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東煤炭集團2018年大學生入企歡迎大會過去已一月有餘,新入企的391名大學生已完成全部入企培訓,即將投入到神東各基層單位的第一線。新鮮血液的注入,必將使神東再一次煥發出新的活力。
有一則神東開發建設初期「38軍」的故事被講到。
1987年,陝西省從韓城礦務局抽調72名技術人員開發神東煤田,其中38人被抽調到大柳塔煤礦,被人們稱為「38軍 」,這也是神東最早形成的一支隊伍。而這支由38人組成的拓荒者挺進大柳塔煤田後,在如火如荼的大開發中,為神東的奠基立下了汗馬功勞,書寫了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曾任神東工程質量監督站站長的高康時年27歲,作為當時38軍最年輕的隊員,他把艱苦的環境化作奮進的力量,見證了神東發展初期最艱難的時刻。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高康對記者講到,在艱苦的環境下工作,無論是搬運物資、自己動手建房子、架設線路、抬水管,鋪設管路等,沒有人特別強調、號召你怎麼做,大家都是自願的,自覺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去,就想著儘快能夠投入建設,能夠投入生產。
如何將建設初期「38軍」這支隊伍的精神傳承下來,打造一批又一批如「38軍」「敢打仗」、「打勝仗」的隊伍,是神東領導者一直思考的問題。打鐵還需自身硬,好的隊伍需要有好的領頭人,神東的各屆領導者們持續不斷地加強班子建設,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幹部隊伍,強化帶頭意識,以打造「素質高、作風硬、本領強」的一流隊伍為神東隊伍建設的首要目標。
作為神東建設開拓者之一的高康,回想起神東大發展的這三十年,他認為無論怎麼發展,怎麼建設,要有一個好的團隊,這個團隊要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領導班子的引領方向很關鍵,如果沒有這個班子的前瞻性,沒有一套科學的管理體系,那麼建設的步伐,就不可能這麼快,也不可能效果有這麼好。
班子穩固建設好了,怎樣帶出一支好隊伍,這是神東孜孜以求的目標。2011年8月,哈拉溝煤礦綜採一隊成立了第一個大學生採煤班,這個班組現有成員12人,均為「80後」,其中研究生學歷1人、本科學歷7人、大專學歷4人。如今大學生採煤班已經成為神東30多個採煤隊伍中的標杆班組。這些大學生經過高校培養,又經歷煤炭生產實踐的錘鍊,形成了一流班組的戰鬥力、生產力,創造出一流水平的安全、高產、高效業績,為神東建設高素質隊伍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也為煤炭行業推進人才隊伍升級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現如今,三十多年過去。每當人們談起礦區的發展變遷時,很自然地會說起「38軍」的故事。這支鐵一般的隊伍體現的戰天鬥地的偉大精神,鼓舞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神東建設者。
2018年神東新入企的大學生安卓君,聽完會上講述的感人事跡後說,在那樣一個艱苦的環境,前輩們開創神東的輝煌時代,作為神東一個新入企的員工,她希望可以在神東實現自己的理想,能夠為神東未來的發展,貢獻出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
哈拉溝煤礦綜採一隊副隊長陳軍軍,帶領這支大學生採煤班工作多年,他覺得,打造這一支隊伍,主要發展一個帶頭作用,讓全礦把這種良好的勢頭帶下去,提高整體素質。
今年是哈拉溝煤礦綜採一隊機電技術員米智來到礦區的第六個年頭。當時作為研究生的米智,剛來到礦區就下了井,這讓他心裡多少有些落差,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他懂得了大學生要放下身段,先當好煤礦「小學生」。他虛心向老礦工學習。工作六年裡他的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做好下井搶修的準備,有時剛升井洗完澡就又要換衣服入井,有時正睡得香電話鈴就響起。
六年的工作經歷讓米智成長了不少,他激動地對我們說,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煤難割,地質條件複雜的時候,尤其是初採、末採的關鍵時候,一般都是要大學生採煤班挑梁。雖然辛苦一點,但他覺得都是值得的。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黃金資本。隨著煤炭行業內部競爭的持續激烈,技術人才成為煤炭企業競爭的重點和焦點。神東開發建設三十多年來,緊緊圍繞「人才強企」戰略,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為基本原則,以精幹隊伍、優化結構、激發活力、提高素質為總目標,衝破影響和制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性障礙,逐步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競爭擇優的人才建設機制,將人力資源轉化為人才優勢,為企業的科學發展構建出和諧新局面。
來自大柳塔煤礦的80後白正平,正是神東這種用人特色下的受益者,今年他通過公開選拔競聘走上管理崗位,成為了大柳塔煤礦生產副總工程師。談到自己的經歷,他說自己從2008年畢業之後在輔助二線工作,後來到了綜採隊,又到了機關。因為有了神東這個平臺,再加上自己的學習才能成長,公司這種公平選撥人才的機制,讓他有了更大成長的空間。他認為,神東良好的平臺,是建設出一支優秀的隊伍的關鍵原因。
神東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大批人才。專業技術人員在員工中所佔比例迅速擴大,青年員工逐漸成為了礦井生產的主力。站在「構建人才高地,造就行業精英」的戰略高度,公司修訂出臺了員工職業發展管理辦法,拓寬了員工管理、技術、操作三個發展通道,鼓勵員工成為崗位能手和專業行家。
周俊麗所在的檢測公司,設21個檢測室,開展煤質、水質、材料、環境等8大類89個產品935個檢測項目,9種產品獲得計量檢定。作為檢測公司專業二級師,她從事計量工作已經16個年頭了,伴隨著企業的發展她迅速成長,從職場小白蛻變成幹練的精英,一步一個腳印,步伐穩健。用她自己的話說,是神東讓她成長,也讓她越來越熱愛計量檢測這份工作。2017年周俊麗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評為第二屆「我身邊的計量人」典型人物。
目前,神東共開設3個技能大師工作室、3個培訓基地、2個勞模創新工作室。截至2017年底,員工有高級職稱的達664人,有中級職稱的達2185人。不僅為管理、技術、技能人才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而且對人才的培養,從無到有,從有到精,挖掘潛力,各盡其才。
顧秀花是設備維修中心焊工技能工作室的國家級焊工技能大師,人稱「女焊花」。她用一把焊槍在鋼板上繡花,她焊接的手法被大家譽為「秀花焊」。2017年,她在中國工會「一帶一路」人文交流——上合組織國家職工技能大賽中,榮獲熔化極混合氣體保護焊的個人金獎,且作為唯一女選手與中國代表隊的其他選手共同獲得團隊工匠獎。獲獎後的顧秀花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了,她對記者說,是企業培養了自己,今後要做好技術傳承,帶好隊伍,培養更多的焊接技能人才,在企業裡發揮作用。
人才招攬來了,隊伍建設好了,怎樣激發員工的內生動力,公司通過採取多項措施完善激勵機制,來解決員工的後顧之憂。公平合理的報酬機制,使技術和管理創新的獎勵力度加大,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加大了。針對員工的個人特點,結合企業的發展戰略,不斷開發每一位員工的核心專長與技能,讓各類人才都能找到自身優勢與企業需要的最佳結合點。上灣煤礦經營辦主任王存瑞對公司的這項機制感悟頗多,他說,從員工層面,轉變了員工過去以出勤論工資,或者以日件記工資這種方式,把一定的工作量交給一定的人,結算多少工資,不用區隊去管,自己就幹了,可以影響到生產效率,人員工效,甚至無形的企業文化。
圍繞公司發展戰略和員工職業生涯設計,神東一直在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員工,使每個員工可以進行全過程規劃設計,實施「量身定做」和「訂單式」 的培訓,在提升人才隊伍素質的同時,也加快了人才成長的步伐。在凝聚了幾代神東人心路歷程的創領文化指引下,神東人將繼續傳承企業歷史文化沉澱形成的優良作風,帶著「以自身的價值創造力引領煤炭行業未來發展」的自豪的使命感,繼續領跑煤炭行業的發展。
回顧改革開放四十年偉大曆程,人力資源部經理牛建軍說,神東在3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把人才當作企業的第一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加強人才戰略的頂層設計,從人才培養、評價發現、選拔任用、配置、激勵等各方面形成了一整套運行機制,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已經成為引領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為神東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從三十年前的不毛之地到今天的世界煤都,一代代神東人以煤海作畫卷,以青春作畫筆,以智慧和汗水作為顏料,繪就了一幅令世人矚目的神東發展畫卷,邁入新時代,踏上新徵程,展望未來,這幅畫卷必將更加雄偉壯美。(作者:胡少鵬 孫永波 馬愷 楊宇斌 賀凱勃 趙博 張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