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曾是肇慶最豪華的茶樓,是端州老街坊心中的茶樓「標杆」!

2020-12-20 多彩肇慶

在端州區城中路與正東路

交界的斜坡頂處,

有一座三層高的建築,

它就是曾經大名鼎鼎的倚巖樓。

倚巖樓二樓以上臨街外觀總體保持較好。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賴小琴 攝

說起倚巖樓,

端州老街坊總會情不自禁地

回味其出品的各色美食,

年輕一輩則是久仰其大名,

在長輩的講述中對其增添幾分遐想。

資料記載,倚巖樓1924年開始經營,是民國時期肇慶最負盛名的茶樓。迎客43年後,在1967年停業。

在一樓被改造,因火災拆除部分後,倚巖樓的存在感越來越低,甚至許多人認為其已「消失」。肇慶市博物館原館長馮詠浩介紹,端州老街坊對倚巖樓感情很深,「民國時期至新中國成立初期,倚巖樓與披雲樓、包公祠在老百姓心中是極其重要的三大建築,實施府城保護與復興後,許多老街坊都跟我說,希望能夠重開倚巖樓。」

昔日倚巖樓一樓大廳入口處。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賴小琴 攝

民國時期肇慶最豪華茶樓

馮詠浩回憶,民國年間,

倚巖樓所處位置是

肇慶城區登高望遠的制高點之一,

背面是七星巖美景,前面是開闊江景,

這也是倚巖樓當年的一大賣點。

▲ 「綠地圖」上的倚巖茶樓舊址,製圖:嶺南文化公益團

倚巖樓在當時是最大型最豪華的茶樓

樓高三層,一樓是大廳,二、三樓是包房。

「每個包房都古色古香,很豪華很特別。」馮詠浩回憶,大廳門口是迎客臺,旁邊是寬闊大氣的樓梯,用黃銅管做扶手配上仿古裝飾,每一級樓梯都烙了一條銅線,「整座樓梯金光閃閃,小孩子特別喜歡將它當成滑梯,滑到扶手更加光亮奪目。」

曾任星湖建築工程公司經理的陳嘉松介紹,其母親曾在倚巖樓打工,小時候他就時常到倚巖樓大堂玩耍、把扶手當滑梯。「那樣的樓梯很特別,就算是現在也很少見。

一樓大廳如今成為倉庫。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賴小琴 攝

易其主經營43年

一份根據曾任倚巖樓經理的梁君玉

口述而整理的資料,

詳細地介紹了其變遷歷史。

1924年,兩廣軍閥戰爭平息。是年,商人周捷三(在香港工作)、石潔卿、何根等集資,向當時的房產部門承買東門城基頂產業,興建三層的磚木混建樓,佔地500多平方米,經營茶麵、糕點、餅食,取店名景雲樓,是當時肇慶最大型的茶樓。

★1937年,茶樓由何根承接,改名照巖樓。

★1939年間再由潘玉培承接股權,改名為倚巖樓。

★輾轉至1945年元月,由梁頌、嚴永禧、梁君玉等集資經營,資金為60萬元(大洋券,國民黨紙幣),並重新裝修後開張營業,店名仍叫倚巖樓。

★1946年8月,日敵投降,茶樓改組後,梁君玉任經理,直至解放。1956年春,茶樓再轉為公私合營。

★直到1967年停業修葺,由當時的肇慶地區醫藥公司開設門店,正式結束其飲食業務

原倚巖樓入口處見證著歲月變遷的木樑。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賴小琴 攝

吸引社會名流也顧平民百姓

43年的經營期間,

因裝修豪華、菜品豐富出色,

倚巖樓長期吸引大批社會名流和達官貴人,

國民黨高級將領李宗仁、白崇禧

就曾在倚巖樓「勝利廳」包廂設宴。

1946年,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梁寒操回到故鄉高要,曾多次到「勝利廳」喝早茶、吃飯,還受茶樓老闆之邀,創作、書寫了一幅楹聯贈與倚巖樓懸掛在大廳。「倚欄低掌談風味,巖石點頭贊異香。」這幅楹聯由於生動傳神,被收入了《肇慶市志》。

資料顯示,

倚巖樓的出品豐富又具有特色,

能迎合各階層人員,

推出了街坊炒粉、生肉包點、

上湯餃子、糕餅糖果、星期美點等特色美食,

由於服務周到,物美價廉,生意越做越旺。

馮詠浩記憶深刻的是

每逢中秋節,倚巖樓前就會掛出「走馬燈」,吸引許多小孩前來玩耍、購買豬仔餅,「那時買倚巖樓的豬仔餅、看『走馬燈』,是小孩最開心的事。」他介紹,倚巖樓還會特製一些鼎湖柚片、蜜餞糖蓮藕、乾濕冬瓜等,味道特別好,包裝也很好看,讓包括他在內的許多老街坊懷念至今。

70多歲的老街坊鄧漢生

尤其懷念倚巖樓的「星期美點」

倚巖樓每隔一星期,

就會更換食品品種,

價廉物美,讓他們總是吃得心滿意足。

▲ 倚巖茶樓側面,來源:《故事肇慶》

「重生」帶動「三街暢旺」

2014年8月,

倚巖樓二樓發生火災後被拆除一部分,

這導致許多人誤以為

倚巖樓原址已消失。

事實上,除了原來的包廂、一樓大廳入口被拆除改造,其內部整體結構並無大多變化,甚至仍使用著當年的旋轉木樓梯。

倚巖樓的側面。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賴小琴 攝

近日,在馮詠浩及陳嘉松的指引下記者看到,倚巖樓原一樓大廳,已成為一家廚具店的倉庫及文寶書店,完全看不出民國時期的布局,且無法通往二樓。站在斜坡邊上,可看到二樓及三樓保留著民國時期的青磚外牆。

二樓及三樓如今被房管部門出租給群眾居住,住戶僅從一扇鐵門出入,且一進入就反鎖。幾經波折,記者終於得以進入其內。只見一樓通往二樓的旋轉木樓梯寬闊完整;二樓是開闊的樓面,再往前約十米,又是一道木樓梯通往三樓。這兩層樓,如今被用木板分隔成大大小小的居室出租。靠近二樓樓梯處,又間隔出兩排小小的木板間,成為住戶們的廁所、廚房和浴室,整棟樓內儼然成為了老舊「大雜院」。

馮詠浩看過木樓梯的照片後,

認為「這就是民國時期的物品」。

一位老住戶介紹,

她在這裡居住多年,

「這些樓梯是以前倚巖樓的樓梯,

房管有修補過,現在還算結實。」

倚巖樓內保留著以前的旋轉木樓梯。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賴小琴 攝

馮詠浩及鄧漢生等人認為,

府城保護與復興要做到「三街暢旺」,

應該要重建、重開倚巖樓。

「它在老街坊心目中,始終是肇慶茶樓的標杆。」

▽▽

馮詠浩心中甚至已有重建倚巖樓的方案。「政府給政策,企業投資,連同旁邊原端州區工商局地塊,按照民國風格,復建一座精美的三至五層的倚巖樓。這樣既可以協調府城內城中路東段景觀,也可以寄託老百姓對傳奇茶樓的情懷,聚集人氣,很好地帶動『三街暢旺』。」

他感嘆道,「遠如重建披雲樓,近如擴建包公祠,端州百姓都很支持很重視,借著府城復興東風重建倚巖樓,也是造福百姓之舉。

多彩肇慶編輯部

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賴小琴

相關焦點

  • 肇慶這些「老味道」,曾經名揚四海!
    在肇慶, 這些最早、最古老、最情懷的地方 承載著肇慶老味道 你知道嗎? 資料記載,倚巖樓1924年開始經營,是民國時期肇慶最負盛名的茶樓,出入其間的既有達官貴人,也有平民百姓。迎客43年後,在1967年停業。
  • 香港四大茶樓之一的蓮香樓
    與廣州蓮香樓一直在老西關發展一樣,三易其址的香港蓮香樓始終守在中環的皇后大道中一帶,前前後後搬了也就是數百米的範圍,為的就是常年幫襯它的老街坊。有一位名叫麥老伯的老食客從小在中環當鐘錶維修學徒,那時到蓮香樓吃飯是個奢侈,後來他自己當上師傅了,就每天必來蓮香樓喝早茶。
  • 昔日老茶樓 一盅兩件還在否
    榮華樓仍做茶樓茶客都是老街坊市文化遺產普查資料把榮華樓稱為「荔灣區為數不多的一直營業至今的老式茶樓」。據了解,位於龍津東路的榮華樓,始建於1876年,原是磚木樓房。1936年,該建築被改建為兩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騎樓,二樓前廳騎樓面向馬路,全部裝上了滿洲窗,窗前有一小露臺,柵欄上栽有各種各樣的盆花。
  • 廣州美食探店:吃過性價比極高的茶樓,老廣最愛的點心一律五折
    說起茶樓,廣州人無非是最熟悉的啦,因為在他們的生活中,早晨的時光往往都是在一家茶樓度過的,一盞茶、一張報紙、幾盤點心,這就是廣州人一天的開始。今天,我就給大家推薦兩家性價比超級高的茶樓,連老廣人都誇到不行喲!
  • 城陽茶樓特色介紹
    城陽茶樓介紹了茶樓的特色和經營範圍。俗話說「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茶樓裡的活動主要包括1、消費:品茶、品酒、咖啡、茶點、冷熱飲料及特色食品等店內消費。2、銷售:茶葉、酒、咖啡、茶具、酒具、咖啡具、古玩、字畫、特色茶點、工藝禮品等店內物品銷售。
  • 遊記:阿妹茶樓!
    阿妹茶樓曾是九份最早的茶樓,就連宮崎駿也曾來這裡取景,這裡的一街一步都與動畫「千與千尋」裡老街的景觀極其相似,特別是茶樓門口掛著一個與電影裡相似的面具。如果花蓮有一種藍那一定是太平洋的深邃藍崖高一千多公尺,高山直入太平洋,這是整個蘇花公路上最美的地方。
  • 蓮香樓躋身香港四大茶樓香飄穗港雙城
    與廣州蓮香樓一直在老西關發展一樣,三易其址的香港蓮香樓始終守在中環的皇后大道中一帶,前前後後搬了也就是數百米的範圍,為的就是常年幫襯它的老街坊。麥老伯從小在中環當鐘錶維修學徒,那時到蓮香樓吃飯是個奢侈,後來自己當上師傅了,就每天必來蓮香樓喝早茶。
  • 從「二釐館」到茶樓:近代廣州茶文化的興起
    在廣州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廣州人好茶,「茶中有飯,飯中有茶」這句諺語可謂道出了茶在廣州人心中的地位和分量。可以說,飲茶是廣州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文化可以稱得上廣州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早在民國時期,廣州就已經發展出了以茶樓業為代表的高度繁榮的茶文化。
  • 未來3年,肇慶端州要這樣發展!對我們的影響是…
    肇慶,是一座既有歷史底蘊,  也不缺乏激情與活力的城市。  當前,肇慶堅持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大力實施「八大提升工程」,  讓端州群眾充分感受到「古端州·新活力」  帶來的新變化,  讓社會各界對端州、對肇慶的  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 首富的童年生活:茶樓夥計李嘉誠
    茶樓跑堂是李嘉誠的第一份工作,他很珍惜這份工作。香港以廣東人居多,而廣東都有喝早茶,晚茶的習慣。冬天的早晨天還沒亮,他已經在5點之前趕到茶樓,為客人準備茶水茶點。到茶樓工作的前一天,舅舅送他一個小鬧鐘,讓他掌握時間。那天晚上,李嘉誠將鬧鐘調快十分鐘。第二天,當別的夥計還在路上時李嘉誠已先人一步趕到茶樓上班。
  • 藏在鬧市中的這個古建築,曾是肇慶古代的文化中心!
    藏在鬧市中的這個古建築,曾是肇慶古代的文化中心!紅牆綠瓦,古樹遮陰,門前車水馬龍,廟內寧靜清幽,位於端州區正東路42號的肇慶府學宮老肇慶人習慣稱之為文廟,是大家心中的神聖之地。
  • 茶樓不喝茶 淫窩暗藏一條街
    14人  溫江區有一條熱鬧的街道叫農民街,如果你要找一家茶樓喝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裡的茶樓、歌廳、洗浴中心大多暗藏淫窩,一不小心你就可能闖入一個赤裸裸的色情交易場所。在一家名為「茗香庭院」的茶樓外,記者看到,雖然是下午上班時間,但這裡卻停滿了車輛,看似平靜的茶樓和休閒莊顯得有些詭異。當記者進入這家茶樓時,一位中年男子熱情接待了我們,「耍哈嗎?」中年男子開門見山。在確認該茶樓果然有「色情服務」後,記者與老闆砍起了價格。老闆稱:150元一次。見記者猶豫,他進一步解釋說:「我就掙40塊錢房費,說穿了。」
  • 重慶Buffy小黃鴨茶樓開業
    2018年8月17日(星期五)上午十時,以香港知名小黃鴨品牌為形象的Buffy小黃鴨茶樓在重慶市渝北區新光裡1樓隆重開業!西南首店落戶山城。主禮嘉賓鴨爸爸/B.Duck、Buffy小黃鴨品牌創辦人許夏林先生、Buffy小黃鴨茶樓創辦人蘇嘉慧小姐和廖俊傑先生、Buffy小黃鴨茶樓重慶合作商尹樂兮先生和楊妍荷小姐、重慶市政協常委林增官先生出席了此次開業典禮。
  • 一家好茶樓如何經營管理?
    茶樓是大家喜歡的休閒娛樂場所,而且茶樓規模也不小,經營也是有一番門道的。所以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小建議,如何經營茶樓。首先呢,一個茶樓一定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從而能夠保障茶樓的正常運行。這個管理制度儘量要事無巨細,比如說茶樓的經營管理組織體系分布情況、部門招聘原則人數和薪酬之類的細節等,一定要在茶樓管理員工中進行普及,管理制度深入人心,才能做大做強。
  • 廣東肇慶,嶺南端州,山水秀麗,魅力無限
    旅行的時候會變成很棒的瞬間,據說嶺南的風景很有魅力,廣東省肇慶市是最好的證據,古代被稱為「端州」,歷史悠久,具有嶺南文化的鮮明色彩,現在被稱為「肇慶」,從「開始吉慶」的意思來說,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被稱為中國硯都,它是廣府文化的發祥地,是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是中國傳統文明和西方文明交匯較早的地區之一
  • |青浦區|江南第一茶樓|朱家角...
    朱家角人文藝術館地址:朱家角鎮美周路36號上海市鶴龍美術館上海鶴龍美術館位於青浦區白鶴鎮,這裡曾是上海最早的通商口岸——青龍鎮,有著濃鬱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海派文化。「慢」,這個城裡人覺得奢侈的字眼,在這裡只是常態。約三兩好友來這裡,讓疲倦的身體得到盡情的舒緩,看書看累了,可以喝杯茶或靜靜欣賞古鎮風光。書局內收藏並陳列了與陳雲相關的書籍及電影資料。遊客可以在古樸典雅的中廳坐下,閱讀自己心儀的書籍,靜享午後時光。在這裡,你會有這樣一種感覺,一道門,將生活與精神世界分開,門外是瑣碎,門內是自我。
  • 糖友去茶樓,這麼吃美味又控糖
    糖友飲茶,常見四大誤區有不少糖友反映,明明已經控制飲食了,在茶樓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碰,為什麼血糖還是飆升呢?其實,茶點中存在很多「陷阱」,會造成血糖波動。石永英總結以下四個糖友在飲早茶時的常見誤區,看看你有沒有中招吧!
  • 城隍廟、朱家角竟然還有這樣的百年茶樓?聽掌柜講那些上海逐漸消失...
    茶館中每桌標配的竹殼熱水瓶  記者來到茶樓時是一個工作日下午,茶館內三三兩兩坐著幾桌茶客,還有金髮碧眼慕名而來的外國遊客。「現在不是茶館最熱鬧的時候,最熱鬧的是每天凌晨。」茶館掌柜江虹蔚告訴記者。  茶館掌柜江虹蔚凌晨為茶館開門  在江虹蔚看來,茶館能夠傳承百年茶樓的韻味,多虧了這些90多歲的老人們。2012年,從雲南來到上海的江虹蔚第一次走進茶樓時,這裡已經歇業3年多,樓內一副破敗景象。
  • 沒有任何經驗,如何把茶樓生意經營好?
    茶樓,一直以來便是彰顯茶文化的一個舞臺,更是進行茶葉銷售和眾人飲茶休閒的一個重要場所,是我國茶行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力量。而近些年,新型茶樓突然興起,多元化主題滿足了當下年輕消費者的需求,開始了快速發展的節奏。因此,也有不少創業者想要投資一家茶樓,但是,怎麼經營茶樓呢?
  • 你造嗎,在重慶,80%的茶樓都不掙錢誒
    是王渝對重慶茶樓現狀最直接的體會。他甚至調侃,茶葉保質期有5年,茶樓的生命期往往只有1年。事實上,虧損、關店是重慶茶樓目前遭遇的普遍問題。重慶花澗意茶文化講師陳洋也深有體會,「我在長壽的茶樓在開業的第一年,也是虧損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