩。

音樂

《銀翼殺手2049》的配樂是著名配樂大師漢斯季默親自操刀。

代表作有《盜夢空間》、《獅子王》、《角鬥士》等。

在《銀翼殺手2049》中,他把上升的聲部循環加工,形成一直上升的音調。

這種音樂能不斷地刺激觀眾,產生一種期待感,總感覺後面會發生點什麼事。

再配合他對嬉皮士的獨特愛好,創作出蒸汽浪潮感覺的音樂。

給人一種現實和虛幻的交替感。

在虛幻的朋克世界,這種感覺「不真實」的音樂,能讓人真實地進入到虛幻的世界。

建築

所有反烏託邦的電影,未完成的烏託邦建築是關鍵。

它是反烏託邦電影最合適的元素。

《銀翼殺手2049》的實景拍攝佔比很小,只有一小部分在布達佩斯取景拍攝。

剩下的大部分場景都是通過電腦技術製作完成。

跟所有的科幻電影一樣,反派必須擁有一座堅不可摧的高科技建築。

建築的特點是:超強的次序感、建築材質沉重、空間中有不斷流動的水。

很明顯,《銀翼殺手2049》的反派Wallace的公司就是這樣設計的。

人性

《銀翼殺手2049》的故事背景顧名思義,在2049年。

離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30年以後。

在人性層面,探討未來科技世界人類情感的真實性和重要性。

現代社會已經讓人類失去了真正的自由,自由成為一種想像。

傳統觀念的整體性早已被打碎,個體逐漸成為社會的「工具」。

我們每天上班、工作,仿佛社會中的一顆螺絲、一個零件。

工作的效率、賺的錢多不多成為衡量人「有沒有用」的重要指標。

人迷失在了工業社會,功力、算計戰勝了一切。

主人公K的覺醒就是一種對道德、自由的追求。

他有一句特別關鍵的臺詞:「我不殺死人類,因為他們有靈魂」。

而他的領導卻說:「其實,你沒有靈魂也很好」。

K認為,自己的伴侶有沒有真實的肉體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忠誠。

這正是他對靈魂的渴望,他把虛擬女友看做人類的靈魂,也是自己的靈魂。

這樣的情感,在真實的人類身上沒有出現,反而出現在一個複製人的身上。

因為他明白,肉體只是行屍走肉,只有擁有靈魂,世界發生的一切才有意義。

最終,人類不斷探索科學的邊界,追求的「完美世界」,帶來的是進步還是退步。

賽博朋克是一種全新的文化,和亞文化息息相關。

和電影的結合,加大了它的傳播速率。

並且還誕生了大量的電子遊戲。

儘管如此,它還是不夠成熟,還缺乏很多視覺畫面來展現。

未來電影的方向,賽博朋克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也可能是主流的電影題材。

希望這個和亞洲有密切關係的話題,能開花結果。

如果我們中國能拍出像《銀翼殺手2049》這樣的電影,那就更好了。

相關焦點

  • 九大問題解讀《銀翼殺手2049》
    作為科幻電影裡程碑式的作品,不但影響了日後很多電影,更成為智能類(AI)、賽博朋克科幻電影開宗立派之作,關於《銀翼殺手》影響了哪些電影,這裡不再贅述了,各位百度一搜,就可以出現一大票關於這部電影影響力的文章,再說下去這篇文章就成了另一個故事了。
  • 《銀翼殺手2049》中的CG特效 有哪些是你沒想到的?
    前一段時間的科幻電影大片《銀翼殺手2049》在國內叫好不叫座,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影片營造的賽博朋克氛圍和細膩的場景還是令影迷回味無窮,而正是憑藉出色的影像效果,《銀翼殺手2049》獲得了2018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的提名,這其中,影像工作室Rodeo FX在電影CG合成製作方面功不可沒。
  • 最近爆紅的「賽博朋克」,講的是氣候災變的未來?
    如果你的「朋友圈」裡有科幻迷、動漫迷、遊戲迷,那麼,最近一定見過這個詞:賽博朋克。前不久,一款名為《賽博朋克2077》的「3A級」遊戲上線,當日同時在線下載用戶超百萬人,一度成為某S遊戲平臺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遊戲。但真正讓其出圈的,還是「賽博朋克」本身。
  • 如何有逼格地談論一部電影:以《銀翼殺手2049》為例
    《銀翼殺手2049》的每一幀劇照都可以當屏保。文/鶴本想要當影評界的銀翼殺手,或許你可參考以下10條建議。《銀翼殺手2049》看了嗎?如果你想參考一下網上的大眾評分,《銀翼殺手2049》並非同檔期最高分的電影。在貓眼電影上,《銀翼殺手2049》只有7.0分,連《逐夢演藝圈》都有7.5分!即使是在較為公允的豆瓣網,《銀翼殺手2049》也只得到了8.5分,與9.2分的《盜夢空間》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 提到賽博朋克,你不會只知道銀翼殺手和2077吧?
    今天也是一個有在思考的糰子:)---一聽到「賽博朋克」這個詞彙你的腦海中會有怎樣的畫面?又或者是你對這個詞完全陌生腦海中一片空白?不管這個畫面是怎麼樣的請你帶著你腦海中的畫面繼續往下看。在「Cyberpunk」這個英文單詞中,「cyber」脫胎於《控制論》中「cybernetics」一詞,這個詞原為古希臘詞彙,意為「執政者」;而「punk」原指朋克搖滾樂,現在經常指代一種反體制的精神文化。賽博朋克則是cyberpunk的中文翻譯,還有其他翻譯類似於「電馭判客」,「數字朋克」。
  • 《賽博朋克2077》裡面的Cyberpunk「賽博朋克」到底是什麼?
    在一定程度上,這本書定義了什麼是「賽博朋克」,而「夜之城」這個稱呼,也被原封不動地繼承在了波蘭遊戲開發商CDPR今日出品的大作《賽博朋克2077 》當中。對許多人來說,賽博朋克是個熟悉又陌生的名詞,它起源於美國上世紀60到80年代的科幻文學,將研究控制系統的控制論(Cybernetics),與朋克文化(Punk)結合,成為全世界最有名的亞文化科幻類型。
  • 「賽博朋克」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賽博朋克遊戲不完全盤點
    Punk:即朋克,是20世紀七十年代的一種搖滾樂。而經過演變,朋克如今更代表一種文化與精神,象徵解放自由與反叛主流。「賽博朋克」題材的作品裡往往存在這樣的哲學反思。 因此在「賽博朋克」題材作者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高科技的華麗燈光與破敗的貧民窟之間的對比,建立在這些科技與破敗生活的矛盾感與反思,是「賽博朋克」作品的主要魅力。 而這樣的反思,則來源於八九十年代科幻作品中對於高速發展的人類科技的擔憂。
  • 【TOP10】十部賽博朋克電影推薦
    Cyber:即控制論;Punk:即朋克。賽博朋克又稱數字朋克、電馭朋客、電腦朋客、網絡朋客,本是科幻小說的一個分支,以計算機或信息技術為主題,將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乃至神學作為題材選擇,把現代文學思潮和哲學思潮帶入科幻創作中。
  • 從《賽博朋克2077》聊起 賽博朋克與桌遊的趣味發展史
    波蘭知名遊戲公司CCPR的最新大作《賽博朋克2077》預售已經開啟了有一段時間了,還曾一度登上steam暢銷榜。這款即將於明年面世備受玩家們期待的遊戲,改編自桌遊《賽博朋克2020》,其極高的受關注度,讓賽博朋克和桌遊這兩個在國內略顯小眾的文化符號,也再一次火熱起來。那麼賽博朋克到底是什麼?
  • 《2077》旅程準備手冊:「賽博朋克」究竟是什麼?
    除此之外,賽博朋克文化中的東亞文化從它誕生伊始便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神經漫遊者》中寫進了大量日本元素,《銀翼殺手》電影版中的場景也極富東京特色,而押井守版的兩部動畫《攻殼機動隊》劇場版,則又使九龍城寨成為了與東京並稱的賽博朋克文化「聖地」。近幾年,重慶也成為了賽博朋克愛好者心目當中的聖地之一。
  • 《銀翼殺手》發迷幻感海報 高司令哈爺聯手作戰
    騰訊娛樂訊 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瑞恩·高斯林、哈裡森.福特領銜主演的科幻動作片《銀翼殺手2049》今日發布一款復古而前衛的IMAX版藝術海報。海報的視覺元素延續了華麗迷離的賽博朋克風格,在頗具迷幻感的撞色背景中,兩大男主角高司令與哈爺手持槍械並肩作戰,透露出濃鬱的末世氣息,瞬間將觀眾帶入超越想像的未來幻境。海報中還透露了一個令影迷無比興奮的「彩蛋」,那就是該片將在IMAX影院以獨家的特殊畫幅呈現,引人期待。  在35年前,被譽為影史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一的《銀翼殺手》超前地預言了人工智慧最終極的未來。
  • 《賽博朋克2077》衍生電影更有戲了!多虧了基努裡維斯的客串!
    《賽博朋克2077(Cyberpunk 2077)》改編自桌遊《賽博朋克2020》,該桌遊之前主要在桌遊圈知名,而現在它也被更多的遊戲玩家知曉。不僅如此,由於著名演員基努裡維斯參演了《賽博朋克2077》,《賽博朋克2020》改編電影的可能性也大大提升了。
  • 他創造了「銀翼殺手」世界,卻終生貧困潦倒,成為科幻界的梵谷!
    35年之後,《銀翼殺手》推出了續作《銀翼殺手2049》,國外上映後獲得無數好評,內地也定了檔期,就是今天。再次被大家熱議的還有菲利普·迪克,甚至有人說2017年是「PKD(菲利普·迪克英文名的縮寫)年」,除了《銀翼殺手2049》,正在播出的英劇《電子夢:菲利普·迪克的世界》已經成為很多心目中的年度神劇。
  • 為什麼《賽博朋克2077》這麼火?大家嚮往的未來都市,都有些啥?
    終於可以玩到瘋狂跳票的《賽博朋克2077》啦。不過大家對賽博朋克這個詞了解多少呢?有多少是賽博朋克這一設定的關注著呢?哪些設定才是賽博朋克必須有的存在呢?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是從《賽博朋克2077》,才開始關注賽博朋克這個詞的,在2077中我們隨處可以看到閃耀的霓虹燈,渾身義肢的改造人,充滿機油味的機械都市。
  • 銀翼殺手王小波2010
    年,距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還有一步之遙,而美國人仍然深處水深火熱之中,就是《銀翼殺手 2049》裡講的故事。銀翼殺手2049》雖說畫面、打光、配樂十足精良,緩慢頹靡的節奏亦步亦趨的繼承了整個系列的基調,劇情小亮點也有,向前作致敬的情懷也有,但都是一個大梗的延續,創新其實並不大。
  • 國產電影離「賽博朋克」有多遠?
    其中,電影為世人描摹了賽博朋克世界最初的「視覺印象」,奠定了賽博美學初始的風格模版,在賽博文化發展史上扮演了奠基者和開拓者的角色。賽博朋克電影簡史賽博朋克最初降生於科幻文學界,1953年的《被拆毀的人》、1968年的《仿生人會夢到電子羊嗎?》
  • 《銀翼殺手2049》——哲學三問: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
    1982年,《銀翼殺手》橫空出世,恰好與當時的Cyberpunk、near-future noir的懷疑主義熱潮相連接,而成為科幻電影的巔峰之作。啟迪了如《攻殼機動隊》、《黑客帝國》等一系列電影。2017年,《銀翼殺手》上映第35周年之際,由Ridley Scott監製, Villeneuve執導的《銀翼殺手2049》和觀眾見面了。一部「封神」之作的續集該如何去拍?太多活生生的例子告訴你,不要去碰經典,誰碰誰死。
  • 觀《銀翼殺手1 & 2》感受生命的意義
    最近看了電影《銀翼殺手2049》,導演是拍攝過《降臨》《邊境殺手》《焦土之城》的「節奏掌控大師」---丹尼斯·維倫紐瓦。很久沒有看過如此大快朵頤的電影了,163分鐘絲毫沒有覺得漫長,反而是意猶未盡。丹尼斯也為自己的電影開創了一個新的門派--- 科幻文藝片,在此就不多劇透了,推薦喜歡「賽博朋克」類型的朋友親自感受一下。提起《銀翼殺手2049》,就不能不提它的前篇《銀翼殺手》。
  • 你們口中的「賽博朋克」 究竟是個什麼意思?
    原標題:你們口中的「賽博朋克」,究竟是個什麼意思?   最近幾天,在年輕人之間,沒有什麼話題比聊「賽博朋克」更加火熱了。
  • 你們口中的「賽博朋克」,究竟是個什麼意思?
    在影視圈,從《銀翼殺手2049》、《頭號玩家》、《阿麗塔:戰鬥天使》到《愛、死亡和機器人》等一批賽博朋克風格作品的出現,讓不少第一次接觸這類題材的觀眾大呼過癮。與此同時,一種被稱為「賽博朋克風」的美學或視覺藝術風格也在悄無聲息地佔據各大社交網絡。通過濾鏡與圖片處理,打上粉藍相間的霓虹燈和陰暗的冷色調,似乎任何照片都具有塑造賽博朋克世界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