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有幾個叛逆期呢?家長如何巧妙應,對才能安然度過
叛逆的現象幾乎是每個孩子都會出現的一種問題,無論是小孩子還是十幾多歲的初中生,幾乎都會出現叛逆的現象,就算是僅僅兩三歲剛剛會走路的孩子,可能多多少少也會出現叛逆的問題。比如父母在平時不讓他們碰這種東西,但是孩子出於好奇心或者有叛逆的心理,越是不讓碰,越想要去觸碰。想要順利的度過也很簡單,家長一定要找到正確的方法來應對。
孩子一生會經歷幾個叛逆期?
一生會經歷過三個叛逆期,第1階段在兩歲左右,第2個是在7歲左右,屬於兒童叛逆期。第3個階段就是12歲之後,也是我們特別熟悉的青春叛逆期。孩子在這三個叛逆期當中,可能會做出一些讓家長完全搞不懂的行為,家長如果能夠採取正確的方式去應對,那麼就能夠讓孩子順利的度過。
兩歲寶寶叛逆期
此時孩子開始擁有自主能力,平時經常都有一些不配合的現象,比如說刷牙洗臉吃飯等等,幾乎都不配合,吃飯時爸爸媽媽追著跑,稍微不滿意就會大哭大鬧,而且也特別的執著,這讓眾多的父母都特別的著急。對於這些問題,爸爸媽媽千萬不要過於焦躁,在此時一定要正確的引導,適當的引導,這樣能夠教育出高情商的孩子。
首先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千萬不要總是沉浸在憤怒當中。畢竟這僅僅屬於兩歲的寶寶,肯定根本就不能做出特別理智的行為,如果此時家長過於著急過於生氣,那麼事情就會特別的糟糕。所以一定要耐心的安撫孩子,一定要足夠溫柔,足夠堅定。使父母千萬不要利用強勢的態度去面對孩子,更不要將怒火全部都發洩出來,對他們打罵,這樣會對他們的性格造成很大的影響,也會讓他們成為一個動不動就發怒的人。
7歲兒童叛逆期
人們經常都說,7歲8歲狗都嫌,此時孩子已經擁有了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想法,和主張能力,並且也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他們希望能夠脫離家長的掌控,經常都會故意和父母作對,開始追求自己獨立的空間,比如在生氣的時候總會專門鑽進自己的房間裡,誰也不搭理。在7歲的階段,在他們的心目當中,自己的重心早已經不再是爸爸媽媽而是自己,無時無刻都會顧慮自己的感受。
此時家長要做的就是一定要正面的認同和理解,同時還要給予肯定,千萬不要總是和孩子硬碰硬。更不要給他們隨便的貼上標籤,就比如說覺得孩子是一個不聽話的人,或者是是一個特別叛逆的人。如果總是這樣,那麼孩子根本就得不到任何的樂趣,他們也覺得自己的行為一點都不好,慢慢的成為一個自卑的小孩,最終也變成家長口中所說的「問題孩子」在這個階段,大部分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家長的所作所為特別的重要,比如在某些事情上發生爭執,家長可以適當的示弱,千萬不要總是以強勢的態度去面對他們,如果是自己做錯了,千萬不要還賴孩子,一定要及時地向對方道歉,這樣才能夠讓雙方的氣氛得到一定的緩解,不會有著較強的火藥味兒。適當的示弱,不僅僅能夠增加孩子的責任感,也能夠讓雙方關係變得更和諧。
12歲青春叛逆期
這一個階段是眾多家長都特別頭疼的,也是最難搞定的一個階段。青春期的孩子從來都不會接受別人的意見,只覺得自己是對的。受到父母的批評之後,在自己的心中就會和父母計較恩怨,甚至在和父母吵架之後,可能也會離家出走,做出特別極端的事情。面對這一個階段的孩子大部分家長都顯得特別無助,特別的困惑,其實在這個時候只要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可以了。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爸爸媽媽一定要給予眾多的教導,如果是兒子可以和爸爸一起適當的溝通,如果是女孩,那麼也應該將巧妙的大部分工作都交給媽媽。生活之間可以發展成為好朋友。尤其是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戀愛問題,可以適當的聊一聊戀愛觀,比如說當初自己是怎麼看上爸爸或者是媽媽的,這樣能夠給孩子更多的空間,不會讓孩子過於好奇或者是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孩子能夠適當的度過叛逆期,也是需要家長進行幫助的,然而這幾個階段是每一個人每一個家長都需要經歷並且需要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