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失望,最高委員會無視中國人民的存在,出賣了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我很憤怒,你們憑什麼,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人;中國人已經做到了仁至義盡了,我想問問,這樣一份喪權辱國的條約,誰能接受?所以,我們拒絕籤字。"
這是中國全權代表之一的顧維鈞,在巴黎和會籤字儀式上最後說的話。
因中國本是作為戰勝國而受邀巴黎和會,其目的是要收回外國人利用不平等條約在中國享有的特權,同時廢除與日本的"二十一條"等。一切進行得並不順利,日本的強烈抵制使得美、法、英三國妥協,選擇犧牲中國利益來結束和談,中國人卻最終沒能等到自己在世界上的尊嚴。
一場破碎的威爾遜主義和平之夢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
根據最後協議日本擁有對中國山東地區的主權,並且成功拒絕廢除與中國籤訂的一系列秘密條約,中國實際上成為唯一的戰敗國。這時候的中國人才清醒意識到,不是"公理戰勝了強權"而是"弱國之下無外交"。
威爾遜在一九一八年發表的十四點原則,以幫助受壓迫國家獲得主權和公正和平這一理念,讓中國人看到了希望,但最後才明白這不過黃粱一夢。
1. 燕尾西裝包圍中的中國長衫
在巴黎和會開始之前,中國的全權代表們紛紛到達旅館,剪去流傳在中華民族千百年長發的他們,抹著光亮的頭油,西裝革履之下更顯得精神抖擻。
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終於有機會揚眉吐氣,這使得代表們無比激動,但在升旗儀式之前,他們紛紛脫下西裝,換上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長衫禮服。
在響亮的國歌聲中,在中國的國旗緩緩升上巴黎的空中時,在四周都身著燕尾西裝的西方人世界,一排具有中國精神、代表了中國氣質的年輕外交官,向他們傳遞了中國的面貌。
在這之後的每一場重要商討會議上,中國的代表們都身穿長衫入會,一直到最後拒絕籤字。
2.拒絕和會決議中的讓權日本
"威爾遜總統見鬼去吧!廢除秘密外交,不割地、不賠款,那我們還要這場戰爭幹什麼,我要像榨桔子汁那樣把德國榨乾!"作為巴黎合會主席的克列孟梭,非常不滿美國總統威爾遜想要追求和平的想法,對身邊的人大聲說道。
中國與日本一同以戰勝國的名義受邀參與和談。本來在戰爭前說好要給予中國的利益,卻因日本的強烈反對,和堅決要求繼承德國在中國的權益下也遲遲難下定論。
在日本對清政府施壓之下,清政府只好讓外交官們緩和與日本的關係,寧願犧牲一部分青島權益。
作為代表的總務長和他的得力助手顧維鈞,堅決要求維持中國立場,並向和會最高權力代表們表明日本要在亞洲建立大東亞帝國的野心。因而拒絕了他們所提出的將由日本歸還山東給中國,但是持有在山東的經濟特權的最終決議。
炮火過後,唇槍舌劍下的激情跌宕
中國外交總長兼代表團團長的陸徵祥、南方軍政府全權代表的王正廷、中國駐美公使全權代表顧維鈞等五人,作為參與巴黎和談的代表席位人選。
在顧維鈞剛到呂特蒂旅館時,總務長陸徵祥就對他說明了中國所處境遇的困難,並表示作為和談的他們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會成為中華民族和中國歷史上的罪人。
一面是在中國各有利益的列強,一面是害怕戰爭的清政府,而且還有活躍在各地支持社會運動的激進分子等等。面對如此複雜局面,中國的外交官們是如何據理力爭的,遠在北京的學生如何及時獲得中國受辱的消息而奮起反抗,最終促成代表們選擇拒絕籤字?
1. 字句玄機的席位之爭
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英、法等國曾承諾說,若中國參戰,在戰爭結束後將會以大國相待,所以巴黎和會上中國理應享有五個代表席位,但在會前,中國卻突然被通知只能擁有兩個席位。
於是中國的外交總務向和會主席提出了這一決定的不公。作為和會主席的克列孟梭卻說,日本對於中國的席位有著非常強硬的態度,甚至不希望有中國的參與。其原因是中國參戰較晚,對協約國的戰爭勝利沒有做出貢獻。
了解情況的顧維鈞遞交了一份法國公使與中國政府以照會形式,所確立的對中國承諾的文件。這讓和會主席改變了對中國代表的輕視態度,詢問顧維鈞為什麼不願坐下,而顧維鈞則表示自己要以站立的方式,堅決捍衛中國的正當權益,以此來爭取本應享有的五個代表席位。
2. 擲地有力的談判之音
在會議上,日本特使以中國政府與日本政府所籤訂的"二十一條"為由,認為山東問題已經沒有在會議上討論的必要,並且以侮辱的態度,質問沒有為戰爭送出一兵一卒的中國,為何還有臉面以戰勝國的名義到和會上來。
作為唯一發言人的顧維鈞,面對憤怒中的牧野男爵,他特地用中文進行了態度強硬的反擊。說道:"你們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山東省,山東省的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呢?四萬萬中國人該不該憤怒!日本的這一行為是不是極端地無恥!"
幾句下去,顧維鈞就收穫了除日本以外的滿會掌聲,也得到了希望和平的世界其它國家的讚賞和尊重。日本的陰謀受到打擊,只好選擇另謀他路,這充分展現出了中國外交官的能力和作用。
3. 威逼利誘下的絕對堅守
在外交洽談上遲遲得不到便宜的日本人,決定採取迂迴策略,對清政府以及對美國政府施壓的策略,同時私下尋找中國的代表進行談判。警告中國代表顧維鈞,認為作為一名外交官員,他唯一的任務就是遵循政府的旨意,完成政府的任務。
日本所要的並不是中國的領土,只是一部分經濟權益,所以日本的要求是合情合理應當得到認同。同時日本政府方面則去找中國政府的發言人,以兩國合作為由來維護日本在中國的權益。
至於美、法、英三國最高代表則因維護自身的在華和亞洲他國的利益轉而支持日本,並將原定協議即由美、法、意等五國共同收回德國在華特權,然後通過建立的國家聯盟組織將山東歸還中國,改為由日本接收德國在山東的權益。
其中包括山東及其附屬島嶼問題、青島問題、膠濟鐵路問題、膠州海灣等。在中日兩國的交涉下由日本歸還山東半島給中國,但不改變其它日本在中國的經濟利益。
顧維鈞則以簡潔明了的方式,拒絕日本的軟硬兼施,果斷拒籤。同時也向美、英、法三國代表表明中國對於山東的權益絕不退讓。
總結
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1918年一戰結束,美、日、英、德等,無一不以戰爭相逼或強權相壓,迫使中國與其籤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而《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等都以中國的妥協順理成章。
巴黎和會的目的是在結束戰爭後,為世界樹立起和平與民主的旗幟,卻在各國利益相爭中成為泡沫,遠赴法國的外交官們,最後以拒絕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表明了中國立場。
與此同時,愛國人士肖克傑,和一些華人華僑、留學生得知中國被欺騙和出賣的消息後紛紛舉行抗議,罷工、槍殺等等,以堅決要求維護中國權益。這為後來的五四愛國運動奠定了深厚基礎。
對於巴黎和會上那些被忽略的外交官的貢獻,我們無法得知,但他們爭取來的權利我們始終會記得。
參考文獻:
《黑龍江史志》
《蘭臺世界》
《北京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