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生命有限。誰都想在有限的生命裡快活一生,逍遙一生,有的人求仙問道,有的人縱酒作樂,有的人尋求刺激,有的人貪圖富貴。
現實中,我們時常評擊「啃老族」,唾棄他們不勞而獲的頹廢,指責他們得過且過的態度。曾經,他們也是陽光少年,相信他們也有著自己的夢想和追求,最後成為「宅家」一族,無所事事,混吃等死,這與父母的盲目溺愛和疏於管教有直接關聯。
01、溺愛是一劑毒藥
現代家庭中子女都不多,而老一輩的父母們又是從困難時期過來的,所以盡其所能,想把世上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不捨得讓孩子受委屈,恨不能將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摘下來供孩子玩耍。
喝的是進口奶粉,吃的是精緻食物,穿的是高檔名牌,用的是高科技產品,連尿不溼、尿墊都是非進口的不用。這些還都能理解,只要家庭經濟條件許可,奢侈一點也不為過。
但有的做法就令人瞪目了。在家中不分長幼,地位高過老人,吃「獨食」,凡是好吃的先緊著孩子;過個生日搞得聲勢浩大,訂蛋糕、送禮物、到酒店請客,一群人像圍著「小太陽」似的,讓孩子感覺他(她)是最重要的;平時孩子要什麼給什麼,零花錢沒有節制;吃飯靠哄,做事靠等,不辨是非,無論何時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好好的一個孩子,生生養成了廢物。
曾經有這樣一個新聞刷了屏,就是一位母親為上大學的女兒招聘保姆。消息一出,如水中投石,激起千層浪。已經上大學的孩子已是成年,連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會,大學畢業後,她能幹什麼,能養活自己嗎?走向社會後,有誰能遷就她的四肢不勤,任性妄為?一事無成之後,她不啃老還能幹什麼。
你剪斷了她騰飛的翅膀,還能指望著她展翅高飛嗎?
溺家是一劑毒藥,你卻毫不猶豫地給孩子餵了下去。
高爾其說過「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但要善於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了,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
孩子的未來關係到國家的未來,僅僅依靠本能來愛孩子是遠遠不夠的。父母關愛孩子,不僅需要物質上的滿足,更需要精神上的成長。培養孩子的獨立、堅強、健全的人格,營造積極學習、努力向上的氛圍,才是真的愛孩子。
02、催長是一種傷害
在父母眼裡,孩子是自己的好,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與眾不同,成績優異,乖巧懂事,贏在起跑線上,吊打同齡人,成為眾人仰慕的人物,使自己面上有光。
正是出於這樣的心態,於是催生了「神童」的誕生。
雲南昆明的六年級學生陳靈石憑藉《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獲得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別說吊打同齡人了,連在讀研究生都自嘆不如。
消息一出引來諸多質疑,人們通過檢索,發現其父母供職於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院,而他獲獎的項目與其父母的研究項目高度重合。為了在升學中獲得加分,父母硬是把孩子逼成了「神童」,全然不顧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以後的學習發展。
如今謎底揭開,你讓孩子以後怎麼面對老師和同學,他會不會受到歧視和嘲諷?會不會從此性格突變,失去了童真?會不會遠離人群,成為「孤家寡人」?
成年人在利益的誘惑下,不惜以孩子為賭注,以投機的方式創造「神童」。
03、請讓孩子慢慢長大
成才先要成「人」,做父母的既不能一味溺愛,也不可拔苗助長。
所有的成功都來源於勤奮和努力,知識需要積累才能達到更高的成就,成就需要不斷地付出才能鞏固。
承認自己平凡,也承認孩子平凡。做一個平凡的人沒有什麼不好,關鍵看你和孩子是否快樂,是否幸福。
蘇軾在《洗兒詩》裡說: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世間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龍成鳳,蘇軾卻希望孩子無災無難,平平安安,不像自己一生顛沛流離,總是在被貶發配的路上。
請讓孩子以自己方式成長,多一些言傳身教,少一些條條框框;多一些讚美鼓勵,少一些譏諷謾罵;多一些陪伴愛護,少一些功利浮躁。
請允許孩子慢慢長大,在探索中學習,在挫折中歷練,放手,讓他(她)去做他該做的事,他(她)的每一點進步,都會給你帶來驚喜。
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他(她)最終要獨立面對人生,所以放棄你的焦慮和緊張,給他一個廣闊的成長空間,允許他(她)犯錯,允許他(她)嘗試,在沒有你們指點的情況下,相信他(她)會處理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