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寫作不單是跟自我相遇

2020-12-14 中國青年網

張玲玲,生於1986年,曾歷任記者、編劇等,代表作《嫉妒》。

張玲玲笑起來恬靜優雅,跟明星高圓圓頗為神似,也有文藝氣質。然而她一開口,敏捷的思路、縝密的邏輯配上極快的語速,立馬讓人感受到曾經的記者生涯在她身上留下的烙印。近日,張玲玲接受了《中國青年作家報》的專訪,講述了自己與文學一路結緣的故事,以及作為「天賦不足」的創作者該如何進行創作的經驗。

閱讀要「一幀一幀」看故事

「大學前讀書並沒有什麼選擇,有什麼讀什麼,匱乏的時候,我連有字的紙張都不會放過。」張玲玲回憶,自己小時候隨祖父母生活在鎮上,讀書資源很匱乏。因為父母在上海工作,偶爾會帶回一些書作禮物送她,《安徒生童話》《愛的教育》等經典讀本,陪伴著她的整個童年。

因為對文字的熱愛,張玲玲在大學時選擇了中文系。她回憶,大學時班中的學習氣氛特別濃鬱,閱讀的較量貫穿了4年青春,每個人都在比拼誰讀得更多、更小眾,理解上更勝一籌。上大學第一天,她便聽一個學長說家中藏書有5000餘本,這個數字讓剛從小城市進入校園的張玲玲感到深深的震撼。

「那個時候跟身邊很多天賦異稟的同學比起來,自己時常感到自卑。」張玲玲說,當自己對外國文學的理解還停留在十八、十九世紀的經典小說時,別人已經開始較為系統地閱讀二十世紀之後的現代小說。

但這種自卑也成了張玲玲讀書的動力。她選擇花更多的時間去閱讀去彌補差距,最多的一年她看了超過300本書。那時候,沒有足夠的錢把書全都買下,她只能去書店「探寶」,一旦遇到沒塑封的好書,她便蹲坐在書架旁把書一口氣讀完。

現如今,張玲玲家中的藏書已有近4000本。大量的閱讀,為她能走上寫作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她看來,即使沒有天賦的寫作者也可以通過訓練來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而閱讀和模仿就是最好的捷徑。閱讀時不是只看字面,而要做到「一幀一幀」地看故事,深入遣詞造句和內核思考,讀的越細越精,收穫也就越大。讀完之後,要刻意對自己進行邏輯訓練,可以先模仿知名作家進行寫作,長久的練習必然可以有長足的進步。

未經展開的故事如同一顆顆種子

張玲玲認為自己是一個「沒有什麼文學天賦」的人,也沒想過能當作家。畢業後,她選擇進入媒體成為了一名記者,「記者的職業提供了一個觀察真實世界的窗口。」張玲玲說,多年的採訪中,她得以旁觀更多人的人生,看到更多元的世界,積累起多種多樣的寫作素材。

「做記者培養了我觀察的耐心,在過去對採訪對象長期的觀察裡,我逐漸訓練起自己長期觀察事物的能力,在不斷的凝視和回首中沉澱思考的深度。」 她坦言,新聞寫作還為她打下了堅實的文字基礎,學會了如何用最言簡意賅的文字表達最豐富的信息、有條理地說清一個事件。

張玲玲說,做記者時頗有一種「鐵肩擔道義」的情懷,這也影響到她後來的創作。例如轟動一時的甘肅白銀連環殺人案給了她極大的震動,讓她萌生了創作一部罪案題材作品的想法,小說《無風之日》的靈感正是來源於此。而講述拆遷戶故事的小說《平安裡》,靈感也來源於她做記者時與「釘子戶」們的深入接觸。

在離開報社後,她進入一家影視公司成為了一名編劇。編劇的工作,讓她擁有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文學作品,也開始思索什麼樣的作品更具有IP價值。寫劇本講究審美和戲劇性,同時不能超脫真實的框架,無論人物對白還是故事邏輯,都要站得住腳,新聞出身的她必須要去學習故事設計和人物小傳的寫法,而這樣的訓練也為張玲玲日後的小說創作埋下了伏筆。

當編劇那段時間,除了額定的劇本任務外,張玲玲每個月都要交故事細綱和創意。這些未經展開的故事如同一顆顆種子,當時雖未發芽,卻被她帶回了上海,成為了她創作的寶庫。這些種子在張玲玲的筆下漸漸成長開花,形成了中篇故事集《嫉妒》,書中收錄了同名小說《嫉妒》,以及《島嶼的另一側》《破碎故事之心》《似是故人來》《去加利利海》《無風之日》和《新年問候》等。她從青年、中年、老年的三種視角, 娓娓地講述了發生在南方城市的七個故事,切入當代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困局。在每一個故事中,都透出作者對人生選擇的思考,字裡行間流淌出透著江南水鄉的靈動秀美。

從不斷的學習和一次次自我否定中重新起步

張玲玲的文字讀來沉靜、穩重,敘事節奏不疾不徐,和她快節奏的語言形成鮮明對比,「這樣的文風是在寫作時控制的結果。」由於是個急性子,張玲玲反而更希望自己能像她喜歡的門羅、沃爾科特等文學大家一樣成熟、優雅,並著意訓練著自己的寫作文風。張玲玲對凱爾泰斯·伊姆萊、庫切、耶利內克等作家及他們的作品很欣賞。她不僅在行文風格上受到了這些作家的影響,在閱讀過程中思維邏輯也得到了訓練,極大地擴容了她寫作短篇小說的可能性。

張玲玲告訴《中國青年作家報》,她的文學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不斷遇到問題和困境。故事編不下去、人物立不起來、找不到合適的視角或敘述腔調、語言生澀、氣息不順、結構失衡、寫到一半感覺失去意義等等……這些問題一個接一個冒出來,且在創作的過程中反覆出現。

「對付這些問題我只有兩個笨辦法,一是閱讀,二就是硬寫,讀更多更新的文本,做更深入更艱難的嘗試。」張玲玲說,她常常對自己過去的創作懷有一種羞愧之感,自己的寫作正是從不斷的學習和一次次自我否定中重新起步的。

自認為沒有天賦的張玲玲對於創作總是一絲不苟,甚至帶著幾分敬畏。她筆下的故事雖然有現實的靈感,她卻從不敢太過依賴原型,因為「會有創作倫理上的不道德感」。

寫作前,她總是做足準備才肯開始動筆。寫罪案小說《新年問候》時,她去檔案館搜集資料、做社會調查、跟警察朋友聊天,然後才在心中勾勒故事結構和大致走向,確立主線人物,再寫細綱和情節線。她還有另一種寫法,即開始時只有框架、結構和主要人物,知道大概會做哪些敘事嘗試,某個章節某個人物會出場,但不會細化到每一條行動線。「預設外的總比預設內的要好。」她補充說道。

作品初稿完成後,接下來她會進行不斷的修改。在張玲玲看來,修改極為重要,細細地打磨是寫作者的責任。她喜歡把作品放一段時間後再回頭看,這時就會產生新的判斷,去反思一些細節是否有必要,句子是否精簡流暢、能夠傳遞更多信息,就連人稱的前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切換,她都會細細斟酌,力求作品的質量。例如《似是故人來》的第一章,她寫不過兩天,改卻改了一周的時間,修改這本小說集更是花費了超過一年的時間,廢稿是原稿的幾倍。

談及對青年寫作者的建議,張玲玲表示,有些青年寫作者感到自己生活中沒有足夠的積累,也不必因此放棄創作的嘗試。寫作絕非只有現實或現代主義兩條路,作者們可以從寫別人的故事開始,並且寫架空和幻想也不是什麼問題。「可能到某個階段,作者們又會回到熟悉的人事寫作,但跟早期的理解會有所差別。即便一開始是經驗寫作,未來仍不可避免地要面對處理陌生題材、陌生領域等問題,畢竟寫作不單是跟自我相遇、也是跟他者相遇的過程。」張玲玲如是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青年小說家張玲玲:把不能言說之物一點點地捕撈出來
    「85後」小說家張玲玲曾做過七年記者,其小說集《嫉妒》由上海文藝出版社新近出版。這本書收錄的故事的背景皆發生在南方城市。在當代人的生活之中,張玲玲從青年、中年、老年三種視角,切入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困局。記者寫小說有何特點?如何穿梭於非虛構與虛構之間尋求真實?12月15日,張玲玲與作家路內做客上海作家書店,就「職業的小說家和理想的寫作」展開對談。
  • 對談|張玲玲&林子人:女性的個體幸福在哪裡?
    作家張玲玲和界面文化記者林子人5月27日,作家張玲玲和界面文化記者林子人做客「跳島FM」第九期,從《坡道上的家》、角田光代聊到當今的主婦文學。張玲玲說:「實際上男性寫作者也會面臨多重身份,他們是兒子、父親、情人、僱員,但是我們不會單獨去列出父親文學、僱員文學。
  • 張玲玲:扛責任不能讓黨規黨紀變成「稻草人」
    在張玲玲看來,讓公眾更多地了解十八大以來黨的反腐工作是好事,「我們所從事的這份職業其實並不像外界想像的那般神秘,它既是神聖的事業,也是一項平凡的工作。」1995年,張玲玲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市紀委市監察局機關工作,經歷了從一名國有企業幹部向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轉換。
  • 立德樹人好老師 | 張玲玲:致力於思政課的守正創新
    張玲玲,女,1981年生,法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於清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專業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理論。2014年起進入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此期間,為切實提升自身教學,張玲玲還赴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訪學一年,並積極參加教育部、教工委、學校和學院開展的各種進修和培訓活動。由於一直致力於課程教學內容、方法和形式的研究與創新,張玲玲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一直深受學生喜愛,學生評價分數一直在學院名列前茅。
  • 高中作文《與美相遇》寫作指導及範文
    (60分)一位詩人說:只要上路,隨時能與美相遇。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或許讀書和旅行正是在不斷趕赴一次次盛宴,而我們一路行來,總有一些動心的片刻,美好的瞬間,讓我們的心霎時充滿了喜悅。請以「與美相遇」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可以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可以講述身邊的故事。要求:注意選好記敘的角度,兼用記敘、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以展現人物的個性或事件的波瀾。
  • 《精進寫作》:寫作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自我投資
    文/吳呱呱網上有個問題問:「這個時代,除了讀書以外,什麼才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底下答案眾說紛紜,但有一個答案卻深得我心:「寫作。」誠然。寫作教練弘丹老師寫作好幾年,出版過《從零開始學寫作》《時間的格局》,也是千人付費寫作社群「弘丹寫作成長學院」創始人,並且多平臺上線多門寫作課程,全網學員超過10萬人。《精進寫作》一書涵蓋了7個寫作維度,88種寫作方法,108個寫作案例,5步法打造個人品牌,6個方法突破寫作瓶頸。
  • 小學生自我介紹範文:跟長輩、新同學,初次見面時的自我介紹
    讓孩子跟新同學,新鄰居、新認識的長輩做個自我介紹,孩子大都只會說,自己的名字和年齡,其他的就再也說不出來了。你問他吧,孩子含羞帶怯的不回答,讓他再多說幾句,他不知道該說什麼。孩子之所以會跟認識的人聊天,卻不會做自我介紹,這是因為孩子沒系統全面的學過口才,不會做自我介紹。面對不同的人,孩子的自我介紹也該有所區別。
  • 不單造句和解釋_不單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不單(bù dān),副詞。不止。[我國在球類比賽中獲得世界冠軍的,不單是桌球。]不但。不單參考例句:1、福無雙到猶難捨,禍不單行卻是真。2、今晚不單是高興,簡直有點要熱昏了頭。3、通勤是件禍不單行的事兒。4、實事求是。
  • 學會用心流打開寫作的暢快之路
    答案就是寫作。寫作作為你最合適的傾訴對象,將你內心世界拎不清的一些人和事,一些變化莫測,無法預知的現象,通過寫作逐漸認清事物的本質,還原事物的真相,理解事物客觀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寫作是一場遇見,凡是與你相遇的一切都是冥冥之中已經安排好的,你只需要在心裡將它們承載。
  • 這個時代最好的自我投資寫作
    好消息是,真正具備優秀寫作能力的人並不是很多,看了我文章得你,已經得到了很多人沒有的武器,而且我認為大多數的目標並不是要跟那些市場上的內容大號們去競爭,而是在你自己的領域裡面寫得比較好一點,有時候只要好那麼一點就能給你帶來巨大的收益,而且我告訴你的寫作方式,更是一個越磨越精的手藝,會讓你終身受用。下面我要講的就是怎麼在日常生活當中訓練你的寫作思維和技能。
  • 感恩節特刊,感謝那些與你相遇的人,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及範文
    人生在世心存感恩之心才可一帆風順才可長長久久感恩那些與我們相遇、相知、相伴的人感恩父母從相遇開始,未來的歲月不放手。感恩師長遊走於黑板與講臺間,是你,謝謝你,教會我知識和道理,謝謝你,激勵我成長。感恩陌生人謝謝生命裡的出現的每一個人,或是擦肩而過,或是真誠相對,溫暖相遇,溫情綿長。
  • 如何突破寫作瓶頸,實現職場躍遷?——《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
    此外,對於如何通過寫作打動他人,如何以文字樹立自我品牌,如何捕捉寫作靈感等問題,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需要寫作的場景都是非文學性寫作,偏向於邏輯性和說理性,更具功能價值,比如發電子郵件、匯報工作、發朋友圈等。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很多人對寫作這項自我表達的技能充滿恐懼」。人們對於非文學性寫作技能的匱乏,以及寫作在現代生活中日趨顯著的重要性,是他創作這本書的契機之一。
  • 誠實,比新意更重要|讀《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1
    ——陳安之我選擇了《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這本書,由百萬粉絲公眾號」spenser」創始人親授爆款文章的寫作心法,吳曉波、羅振宇聯袂推薦的一本書。該書詳細分析了新媒體時代的寫作背景,用豐富的自己身邊的真實事例,用簡單質樸的語言,讓讀者相信「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寫作是打造你個人品牌最好的方式之一」,鼓勵讀者敢寫、會寫、寫好。翻開了書目,看了序言和目錄,用流水式閱讀法看過一遍後,我就被吸引住了,這一周,將用心讀它。
  • 2019年高考寫作指導:以「生命中的相遇」為題作文(2篇範文)
    生命中的相遇人生是一場相遇,遇到一本好書,一場好的電影,一個好的家庭,一處美麗的風景……無論遇到什麼,可能都是生命中唯一的邂逅,每一次相遇都有不可替代的意義。請以「生命中的相遇」為題寫一篇作文,800字左右,文體不限。
  • 獨白,一個寫作小白的自我審視
    但在生活在相對安定的年代,對寫作其實沒有什麼束縛,朋友圈、微博、簡書、頭條,甚至各類視頻媒體平臺都是自我書寫的舞臺,只看你是否願意。 我手寫我口,這種真誠表達、不受拘束的寫作倡議,到陶行知先生這裡化為作文教育的「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教育學生寫文章要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 二美寫作群18期自我介紹:最近的我
    我也不知道怎麼寫自我介紹,剛才看到菁菁的自我介紹,我有了靈感,感謝菁菁。就寫寫最近的我。完成兩個重要的寫作項目後,我突然陷入了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可能是因為太自由了,覺得什麼都無所謂。我為啥要追求功名利祿,我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我的未來應該是怎樣的?我規劃不了,我凌亂了。二美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我想不用為錢發愁,然後繼續寫作。
  • 科研寫作經常忽略:自我抄襲也是抄襲
    自我抄襲經常出現在還不熟悉發表實踐的年輕科研人員身上,下面整理孫學軍老師分享的防範辦法,以及幾個科研人員對自我抄襲會有的疑問。有什麼問題,我們後臺聊!自我抄襲的問題主要存在三個方面,一是論文前言中關於背景的介紹,二是不同論文材料方法中採用同樣方法的描述,三是系列論文中部分研究內容重複的問題。這三個方面都是容易出現自我抄襲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 西安市碑林區建國路小學教師鄭煒娜:生命中最美的相遇 | 教師成長
    &34;的網師文化,讓我學會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榜樣學員從理論走到&34;的生命敘事,讓我重新定位、俯身務實;研修夥伴們交流研討的思想火花,讓我茅塞頓開、靈感突現;打卡群裡行走間的所思所感,讓我有了新的收穫、新的感悟;新師網,為我打開了一扇探尋教育奧秘的窗口;新師網,再次點燃了我生命的激情;新師網,讓我體會到生命拔節的快感。新網師,就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
  • 小學英語寫作範文:自我介紹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中小學英語作文>正文小學英語寫作範文:自我介紹 2011-09-14 13:41 來源:未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