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胡媽」在四川:用愛與熱情逐夢生態農業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成都6月21日電 臺灣「胡媽」在四川:用愛與熱情逐夢生態農業

作者 嶽依桐

「18年前我還是個農業『小白』,現在只要到地裡走一遭,基本上沒有問題能逃過我的『法眼』。」快步走在田坎間,65歲的臺灣人胡淑美照例早起,在自己位於四川崇州市的農莊內巡視,不時彎腰拔掉雜草,動作麻利的她看起來絲毫不像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

被大家親切稱為「胡媽」的胡淑美經營這家鈞喬瘋狂農莊已經18年。之所以用「瘋狂」命名,是因為涉足生態農業之初,不少親朋好友都想要「勸退」她。「他們說『這一行多苦多累啊,你是不是瘋了』?」胡淑美笑道,「有多愛就會有多『瘋』,這種『瘋』背後是我永遠不滅的熱情。」

雖然在臺灣出生長大,但因為父親是湖北武漢人,胡淑美對大陸的感情一直很深厚。1997年,胡淑美辭去穩定工作到大陸經商,對四川「一見鍾情」的她在這裡一呆就是23年。2002年,做了幾年貿易的胡淑美機緣巧合與農業結緣,創立了鈞喬瘋狂農莊,也開啟了她在生態農業領域「摸爬滾打」的18年。

彼時生態農業在大陸還算是「新名詞」,雖然胡淑美滿懷熱情,從無到有的過程仍十分艱難。「一直到2010年都是種什麼虧什麼,快把我『老底』掏空。」因為天天做農活,胡淑美的指關節常年發炎,必須貼膏藥止痛。「但堅持做喜歡的事讓人活力無限。只要幹得動,哪怕到了90歲、100歲,我都要下地勞動。」

找專家諮詢、學習農業技術……在胡淑美的努力下,鈞喬瘋狂農莊的生態循環系統逐步完善。經微生物技術「加持」,400餘畝從來不用除草劑、農藥的土地裡,80餘種瓜果蔬菜茁壯生長。家禽、牲畜的糞便通過農莊中的小型生態溼地進行初級淨化,糞水變成天然有機肥料。新鮮採摘的農作物當日便配送至客戶家中。

農莊經營步入正軌後,胡淑美仍然沒有閒下來。除了堅持學習農業理念和技術,她還將一些廢舊物品回收,改造成花架、籬笆、凳子等實用品。「雖然大家都叫我『胡媽』,可我的腦筋只有25歲,因為我每天都在學習、思考和創新。」爽朗的胡淑美笑著說。

如今,胡淑美和兒女一起生活在農莊中,一家人將四川稱為「第二家鄉」。胡淑美的女兒洪維謙說,自己很喜歡這裡開放包容的環境和樂觀大方的居民,時常向臺灣的親朋介紹四川、大陸,分享所見所聞和快樂。「雖然有人認為每天忙農活會很辛苦,但其實能夠選擇自己熱愛的生活方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近年來,「胡媽」一家還將鈞喬瘋狂農莊作為一個臺青看四川的窗口,接待了數十位想要到大陸發展的臺青。「帶他們去成都、都江堰和四川天府新區,讓他們了解這裡的經濟發展和歷史文化,這也是加深兩岸情誼的一種方式。」

大陸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惠臺政策吸引了不少臺青前來逐夢。「機會很多,但關鍵還是在個人,」作為「老臺商」,胡淑美希望來大陸的臺青能夠抱著「破釜沉舟」的勇氣,對自己選擇的事業堅持不懈,「祝所有人都能夢想成真。」(完)

相關焦點

  • 臺灣「胡媽媽」17年四川生活:愛過更要「瘋」過
    在46歲不惑之年從臺灣「漂」來成都,熱火朝天拼到了如今的64歲,熬到了滿頭銀絲,她依然還在「瘋狂」做夢,依然活的熱烈,過得清朗。    故事的女主角叫胡淑美,來自臺灣,「漂」在四川,位於四川崇州市的「瘋狂農場」是她惜之如命的資產,更是她的「詩和遠方」。
  • 生態荊門•文創農業
    作為東道主,昕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張華熱情致辭,她表示:以中華文化為基礎的文化創意產業有著廣闊的兩岸及國際市場空間,拓展兩岸文創產業合作,有助於推動兩岸合作共贏,也有助於啟迪昕泰文創農業產業發展。
  • 四川臺聯農業文化參訪團赴臺交流訪問
    在臺期間,參訪團先後到訪新竹、彰化、南投、嘉義、高雄等地,通過座談、走訪、參觀等多種形式,實地考察了臺灣農業和農合組織發展狀況。  在新竹縣福祥仙人掌園,佔地五公頃的園區種植了超過8000種多肉植物,小至拇指大的盆栽,大至1人高的仙人掌,頗為吸睛。園區主人嚴永祥熱情接待了參訪團一行,他戲謔地介紹自己是這片山地的「長工」,「把特色做精做強」是他始終堅守的理念。
  • 四川港投集團生態循環農業項目落地萬州
    近日,總投資35億元的四川港投萬州三峽奇昌生態循環農業項目(龍沙生態養殖基地)在萬州區龍沙鎮開工建設。項目採用「低架網床+益生菌+異位發酵」的養殖模式,將養殖糞汙轉化為有機肥,實現零排放、無汙染。  四川港航投資集團生態循環農業項目規劃建設「一園區、兩中心、四基地」,包括建設年產40萬噸生物飼料廠、年產5萬噸核心濃縮料生產廠以及屠宰冷鏈深加工產業園區,創建國家級生態養殖技術研發中心、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培訓中心,以及國家級年出欄12.5萬頭種豬養殖繁育示範基地、年出欄50萬頭生態豬養殖示範基地、年產100萬羽生態蛋雞養殖基地、年產50萬羽生態蛋鴨養殖基地。
  • 川渝粵臺創園聚焦融合發展 助力臺灣青年逐夢大陸
    川渝粵臺創園聚焦融合發展 助力臺灣青年逐夢大陸 2020-11-27 16:20:27 11月下旬,在四川舉行的川渝粵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上,多地臺創園負責人均表示,未來需融合發展,方能更好地助臺灣青年逐夢大陸。圖為交流會現場。 陳治普 攝  此次交流會是疫情以來大陸開展的最大規模臺灣青年就業創業交流活動,將持續至28日。來自四川、重慶、廣東、上海的超百名臺灣青年,在成都、德陽、重慶等城市參訪臺創園,參加項目路演。
  • 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在臺灣雲林舉行
    2014年以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每年在四川和臺灣輪流舉辦,已成為兩地農業交流的品牌活動和促進兩地農業合作的重要載體,有力促進了雙方在農業項目、技術、人才和資本方面的合作,形成了川臺農業交流合作長期機制,有力推動了四川農業產業化、農業現代化和生態觀光農業發展,也為臺灣企業拓展西部市場創造了機遇,實現了互利雙贏。
  • 荊門市舉辦「生態荊門•文創農業」合作研討會
    圖:臺灣西瓜莊園創始人徐美慧交流發言(攝影:王啟宏)  7月19日,第十五屆湖北臺灣周荊門分會場「生態荊門·文創農業」荊臺合作研討會活動,在荊門市漳河新區昕泰集團公司車橋園區拉開帷幕  會上,荊門市農業局總農藝師韋富裕,荊門市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蔡萬倫,臺灣文創學會會長、臺灣大學文創產業教授王義勇,臺灣綠色旅遊協會會長、東南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陶翼煌,臺灣承業美學有限公司董事長、西瓜莊園創始人徐美慧女士等針對各自行業特點,結合文創農業進行了相關產業介紹和交流發言。
  • 臺灣精細農業啟示錄 農地不僅是地,還是風景是文化
    3月中旬,第四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在臺舉行。四川農業考察團走進臺灣農莊、牧場、農會實地考察,收穫頗豐。在與金沙江流域氣候相近的臺東、花蓮兩縣,肖春商談了引種合作,將把集種植、旅遊於一體的火龍果生產基地引進涼山州。&nbsp&nbsp&nbsp&nbsp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已步入第四個年頭,從最初的交流到看門道,再到精準借鑑、深度合作,不斷深入。
  • 四川實施首個農業綜合開發長江綠色生態廊道項目
    創意農業頭條推薦四川實施首個農業綜合開發長江綠色生態廊道項目大力發展創意農業產業帶 促進農業生產轉型和農民增收5月7日,四川省首個農業綜合開發長江綠色生態廊道項目在綿陽市安州區破土動工四川是全國參與農業綜合開發長江綠色生態廊道項目的6個省(市)之一,實施區域包括綿陽市安州區、鹽亭縣,南充市營山縣、南部縣,廣元市昭化區、旺蒼縣、劍閣縣等7個縣(區)、25個鄉鎮。長江綠色生態廊道,特指長江兩岸一定範圍內由山水林田草、湖泊溼地、自然保護區,以及城鎮鄉村、工業園區、農業產區等多種元素構成的線狀或帶狀區域。
  • 臺灣農業的精心與精緻
    5月底6月初,應臺灣傑出農民協會的邀請,記者隨2018年度「全國十佳農民」代表赴臺灣,行走桃園、苗慄、臺中、彰化、南投、臺南等地鄉村,走企業、看農場,直觀了解臺灣在精緻農業、品牌創建、休閒農業、社區治理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
  • 友善大地,永續農業 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臺灣雲林縣啟幕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樊邦平 文/圖)4月17日,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在臺灣雲林縣舉行,本屆論壇以「友善大地,永續農業」為主題,300餘名兩地相關機構、農業企業和民間組織代表參加論壇。胡志強在論壇現場致辭遂寧、眉山等市(州)分管農業負責人和企業、園區負責人與臺灣高雄市農會、苗慄縣大湖鄉農會等負責人作了交流發言,並分別介紹了地方農業特色和發展情況,與會嘉賓和代表還就川臺農業產業合作項目進行現場對接交流
  • 最真摯的愛是長情的陪伴 四川農業大學——「讓愛永駐,暖心公益...
    環生1702實踐小分隊辦「讓愛傳遞,暖心義賣」活動2018年1月12日16:30四川農業大學環生1702實踐小分隊於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食堂小廣場展開了「讓愛傳遞,暖心義賣」的愛心義賣活動。活動前期,實踐小隊成員充分發動身邊同學、朋友積極捐贈自己的閒置物品,為活動的順利舉行打好了充沛的物資基礎。
  • 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化樣板:生態循環+休閒農業(附案例)
    無創新,不農業其實,農業領域最需要創新、最值得創新因此在傳統農業領域,農業創業者紛紛創新創業有人玩跨界、有人搞創、有人弄顛覆四川內江就有和睦一個小夥子用升級的方式打造創新把傳統農業硬生生地玩出高度找到新機會他就是四川內江創業者:李安潮2014年他放棄他鄉如火如荼的事業
  • 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東坑擬建400畝臺灣水果園
    該項目負責人曾偉化告訴記者,目前,東坑農業園已規劃出400畝臺灣水果園。今後三年該園還將陸續從臺灣引進火龍果、蓮霧等優質水果苗木,完善配套設施,大力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曾偉化估計,兩年後首批果苗將成樹掛果,臺灣水果園也將正式開門迎客。
  • 農莊好幫手丨臺灣夫婦大陸做生態農業,用200畝荒山改變整個村子的命運
    郭教授又成功說服了東吳大學、大葉大學等十多名臺灣教授陸續到安徽考察,最後達成共識:共同出資4000萬元,承包小團山上的200畝荒山,打造香草農莊。一個以香草為主題,集生態農業、觀光休閒、科普農業教育基地和有機農產品加工為一體的生態農莊從此屹立於世。
  • 臺灣農業專家孫明賢考察瓊臺交流合作基地
    中國臺灣網3月5日澄邁消息 3月3日,臺灣農業專家孫明賢博士赴海南澄邁考察瓊臺交流合作基地,商討瓊臺農業合作事宜,並開展專題講座。  上午,孫明賢與省臺辦、澄邁縣相關人員在瓊臺交流合作基地辦公室舉行座談。
  • 海峽兩岸農業論壇——走進臺灣(六): 休閒與生態融合—探訪臺一...
    該農場佔地500畝,集花卉造景、自然生態與悠閒住宿於一體,視野廣闊,風景秀麗。農場精心布局,利用多種農業廢棄有機質打造景觀設施,採用環保綠色建材興修建築物,自行培植花卉,自建花柱花屋,營造水上餐廳,讓到訪的客人體味臺灣島的生態風情。
  • 【學術交流】張樹林談臺灣休閒農業
    ——即由低級農業型向現代都市型農業轉變,立足於生產、生活、生態的結合,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等環境資源,藉助於現代物質技術條件,融現代農業、鄉村文化、觀光休閒(旅遊)以及環保資源教育、農事體驗為一體。都市農業的興起與發展有效地推動了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體現了社會的進步與提升。
  • 山東濟寧臺灣農業合作交流懇談會在高雄舉行
    中國臺灣網7月22日濟寧訊 日前,濟寧市委副書記傅明先帶濟寧市休閒觀光農業交流團赴臺舉辦第21屆魯臺經貿洽談會專題活動--「孔孟緣·魯臺情--濟寧臺灣觀光休閒農業合作交流懇談會」並交流考察。 傅明先在會上致辭,詳細介紹了濟寧農業的發展優勢,推介了濟寧優良的投資發展環境,並熱情邀請了臺灣農業界人士常來濟寧交流合作。臺灣中小企業經營策略協會理事長周朝國、山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黃貴民、美麗鄉村開發董事長邱湧忠先後介紹了臺灣觀光休閒農業領域的成果和經驗。
  • 鄭州發展環城都市生態農業 臺灣紅心火龍果長在了黃河邊
    生態園的工作人員正在採摘火龍果  □記者王磊文白周峰攝影  核心提示丨來自臺灣的紅心火龍果,在黃河岸邊的生態園裡開花、結果,吸引遊客採摘……近日,大河報記者探訪鄭州環城都市生態農業產業帶發現,鄭州今年已經發展約8.6萬畝環城都市生態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