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百年
在和平盛世裡
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艱苦的過去
作為民國第一外交家,
二十九歲的顧維鈞
是如此年輕,如此充滿希望
他認為這是讓世界知道中國立場的唯一機會
廢除二十一條
收回山東主權
以此來洗刷半個世紀的屈辱
1919年,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被戰火蹂虐的歐洲尚未恢復元氣
各國都在解決戰爭遺留的問題
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
派出了外交大使全權代表
顧維鈞五人組代表團參加和會。
當顧維鈞坐馬車準備前往和會時
令人氣憤的是
中國作為唯一一戰的戰勝國參加巴黎和會
本來應該有五個席位的中國
卻被臨時更換掉,只剩下兩個席位
而此時
為了能夠得到相應的名額
中國外交總長陸徵祥和顧維鈞前往巴黎
拜訪巴黎和會主席 克裡蒙梭
此時的克裡蒙梭正在練習擊劍
看到中國代表團的拜訪
剛剛參加完擊劍的克裡蒙梭
隨意的穿著,滿身的臭汗
就準備和中國代表談事情
顯然這是對中國代表團的歧視
儘管處境如此不堪,對方如此傲慢
但是作為中國外交官的顧維鈞
知道這是代表著國家
面對克裡孟梭待客的無禮
他表現得不亢不卑
嚴肅而自信對克裡蒙梭說:
總統先生,我們有時間等您
克裡蒙梭總統顯然很不高興
但還是根據外交禮儀
回去洗澡換衣服去了
就在顧維鈞在辦公室等待的同時
總長陸徵祥表達了他對顧維鈞的不滿表現
他認為此次來巴黎和會如履薄冰
稍有不慎,都將成為國之罪人
此次來和會的目的
就是要博取英,美,德,法國家的同情
扭轉不利的局面
而顧維鈞剛才的表現
得罪了法國總統 克裡蒙梭
顧維鈞卻說
如果僅靠同情根本無法爭取到中國的利益
法國和R本早就有勾結
如果我們不拿出自己應有的態度
他根本不拿我們當回事
在等待的同時
顧維鈞百無聊賴地畫起了漫畫
畫中的人物正是克裡蒙梭
他把克裡蒙梭畫成了一隻紙老虎
與此同時,克裡蒙梭終於來了
陸徵祥首先提出
原來作為條件加入協約國的條件之一
英法ZF早有承諾
將在戰後和平會議上
提供五個席位以大國之禮相待
而狡猾的 克裡蒙梭說
法國是站在中國這邊的,我們永遠是朋友
這時他注意到 一直站著的顧維鈞
示意他坐下
而顧維鈞神情嚴肅,堅定且強硬的回答道
總統先生,
我是中國兩個席位以外的第五個代表
我沒有資格坐下
克裡蒙梭注意到這個堅定的外交官
並詢問他,那到底如何你才能坐下呢,
顧維鈞回答道:中國必須有五個席位
狡猾的克裡蒙梭並未直接回答顧維鈞的問題
而是拿起顧維鈞之前畫自己的頭像
問他可不可以將這幅畫送給我
你是第一個把我畫成老虎的人
在傍晚
顧維鈞去火車站接好朋友肖克儉的妻子 梅
梅從顧維鈞的口中得知
丈夫肖與顧維鈞不同的是
他是以群眾組織革命為主
展示中國人對不公的抗議和憤怒
這次因為遊行被押,所以無法來接妻子
儘管中國外交部多次爭取
但是主辦方迫於R本的威脅壓力
依然只給中國兩個席位
這意味著中國外交部不得不五人輪流上場
更讓人氣憤的是
袁世凱領導的北洋ZF軟弱無能
對於山東問題的所有討論
我國僅有三次討論機會,
R本ZF無恥的提出要繼承山東的一切利益
1919年1月27日,顧維鈞臨危受命
第一次在和會上亮相,爭取山東利益
會議前
R本ZF牧野的金表不慎滑落在地
剛好被顧維鈞撿到
會議中
牧野男爵非但對山東特權的事情隻字不提
還不留情面的羞辱了中國代表
說北洋ZF和R本ZF早已籤訂「二十一條」
並且中國是並未出一兵一卒的戰勝國
他們不配來到和會現場
此時的顧維鈞並沒有退縮,反倒是挺起胸膛走上前
用中文發表了演講
顧維鈞機智地利用一個懷表痛斥強佔山東的強盜行為
他說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轟動了整個巴黎
英國首相喬治說他是「一個真正剪掉辮子的中國人」
在顧維鈞發言後的第二天
R本和美國代表團為了讓他放棄山東的權益
私自約顧維鈞在巴黎酒店見面
可是顧維鈞識破了他們的目的
在美國和R本代表團拉攏他時
他強硬地拒絕他們,轉身離席。
R本見對顧維鈞的軟硬兼施,毫無效果
轉頭向國內ZF施壓
一心想當皇帝的袁世凱
只想著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他領導的北洋ZF,腐敗無能,膽怯懦弱
早已把國家利益、民族尊嚴拋到一邊
R本ZF要求撤消顧維鈞的外交職務
但是總長陸徵祥堅決表達了支持顧維鈞在和會上的講話
此時代表團的壓力巨大
1919年4月24日,因分贓不均
義大利代表團率先撤出了會議
而英法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
毫不猶豫地選擇犧牲中國
巴黎和會最終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
決定由R本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
國內由此爆發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
肖克儉領導各界愛國華人,在巴黎集會抗議示威
而軟弱的北洋ZF
竟然逼迫代表團在和約上簽字
承認山東一切利益歸於R本
當收到北洋ZF同意籤字的電報的時
五位外交代表強烈地表現出無奈與悲痛
最終,他們達成一致
拒絕籤字,拒絕把山東拱手給R本人
外交努力失敗以後
一封封電報催著要求代表團
在喪權辱國的和約上簽字
內外夾擊,總長陸徵祥忍受不了逼迫的壓力
他找來了顧維鈞
把國內又一次發來命令讓他們籤字的電報拿了出來
陸總長哭著對顧維鈞說:
儘管顧維鈞早已預料到這樣的結局
但還是難掩飾他的憤怒
顧維鈞流著淚走了
代表團團長陸徵祥左右為難之下只好出走
當顧維鈞回到住所時
被肖克儉帶領的在法華人團團圍住
他們在憤怒,在咆哮,拒絕籤字
這使得顧維鈞感到更大的壓力
1919年6月28日
巴黎和會進入最後的時刻
各國列強都瓜分到了他們想要的利益
相繼在凡爾賽合約上簽了字
顧維鈞邁著沉重的步伐走上簽字臺
面對西方列強的壓力
顧維鈞最終拒絕在合約上簽字
這再一次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中華兒女的錚錚鐵骨
也是這次「失敗」的外交
卻使中國人民進一步覺醒
才有了之後的五四運動
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艱苦的過去
要永遠記住「弱國無外交」
時隔百年,那群身著長衫的人站在1919裡
他們穿越百年風塵,身著青衫
堅決維護著中國的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