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正文前:
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得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是一樣的生命,我們彼此尊重,我們一起成長。——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
昨天帶孩子去迪卡儂閒逛,孩子們在挑選自己喜歡的藍球,我坐下來等待。
一個三歲左右的小男孩拉著購物筐從我面前走過,好乖的孩子, 媽媽在前面挑選商品,他跟在後面拉車。突然小男孩說:「媽媽,我想尿尿」。
媽媽沒有回頭,孩子又說了一遍,那個媽媽依然不理孩子,我有點替孩子著急了,想站起來提醒那個媽媽,但我確定:媽媽和孩子的距離肯定比我近。
小男孩站那不動了,夾著腿。媽媽好像知道孩子忍不住了,拉著小男孩就向外跑,可惜晚了。
「為什麼不早點說?為什麼每次都要憋不住了才說"?媽媽生氣地對著孩子大吼。孩子夾著溼褲子哭了。
我想起作家張文亮寫的一篇文章《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看完我感觸很深,有時候甚至有點後悔,後悔曾經對孩子發過的那些火。
養育孩子是一個漫長而又繁重的工程,我們都要有耐心。
如果你對孩子沒有耐心,如果你總喜歡對孩子發脾氣,請你認真讀讀下面這篇文章!
《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誰不是從孩子成長起來的?
誰生下來就會跑呢?
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來!
龍應臺就曾寫過一本書叫
《孩子,你慢慢來》
不管你是初為父母,
還是已經在育兒的路上,
都可以買來看看(只推薦書不賣書)。
所以,希望所有父母,不要盲目攀比,什麼年齡段教孩子幹什麼事,陪著孩子一步一步成長,別讓你的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