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LR 入選 oral paper 的 15 篇論文、53 位作者中,只有這三張華人...

2020-12-14 雷鋒網

雷鋒網AI科技評論按:ICLR 2017 將於4月24-26日在法國土倫舉行,屆時雷鋒網AI科技評論的編輯們也將前往法國帶來一線報導。在這個深度學習會議舉辦之前,雷鋒網也將圍繞會議議程及論文介紹展開一系列的覆蓋和專題報導,敬請期待。

本次 ICLR 2017 共有 490 篇投遞論文,其中 15 篇當選 oral paper。雷鋒網AI科技評論研究了一番作者名單後,發現 53 位作者中只有三位華人,而他們的履歷同樣不俗。

Chiyuan Zhang(張馳原)

張馳原畢業於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本科及研究生期間曾擔任微軟科技俱樂部負責人及主席。2012 年碩士畢業後赴 MIT 攻讀博士學位,目前在 CSAIL 做研究。

張馳原的個人主頁上寫道,「我感興趣的研究方向是理解機器及人類智能,並且將這些計算模型應用於語音、視覺及其它許多相關領域的數據標記分析上。當然,我也對深度學習興趣盎然。

今年,張馳原憑藉與 Samy Bengio, Moritz Hardt, Benjamin Recht, Oriol Vinyals 等大神合作的《Understanding deep learning requires rethinking generalization》拿下 ICLR 2017 最佳論文。而早在此前,他也在 INTERSPEECH 2014 獲得了最佳學生論文。此外,他也有多篇論文入選 NIPS、KDD、ICASSP 等學術會議。

他的前同事 Jack Tang 在 LinkedIn 的推薦信中這樣稱讚他:

「馳原是一個技術天才,在數學領域非常聰明。我曾與馳原合作過兩個項目,因這個年輕人快速的學習能力及高質量的編程水平而受益良多是。如果我的公司再有錢一點兒,我會邀請他來擔任我們的首席開發師的。:)」

張馳原 2014 年曾經參加過京都大學的暑期交換項目,在他的個人主頁中也經常看到他對動漫作品發表觀後感及心得。他的興趣愛好廣泛,喜歡畫畫和寫生,在去年開始學鋼琴,今年又迷上了古典音樂。此外,他喜歡遊泳和滑雪,也嘗試過空手道。

張馳原的 GitHub 主頁:https://github.com/pluskid

張馳原的個人主頁:http://pluskid.org/

Shixiang Gu(顧世翔)

劍橋大學博士生,師從劍橋大學的 Richard E. Turner 與 Zoubin Ghahramani,以及 Bernhard Schölkopf。LinkedIn 上的資料顯示,英語、日語及普通話都是顧世翔的母語,而他小學就讀於日本東京,初中在上海就讀,高中開始赴加拿大讀書,於 2013 年獲得多倫多大學優秀碩士學位(全系只有五人獲此殊榮),在 2010 年以 3.93(滿分 4.0)的成績獲得全系第一。他與 Geoffrey Hinton 採用革新算法研究分布式訓練神經網絡,並與 Steve Mann 一同開發了可穿戴相機的實時 HDR 捕捉技術。

顧世翔在 2015-2016 年在谷歌大腦團隊實習,與 UC 伯克利、谷歌大腦的 Sergey Levine,以及 DeepMind 的 Timothy Lillicrap 有著密切合作。此外,他也是谷歌 Focused Research Award 的獲得者。

顧所關注的領域為機器學習的序列處理,例如強化學習及序列預測。目前他關注的方向為機器人的學習驅動方式,研究成果分別刊載於谷歌研究院博客及 MIT TR 官網。此外,他也關注深度學習、概率模型及生成式模型,論文曾入選 ICLR、ICML、NIPS、ACM SIGGRAPH 等學術會議。

Shixiang Gu 的個人主頁:http://sg717.user.srcf.net/

Wenzhe Shi

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研究生及博士在倫敦帝國學院就讀。主要研究方向集中於心臟 MR 的圖像分析。熱衷研究圖像解析,圖像分割和稀疏表示,並致力於將研究成果普及百萬人的使用。在博士和博士後研究期間,他發表了 35 多篇雜誌和會議文章,並擔任一些國際醫學影像期刊和會議的審稿人。

在 2016 年,他加入 Magic Pony Technology 擔任高級視覺研究工程師,後公司被 Twitter 斥資 1.5 億美元收購,他便繼續擔任計算機視覺研究中心負責人。Magic Pony 的技術能夠應用於 Twitter 的流媒體視頻直播,改善光線不足情況下的視頻拍攝質量。

去年對於 Wenze Shi 而言意義非凡,他的一篇論文入選 CPVR,並且手持 10+的專利研究成果。他在 LinkedIn 上如是說「這是我生命中最棒的其中一年。」

今年這篇獲得 oral paper 的論文名為《Amortised MAP Inference for Image Super-resolution》,是 Twitter 倫敦實驗室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成果。

Wenzhe Shi 的個人主頁:https://sites.google.com/site/trustswz/home

屆時在 ICLR 的現場,雷鋒網AI科技評論也將在現場與論文團隊交流,帶來一線報導。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也將帶來更多關於 ICLR 2017 的新聞,敬請關注。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ICLR 2020華人雄起!華人參與度近60%,清華、南大均斬獲滿分論文
    id=SyxrxR4KPS這是一篇發表在ICLR 2020上的論文,作者在該論文解釋了靈活性是如何產生並在大腦中實現的,從而有可能設計出具有類似能力的智能體,並提出了一種更貼近現實的方式來訓練,使其與生物數據更具可比性。今年的ICLR受疫情影響取消了現場會議,但仍然如期在線上進行了虛擬會議。此次虛擬頂會的參會形式有所改變,所有被接受的論文都要預先錄製展示視頻。
  • ICLR 2020 全析解讀:華人作者貢獻60%,谷歌、卡內基梅隆和清華大學...
    作者維度分析 ICLR 2020 接收錄用的 687 篇論文,共來自 2566 位作者。其中 5 篇以上(包括)入選的作者共有 15 位,入選 4 篇的作者有 15 位,入選 3 篇共 53 位,2 篇入選共 246 位,僅有 1 篇作品入選的共 2239 位作者,詳情見下圖。
  • ICLR公布論文接收結果,Oral論文華人一作佔三分之一
    其中687篇論文被接收,poster論文接收率為26.5%,1.85%的論文獲得了口頭論文展示。ICLR由Lecun,Hinton和Bengio三位神經網絡的元老聯手發起的。近年來隨著深度學習在工程實踐中的成功,ICLR會議也在短短的幾年中發展成為了神經網絡的頂會。ICLR同時通過一條Medium的博文,說明了相關評審機制和接收情況。
  • 一文盡覽 ICLR 2019 Facebook & Google 入選論文
    論文入選結果公布,各大公司和研究院紛紛在博客上公布了今年入選的論文。其中,Facebook 戰果滿滿,一共有 23 篇論文入選。值得注意的是,2018 年圖靈獎得主 Yann LeCun 是其中兩篇入選論文的共同作者之一。Facebook 人工智慧研究院研究員、圍棋項目負責人田淵棟博士也參與了其中兩篇論文的寫作。而一直備受關注的 Google 在今年也有 57 篇論文入選了 ICLR 2019,其中,oral 論文有三篇。
  • 【重磅】深度學習頂會ICLR2018評審結果出爐,一文快速了解評審分析簡報和評分最高的十篇論文
    Open Review 則非常不同,根據規定,所有提交的論文都會公開姓名等信息,並且接受所有同行的評價及提問(open peer review),任何學者都可或匿名或實名地評價論文。而在公開評審結束後,論文作者也能夠對論文進行調整和修改。這幾天ICLR 2018的審稿結果陸續出來了,讓我們來看一下。
  • ICLR2018 | 深度學習頂會見聞,乾貨資源都在這裡(附源碼、論文連結)
    ICLR2018會議大觀ICLR 2018共計收到1003篇論文投稿,最終2.3%的Oral論文、31.4%的Poster論文、9%被接收為Workshop track,51%的論文被拒收、6.2%的撤回率。
  • 四篇入選oral,深睿醫療8篇科研論文被國際學術會議IEEE CVPR、ISBI...
    CVPR 2020本次收錄四篇科研論文,其中三篇為oral。從IEEE CVPR 2020公布的論文接收結果來看,在6656篇有效投稿中有1470篇論文被接收,接收率僅為22%,相比去年又降低3個百分點,oral按照往年經驗,一般只有5-7%,競爭越發激烈。
  • 中國作者有3篇論文入選《科學報告》100篇閱讀量最多論文
    中國作者有3篇論文入選《科學報告》100篇閱讀量最多論文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19-07-09 12:20 來源
  • ACL 最佳論文開獎在即,華人頂起候選名單的半邊天
    今天,ACL 2019 官方網站公布了入圍論文獎項的候選名單。其中有17篇入圍最佳長文獎候選者,11篇入圍最佳短文獎候選者,4篇入圍最佳演示獎。最佳論文獎將於7月31日(星期三,義大利時間17:50-18:20)的會議閉幕環節上公布。
  • NeurIPS 2019放榜:華人作者貢獻42%,谷歌170篇屠榜;國內清華第一,騰訊領銜產業界
    被接收入選的1428篇論文,總共來自4421位科研人員。其中有3690位作者1篇入選,511位作者2篇入選,47位作者4篇入選……華人作者中,論文入選數最靠前的是陶大程,共有8篇入選。此次NeurIPS論劍中,雪梨大學的華人力量也格外閃耀。如果從論文作者數而言,最多的是2-5人署名,不過也有40篇論文只有單一作者。
  • 【ICLR 2019錄用結果出爐】24篇Oral, 918被拒
    今年ICLR共接收1578篇投稿,相較去年981篇有了60%的增加,錄用結果如下:1.5% 錄用為 oral 論文(24篇)、30.2% 錄用為 poster 論文(476篇),58% 論文被拒(918篇)、610% 撤回(160篇)。ICLR是深度學習領域的頂級會議,由深度學習三巨頭中的Yoshua Bengio和Yann LeCun主導創辦。
  • ICLR論文評選吃力不討好?arxiv-sanity上有新發現ICLR2017
    某篇論文是否能入選ICLR2017,是由幾個相應領域的領頭人和審稿人,經過幾個月時間的審閱後才能決定的。而在arxiv-sanity上參與決定的人,只有每月為此投入總共2個小時的原作者,當然還有應對投稿洪流的若干網站工作人員。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場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戰役會發生什麼。
  • ICLR 2018論文評審結果出爐:一文概覽論文 TOP 5
    截至 12 月 1 日,有 979 篇論文至少經過了一次打分。近日,大會官方給出了論文雙盲評審的評分結果。統計數據顯示,平均分為 5.24,中位數為 5.33(滿分 10 分)。論文評分前一百名結果:http://search.iclr2018.smerity.com/根據 Andrej Karpathy 的介紹,在今年 4 月的 ICLR 2017 大會上,提交論文的數量為 491 篇,而被接受的情況為:15 篇 oral(3%),183 篇 poster
  • 五大頂尖企業研究院的116篇論文ICLR2018錄用論文,七大趨勢全解讀
    谷歌、DeepMind、Facebook、OpenAI、微軟,這 5 個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重點關注的科技公司在今年 ICLR 中共貢獻了 9 篇 oral(口頭報告)論文和 107 篇 poster(海報展示)論文,在會議接受論文總數的 23 篇 oral、314 篇 poster 中已經佔據了接近半壁江山。
  • ICLR 論文評選吃力不討好? arxiv-sanity上有新發現 |ICLR 2017
    某篇論文是否能入選 ICLR 2017 ,是由幾個相應領域的領頭人和審稿人,經過幾個月時間的審閱後才能決定的。而在 arxiv-sanity 上參與決定的人,只有每月為此投入總共2個小時的原作者,當然還有應對投稿洪流的若干網站工作人員。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場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戰役會發生什麼。
  • 學界丨先睹為快:神經網絡頂會ICLR 2018論文接受結果速覽
    ICLR全稱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Learning Representation,是由Lecun,Hinton和Bengio三位神經網絡的元老聯手發起的。近年來隨著深度學習在工程實踐中的成功,ICLR會議也在短短的幾年中發展成為了神經網絡的頂會。
  • NIPS 2017 騰訊AI Lab 八篇論文入選,含1篇Oral
    插播一下,騰訊 AI Lab 今年還在其他幾大頂級會議上斬獲頗豐,包括機器學習領域另一頂會 ICML(四篇入選)、計算機視覺領域頂會 CVPR(六篇入選)、自然語言處理領域頂會 ACL(三篇入選)等。(加連結)本屆 NIPS 共收到 3240 篇論文投稿,創歷年新高,其中 678 篇被選為大會論文,錄用比例 20.9%。
  • ICLR 開幕,今年組委會總結了哪些論文投遞亮點?| ICLR 2017
    此外, ICLR 的 Conference Track 通過率達到了 59%,其中有 36.1% 的文章進入了 Poster 環節,9.3% 進入了 Workshop 環節,有 15 篇文章獲得了 oral paper 的嘉獎。此外,Workshop Track 的接收率達到了 48.3%,拒絕了 29.7%。
  • 一文速覽ICML2020高引論文與華人作者
    可以看到,在引用量排名靠前的論文中,華人的表現相當活躍,如引用量排名第二的論文「A Simple Framework for Contrastive Learning of Visual Representations」的第一作者為 Chen Tin。排名前十的文章中有 6 篇都為華人作者,其餘文章中也能看到華人參與的身影。
  • 中國作者有3篇論文入選《科學報告》2018Top100—新聞—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