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所有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變成「一隻流淚的蝸牛」

2020-08-28 瑞友教育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很多時候,慢養,才能教出更優秀的孩子。如果下次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先讀讀下面這首小詩吧!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

  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

  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

  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鬆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

  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

  原來夜裡的微風這麼溫柔。

  慢著!

  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鬥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

  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

  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

  雖然,

  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

  然而,

  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

  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

  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

  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

  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

  傾聽孩子內心聲音在俗世的迴響,

  給自己留一點時間,

  從沒完沒了的生活裡探出頭,

  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孩子是我們在這世上看過的最可愛的人

  此文送給所有正處於忙碌中的爸媽們。

  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很多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小孩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其實,我們忘記了: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為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孩子,家長們,別讓你家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作為家長,只需要,陪著自己家如同蝸牛般慢行的寶寶前行即可。

  孩子的成長需要過程,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在完成一件任務的時候,就是他一個學習的過程,正是他採用的最為自然的、自主的學習方式。

  但在現實生活中,在現實教育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有許多原因使得父母、校內教師沒有過多的時間去給予孩子慢慢來。

  很多家長和老師都跟在孩子的後面,拼命催促孩子前行,只追求速度,不看過程,讓自己和孩子都錯失了很多人生的美麗風景,讓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變成了相互折磨的時間。

  孩子小的時候老纏著我們,我們感覺到煩;但是等到孩子長大了,去遠方求學的時候,一年見面的機會都很少,思念的時候也能打打電話,畢業後在遠方工作,也許接電話的機會都少了,再到後來孩子逐漸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家庭……

  其實學習是一件樂趣十足的事情,孩子本來也是願意學習的,但是部分老師的死記硬背式教學會毀了一個孩子的求知慾。瑞友教育的老師在講解知識的同時,會讓孩子會讓孩子明白知識的來龍去脈,透徹的理解知識點及分析考察的重點內容,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文章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送給所有家長
    媽媽沒有回頭,孩子又說了一遍,那個媽媽依然不理孩子,我有點替孩子著急了,想站起來提醒那個媽媽,但我確定:媽媽和孩子的距離肯定比我近。我想起作家張文亮寫的一篇文章《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看完我感觸很深,有時候甚至有點後悔,後悔曾經對孩子發過的那些火。養育孩子是一個漫長而又繁重的工程,我們都要有耐心。
  • @所有大家長 收起煩躁,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孩子是我們在這世上看過的最可愛的人此文送給所有正處於忙碌中的爸媽們。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 不要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聽到孩子哭,巖巖媽更心煩了,就會對巖巖說:「你再哭再鬧,我就把你扔了,不要你了。」後來巖巖4歲了,上幼兒園了,巖巖媽多次接到老師的投訴,說巖巖經常在學校打別的小朋友,一不順心就大發脾氣。其實,巖巖之所以脾氣暴躁、愛打人,正是因為受到了媽媽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 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好文必看)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父母細膩的呵護。孩子是我們在這世上看過的最可愛的人此文送給所有正處於忙碌中的爸媽們。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孩子在完成一件任務的時候,就是他一個學習的過程,正是他採用的最為自然的、自主的學習方式。但在現實生活中,在現實教育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有許多原因使得父母,教師沒有過多的時間去給予孩子慢慢來,很多家長和老師都跟在孩子的後面,拼命催促孩子前行,只追求速度,不看過程,讓自己和孩子都錯失了很多人生的美麗風景,讓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變成了相互折磨的時間,你覺得孩子讓你操心,孩子覺得你們讓他煩心。
  • 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流淚的蝸牛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文章,名字叫做《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和大家共勉。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在爬了,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推他,我唬他,我責備他。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似乎說,人家已經盡力了。我拉他,我扯他,甚至先踢他,蝸牛受了傷,他留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呀,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
  • 孩子的成長就是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
    這篇文章,讓看過的父母都止不住淚流……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 當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靜心讀讀《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此文送給所有正處於忙碌中的爸媽們。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但在現實生活中,在現實教育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有許多原因使得父母、教師沒有過多的時間去給予孩子慢慢來,很多家長和老師都跟在孩子的後面,拼命催促孩子前行,只追求速度,不看過程。讓自己和孩子都錯失了很多人生的美麗風景,讓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變成了相互折磨的時間,你覺得孩子讓你操心,孩子覺得你們讓他煩心。
  • 當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靜心讀讀《牽一隻蝸牛去散步》的故事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此文送給所有正處於忙碌中的爸媽們。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家長們,別讓你家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 如果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就讀一讀《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慢養,才能教出更優秀的孩子……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然而,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 好物分享|如果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就讀一讀《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慢養,才能教出更優秀的孩子……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孩子是我們在這世上看過的最可愛的人此文送給所有正處於忙碌中的爸媽們。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 把孩子當蝸牛養,或許對孩子更有幫助
    更是有些聲音,仿佛人間蒸發一樣,你無論等多久都得不到孩子的回應。 無論父母多麼的歇斯底裡,孩子永遠都是一副「懶洋洋」的樣子,在父母一遍遍的怒吼中,孩子痛,父母更痛。真真是,「傷」在孩子身上,痛在父母心裡,而孩子卻依然還是那副「懶洋洋」的樣子。 直到,讀到臺灣作家張文亮的散文詩《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這幾乎成為了每個父母養孩子的金句。
  • 教育孩子好比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讓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什麼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讓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唉!
  • 教育孩子就像,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麼?」天上一片安靜。「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好吧!鬆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 陪孩子長大,學著做一隻蝸牛媽媽
    多年以前,曾受邀去一家幼兒園為年輕的父母開了一堂關於蝸牛與成長的講座。講座便是從臺灣張文亮的《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說起,講到了淡定將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可貴的禮物,探討了如何耐心的等待孩子長大,也一起分享了每個孩子是那麼的與眾不同......
  • 知愈心理:自從把孩子當蝸牛養,我整個人舒服多了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臺灣作家張文亮的作品集《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出版近十年。《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這首散文詩幾乎成了每個父母養孩子的金句。當你著急的時候,當你想發火的時候,當你恨鐵不成鋼的時候,你得讀讀這首詩,然後告訴自己:養孩子要像牽著蝸牛去散步,簡而言之:慢慢來,不能急。
  • 「奶爸」的成長日誌: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圖)
    等兒子長大後  準備將日誌整理成書,送給他作為紀念  天天寫,有沒有記流水帳的感覺呢?和先生告訴記者,兒子小的時候,一個月、兩個月都是那個樣子,有點這種感覺,但後來就開始轉型了,具有故事性了。  「每篇都是一個個故事,比如第一次會笑,我覺得這還是需要靠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對孩子的喜愛。
  • 試試把孩子當蝸牛養,是不是你和孩子都好多了?
    臺灣作家張文亮的作品集《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出版近十年,《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這首散文詩幾乎成了每個父母養孩子的金句。 當你著急的時候,當你想發火的時候,當你恨鐵不成鋼的時候,你得讀讀這首詩,然後告訴自己:養孩子要像牽著蝸牛去散步,簡言之,慢慢來,不能急。 可現實中,哪個媽媽不曾在孩子的磨蹭問題上崩潰過?
  • 家庭教育美文: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一篇關於家庭教育的好文章——《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各位忙碌的家長們看過之後,請停下腳步想一想。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臺灣 張文亮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 家長吐槽學校要學生帶蝸牛:作業不應成「考家長」
    「這大冷天的,去哪抓一隻蝸牛?」10月26日,玉泉小學三年級的家長林雪(化名)在「家長群中」發現了一項高難度作業,科學課上要求每個學生帶一隻蝸牛進行觀察。林雪稱,儘管這次並不是強制,但類似製作海報、製作航模、做麵食等奇葩作業,「這都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