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品經理的面試中,估算問題非常常見,如果你想把所有答案都背下來,或是你的知識儲備足以讓你在5秒鐘之內說出正確答案,算你單純。
張聰明:調查加油站,因為加油站的營業時間、地點和可加油量相對固定,統計加油站的數據就知道了。
王燦爛的方法最便捷,但他顯然不能馬上找來一個司機。
張聰明看起來比王燦爛要靠譜一些,可它依然不是個好的答案:既沒有給出具體的計算公式,也沒有給出思考邏輯。
孫幸福給的是個典型抖機靈的回答,用來緩解面試氛圍還行,但如果後面沒有跟上正常的解題思路,那就直接起身告辭吧。
如果你的感受和面試官一樣,對上面三種答題思路都不滿意,那你知道優秀的思路是怎樣的嗎?
以終為始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工作方法,也是《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第二個習慣。放到這裡,是告訴大家,一定要有「以終為始」的思維,以目的倒推行動。
以終為始,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先是在腦海裡醞釀,其次才是實質的創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專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
「以終為始」放到這道題目應該怎麼用呢?跟我們做產品一樣,用戶的需求不同,我們滿足需求的方式也不同。我們需要先了解Why,才能解決How,放到這道題就是:為什麼要知道某個城市的計程車數量?假設需求方是「網約車平臺」,目標是「準備切入北京市」,要解決的需求是「預估北京市打車需求的市場容量」。
那你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結合特定城市的出行特徵,制定出最優的車隊數量和運作方案。
要解決這個問題,你就需要考慮到:現有市場容量有多大?供需情況如何?你有機會切走多少市場份額?如果市場已經飽和,如何挑選下一個轉戰的城市?講到這裡,我們會發現,如果「估算北京有多少計程車」是為了切入市場,那麼這個問題也等於「估算北京的計程車市場容量「,又等於「估算北京每天有多少用戶打計程車」。然後,你會發現:背景信息和我們的解決策略是正相關的關係,基於用戶需求和用戶背景的不同,我們的解題策略也會有所差異。所以,拿到問題後,需要再問自己兩個問題:這個問題的需求方是誰?為什麼要解決這個問題?掌握的有效信息愈多,你方案的靠譜率會越高。了解了如何有效思考問題,再來看下如何破題,這裡分享一個方法,掌握了這個方法,可以幫你解決99%的估算面試題。三、萬能的解題方法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拆解為了四步,我們一個個來看。計程車分很多種,有統一經營的,有個人跑黑車的,也有網約車平臺上的私家共享車,而且黑車還包括黑三輪和黑四輪。回答這個問題的第一件事是告訴面試官,你如何定義計程車。比如你可以定義為北京市的正規巡遊計程車(巡遊車是計程車的新叫法,是為了區別網約車的,修訂以後的計程車管理規定中,把計程車全稱改為巡遊計程車。)計程車的狀態也有很多:有正常運營的,有維修中的,有報廢或淘汰的,還有已生產未投放的。即便是正常運營的計程車,還有三種狀態:已載人、空載、未出車。可以跟面試官確認是否只估算北京市內正常運營的計程車。這裡指的是:是否有時間條件。比如是要估算北京歷史以來累計的計程車數量?還是某一天有多少輛計程車出車了?02 建立解構公式
你開了一家水果店,你一天的收入是多少?收入=賣蘋果的錢+賣車釐子的錢。那你一天的利潤是多少呢?公式一:利潤=賣蘋果的利潤+賣車釐子的利潤,公式二:利潤=總售價-總進貨價。
放到「估算計程車數量」這道題怎麼建立解構公式呢?也可以有很多種:這裡需要提醒一點,不要覺得公式簡單就是個低分答案。任何難題都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那麼就一定會有更好的方法,但你不一定能找到最佳方法。所以,你可以基於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尋找自己腦海裡的「最佳公式」,面試官要看的還是你的解題思路和合理性。03 拆解公式
此時,你已經建立了一個解題思路(公式),下一步就是用邏輯樹來拆解公式(下圖),把複雜的問題拆解成若干個簡單的子問題。可能你會問:公式不是說的很清楚了嗎,還要怎麼拆解?那你回答我:「計程車數量=打車總需求/需求滿足數」這個公式中,分子分母是多少?如何得出這個值?你會發現,「打車總需求」和「需求滿足數」都可以往下再拆,以打車總需求為例:以「上班打車需求」為例,還可以往下再拆解:上班打車需求=上班人數*打車概率,如果你可以從統計數據中得到上班人數和打車概率,就不需要再往下拆了,可以直接計算出結果。(按照下圖那樣拆解)其實到了上面那一步,你已經得出答案了。但是,回答並沒有結束,合理性複查非常關鍵。你需要快速將整個流程複查一下,確保所有的數值都是合理的。比如你最終推算出北京計程車數量有8000臺,可是2005年北京就有6.66萬輛計程車了(數據來自計程車行業協會),這幾年的城市發展和外來人口流動不可能變少了,這顯然違背常識。除此之外,核查過程中還需要特別注意是否考慮進了特別情況。假設你以「用戶打車需求」倒推計程車數量,但你忘了考慮「空乘率」,最終得出的數字就會比實際的數量要小。儘量準確的描述估算過程
我跟你打賭,面試官手裡是沒有固定答案和標準答案的,他們不會真的給出洛杉磯的玻璃數量和北京的理髮師數量。他們選擇這類問題,主要還是考查你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邏輯的分點作答
如果你的邏輯很強那就不用擔心了,如果你擔心自己的邏輯表達,可以用簡單的分點作答,先分幾種情況,每個情況裡又有123。這樣作答既能幫你捋清楚思路,又可以強化整個答案的邏輯性,還能讓面試官快速理解你的思路。
提供2-3個解決方案
我們在做產品方案的時候,同一個功能的實現方式可能有多個,我們會根據實現的難易程度、實現成本、時間成本、用戶體驗等多方面來判斷採用哪個實現方式。
如果現實工作場景中真的遇到這類估算問題需要解決,也需要我們從實現成本和時間成本等角度去給出不同的方案,其實也就是「備選方案」。
保持自信
我一度認為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如果你是面試官,候選人對你說「哎呀,我從小數學就不好」、「我看見數字就頭暈」你作何感受?
這就跟打仗要上前線,你說「哎呦,我槍法不好」、「呀,我暈血」,對方要的是能扛槍、有膽量、有信心上戰場的人,不是遇到困難就退縮的人。即便你真的數學不好,也可以用你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來給出解答。在此刻揭短和自嘲不會給你加分。
覺得有用就點個在看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