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請等等我,讓我自己學會長大

2020-09-23 亞男老師講故事

牧宸媽媽

在養娃的路上

每個媽媽像牽著一隻蝸牛慢慢前行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別

然而我們經常一秒變「潑婦」

後悔了又變回「女神」

可是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

我們到底是否真正了解他們的心聲?

來,看看孩子內心的真正聲音:

媽媽,十個月,你耐心的等我在你肚子裡慢慢長大


你耐心的等我第一次咯咯的笑


你耐心的等我學會翻身


你耐心的等我自己坐立


你耐心的等我慢慢長牙


你耐心的等我蹣跚學步,咿呀學語


你耐心的等我叫第一聲「爸爸、媽媽」

……

這些「耐心」都源於我自己成長的節奏

讓我舒服又歡喜~我喜歡看我慢慢長大的媽媽


可是,媽媽,你可不可以耐心的等等我

讓我自己慢慢學會接觸陌生人,不再強迫我打招呼

讓我自己學會克服困難,勇敢的去爬高處的滑梯


媽媽,你可不可以耐心的等等我

讓我自己學會與其他小夥伴相處,不再說我膽小


讓我自己學會做選擇,不是你處處代替我去做


媽媽,你可不可以耐心的等等我

讓我自己學會把握吃飯的節奏,慢慢聽從你的安排

讓我自己學會調整生物鐘,慢慢適應你的時間表


媽媽,可不可以耐心的等等我

讓我自己學會照顧自己,不再讓你嘮叨我的衣服髒


讓我自己學會管理自己,不再讓你大發脾氣

媽媽,請你等等我

讓我慢慢的去成長

去體驗生活的豐富多彩


媽媽,請你等等我

你可不可以像我還是小baby一樣

看著我一天天長大


拉著我的小手

慢慢的走,慢慢的走……

親子教育是一種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

蒙臺梭利引導我們尊重孩子的成長步調

真正以孩子為中心

我們要做的就是跟隨孩子的腳步

用心陪伴和記錄孩子快樂成長

相關焦點

  • 媽媽,請等等我可以嗎?
    從小時候開始,大家是否在媽媽的催促中成長?催促您趕緊吃飯,催促您趕緊長大,催促你趕緊起床,催促您趕緊做作業……可是孩子的小步伐怎麼趕得上媽媽呢?從出生到牙牙學語到走出人生的第一步,媽媽讓我們趕緊吃飯,長高高,走的更快一點我們從媽媽的肚子裡呱呱墜落的那一天開始,媽媽每天都讓我們吃多一點,趕緊長大
  • 媽媽,請你等等我
    早起出門,看到一個年輕媽媽送孩子去幼兒園,一路走一路對孩子罵罵咧咧:「每天早上叫你都叫不醒,穿個衣服那麼慢,刷個牙也哼哼唧唧,就不能快點嗎?真是要把人急死!煩死了!」小姑娘三四歲的樣子,怯生生喊了一句「媽媽」,馬上被媽媽喝止:「閉嘴!少說!每天早上翻來覆去就那幾句話,接你接你接你!我哪天沒按時去接你?」
  • 媽媽,我長大了
    她跟我說:「媽媽,買個寶寶吧!「我告訴她,寶寶不能買,寶寶是從媽媽的肚子裡面出來的。你小時候就是從媽媽肚子裡面出來的。我給女兒看了一下我肚子上生她時剖腹產疤痕,寶寶就是在媽媽肚子裡面從很小的小不點漸漸長成了一個小寶寶,然後從媽媽肚子裡出來。我給女兒翻看出生後的照片,告訴她出生在北京。她自己看了好多遍,知道小時候在北京。
  • 媽媽,我不想長大,只想當一輩子的小孩
    笑著笑著,他突發疑問,「媽媽,為什麼人死了,就只剩骷顱排了呢?」「因為肉容易腐爛,而骨頭能長時間保存。」說這話的時候,我儘量讓自己保持以平和的狀態去描述人死後的樣子。「這些以骷顱形式出現的人,就是代表這些人已經死了,方便你在電影裡與這個活人小男孩做區分。」
  • 「我要快快長大,好好管管媽媽!」——請放下做父母的架子
    一天晚上,茜茜跑到正在看書的爸爸面前,湊到他耳朵旁悄悄地說:「爸爸,我要快點長大,長大後我就可以當媽媽了!」「你這小丫頭,腦子裡在想些什麼事了?」爸爸放下手中的書,滿臉疑惑地看著眼前這個小可愛。茜茜嘟著小嘴,滿臉委屈地開始跟爸爸數落了:」每次我想看會電視,媽媽就朝我直吼——不許看電視,快去學習英語!可是媽媽自己在一旁看得可起勁了!
  • 長大以後,我原諒了媽媽
    現在長大了,有時候她不當我媽我反倒覺得蠻開心的,她可以卸下母親這個角色,只是她自己。記得上半年在家的時候,有天中午等媽媽一起吃飯,左等右等都不來,不曉得她去河邊洗東西怎麼去了那麼久。打了個電話才知道,原來她一時興起在河邊撈螺螄,完全忘掉了家裡還有個我,儘管那天早上她還特地去買了我想吃的豆腐打算給我做湯。
  • 繪本《我長大了》,教給孩子成長所要學會的一切
    今天上午,陪兒子一起翻開《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裡的《我長大了》這本書來讀,作者是荷蘭的阿蘭德·丹姆。這本書講述的故事是:小熊說自己長大了,可以去捉魚了。於是,熊爸爸就帶著小熊去山那邊的一片湖裡捉魚。沿途遇到很多困難,熊爸爸教會了小熊如何去克服它們,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在爸爸的幫助下捉到了魚,小熊真的長大了。
  • 牽媽媽的手: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您都焦急、緊張地拉著我的手看病、打針、吃藥,一刻不舍鬆開如今工作、生活的忙碌與繁雜讓我這個不孝的女兒時常忽視了對您的照料過年了,媽媽,讓我拉過您的手03大年三十,小區樓前我懷中擁攬著一歲半的兒子與他一起在玩具車上玩鬧媽媽拉著小車往前走那一刻仿佛感覺自己還是個
  • 我是一個媽媽,但我「不愛」自己的孩子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孩子的人,在「他家」人眼中,我就是一個不愛自己孩子的壞媽媽。「孩子你照顧不好,飯不會做,有事沒事喜歡打他吼他,你不愛孩子,也不是一個好媽媽」,這是我老公在指責我的不是,我已經很努力的在當一個合格的媽媽,在他眼裡,我一無是處,看不到我的付出。
  • 爸爸媽媽,你們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
    你們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作為家長們的我們孩子曾在日記裡寫道:「我想讓爸爸媽媽多陪陪我我的爸爸媽媽,總是很忙,總喜歡拿工作當藉口,回答我的問題總是很敷衍,沒有一點耐心,他們手裡的工作永遠沒有做完的時候,但是我......他們再不陪陪我,我就長大了。
  • 我以為自己長大,可以獨擋一切,再不需要麻煩媽媽
    總以為自己已經長大,可以獨擋一切,再不需要麻煩媽媽,不曾想到媽媽你最害怕的竟是,有一天子女不再需要你  朋友小麗15歲那年,便踏上了獨自上學這條路,慢慢習慣了自己照顧自己,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掃衛生,開始變得越來越獨立,往家打電話的次數也越來越少,總覺得自己已經長大,再也不用麻煩媽媽
  • 以前只會叫「阿莫」,今天我學會了叫「媽媽」!
    以前只會叫「阿莫」,今天我學會了叫「媽媽」!」可是對於彝族的小朋友來說「阿莫」才是他們口中的「媽媽」在「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的幫助下涼山的小朋友們第一次學會了用普通話叫「媽媽」從聽不懂普通話到能聽懂從不會說普通話到會說從不敢開口到敢開口、愛開口每天都在一點點進步著母親節到了涼山的小朋友們
  • 青聽|「給媽媽吹頭髮的時候,覺得自己突然長大了……」
    在家人身上感受到自己長大了發現曾經長發飄飄的媽媽有了白髮高大偉岸的爸爸開始駝背我成了那個「大人角色」身上也多了一份責任@佛系皮皮蘇@x-奔著光:今年端午,姥姥蹲下起不來,喊我拉她那刻,瞬間感覺我已經變成姥姥的依靠了!@吖森森-:突然有一天發現爸爸媽媽沒有以前那麼聰明了,很多事情沒有我好像就不會那麼快解決,意識到這個家,可能需要我撐起來了。
  • 「孩子,我是唯一真正愛你的人」「媽媽,請你先愛自己」
    剛剛看完楊紫在《聽見她說》的表演,她飾演的小雨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爸爸在媽媽懷她時出軌了,媽媽瘋狂報復了爸爸,讓他身敗名裂,不得不遠走他鄉。媽媽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小雨身上。媽媽對小雨要求很高,高到小雨的一言一行都必須分毫不差地按照媽媽想像中的那樣。
  • 找到了內在小孩,我將伴隨自己再次長大
    療愈是讓自己完善的唯一路徑。找到那個在原生家庭和曾經的過往中受傷的孩子,是尋找自己傷痛源頭的方式。在今天的個人成長課程中,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內在小孩——那個受傷之後被遺落在角落的自己。她一直在等待我們的回歸,等待我們一起長大,合二為一,長成一個強大的、完善的自己。
  • 爸爸媽媽,我已經長大了
    親愛的爸爸媽媽:您們好! 見字如面。在這新年伊始之際,我心中五味陳雜。既有對逝去往事的懷念,又有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在此請讓我拿起筆,與你們聊聊往事,說說近況。光陰荏苒,日月如梭,從曾經的調皮搗蛋到今天站在你們面前的大男孩,我心中對你們有道不盡的話,感謝你們給予我生命,給予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又在我步入初中之際給我過了最後一個「六一」,為我鋪好了青春的光明大道,為我操碎了心……我慢慢走向了人生最美的一段路——青春。
  • 把孩子養廢的媽媽都愛說一句話:等你長大了報答我
    朋友媛姐跟我分享了一個她和兒子小磊的故事。 小磊有一次發燒,媛姐照顧了他一整天,累得自己差點也病了,小磊的奶奶就跟小磊說:「小磊呀,你看媽媽對你這麼好,你長大了也要報答媽媽呀!」小磊點點頭表示自己接受了這個承諾。
  • 媽媽,請容許我犯一些錯誤……
    我需要幫助,同時也需要獨立,即使您能替我做所有的事,也請您把它留給我自己做。孩子小的時候,媽媽幫著餵飯;孩子穿鞋的時候,媽媽幫著繫鞋帶;孩子去學校的時候,媽媽幫著收書包……是的,我們是父母,我們要幫助孩子,但孩子也需要獨立,他要學會怎麼樣照顧自己,怎麼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這是他未來能獨立生活的基本條件。70分的父母才是成功的父母,不要為孩子包辦所有的事情,別做孩子的全職保姆。
  • 越來越喜歡冬天,不是因為溫暖的被窩,而是因為它讓我學會了長大
    在冬天這個寒冷的季度,最令我感到快樂和滿足的就數睡覺,因為這可以讓我和被窩親密接觸。我會在晚上早早地就鑽進我暖暖的被窩,然後一頭栽入夢鄉,等睡到上學快遲到是才匆忙地起床,飛似地趕回學校。差不多每天我都在打鈴時才進入教室。為了不讓我遲到,不記得從什麼時候起,只要一到冬天,媽媽就成了我的鬧鐘。
  • 在媽媽情緒陰影裡長大的我,不知不覺中變成了自己最厭惡的樣子
    導語:幾天前寫了一篇文章《「我就是媽媽情緒的垃圾桶」,面對糟心的父母,子女應該怎麼辦?》,主要講述了負能量滿滿的媽媽會讓孩子一生負重前行。沒想到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網友紛紛留言媽媽的負面情緒如影隨形,自己「深受困擾」卻又無力擺脫,時時警醒自己絕對不要成為媽媽那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