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6月21日電 臺灣「胡媽」在四川:用愛與熱情逐夢生態農業
作者 嶽依桐
「18年前我還是個農業『小白』,現在只要到地裡走一遭,基本上沒有問題能逃過我的『法眼』。」快步走在田坎間,65歲的臺灣人胡淑美照例早起,在自己位於四川崇州市的農莊內巡視,不時彎腰拔掉雜草,動作麻利的她看起來絲毫不像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
被大家親切稱為「胡媽」的胡淑美經營這家鈞喬瘋狂農莊已經18年。之所以用「瘋狂」命名,是因為涉足生態農業之初,不少親朋好友都想要「勸退」她。「他們說『這一行多苦多累啊,你是不是瘋了』?」胡淑美笑道,「有多愛就會有多『瘋』,這種『瘋』背後是我永遠不滅的熱情。」
雖然在臺灣出生長大,但因為父親是湖北武漢人,胡淑美對大陸的感情一直很深厚。1997年,胡淑美辭去穩定工作到大陸經商,對四川「一見鍾情」的她在這裡一呆就是23年。2002年,做了幾年貿易的胡淑美機緣巧合與農業結緣,創立了鈞喬瘋狂農莊,也開啟了她在生態農業領域「摸爬滾打」的18年。
彼時生態農業在大陸還算是「新名詞」,雖然胡淑美滿懷熱情,從無到有的過程仍十分艱難。「一直到2010年都是種什麼虧什麼,快把我『老底』掏空。」因為天天做農活,胡淑美的指關節常年發炎,必須貼膏藥止痛。「但堅持做喜歡的事讓人活力無限。只要幹得動,哪怕到了90歲、100歲,我都要下地勞動。」
找專家諮詢、學習農業技術……在胡淑美的努力下,鈞喬瘋狂農莊的生態循環系統逐步完善。經微生物技術「加持」,400餘畝從來不用除草劑、農藥的土地裡,80餘種瓜果蔬菜茁壯生長。家禽、牲畜的糞便通過農莊中的小型生態溼地進行初級淨化,糞水變成天然有機肥料。新鮮採摘的農作物當日便配送至客戶家中。
農莊經營步入正軌後,胡淑美仍然沒有閒下來。除了堅持學習農業理念和技術,她還將一些廢舊物品回收,改造成花架、籬笆、凳子等實用品。「雖然大家都叫我『胡媽』,可我的腦筋只有25歲,因為我每天都在學習、思考和創新。」爽朗的胡淑美笑著說。
如今,胡淑美和兒女一起生活在農莊中,一家人將四川稱為「第二家鄉」。胡淑美的女兒洪維謙說,自己很喜歡這裡開放包容的環境和樂觀大方的居民,時常向臺灣的親朋介紹四川、大陸,分享所見所聞和快樂。「雖然有人認為每天忙農活會很辛苦,但其實能夠選擇自己熱愛的生活方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近年來,「胡媽」一家還將鈞喬瘋狂農莊作為一個臺青看四川的窗口,接待了數十位想要到大陸發展的臺青。「帶他們去成都、都江堰和四川天府新區,讓他們了解這裡的經濟發展和歷史文化,這也是加深兩岸情誼的一種方式。」
大陸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惠臺政策吸引了不少臺青前來逐夢。「機會很多,但關鍵還是在個人,」作為「老臺商」,胡淑美希望來大陸的臺青能夠抱著「破釜沉舟」的勇氣,對自己選擇的事業堅持不懈,「祝所有人都能夢想成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