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2020-12-20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教育不好成焦慮

現代人生活壓力非常大,如果再碰上孩子不聽話,調皮搗蛋讓人頭疼,父母還真的是很難控制住脾氣。但是孩子如果只是犯了一點小錯誤,建議家長還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儘量不發脾氣,可以通過溝通的方式去解決。因為父母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1

家庭影響

巖巖3歲多的時候非常淘氣,經常在家裡翻箱倒櫃,上躥下跳的。巖巖媽本身就就是個脾氣火爆的人,看到兒子調皮搗蛋就火冒三丈,很多時候都是直接上去就是幾巴掌,打得巖巖哇哇大哭。

聽到孩子哭,巖巖媽更心煩了,就會對巖巖說:「你再哭再鬧,我就把你扔了,不要你了。」

後來巖巖4歲了,上幼兒園了,巖巖媽多次接到老師的投訴,說巖巖經常在學校打別的小朋友,一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其實,巖巖之所以脾氣暴躁、愛打人,正是因為受到了媽媽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產生的不良影響是終生的。

2

影響孩子的未來

爸媽經常發脾氣,會使孩子也學會這種錯誤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因為幼兒最直接的學習方式就是觀察、模仿身邊的人。

如果父母總在家裡發脾氣,孩子生活在這種環境下,也會漸漸地變得愛發脾氣,並用發脾氣的方式解決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但是發脾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還會讓身邊的人感到討厭,影響人際關係的和諧。

3

影響親子關係和家庭幸福

父母長期對孩子發脾氣,容易導致親子關係惡化,並且會使孩子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極心理,甚至會影響孩子今後和其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長期面對家長的壞情緒,有些孩子會懷疑自己是否是親生的,有的孩子會想要離家出走,有些孩子會討厭甚至憎恨自己的父母。而有的孩子會責怪自己,形成消極的自我評價,產生自卑心理。

這類孩子的潛意識裡會認為「我總是做錯事,讓媽媽不高興。媽媽不喜歡我,別人也不會喜歡我。我是多餘的。」父母的壞脾氣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造成長期的心理陰影。

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的危害真是太大了。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別總是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

4

或者你也可以讀一讀下面這篇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

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

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

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鬆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

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

原來夜裡的微風這麼溫柔。

慢著!

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鬥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

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

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

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

然而,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

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

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

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

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

傾聽孩子內心聲音在俗世的迴響,

給自己留一點時間,

從沒完沒了的生活裡探出頭,

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孩子是我們在這世上看過的最可愛的人。

此文送給所有生活忙碌,忍不住發脾氣的爸爸媽媽們。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與百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送給所有家長
    媽媽沒有回頭,孩子又說了一遍,那個媽媽依然不理孩子,我有點替孩子著急了,想站起來提醒那個媽媽,但我確定:媽媽和孩子的距離肯定比我近。我想起作家張文亮寫的一篇文章《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看完我感觸很深,有時候甚至有點後悔,後悔曾經對孩子發過的那些火。養育孩子是一個漫長而又繁重的工程,我們都要有耐心。
  • 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流淚的蝸牛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文章,名字叫做《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和大家共勉。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在爬了,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推他,我唬他,我責備他。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似乎說,人家已經盡力了。我拉他,我扯他,甚至先踢他,蝸牛受了傷,他留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呀,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
  • @所有大家長 收起煩躁,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孩子是我們在這世上看過的最可愛的人此文送給所有正處於忙碌中的爸媽們。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 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好文必看)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父母細膩的呵護。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家長們,別讓你的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 送給所有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變成「一隻流淚的蝸牛」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很多時候,慢養,才能教出更優秀的孩子。如果下次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先讀讀下面這首小詩吧!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  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  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鬆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 孩子的成長就是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
    作者:寶寶知道 恬恬寶媽咪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父母細膩的呵護。這篇文章,讓看過的父母都止不住淚流……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 當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靜心讀讀《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慢養,才能教出更優秀的孩子……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
  • 當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靜心讀讀《牽一隻蝸牛去散步》的故事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家長們,別讓你家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 如果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就讀一讀《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慢養,才能教出更優秀的孩子……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 好物分享|如果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就讀一讀《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慢養,才能教出更優秀的孩子……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然而,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 陪孩子長大,學著做一隻蝸牛媽媽
    多年以前,曾受邀去一家幼兒園為年輕的父母開了一堂關於蝸牛與成長的講座。講座便是從臺灣張文亮的《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說起,講到了淡定將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可貴的禮物,探討了如何耐心的等待孩子長大,也一起分享了每個孩子是那麼的與眾不同......
  • 教育孩子就像,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好吧!鬆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 教育孩子好比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讓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什麼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讓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唉!
  • 把孩子當蝸牛養,或許對孩子更有幫助
    更是有些聲音,仿佛人間蒸發一樣,你無論等多久都得不到孩子的回應。 無論父母多麼的歇斯底裡,孩子永遠都是一副「懶洋洋」的樣子,在父母一遍遍的怒吼中,孩子痛,父母更痛。真真是,「傷」在孩子身上,痛在父母心裡,而孩子卻依然還是那副「懶洋洋」的樣子。 直到,讀到臺灣作家張文亮的散文詩《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這幾乎成為了每個父母養孩子的金句。
  • 家庭教育美文: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一篇關於家庭教育的好文章——《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各位忙碌的家長們看過之後,請停下腳步想一想。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臺灣 張文亮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 做一隻崇尚前半主義的蝸牛
    上完第一堂文化基礎課,莫老師讓她做一套簡單的語文試卷,哪料到李念看到試題就傻了眼,學業不精的她根本無從下筆,只能幹看著流淚。於是,他指著門前的那棵大槐樹,悠悠地說:「這樹再高,如果蝸牛想爬上去,還是可以爬到頂的。」
  • 「奶爸」的成長日誌: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圖)
    而和先生告訴記者,他過去寫日誌,還只是自娛自樂,後來關注的人越來越多,就成為一種動力了。「他們都非常喜歡看,一開始還只是寫著玩的,一兩百字就成一篇了,漸漸地,兒子身上表現的樂趣越來越多,文字也就不斷增加。很多點點滴滴的細節,就憑藉著一天天的觀察,找到一般人很容易忽略的細節,寫下來,就樂趣無窮。」和先生說。
  • 罕見的左螺旋蝸牛,全世界都在找另一隻同樣的蝸牛,給它當女朋友
    你可能還不知道,世界上極大多數的蝸牛,都是右螺旋蝸牛(當你俯視一隻殼尖朝上的蝸牛,開口在右邊的就是右螺旋蝸牛,開口在左邊的就是左螺旋蝸牛),而左螺旋蝸牛則非常罕見。此前有研究稱,左螺旋蝸牛出現的概率低於百萬分之一。左螺旋蝸牛,它們的一生可能都得在其他普通蝸牛的「異樣眼光」中煎熬。
  • 《蝸牛與黃鸝鳥》:不畏懼做一隻追夢的小蝸牛!
    當然,對於本人而言,更是從其中看到了堅持、努力的小蝸牛精神。《蝸牛與黃鸝鳥》其實是小學音樂「必修」的一首兒歌。但卻很少有人細品過這首歌唱的是什麼。簡單來說,這首歌是個寓言故事,通過蝸牛和黃鸝鳥的對話,講了一個有夢想而為之努力的故事,並且告訴我們「積跬步而至千裡」的道理。
  • 開學季,讓我們再讀一次《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以此共勉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父母細膩的呵護。>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家長們,別讓你家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