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進步,孩子的成長環境學習方式也同樣地出現巨大變化。小時候放學的記憶是跳皮筋、跳大海、踢毽子、做迷藏、躲貓貓、現在的孩子放學只能看見急速的腳步、忙碌的身影、甚至爭分奪秒的時間規劃。父母需要更加努力工作,孩子則需要更加有序的規劃。
這種新形勢下父母陪同孩子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甚至變成幾天才能見上一面。其次生活環境的改變也使得放學後孩子由一群同伴的滿地跑發展到被動蝸居,陪伴的只有作業、書籍、平板、電視、手機。同時也伴生了容易生氣、抑鬱、孤單、更加衝動和叛逆等情緒。
雖然考試成為孩子成長中不可避免的大山,但是它只是決定孩子踏入社會的起點。最終決定人生最終高度的還是一個人的"情商"。隨著越來越多的兒童心理疾病高發,越來越多的家長也逐漸重視孩子情商的培養。情商培養也成為了家長們的剛需課程,如何培養孩子情商,讓老羅帶您一起來學習。
情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現在還晚嗎?
要弄明白什麼時候開始培養情商,首先我們要知道情商是什麼?情商就是能說會道?還是諂媚、奉承、巴結、虛偽?或者是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中的一對十的吵架?
情商是:自我意識的培養,能夠控制自我情緒,在困境中自我激勵,感知他人情緒以及能夠處理好 互助關係。
孩子從2歲開始就誕生出了自我意識,這個時期的孩子也可以稱之為小叛逆期。看見什麼東西都喜歡去探索,並且開始拒絕父母的幫助。如果得不到想要的物品時還會以哭鬧、打滾等方式來達成目的。或者在父母的吼罵、責備、甚至體罰下停止索要。前者以自我方式初步認識自我,後者以打壓方式壓迫自我。這兩者對於孩子來說都不能有效得幫助孩子有效地認識自我,正確的方式是耐心等待孩子停止哭泣,在與孩子平等對視地溝通。說明事情的前因後果,讓孩子明白他自己的做法,與你對他的看法。逐漸讓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自我成長,所以不管是孩子幾歲培養情商都不晚,首先要讓孩子清楚並能控制自我意識。
情緒控制,並得到有效舒緩
小時候的撒潑打滾,入學的動手傷人,責備哭啼,青春期的叛逆等等。無時無刻不讓家長們繃緊神經,同時也絞盡腦汁來應對這一切發生的事情。這些都是情緒控制沒有得到很好的鍛鍊而導致發生的,情緒管理控制也變得急需品。
首先來說說憤怒的產生,當一個人對這件事情束手無策時最容易產生憤怒。教育孩子中,孩子的不聽話、反抗、不理解都是我們產生憤怒的原因。同時孩子也會因為這些事而產生憤怒,那麼家長如何來處理憤怒情緒並且教會孩子處理情緒呢?
孩子喜歡媽媽,但是孩子更加喜歡吃蘋果。有一天買了幾個蘋果回家來我問孩子把那個蘋果給媽媽,那個蘋果給自己時,孩子果斷地選擇了最大的。
遇見這種情況如果是您來教孩子會這麼說?給孩子說孔融讓梨的故事?還是強制讓孩子給大的?還是隨便孩子處理?
第一種孔融讓梨的故事,孩子能聽懂那麼他會給大的蘋果。但是遇見更好的東西時就會馬上忘記,並且哭鬧等情緒還會發生。
第二種強制讓孩子給大的,不用等孩子馬上就會哭鬧。即使所謂「聽話」的孩子不情願地給了,也會給孩子心裡帶來陰影,從而產生躲藏自私的心理。
第三種情況會讓孩子逐漸失去理解感受他人情緒的能力,我行我素導致以後社交出現困難等等。
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家長的引導,你可以先問孩子是喜歡媽媽還是喜歡蘋果?孩子答案肯定是喜歡媽媽,再問如果喜歡媽媽開心還是喜歡蘋果?同樣的答案是喜歡媽媽開心,那麼你拿大蘋果開心還是小蘋果開心,孩子會回答你大蘋果開心,小蘋果不開心。這時你可以問孩子既然你拿大蘋果開心,那麼你給媽媽小蘋果媽媽是不是不開心了?孩子回答肯定是,那麼這時你是不是應該給媽媽大蘋果而不是小蘋果呢?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關於情商的事都是需要家長們與孩子先找到共情點從能進行溝通,孩子的溝通方式簡單甚至粗暴。這時就需要家長來給孩子講解引導孩子並讓孩子理解,學會控制以及感知他人。
本文由老羅教子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將會為您持續帶來更多精彩育兒文章。您的關注轉發每一個點讚都是我的動力。同時也請你在下方留下您寶貴的看法,老羅將第一時間與您共同商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