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嘉善縣誌》是一部解讀袁了凡家族家世、身世的重要文獻,也可以說是嘉善袁氏的 半部「家史」。
在萬曆《嘉善縣誌》的選舉志科貢欄裡,詳細記述了袁了凡選貢、中舉、中進士的情況。在藝文志裡,收入了記錄袁了凡出生年月日期的袁仁所作的《嘉禾記》,反映袁了凡家庭位置 及遷居情況的袁仁的《家居八景賦》。
萬曆《嘉善縣誌》裡,袁了凡分別為其高祖袁杞山、曾祖袁顥、祖父袁祥、父親袁仁或立 傳,或為其一生主要經歷作說明。袁杞山的事跡記載於「卷九 • 人物誌 • 方伎」篇的「胡奫」條, 和「卷十二 • 雜誌 • 拾遺」篇的「楊任」條。袁顥生平經歷記於「卷十 • 藝文志 • 書籍」篇的《袁 氏脈經》條,近 300 字;袁顥獻計為嘉善定縣治於魏塘的事跡,記載於「卷十二 • 雜誌 • 拾遺」 篇。袁祥生平經歷記錄於「卷十 • 藝文志 • 書籍」篇的袁祥著作《建文私記》和《天官紀事》條, 並附傳於「卷九 • 人物誌 • 方伎」篇的「殳圭」條。殳圭是袁祥嶽父,其傳記裡還提到了袁祥 的女婿錢萼、錢萼的兒子錢昞和錢曉;錢曉又是袁仁的女婿,《庭幃雜錄》的編纂者。袁仁則 以「隱逸」身份,立傳於「卷九 • 人物誌」。
袁了凡以嘉善邑人身份,在萬曆《嘉善縣誌》裡收錄其父子詩文27 首(篇)。其中有袁仁詩作16首(絕句11首、律詩3首、古詩2首)、賦2篇、記1篇;袁了凡本人詩作6首(絕句3首、律詩2首、古詩1首)、文章2篇(記1篇、跋1篇)。全志介紹袁了凡高祖、祖父、 父親以及兄袁裳及其本人著作19部(袁顥2部、袁祥3部、袁仁3部、袁裳1部、袁黃10部)。
袁了凡選擇自己的作品入載縣誌,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在萬曆《嘉善縣誌》的序文(袁了凡題稱跋,刊行時收在序)裡,袁了凡袒露了自己隱居的心跡,稱「餘產武塘而遁跡姑蘇」, 即謂自己生在嘉善、長在嘉善,晚年隱居姑蘇。在其《重修嘉善儒學記》裡,闡述了「官無崇卑, 皆民望也。一念愛民,便可布德」的「民本」思想。收錄的詩作雖不多,卻頗具代表性,有反映其剛從朝鮮戰場回鄉時心情蒼涼的《感興詩》:「蕭蕭戰馬憶三韓,門掩疏槐五月寒。」「為 問黃粱曾熟否,而今不作夢中看。」有描寫其隱居吳江趙田生涯的《卜居》:「結蘆菰蒲中」、 「移家住翠微」,還有與家弟沈大奎的唱和詩。
袁了凡的「立命」思想來歷,記錄在「卷十 • 藝文志 • 書籍」的《祈嗣真詮》條裡,其云:「黃(袁黃)世精數學,謂人各有命,不可妄幹。後貢遊留都,訪雲谷禪師於棲霞,謂『福禍皆自 己求之,不由天命,歷舉詩書自求多福及天難諶,惟命不於常之說』以為證,始悟立命之理。…… 夫人能修心積德,則貧可富也,賤可貴也,夭可壽也。」
可見,《了凡四訓》與袁了凡所纂的《嘉善縣誌》,雖有家訓與官修志書之別,但兩者人物相同,情節相通,義理相融,是一脈相承的嘉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