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造了1個新字,被中國女性罵10年,如今這個字卻被女性廣泛使用

2020-12-13 騰訊網

在人類社會上,每一項變革,都面臨著強大的阻力,而在百年前,有一名學者,僅僅是因為創造了一個漢字,就被女性所罵了10年,這又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20世紀初期的中國,百廢待興,新文化運動轟轟烈烈的在中國大地展開,大量西方的文學名著被翻譯成了中文,受到了廣泛的閱讀,然而在翻譯學界,卻出現了一個廣為存在的難題。英文單詞當中的「she」究竟應該如何翻譯?

在中國古代的社會,無論男女都使用「他」來作為第三人稱的代詞,然而對於翻譯者來說,西方人經常使用到「she」這個單詞來區分性別,為了能夠儘量符合文章原意,有人開始使用「那女的」、「他女」來指代「she」這個單詞,然而翻譯的效果卻很不理想,文章中連篇累牘的「他女」,往往很破壞閱讀的體驗。為此作家魯迅想了一個辦法,使用當地方言的「伊」來代指「she」,但是作為一種地方口音,也未曾流行。

1918年,新文化運動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詩人和語言學家劉半農,突發奇想,是否能將「單人旁」換作「女字旁」,從而憑空創造一個「她」字出來呢?劉半農曾經擔任中華書局的編譯員,先後在《時事新報》《小說界》等報刊上發,發表了安徒生、託爾斯泰等多名作家的文章,深深知道創造「she」這個指代詞的重要性。

因此1917年,劉半農就在課堂上提出了「她」字以對應「she」的建議,並且在當年翻譯英國戲劇《夢魂》時,就試用了「她」作為第三人稱女性的指代。但是並沒有激起太多的反應,在最初,劉半農的提議並沒有得到太多的響應。

然而讓劉半農沒有想到的事情是,在3年之後,自己卻因為「她」字的發明而迅速走紅。在1918年的時候,周作人在《新青年》撰文:《她字的研究》,提到劉半農的這個設計很有必要,不過周作人也認為「印刷所裡沒有,新鑄許多也為難」,還需要從長計議。

但是劉半農和「她」字在浮現公眾視野後,卻引起了不少女性的憤怒。當時思想開放,大量女子走上街頭,希望廢除過去不平等男尊女卑的思想,包括纏足、包辦婚姻等陋習,同時也要求獲取同等的社會地位,能夠參選各種工作。

而劉半農的「她」字也讓很多人不平,憑什麼是女性要被單獨列出來,改用「她」,而並非男子用一個單獨的部首呢?很快,劉半農就受到了口誅筆伐。

1920年,上海《新人》雜誌刊登了一篇署名寒冰的《這是劉半農的錯》的文章,認為新創「她」字毫無必要,因為第一、第二人稱的「我」「汝」等字,也沒有陰陽之分,再說「她」、「他」兩字,只能在閱讀時分別,讀音上區分度不大。認為劉半農有歧視之嫌疑,不單單是女性反對劉半農,很多守舊派同樣不同意劉半農的觀點,但是他也不乏有支持者,《時事新報 學燈》發表了劉半農的《「她」字問題》,在這個字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上做出了詳細的探討。

此時的劉半農正在英國留學,他也仔細的關注著國內這場關於「她」字的爭辯,劉半農對此解釋道,他並沒有任何別的意思,只是單純想方便區分而已,為此,劉半農還在1920年9月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提倡了她字的使用。

最終經過爭論,「她」字總算被正式啟用,然而關於劉半農的非議,還在繼續,他被中國女性罵了前後將近10年,被視為「大男子主義者」。不過到了後來,隨著「她」字的普及,如今成為了常見字,而每個女性也都在用,這自然也要感激劉半農不畏艱險,敢於創新的精神。

相關焦點

  • 他曾發明一個字,惹得女性痛罵,如今這個字卻被廣泛使用
    他曾發明一個字,惹得女性痛罵,如今這個字卻被廣泛使用文/號外飛飛說歷史 圖/網絡中國漢字,已經走過了幾千年的漫長歲月,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相信大家都使用過《新華字典》,其中記載的都是許許多多的中國漢字以及釋義,但其實中國的漢子要遠比字典之中記載的多。古代的時候,古人們都是用文言文的形式交流寫作。到了民國,新文化運動之後,大家都開始習慣使用白話文交流了。而在當時,還產生了一場關於用文言文還是白話文的辯論賽。由於白話文更加的簡單明了易懂,所以現在我們講的都是白話文。
  • 他「創造」2個漢字,被中國女性罵10年,如今這2字每個女性都用
    劉半農曾經因為「創造」了2個漢字,被許多守舊派、以及女性罵了10年,但如今這2個漢字早已廣泛使用,每個人每天都離不開。為啥創造兩字要打引號?因為這兩個字一直被誤以為是劉半農發明的,但實際上,劉半農只是把它們從生僻字變成了常用字。
  • 民國大師劉半農:發明1個漢字,被女性罵了3年,如今卻被廣泛使用
    因詩《教我如何不想她》,以及我國社會支持與反對「她」字的熱烈討論,「她「逐漸被普遍使用,成為了女性人稱代詞,魯迅對此則是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劉半農)」活潑、勇敢,打了幾個打仗,比如『她』字的創造,現在看起來,自然是瑣屑的很,但那是十年前,單是提倡新式標點,就會有一大群人,如喪考『妣』,恨不得『食肉寢皮』,所以的確是大仗
  • 當年他發明了1個漢字,被女性罵了3年,今所有女性都在用這個字
    就拿「砼」這個字來說,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在1953年創造的,那時候因為教學水平落後,學生上課全靠記筆記,而「混凝土」這三個字是建築工程中常用到的詞,但是因為筆畫繁多費時費力。蔡方蔭就用「人工石」來代替混凝土。要知道這兩個字相差有20筆,大大節省了學生的筆記時間。後來就用「人工石」組合而成了「砼」,在大學中廣泛推廣。
  • 劉半農:因發明一漢字被女性痛罵3年,如今這個字被國人廣泛使用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東漢年間編成的《說文解字》中收錄了9353個;宋朝官修的《集韻》中收字53525個;清代出版的《康熙字典》裡收字有47035個;1990年由徐仲舒主編的《漢語大字典》,收字數有54678個;1994年出版的《中華字海》中則收錄了85568個字。
  • 這個漢字由他發明,卻被女性連續罵了3年,如今大家每天都在用
    全文都是用一個發音來敘述一件事,由此可見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精妙絕倫。不過漢字並非都是一成不變的,歷代都有許多新造的字被收錄使用,最終成為如今我們所看到的這樣。除了武則天造的「瞾」字和清代翻譯元素周期表所造的字外,還有一個民國時期造的字非常有名,發明者被當時的女性口誅筆伐整整三年,而這個字如今卻已被每天使用和提起。
  • 這個漢字是他發明的,被當時的女性罵了3年,如今所有女人都在用
    中國的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的漢字可以追溯到幾千年以前的象形文字。 中國的漢字如今演變成現在的樣子,是經歷了很多個階梯,從金文、大篆、小篆、草書、楷書等等。 這些文字展示出了每個時期的人文特點。
  • 他改變一個字的讀音,讓已婚女性罵了三年,如今這個字人人都在用
    發展到現在,有些字可能是同一個字但是卻有好幾個讀音,比如說尾、了等字,也有一個讀音但是意思卻不相同的,比如說他、她、它,這三個字現在分別是第三人稱用來表示男性、女性以及人以外的事物。但在很久之前「她」其實並不是表示女性的,是一個叫劉半農的人將「她」改了讀音的,當時還轟動了全國並被反對攻擊。很早以前古人是不區分人與物,他這個字是男女和一切事物都可以用的。
  • 民國時期,他發明一個字被女子痛罵,如今這個字被廣泛使用
    民國時期新文化運動興起,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傳入我國,一批文化大師接受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他們提倡民主自由,反對封建和落後,做出了很多創新之舉,正是從新文化運動開始,提倡白話文,支持男女平權,劉半農先生還專門為女性發明了一個字,但是他的苦心當時不但沒有被理解,反而被女子們痛罵,幸好這個字流傳了下來,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 他造了1個漢字,被中國女性足足罵了3年,如今每個人每天都會用上
    「微風吹動了我的頭髮,教我如何不想她」,這一首優美的新詩因為音韻和諧,語言流暢而廣為流傳,並被譜寫成歌曲,其中「她」字的使用受到了廣泛讚譽。但其實一開始用到「她」這個字的時候,劉半農是受到了很多批評與爭議的。劉半農出生於1891年,他自小在文學方面就展現出了極大的天賦,6歲時便能做對聯以及詠詩。
  • 他提議使用1個漢字,卻遭到中國女性痛罵?如今每個女性都在用
    之後,不僅僅是學校的師生跑來罵他,就連社會上來自各個地方的各界人士都跑來痛罵他,他也沒惱,相反還受益匪淺。可別認為他是個神經病,這是他為了寫出好文章而認真想到的對策。 使用「她」字 他在文學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其中包括了如今每個女性都會用到的字,只不過,剛建議使用這個字的三年時間,他卻一直被女性們痛罵著,這個漢字便是女性用的「她」。其實我國古代早已有這個字,讀作jiě,只不過比較生僻罷了。
  • 他只因發明一個字,被中國女性罵了好幾年,如今這個字我們都在用
    曾經有一位學者,創造了一個字而被懷疑歧視女性。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那位學者所創造出的字至今廣為流傳。1891年出生,祖籍位於江蘇江陰,具有先天才智的劉半農,在加緊清寒的情況下,依舊發奮學習。六歲的時候就已經精通詩詞歌賦,隨著他逐漸長大,知識水平逐漸提高。年僅20歲的劉半農就已進入學堂開始教書育人的生涯。
  • 你知道「她」字的來源嗎?創造這個字的人曾被罵三年!
    1.文字中國古代傳說裡邊,發明文字的,是一個叫倉頡的賢人,漢代的《淮南子》這本書上記載,在蒼頡製造文字的時候,是「天雨粟,鬼夜哭」。說明了當時人們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了文字的含義和重要性。據研究,人類的語言大約起源於10萬-5萬年前,而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大約只能追溯到7千年前。
  • 劉半農:因發明一漢字被我國婦女罵了三年,如今仍被國人廣泛使用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一組數據:東漢時期編成的《說文解字》共收錄9353個;宋朝官修的《韻書》共收字53525個;清代出版的《康熙字典》共收字47035個;1990年版《漢語大詞典》共收字54678個;1994年版《中華字海》共收字85568個。
  •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全國女子罵了3年,今天人人都在使用
    漢字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瑰寶,今天漢字更是被十幾億海內外華人所使用,很多外國人也對漢字興趣濃厚,不惜排除萬難也要學習它。在中國古籍記載中,漢字是倉頡創造而來,傳說倉頡造字時驚天地泣鬼神,雖然只是神話傳說,但是漢字的偉大毋庸置疑。
  • 武則天造了十八個字,卻在日本火了起來,國內如今只留下了這個字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不管是在治理國家,還是運用人才的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執政時,經寫自己造過18個字符,直到如今,還有一個字被成功延用了下來。啥字?往下看。那麼武則天為什麼突然想起來了造字?
  • 此人寫了「一個字」,被女人罵了3年,魯迅也罵他,後卻誇用得好
    此人寫了「一個字」,被女人罵了3年,魯迅也罵他,後卻誇用得好我們中國的漢字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這種歷史長度在全世界都是少見的。現在我們使用的漢子,以及說的話,都已經和古時候有了很大不同,因為隨著時間的流轉,人們行為習慣的改變,大部分的漢字都已經簡化了,說的話也更加口語化了。這其中少不了一些語言學者的付出,因為有他們,所以我們如今使用漢字更加方便了。劉半農就是一位很有名且很有作為的一個語言方面的學者。他曾經為了總結各地罵人的方言,於是到處去找人用當地的方言「罵他」,十分有趣。
  • 劉半農發明了一個漢字,卻被中國女性罵了三年,到底是什麼字?
    胡適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鋒,其他華人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劉半農,他便是簡化漢字的積極推進者和實際參與者。然而他發明的一個簡化漢字,卻備受爭議,尤其是當時中國的女性。這個字究竟是什麼呢?為何會引起女性的反感?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就是劉半農和他創造的一個備受爭議的文字。
  • 北大教授曾創造一漢字,被中國女性謾罵3年,現如今卻人人都在用
    那我們今天所要說的主人公,就是因為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中國女性罵了3年,雖然他沒有像陳楠一樣破解甲骨文,但他所創造的一個漢字至今人人都在用,這位主人公身上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呢?發明一文字,被中國女性罵三年正如高爾基所說的: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學習!而劉半農就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這才讓他邁向了成功的彼岸。後來,劉半農寫了一本《漢語字聲實驗錄》,獲得了很多的榮譽與獎項,這也讓他更加堅定了改革中國文學語言的決心。
  • 武則天一生造18個字,17個已被遺忘,還有1個字無人敢用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一位傳奇女性,也是我國封建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性的皇帝,古代出過很多影響天下,權傾朝野的女人,比如說呂后,還有慈禧,但是她們還是不能像武則天一樣達到一個唯我獨尊的地位。或許只有在開放的唐朝,才能接納武則天這樣的女人登上皇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