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夢想與親情

2020-12-20 百家號

《摔跤吧!爸爸》: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一部闡述夢想與親情的電影

去年,我和朋友去電影院看了這部得到很多人的的讚頌與肯定的電影,在電影院哭得稀裡譁啦,也許是被電影中的人物故事感動了,也許是想到了自己的青春,總之感觸頗多。近來又重溫了一遍,還是感動不已。這部電影講述了印度的一位女孩,在本該享受女孩子特權的年齡中,被有一個有摔跤夢想的爸爸強制培養下,一步步成長的故事,其中涉及的親情,夢想,奮鬥,諒解……讓人唏噓感嘆,從中得到許多啟示與思考。

在電影開始,伴隨著活力的音樂和電影中父親與女兒們的互動,搞怪的表情和誇張的演技讓人肚子都笑痛了,我本一位大概這部電影的節奏就是這樣,幽默輕鬆,可是隨著情節的發展漸漸地被帶入了故事情節……父親是一個自己有著摔跤夢想,卻不能夠實現,於是只能將自己的遺憾在孩子身上實現,奈何一連生了四個,都是女兒,父親覺得很遺憾,很傷心,看著四個活蹦亂跳的女兒,他心煩不已。

直到他看到兩個女兒將一個男孩打得鼻青臉腫,他仿佛看到了希望,他覺得在自己的女兒身上,或許可以實現自己的摔跤夢,他哈哈大笑,隨著他的大笑,兩個女兒欲哭無淚的生活開始了……在這裡,我開始思索,在我們國家,也存在著電影中這樣的問題,父母沒有完成的,或者想要完成的夢想,很多時候都會加在自己的子女身上,卻從來不去想自己的子女是否願意去接受,是否願意以自己的一生去成全父母沒有來得及實現的夢想。

我不知道這樣的事情有多少,但是我卻覺得很不公平,雖然是父母給了孩子軀體,讓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但是他們也是一個獨特的人,是有著權利去自己決定自己應該有一個怎麼樣的人生,並不應該成為父母的替代品,如果孩子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實現夢想的工具,那未免也太自私了。每個人都有權利去選擇走怎樣的道路,這個權利是絕對不應該剝奪的。

然而後來我看下去,卻推翻了上面的看法,國家不一樣,或許所作所為也有著各自的原因吧。在吉塔和妹妹巴比塔每天努力地練習摔跤時,其他的小孩子卻在自由自在地玩耍,卻在無憂無慮地吃著那些零食,不用控制體重,不用看著油炸食品流口水……父親對他們很嚴格,一日三餐親自把控,幾乎到了監控每一件事的地步,兩姐妹自然是不服氣並且委屈的,她們有過報復父親,有過惡作劇,有過偷玩,但是迎接的都是更加嚴厲的處罰。她們不能理解父親,為什麼摔跤的都是男孩子,而父親卻要剪掉她們的頭髮,讓她們忍受那麼多屈辱與嘲笑?

這樣的心結隨著她們一次偷玩,結婚的女孩告訴她們,其實她們有一個好父親,他擔負起了所有的質疑與嘲諷,要把她們培養成一個摔跤冠軍,是為了讓她們不用那麼早就結婚,就像其他印度的女子一樣,過早地結婚,生子,開始碌碌無為的一生。由此,兩個女孩有點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了,她們開始主動配合父親的訓練,開始忍耐著日復一日艱苦的訓練,每天早早地起來,像兩個男孩子一樣,堅毅又勇敢。

在印度,女孩們十多歲就出嫁,生子,沒有地位,而父親為了讓她們擺脫這樣的生活,強迫著她們去練習,去強大自己。其實,有些時候,我們需要根據實際去思考一些事情,換一個角度去看問題,用一個善意的角度去看別人,也許很多時候都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親人在我們成長道路上為我們背負了太多東西了,像電影中的父親一樣,他打破了常規,訓練自己的女兒摔跤,一個人面對所有質疑與嘲笑。親人用他們的辛苦工作來給我們幸福安穩的生活,或許他們並沒有告訴我們他有多辛苦,他承受的壓力有多大,可是我們也要慢慢地去理解,去分擔一些辛苦,努力一點,不要辜負那些一路上為我們負重前行的人。

後來吉塔在一次地方的摔跤比賽中初次嶄露頭角,大家看到了這個父親的努力是有效果的,看到了兩個女孩子的實力,他們驕傲地回去了。後來,吉塔去到了國家隊,裡面的教練給了吉塔很多專業的訓練,她漸漸忘記了父親給她的那些技巧,在幾次國家比賽中的獲獎更是讓她驕傲了,她漸漸忘記了父親的那些教誨,她覺得自己的教練給自己的幫助才是自己獲勝的最大原因,她覺得以前父親教她的不是專業的,她甚至在心底有些瞧不起他。

她留起了長發,開始愛美,在一次歸家中,她給妹妹們帶了禮物,面對成功的她,父親並沒有表現出多大的高興,她對父親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偶爾的一次失敗算不了什麼。可是父親生氣了,在她後面幾次比賽中,她節節敗退,找不到對方的弱點,陷入了瓶頸。這個時候,父親出現了,他偷偷租房為吉塔訓練摔跤,給她做飯,保證她的體重與體能……漸漸地,教練發現了這件事,他萬般阻礙還是無效。

在後來的國家比賽中,教練由於嫉妒與憤怒,將吉塔的父親關進了小黑屋,父親急切地想看女兒的比賽,想為女兒加油,他聽著外面的呼喊聲,焦慮不已,我看著也覺得很憤怒,很著急,後來父親漸漸放棄了掙扎,終於,他聽到了喝彩聲,他知道女兒贏了,他也贏了。

人無論到了哪一個階段,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不能忘了本,不能夠妄自菲薄,有了一點成就就沾沾自喜。我覺得很幸運的是,在那個時候,在吉塔驕傲的時候,他沒有放棄她,即使地把她扳回正途,及時讓她認識自己,清醒下來。在我們被外物迷惑的時候,有時需要一些旁觀者來為我們撫開那一層霧,讓我們眼前變得清明,在我們快要放棄的時候,需要一個人來鼓勵我們,幫助我們堅持下去。不要忘了去感謝那些用盡全力去成就你的人,有的時候,需要回頭看看。

相關焦點

  • 漫談《摔跤吧!爸爸》,真正的救贖來源於心態與思想的進階
    它注重在劇情故事的娓娓道來中燃起觀眾的情感共鳴。《摔跤吧!爸爸》同樣是這樣一部跟我們的普通生活近得不能再近的真實故事,它仿佛就發生在我們的隔壁,一位普通的父親對女兒們的辛苦培育。導演融入這部影片的真正用心,必須要從多層面進行解讀。小眾高分電影《摔跤吧!
  • 《摔跤吧!爸爸》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阿米爾·汗勵志又催淚
    原標題:《摔跤吧!爸爸》:阿米爾·汗勵志又催淚   阿米爾·汗憑藉《摔跤吧!爸爸》再度圈粉   由印度著名男星阿米爾·汗主演的新片《摔跤吧!爸爸》將於本周五登陸全國院線。
  • 《摔跤吧!爸爸》是經典好電影,印度的阿米爾汗就是我們中國成龍
    文/追劇者們《摔跤吧!爸爸》(Dangal)是由尼特什·提瓦瑞執導,阿米爾·汗主演的印度傳記片。影片講述了印度冠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將二個女兒訓練成摔跤世界冠軍的故事。這部印度排名第一、全球口碑已炸裂的電影《摔跤吧!
  • 曝《摔跤吧!爸爸》確定引進 阿米爾・汗演摔跤手
    《摔跤吧!爸爸》海報  阿米爾・汗(AamirKhan)的新片《摔跤吧!爸爸》(Dangal)在全球首映一周,票房達到了3290萬美元,創下了這位寶萊塢明星個人作品的最好成績,而他的上一部作品《我的個神啊》創下寶萊塢電影票房最高紀錄,首映票房為2880萬美元。  影片《摔跤吧!爸爸》根據印度著名摔跤手馬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事跡改編,阿米爾・汗在電影中飾演主角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並經歷該角色19歲、29歲和55歲三個年齡段。
  • 摔跤吧爸爸電影情節與真實故事對比 真實人物照片資料
    ­  去年的印度口碑神作《摔跤吧,爸爸》於5月5日在國內正式上映。截止目前,豆瓣評分9.3,貓眼評分9.8。這個分數可是相當的逆天啊!對於這部電影評分有多麼的高,劇情有多麼好看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所以今天咱們就不誇電影,一起看看電影原型的真實故事吧。
  • 盤點三部2017年度最好看的電影,《摔跤吧!爸爸》上榜!
    跟小編一起來看下吧,,《摔跤吧!爸爸》會令我一眼鍾情的電影絕對不會是這樣的電影,但即使是這樣我還是被它吸引。印象中沒有看過印度的電影,這應該是第一部。就是很突然朋友圈被這部電影刷爆了,最終決定看它是因為這樣的一段介紹,它說:阿米爾一人飾演男主角19、29、55歲的三個人生段。
  • 摔跤吧爸爸影評,一個優秀的電影,講述一個溫情的故事
    優秀的電影有很多,今天小編要向大家介紹的是《摔跤吧爸爸》這個電影。在很多人的心裡,這個電影絕對能擔得上優秀這兩個字,而這個優秀的電影還告訴了觀眾一個真實溫情的故事。主演阿米爾汗是印度比較好的演員,他的專業素養很高。在拍攝電影的時候,首先拍的是爸爸變胖的那段情節,為了讓自己的體重達到拍攝標準,阿米爾汗開始了他的變胖生涯。
  • 《通往未來之路》:如何培養孩子夢想力,《摔跤吧!爸爸》是典範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對於夢想教育會抱以懷疑態度,夢想之所以稱之為夢想就在於難以實現或不可實現性,以這樣的目標來實施教育能成功嗎?在實用主義的引導下,大多數父母並不會真的將夢想教育付出時間,但夢想教育能否成功,《摔跤吧!爸爸》其實就是一個典範,這部印度電影內容由真實故事改編,電影除了關注女權外,另一層想要告訴觀眾的內容其實就是夢想教育。
  • 八部必看的經典勵志電影,每一部都不比《摔跤吧!爸爸》差
    2005年1月14日,由託馬斯·卡特執導體育勵志片《卡特教練》在美國上映,這部影片根據高中籃球隊教練肯·卡特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支屢戰屢敗的籃球隊在教練卡特的帶領下改頭換面成為無人能敵的常勝將軍的故事。這也是一部不斷使人興奮的體育影片,而且影片對於運動員追求的真正目標和個性提供了有價值的教益。
  • 《摔跤吧!爸爸》:摔跤吧!女孩兒們
    這一次,他將目光投向了印度亟待解決卻無人問津的女權問題,於是《摔跤吧!爸爸》這部偉大而又平凡的作品——誕生了。《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的原名為《Dangal》,「Dangal」在印地語中是「摔跤」的意思。引入中國後卻被翻譯為《摔跤吧!爸爸》,原本氣勢恢宏的名兒頓時萎靡了不少,這種通過片名檔次從而降低印度電影關注度的做法著實有些不恥。
  • 《摔跤吧!爸爸》憑什麼看哭觀眾 載歌載舞中搭建勵志故事
    原標題:《摔跤吧!爸爸》憑什麼看哭觀眾 ■《摔跤吧!爸爸》 印度的「年度神片」《摔跤吧!爸爸》上周五登陸國內院線。截止到昨天下午五時,《摔跤吧!爸爸》昨天單日票房1290萬,反超《銀河護衛隊2》。目前總票房1.45億,超過《我的個神啊》成為在內地上映的最高票房印度電影。 口碑方面,豆瓣網友為《摔跤吧!爸爸》打出了9.2的高分,這一評分已經追平了去年口碑最高的《瘋狂動物城》。社交網絡上,觀眾也紛紛曬出自己的觀影感受,「年度神作」、「有笑有淚」等好評不絕於耳。
  • 《摔跤吧!爸爸》:逼女兒替自己完成夢想,卻成就了女兒們的一生
    01電影故事簡介近來重溫了一遍印度經典電影《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和他的冠軍女兒們的真實事件改編,雖然電影經過了一系列的藝術效果,但還原度還是很高。豆瓣評分也達到了9分的高分榜。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馬哈維亞年輕時是印度一名國家摔跤手冠軍。
  • 內行看門道 體育人談心得:《摔跤吧!爸爸》為何打動人?
    在這個五月,一部中小成本的印度體育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收穫了票房、口碑雙豐收。無論是體育人,還是電影人,無論是運動員,還是教練員,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社會各行各業的人們都能從中感受到心靈的極強震撼。
  • 看過《摔跤吧!爸爸》,你知道真實的印度式摔跤嗎?
    前幾年風靡一時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讓很多人對摔跤運動產生了興趣,在影片中父女在奧運會中參加的是自由式摔跤比賽,而在故事中她們從小訓練的,則是典型的印度式摔跤,那麼這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如此相似?在印度這個神秘的國家,吵架都不多見,摔跤這種強對抗的格鬥項目是什麼狀況?
  • 這些以真實案例改編的電影,你看過幾部?故事原型個個戳心!
    而該影片是根據事實故事改編的,這個故事主人公的原型名叫陸勇,來自江蘇無錫,他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也是一位企業家,2004年6月,陸勇偶然了解到印度生產的仿製「格列衛」抗癌藥,藥效幾乎相同,但一盒僅售4000元。印度和瑞士兩種「格列衛」對比檢測結果顯示,藥性相似度99.9%。陸勇開始服用仿製「格列衛」,並於當年8月在病友群裡分享了這一消息。
  • 《摔跤吧,爸爸!》夢想屬於一類人
    這就是觀眾對電影《摔跤吧,爸爸!》的評價。一部好電影總能觸動或撼動觀眾的心,一部偉大的作品能讓某些人對一些事情改觀。故事開始於印度的一個小山村,那裡的生活條件非常惡劣,但那有一個很久以前的摔跤冠軍,瑪哈維亞·辛格·普加。他一直夢想著能為國家贏得世界盃國際摔跤比賽,但時間一去不復返,他沒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他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 汪老師聊《摔跤吧,爸爸!》:知子莫若父!
    影片取材真實,劇作紮實,用體育競技片來勵志,在中國算是取得了奇高的票房,想必,也順帶把中國各位爸爸,媽媽和女兒們感動得一塌糊塗。 汪老師查了一下豆瓣網的評分,目前是9.2分,相當高了。果然是印度排名第一的電影,全球口碑已炸裂了。 《摔跤吧,爸爸!》
  • 優秀作文《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人生摔跤自我 ——觀《摔跤吧,爸爸》「在所有閃光燈的追隨下,吉塔和巴此塔幸福地與她們的爸爸擁抱在一起……」這是電影《摔跤吧,爸爸》中一個最普通卻又最讓人感動的鏡頭。《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電影,講述了一位前途無量的摔跤運動員為生活所迫不得已放棄摔跤。但他並未放棄自己的夢想,他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女兒身上,希望由女兒來替他完成他未完成的夢想。在他的指導下,他的女兒吉塔和巴此塔進步神速。
  • 《摔跤吧,爸爸》:摔跤的不一定是爸爸!
    《摔跤吧,爸爸》英文名為《Dangal》,不知道為什麼翻譯成了「奔跑吧,兄弟」體,有點想吐槽。阿米爾汗主演的馬哈維亞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卻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捉弄讓他生了四個女兒,使他無法完成自己的夢想。
  • 《摔跤吧,爸爸》:父親的堅持給予女兒人生選擇權力
    原型《摔跤吧!爸爸》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原型的故事和電影一樣精彩。人物原型馬哈維爾本打算生兒子讓其實現他的冠軍夢,卻一連生了四個女兒。但在他的培養下,兩個女兒吉塔和芭碧塔分別在2010年和2014年拿到了兩塊大英國協運動會女子摔跤金牌;而三妹瑞塔在2016年,拿到了新加坡大英國協運動會48公斤級女子摔跤的金牌。訓練時,馬哈維爾碰到的最大阻力就是當時的印度社會對女子摔跤的不寬容、不理解以及旁人的冷嘲熱諷和訓練條件的簡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