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是唯一真正愛你的人」「媽媽,請你先愛自己」

2020-12-18 柏柏育兒漫畫

剛剛看完楊紫在《聽見她說》的表演,她飾演的小雨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爸爸在媽媽懷她時出軌了,媽媽瘋狂報復了爸爸,讓他身敗名裂,不得不遠走他鄉。媽媽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小雨身上。

媽媽對小雨要求很高,高到小雨的一言一行都必須分毫不差地按照媽媽想像中的那樣。如果稍有差池,小雨面對的是媽媽無休止的訓斥,小雨回憶著自己,當被媽媽罵時,她告訴媽媽:「我很害怕,不要再罵我了。」可第二天依然如此。

如果說媽媽對小雨的高要求尚能解釋為是父母希望孩子能變得更優秀、更好,那麼媽媽對小雨全方位的控制,則很難用愛來解釋。

小雨從小沒有好朋友,因為好朋友都被媽媽收買做了間諜;小雨沒有男朋友,因為媽媽不斷告訴小雨「世上沒有好男人」;當小雨好不容易學會愛人時,媽媽來告訴男朋友「你配不上我女兒」。

小雨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學會自愈,她逐漸明白,她沒有錯,錯是的爸爸的出軌和媽媽的偏執,她只是那個犧牲品。她勸媽媽:要學會愛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小雨媽媽,他們以愛之名控制孩子,不容許孩子質疑和反駁,從不覺得這樣是錯誤的。

同時,又有多少「小雨」在痛苦地活著,他們面對媽媽的愛,毫無反抗能力,因為一旦反抗拒絕媽媽的愛,那將背上一輩子的內疚感過活。

「我不知道媽媽離開我該怎麼活?」孩子在全心全意地為媽媽考慮,可媽媽卻情感綁架著孩子數十年不放手。

這份愛,太沉重。

超強控制欲的媽媽,真能毀了一個家。

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媽媽為了讓兒子能夠聽自己的話,按自己的要求去做,不惜用遙控器不斷讓孩子重複這一天,直到孩子願意跟著媽媽的步伐走,儘管這是表面的。

媽媽的確成功地把孩子變成自己想要的理想樣子,可孩子長大後,卻選擇了謀劃銷毀遙控器,他再也不想重複被母親控制的日子。

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便父母從小操控著孩子,孩子都不會習慣這種被控制的人生,成人後的某一天,他們一定會幡然醒悟,「我的人生應當由我做主。」

小含的媽媽是個控制欲非常強的人,小到要求小含今天出門要穿什麼衣服,大到高考填報什麼志願,都幫小含規劃好。

「我是你媽媽,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不會害你,願意用生命幫你的人。」

直到小含在媽媽的安排下和一個看似門當戶對的男生相親,不出三個月,雙方家長就開始討論結婚,小含退縮了,她說不上在擔心害怕什麼,但她知道自己不願意就這樣結婚。

小含媽媽開始動員小含身邊的朋友閨蜜,讓大家一起幫忙說服小含:

「這個男生有穩定工作」

「這個男生家庭條件很好,以後你們很少有壓力」

.......

小含躲在衛生間裡,閨蜜透露出小含媽媽這個舉動時,小含怒了,「你可以影響我的生活,但能不能不要影響我朋友的生活?他們沒有義務幫你做軍師。」

說完這些話,小含衝出衛生間,留下那個認識不到半年的男生在賓館裡,此時,他們正計劃一起到異地旅遊。

小含說:當說出這些話,逃離這段感情時,心裡就一個字「爽」。

儘管有不少朋友羨慕嫉妒恨,「你媽媽對你這麼好,你還這樣對她?」「我覺得你媽媽沒有在控制你啊,她只是想要多幫你一些。」

這些臺詞已經在小含心裡說了無數遍,但她不想再這樣「順從」「遷就」下去,她想要過自己的人生。

那是一個導火索,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更是打通小含任督二脈的一陽指,小含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開始和媽媽攤牌,開始勸媽媽「過好你自己的人生,別什麼都搭上我。」

小含這樣的孩子是幸運的,起碼他活到了成年,他們知道造成今天的局面不是他的錯。但有多少孩子在青春期時,受不了父母的控制快要窒息時,最後不得不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很多長輩總說:我走的路比你吃的鹽還要多,你聽我的沒錯!

可真的沒錯嗎?李連杰曾在採訪中說了一件趣事:

女兒準備上大學時,她媽媽帶著她去買些該用的東西,其中包括一些化妝品,媽媽以為自己教給孩子的都是最好的,但殊不知孩子的認知早比媽媽更廣,她能熟悉地說出這種化妝品生產自哪個廠家,裡面含有哪些化學物品,不適合年輕肌膚使用......

孩子小的時候,媽媽尚且可以告訴孩子前方道路如何,可現在信息量太大了,如果媽媽依然冥頑不靈地用老觀念想要指導插手孩子的人生,孩子的人生極有可能單調、乏味、甚至退步。

當長輩們依然洋洋自得那些「寶貴經驗」時,是否忘了他們不如年輕人那樣熟練地使用高科技?

所以,父母不能再以為孩子好、愛孩子來控制孩子,要求孩子做這做那。

小宇工作時和爸爸在同一個系統,因此遇到很多問題都會向爸爸請教,久而久之,他習慣一遇到問題就問爸爸的建議,終於有一天,爸爸告訴他:

「以後你要學會自己思考該如何處理工作和人際關係,爸爸的方法不一定適用於你,我不可能事事都幫你想得周全到位。」

小宇很感謝爸爸的開明,因為沒有爸爸的指導,小宇才能真正領悟那些真知灼見,才能形成自己的一套工作、處事方法。

懂得放手的父母,還是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他們給孩子構建一個安全、健康成長的環境,點燃孩子的內驅力,引導孩子越來越優秀。

父母能做的只有給孩子提供選擇和建議,孩子的路終究要孩子自己去走。

摘掉那些監視器,還孩子一個被信任、被尊重的空間,讓孩子放心去探索、去成長。

END

相關焦點

  • 媽媽,愛我之前,請先愛自己
    去派出所辦理證件,看見一個四十左右的媽媽,當場對自己十幾歲的孩子發飆:你這麼著急要幹嘛,回去看片?我不知道是因為家庭不和諧導致這個媽媽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孩子發洩情緒,還是單純自己不爽就這樣毫無顧忌對孩子,看到膽小的孩子在人群中,沒有一點反駁的能力,只是默默的聽著媽媽的話。
  • 真正智慧的媽媽,要先學會愛自己,請你要明白3件事
    現在社會中,女性扮演的角色開始多樣化,而不僅僅是妻子、媽媽這種單一的身份。然而實際上,大多數女性並沒有獲得獨立和自由,她們仍然被困在「媽媽、妻子、全職太太」這樣的身份中,被自己也被別人貼滿了標籤,很少為自己考慮,日復一日。太多媽媽自從有了孩子,完全失去了自我。愛家人,先從愛自己開始。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這才是讓家人和自己都幸福的法寶。
  • 你是我真正愛的唯一愛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維奇情場,ID:Imissu64220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個世界每個人的一生中,真正的愛其實真的只有一次,真正愛的人也只有一個,不論是誰,都不可能再有第二次了。這個道理遇到你,我才明白住在心裡是什麼樣的感受。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請給孩子真正的愛,而不是你以為的愛
    可是父母沒有想過孩子能夠讓你操控無非是兩個原因,一個是他愛你,還有一個是他暫時打不過你也離不開你。吳曉樂是一個家庭教師,這本書是圍繞一個個家庭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而展開的一系列故事。她從局外人的角度複述又剖析了這一個個故事,告訴所有的父母,你給了你的孩子生命,但是你給不了他思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妄想操控往往就會失控。
  • 孩子,我一直在學習如何真正地愛你
    但是,我更多的是,懊惱自己的無知。曾經有一次,下雨過後,地面上積了好多水,你抬腳就要去踩,我卻制止了,因為我覺得太髒了。還有一次,小區裡的草坪裡剛澆了水,你很好奇,一腳就踩到了泥巴裡面,等我發現時,兩隻腳全都是泥巴,我訓斥了你,因為那是剛穿上的新鞋子。還有…………孩子,請原諒我對你的不夠了解,原諒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
  • 媽媽不是女強人,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會讓孩子愛你
    每一位沒有成家之前的媽媽們,誰不是有遠大的抱負,都想去和心愛之人環遊世界,但是往往現實和我們的生活差距太大了,硬生生的把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子逼成了女強人。  雖然這位媽媽對孩子和家庭照顧的非常細心,為了讓孩子不受到一點兒委屈,她就一直都沒有出去工作,雖然陪伴在孩子的身旁,但是,在我看來,不管是在孩子和家庭之中,只有自己才應該排在第一位。
  • 愛孩子之前請先善待自己!
    當看到劇中唐燦和秦明月與自己媽媽各種唇槍舌戰、冷嘲熱諷時,小神獸不解的問我,她們的媽媽為什麼這樣?是呀?她們的媽媽為什麼會這樣?按照劇情的需要,她們的媽媽人設肯定不會那麼討好的。當我嘗試從成人的角度出發和小神獸解釋她們的媽媽為什麼會那麼專橫、自我,讓人非常氣憤時,小神獸一句「你以後會不會也這樣?」,卻讓我沒有了回答「不會」的勇氣。
  • 愛孩子,請先愛孩子媽媽!家庭教育基礎關係之良好的夫妻關係
    愛孩子,請先愛孩子媽媽!有一句幸福箴言:幸福美滿的婚姻,勝過任何家教方法,溫馨和諧的夫妻關係,是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父母幸福了,孩子才能幸福,父母把自己過好了,是對孩子最好的關愛。他的孩子14歲輟學,沉迷網路遊戲,網吧幾天幾夜不回。孩子不爭氣,老婆天天也跟他鬧彆扭,生意不好請人離開,這位外遇的父親自己內心不順暢,得了癌症惡化,丟下孤兒寡母。所以說你和配偶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第四個方面不尊重配偶會讓子孫後代受苦。為人父母的經驗都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家庭暴力也往往都會延續,會傳承。我接觸過一個家庭,四代都有家庭暴力。
  • 給我全部的愛,因為我是你們的孩子,請肆意的愛你的孩子
    文 | 文茵媽媽孩子是單純的,心裡想的什麼必定會表現在行為上。當你的孩子表現出愛吃醋、愛嫉妒的時候,作為家長,你該反省自己:我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呢?我是否給了孩子足夠的愛,能否支撐得起孩子世界的一片晴空呢?對於兒童來說,安全感很重要。兒童安全感包含了對世界,對人的基本信任。
  • 用愛孩子的方式去愛自己
    一個媽媽抱著哭泣的女兒走過來, 坐在我身旁的長椅上。媽媽只是默默的抱著孩子,任憑孩子哭泣。等孩子稍微好些,慢慢抽噎的時候,媽媽開口了:「媽媽猜你是因為剛才還想吃草莓,但是XX沒有給你,你就傷心了,是嗎?」孩子沒有吭聲,只是點點頭。
  • 被罵仍要媽媽抱,你以為你很愛孩子,但其實孩子比你愛他更愛你
    害怕媽媽不要自己當看到嚴厲責罵自己的媽媽時,孩子心裡會感到恐慌,他們會一瞬間產生「媽媽不要我,不再喜歡我」這樣的心理,所以他們需要用求抱抱這樣的方式來確定媽媽對自己的愛,以此獲得安全感。孩子對媽媽的愛是本能且無條件的,但很多父母卻依然習慣於將壞脾氣一股腦傾倒於孩子,大吼大叫歇斯底裡,你可知道這樣的情緒暴力可能真的會傷害到孩子,而且是難以彌補的。
  • 我是一個媽媽,但我「不愛」自己的孩子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孩子的人,在「他家」人眼中,我就是一個不愛自己孩子的壞媽媽。「孩子你照顧不好,飯不會做,有事沒事喜歡打他吼他,你不愛孩子,也不是一個好媽媽」,這是我老公在指責我的不是,我已經很努力的在當一個合格的媽媽,在他眼裡,我一無是處,看不到我的付出。
  • 孩子,請不要懷疑我對你的愛
    到了書房,你拿書出來,寫了2個字,告訴我,媽媽,我寫字寫的手指頭疼,我需要休息一下。我看著你天真無邪的臉, 真是火氣沖天啊,我說,那你休息5分鐘吧,這5分鐘裡不許看電視,可以自己捏捏手指頭。你噘著嘴不滿意的斜視我。5分鐘之後,你開始做作業,寫了不到3分鐘,你又開始轉鉛筆,自己玩的不亦樂乎。
  • 請不要透支孩子對你的愛——「孩子,我們被你愛著卻不自知」
    當我們爸爸媽媽口口聲聲的說著愛孩子的時候,多少家長是愛著自己心目中的目標而讓自己的孩子缺愛,多少家長是愛著心中的自己而給孩子溺愛! 缺愛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和上進,溺愛會讓孩子失去道德和責任!這都是害孩子!
  • 那些「我是為你好」的背後,你真正需要的是「愛自己」
    最後曾經看過這樣有趣的對話:一個成年人對媽媽說:媽你看,網上都說了,小時候你那樣教育我是不對的。誰知,媽媽非常淡定地回答道:我沒有在教育你啊,我只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這個回答,咋一聽讓人有點不爽。但仔細一想,我倒覺得這個媽媽還挺酷的。她傳遞給孩子一種感覺:人有情緒是很正常的。先尊重自己,照顧自己也是一件合理的事。
  • 愛是純粹的,請不要用你的愛去綁架你的孩子
    父母愛孩子是一種天性,但是怎樣才是愛?很多媽媽都會走入誤區:「把這碗面吃了,媽媽才愛你哦!」「把雞蛋吃了,才是媽媽的乖寶寶哦!」「把玩具和小朋友分享,才是好孩子,媽媽才會愛你哦!」「別亂跑,才是媽媽最愛的孩子哦!」
  • 「不餵孩子自己先吃飯!」被罵自私,媽媽愛自己勝過愛孩子錯了嗎
    最近一位媽媽在網上吐槽自己的婆婆引起了熱議,她自己是一位全職媽媽,每天帶孩子特別辛苦,有一天婆婆來到她的家,婆婆發現了一件事,就劈頭蓋臉的說了她一頓,最讓她傷心的是婆婆的那句話,「不為孩子自己先吃飯,你真自私」婆婆看到她自己先吃飯並沒有先餵孩子,對於婆婆的教導
  • 楊紫在「26歲生日夜」痛哭:媽媽你對我最大的愛,應該是愛你自己
    點擊「關注」,每天一篇,貓叔陪你聊熱點!01媽媽我很愛很愛你,我也知道你很愛很愛我,但你對我最大的愛,應該是愛你自己。這是楊紫飾演的小雨,在26歲生日的雨夜,給媽媽錄製視頻時,說的最後一句話。多年後,當姑姑找到小雨媽媽,告訴她小雨的爺爺得了重病,臨終的願望就是希望能再見自己唯一的孫女一面,但被小雨的媽媽無情的拒絕了。第二年,小雨的奶奶也去世了,她也同樣沒有見到小雨。後來,小雨慢慢長大,為了滿足媽媽的期望,努力的讀書,努力的做一個她心目中完美的好孩子。
  • 治癒孩子對媽媽的恨,我愛你還不夠,3點打通愛的屏障
    嘟嘟覺得自己的父母不再愛自己了,在又一次被媽媽訓斥的時候,嘟嘟和媽媽大吵了一架,哭著對媽媽說:我恨你!而其實只要我們向前跨出一小步,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先告訴自己我必須要冷靜下來,如果面對孩子還是情緒很激動,直接遠離孩子。直接告訴孩子媽媽現在可能會對你發火,所以你不要靠近媽媽,因為媽媽害怕會傷害到你,我相信只要你的孩子能聽懂話,他就會理解你的意思。
  • 媽媽,我愛你:「她先是她自己,之後才是我媽媽.」
    我的酒窩跟媽媽剛好相反,左邊深右邊淺。媽媽雖然個子不高,但是心很寬,志很遠,為人善良,是最最最最出色的媽媽!我覺得母愛是否偉大並不需要權衡。有母就有有愛,兩者缺一不可。當女人決定十月懷胎、生產再到撫養孩子成人,這個始終如一的過程,就叫做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