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到錄取結果的你,是不是已經開始暢想起未來大學生活的模樣?中秋夜坐在文學院粉牆黛瓦的院子裡賞月;在大學生活動中心感受古今交融的混響……網友「雲祁連」用極富靈氣的文筆,記錄了在南大仙林校區四年本科生活的「限定記憶」,成為了新生們無限嚮往的「南大生活指南」。長達萬字的「仙林生活碎片」,也激發起無數南大校友的懷想:那些年的記憶啊,總是閃著金光。
網友動情撰寫「南大生活指南」
這條名為《仙林生活四年的一些聲光色味碎片》的微信長達萬字,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學習生活的「衣食住行」全包羅,完全就是「南大生活指南」一般的存在。作者「雲祁連」的文筆乾淨而富有靈氣,無數的細節讓不少在仙林讀過書的網友會心一笑。比如,那些考試周逃不過的泡圖書館的日子,「量子力學考前,曾在圖書館外文區複習了七整天。靠窗有張圓形的大桌子,一大堆參考書放肆地攤開,幸福滿溢。畢業拍照,又走到這裡。陽光依舊溫柔地灑進來,書籍原序擺在書架上,仿佛從未有使用的痕跡。」還有來自天南海北的同學關於味覺的不同評判:「室友江西人,總嫌食堂沒味道。最愛吃一家叫『鄉丫頭冒菜』的外賣,向我保證肯定不辣。我幾經誘惑,忍不住點了個微辣,被辣哭。」
還有高校校園裡總也逃不開的「校貓」們,「南大的貓很多,它們經常到訪數學課堂,把『睡姿幾何』學得很好。冬天的時候,蜷成同體積下表面積最小的球形。夏天的時候,攤得接近二維平面。」還有南京秋天久久縈繞的香氣。「雲祁連」注意到,南大仙林校區,植物的生長周期都經過設計,一年四季都有花期。「四食堂側門有棵梔子,一到初夏,滿路暗香。初春桃櫻杏李,暮冬臘梅,深冬山茶。大雪飄飛,雪堆裡露出鮮紅的花。」而他對於桂花的描述,則讓仙林的深秋分外甜美:「帕烏斯託夫斯基說,有的花樹的香氣是一個環,只有在這個環外面才能聞到。桂花就是這樣,離幾步遠香得膩人,摘下來細嗅又不明顯。五食堂前空地有好幾棵桂花樹,和路燈長在一起。傍晚站在食堂門口等人,空氣甜蜜,燈光暖黃,晚霞漫天。」
生活細節引發校友集體回憶「那些年」
《仙林生活四年的一些聲光色味碎片》不僅成為了即將邁入南大的2020級新生暢想未來學習生活的「南大生活指南」,也讓不少已經畢業了的校友集體懷念校園生活。尤其是文字中對學生活動的描述,更是將「南大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一八年世界盃的時候,九食堂為打造觀賽場地,安裝投影儀、彩電。天花板垂下各隊旗幟,飲料窗口延長至凌晨,宿舍也取消門禁,通宵允許進出。同學們呼朋引伴,坐滿則站,大廳裡人山人海。凌晨走在食堂外的馬路上,根據飄來的吶喊聲,就能判斷場上局勢。」「學校裡的演出大部分免費。哪怕是世界級大師,只需轉發集贊,就能直接領票。常年佔據人氣榜的,少不了學校辦的十大歌手大賽、歌魅的音樂劇、交響樂團的校慶音樂會。十二點準時放票,九十點鐘就有人等候,午飯時已成千人長龍。四五六門前蜿蜒曲折,直擺到基礎實驗樓下。向前看去,那座扁平的灰色建築一頭翹起,臥在平坦的大理石廣場上。長隊裡人手一票,從窄窄的小門進入,如競相登上一艘滿載人類文明瑰寶的末日方舟。」
「都7年了鄉丫頭冒菜居然還在。」「表示用過仙林和鼓樓所有的郵筒。」「沒想到還有人會提起那句』何妨吟嘯且徐行』,13級老學長老淚縱橫。」這篇文章的評論區,赫然成為大型校友聚集地。划過屏幕,有人落淚、有人作詩、有人陷入回憶,更多的人向作者表達感謝:「謝謝你的文章,讓我這個老校友,看到了仙林。」
作者是南大天文學院畢業生,40天寫下萬字長文
近日,記者聯繫上了「雲祁連」,他是南大天文學院2016級的學生劉豐源,今年剛剛從南大本科畢業。他告訴記者,決定寫下仙林生活的記憶碎片,是受到了畢業典禮的觸動。6月22日,劉豐源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參加了畢業典禮,「拍照,拿證,參加典禮,收拾行李,朋友們談笑如常,沒體會到什麼感傷。」然而第二天醒來已是正午,從床上坐起,發現舍友都已離校,房間徒有四壁,三張桌子空空蕩蕩,「世界寂靜,我孤獨一人,呆坐在宇宙中央。」7月2日,還留在校內的劉豐源在電腦上新建的空白文檔中「拾起」大學生活的第一枚記憶「碎片」,40天後,文章攢了一萬字,回憶攢了一籮筐,人卻已行至千裡之外。
「很高興自己寫的東西能給大家帶來意義。」劉豐源表示,「看到有畢業多年的南大人回憶當年的事情,格外有種滄海桑田的感覺,可能我的記錄在若干年後也會如此吧。再就是看到很多同齡人補充了別的碎片,那些我不知道的角落也完整了起來。」
「南大外表形式上很平實、樸素;精神上高度夢幻、理想主義、浪漫主義、人本主義。」劉豐源如是評價母校的氣質。他表示,自己的寫作風格受到《小王子》作者聖·埃克蘇佩裡的影響。而他寫作的驅動力,是因為讀到天文學家、科普作家卡爾·薩根的作品:「我很喜歡這種有人文素養的科學家,有很多大科學家的文筆都非常不錯,愛因斯坦、海森伯、羅素、伽莫夫,他們讓我覺得寫作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實習生張紫略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