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長大,學著做一隻蝸牛媽媽

2020-05-01 簡睿子均


多年以前,曾受邀去一家幼兒園為年輕的父母開了一堂關於蝸牛與成長的講座。講座便是從臺灣張文亮的《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說起,講到了淡定將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可貴的禮物,探討了如何耐心的等待孩子長大,也一起分享了每個孩子是那麼的與眾不同......

陪孩子長大,學著做一隻蝸牛媽媽

那時候我家米哥還是一個整天安安靜靜,喜歡抿著嘴偷偷笑不愛說話的小男孩,幼兒園的趙老師說他在幼兒園老是把襯衣下擺塞進西褲裡,老師便將襯衣下擺拉出來,說這樣會涼快點。孩子通常會任由老師把襯衣下擺拉出來,然後等著老師不在的時候,又偷偷塞進西褲裡。

我問他:要不要告訴老師,你喜歡下擺塞進西褲裡,以後就不要再拉出來了?

他瞪大了他那雙亮晶晶的眼睛,微笑著揉住我了的脖子,堅定的對我搖搖頭。

我想他或許是不敢和老師說不,或許他是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去表達。

而幾乎在同時,同班的Tina和媽媽聊起了她的煩心事,有兩個孩子想和她一起玩遊戲,但是她原先的夥伴似乎不樂意,如何拒絕這兩個小朋友而又不讓他們傷心呢?

幼兒園時逗寶可以熟練完成100以內的加減,米哥花了一整個晚上學習123,臨了檢驗成果時,他居然還是忘了哪個是2 ,哪個是3!

一年級時數學考C回來,別的小朋友擔心會挨爸爸揍媽媽罵,米哥卻是一副淡定的模樣:為什麼要擔心?學習就是要慢慢來的呀,這次考C,下次就可以考B了呀。

陪孩子長大,學著做一隻蝸牛媽媽

如果孩子是花朵,那麼米哥就是一年中花季最晚的那朵花兒,每個孩子花期不同,媽媽又如何能用相似的節奏去陪伴孩子的成長呢?

我又忍不住翻出了那篇《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來,陪著蝸牛散步,最為可貴的是要放下那一份為喧囂塵世所累的擔憂焦慮與煩躁,真正跟著孩子的節奏去生活的淡定。

生活中,很多媽媽告訴我,這很難。

尤其是當別人家的孩子能如何如何,而自己的孩子身上卻是諸多不如意時,又有幾個媽媽可以從容地面對孩子呢?

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

那麼,索性媽媽也來做一隻蝸牛,如何?

蝸牛不代表放棄,蝸牛也不代表不上進,只是放慢節奏,多一分欣賞路途中的風景,少一分埋頭趕路的倉忙。

陪孩子長大,學著做一隻蝸牛媽媽

何妨放慢腳步,

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

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

傾聽孩子內心聲音在俗世的迴響,

給自己留一點時間,

從沒完沒了的生活裡探出頭,

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疫情的當下,孩子們有很多的不務正業和拖延懶散,有客觀條件受限,也有蝸牛的天性使然,放慢腳步,一起陪著蝸牛看春天~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臺灣.張文亮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 「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

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

為什麼上帝要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 唉!也許上帝去抓蝸牛了!」

好吧!鬆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吹來, 原來夜裡的風這麼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聲,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鬥多亮麗。咦?

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我忽然想起來,

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相關焦點

  • 做一隻幸福的蝸牛
    妳學著爸爸樣子,給小叔唱起「兄弟想你啦」;妳學著媽媽的樣子,給姥姥唱「燭光裡的媽媽",你為爺爺和姥爺,深情款款地唱響降央卓瑪的《父親》,「想兒時一封家書千裡寫叮嚀。。。再苦再累也不張口~~讓我的兩個爹潸然淚下......你驕傲滴向高鐵上鄰座的陌生哥哥介紹:我也有哥哥,很高,他今年16啦,詮釋親情如此滾燙翻湧,妳在大家庭裡,像一隻精靈!妳學著斑馬英語的繪本,給我秀著美式發音,地鐵上遇到外國姐姐鄰座的時候,大方地作自我介紹;你天真地在天安門廣場上,激動地高歌「我愛北京天安門」;你灑脫率性地爬上長城,全程體力爆棚,讓媽媽知道什麼叫做為不設限的目標努力!
  • 請父母停止催促,讓孩子做一隻「慢騰騰」的蝸牛,說不定更有出息
    看著慢慢寫作業的孩子,母親氣得直打轉,還不忘用力地擰著孩子的耳朵。「我怎麼會生出你這麼笨的兒子!」媽媽滿臉氣得通紅,只因為兒子成績不好,家長會上媽媽臉上無光!可母親們沒有看到,孩子驚慌失措的眼睛,早已滿含著淚水。天下父母總想要的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可是孩子呢?
  • 「奶爸」的成長日誌: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圖)
    而記者看到,隨著孩子的一天天長大,和先生的日誌內容也從開始單純的衣食住行,進入到孩子性格的培養了。到後面,他在寫日誌的時候,已是對孩子成長的不斷總結,哪些是孩子進步的地方,哪些是孩子做得不好的,需要改進。「一旦沉下心來寫的時候,就會認真去想,去總結,然後培養的方式就會有變化。」和先生說。
  • 不要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這類孩子的潛意識裡會認為「我總是做錯事,讓媽媽不高興。媽媽不喜歡我,別人也不會喜歡我。我是多餘的。」父母的壞脾氣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造成長期的心理陰影。爸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的危害真是太大了。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別總是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
  • 小蝸牛慢慢長大
    野外如果觀察一隻小蝸牛,你是否會忍不住心裡著急,怎麼這麼慢呢?得爬到什麼時候呀?嘴裡也念叨著「快點爬呀,小蝸牛」!作為家長,從早晨開始,對孩子最多的詞彙應該就是:快啊!快點!快!可是無論你多麼著急,孩子動作卻絲毫沒有加快,依然慢悠悠的樣子:「媽媽,你能不能不要催啦?」於是在孩子吃飯吃了將近1個小時,卻仍然有一大半時;在即將到上床睡覺時間,作業仍然有一堆,孩子卻還時不時走神玩樂時,你只剩下怒火中天,痛心疾首,忍不住問自己:「我的孩子為什麼像個蝸牛一樣,這麼慢?」而孩子面對你的怒火,往往卻是不知所措!
  • 孩子的成長就是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
    作者:寶寶知道 恬恬寶媽咪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父母細膩的呵護。這篇文章,讓看過的父母都止不住淚流……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 值得銘記且珍惜的——陪著親愛的蝸牛慢慢長大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也曾風靡一時,初看書名以為只是一個文藝的散文集,直到某天看到了其中的句子,心中那個躁動的弦仿佛忽然按下了一刻靜音:身邊那個被自己急躁的腳步拖得踉踉蹌蹌卻依然牽著媽媽的手前行的孩子,為什麼忘了給她一刻,聽聽她想要說什麼;為什麼沒有看到她還是小小的一個,身高只到我的肚子,腿其實也邁不了那麼大的步子。
  • 自從把孩子當蝸牛養,我整個人舒服多了
    ,不再焦慮於攀比;養孩子的過程,其實就像是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直到無意間讀到臺灣作家張文亮的散文詩《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是的,這兩天我一直在這樣重複著,仿佛進入了無形的怪圈之中,看到洋寶那淘氣樣,我忍不住發火,可下一秒就會後悔,直到我看到寶爸發給我的這篇文章《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一口氣看了五遍,然後靜下心來想了好久,也真的是,那麼小的孩子,好像什麼都不懂,其實是什麼都知道,我為什麼要跟他發火,還要吼他,我錯了。
  • 自從把孩子當蝸牛養,我整個人舒服多了
    直到無意間讀到臺灣作家張文亮的散文詩《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我拉,我扯,我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莫非是我弄錯了?!
  • 教育孩子好比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讓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什麼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讓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唉!
  • 《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送給所有家長
    寫在正文前: 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得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是一樣的生命,我們彼此尊重,我們一起成長。媽媽沒有回頭,孩子又說了一遍,那個媽媽依然不理孩子,我有點替孩子著急了,想站起來提醒那個媽媽,但我確定:媽媽和孩子的距離肯定比我近。
  • 送給所有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變成「一隻流淚的蝸牛」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很多時候,慢養,才能教出更優秀的孩子。如果下次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先讀讀下面這首小詩吧!  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  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
  • @所有大家長 收起煩躁,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無論作為父母,還是教師,所採用的教育方式應該隨著孩子的成長特點進行相應改變,這樣的教育方式孩子才易於接受,同時也會及時學到應該掌握的東西。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
  •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搶跑——人生馬拉松你就輸了,靜待花開!
    在對孩子教育事情上,耐心更加重要,作家張文亮在文章《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中把孩子比作蝸牛,其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 寶貝,媽媽會陪你慢慢長大
    每一個媽媽都希望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長,我也不例外,今天特別想寫一篇關於寶貝的帖子,每次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只要看到孩子我的心就會像「春日裡面的日頭」。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我漸漸發現時間流逝的越來越快,快得讓我有些恍惚。
  • 媽媽,請等等我,讓我自己學會長大
    牧宸媽媽在養娃的路上每個媽媽像牽著一隻蝸牛慢慢前行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別來,看看孩子內心的真正聲音: 媽媽,十個月,你耐心的等我在你肚子裡慢慢長大這些「耐心」都源於我自己成長的節奏讓我舒服又歡喜~我喜歡看我慢慢長大的媽媽
  • 【優學】3大親子時刻,陪孩子學會觀察大自然
    然後,再來看看陪孩子學會觀察大自然的3大親子時刻發明遊戲,透過玩耍,讓孩子認識自然,變成我最常教學的方式。我曾經利用大安森林公園的環境,在炎炎夏日玩一種遊戲,把下面的題目分給六組小朋友搜尋: ①找一種蝸牛。 ②找一隻甲蟲。 ③找一種有香氣的野草。④找三種開黃花的野草。⑤找五種果實。
  • 明之星教育專欄第六期——《愛的禮讚之牽著蝸牛去散步》
    大家好,我是世貿校區佩佩媽媽,女兒從四歲半開始在明之星學習,到現在已經四年多了,時間不長,卻也一千多個日夜,從60度的橫叉,到現在的一字馬,對於天生身體條件硬的孩子來說,是一種挑戰和突破,很欣慰,我陪孩子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 做一隻崇尚前半主義的蝸牛
    為了達成心願,她決定求教於本校的莫易靜教授,請他做考前強化輔導的老師。莫老師肯定地點了點頭,嚴肅地說:「不過你再不能做懶散的蝸牛了,而是要做那只在限定時間內爬上樹頂的蝸牛,不知疲倦地往上爬,不停歇地往上爬,才能補回掉下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