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的漢字可以追溯到幾千年以前的象形文字。
中國的漢字如今演變成現在的樣子,是經歷了很多個階梯,從金文、大篆、小篆、草書、楷書等等。
這些文字展示出了每個時期的人文特點。
中國的漢字不僅改變了中國的文化水平,還對中國周邊的國家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例如韓國和日本,平時在看日語書和韓語書的時候,可以看出很多日語和漢語的書寫,都和中國的漢字很像。
胡適在1917年的時候,就讀於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當時中國的清朝已經在逐漸消退,但是當時的軍閥仍然想要重新開啟紫禁城。
當時中國使用的是文言文,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青年人也在不斷反思。
在那個時候,中國的經濟水平低下,人們是否可以正常生活都是問題,但是仍然有人發現,中國當時的文化發展出現了問題。
這個時候,一個名叫劉半農的人出現了,他從小生活在知識分子的家庭裡。
在1917年的時候,他在報刊上發表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名字叫做《文學改良觀》,文章中劉半農主要寫了對新思想的解讀,已經中國當時思想的弊端。
這篇文章一經發布,就引起了當時文人們的注意。
隨著外國文化傳入中國,在英文裡「he」和「she」分別表示男人的他和女人的她,
但是在當時的中國,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在書寫的過程中,全部統一為「他」。這樣的寫法對於人們理解起來就非常的不方便。
為了使「他」和「她」進行區分,很多文人開始集思廣益紛紛獻計獻策,有的文人提出用「伊」來表示女性的她,但是劉半農認為這個字並不能準確的表達女性的意思。於是劉半農提出用「她」這個字來表示女性。劉半農解釋用這個「她」字表示女性,是為了表示對女性的尊重。
這個「她」橫空出世,當時的人們並不了解文字,但是人們卻覺得男女就應該平等,因此在用漢字的時候也應該用同一個字。
當劉半農將這個字發布之後,很多保守派就開始攻擊他,認為發布這樣的字,就是在歧視女性。因為這個「她」字,中國一大部分的女性都在罵劉半農,而這一罵就是3年。
後來劉半農去英國的倫敦大學學習,在那裡他感受了文字的真正魅力,也開始對國內的「她」所引出的爭端做出回應。
他通過一首白話詩闡述了自己的想法與見解,詩的名字叫做《教我如何不想她》,這首詩表達了對一個女子的思念之情。
隨著這首詩被人們熟知,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讚嘆劉半農的多才多藝。現在劉半農創造的「她」已經被人們廣泛認同,再也不會有人去為了一個字而謾罵創造者。如今「她」這個字已經成為了人們廣泛運用的漢字。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漢字更是千姿百態。每一個中國漢字都有著屬於自己的靈魂,每一個漢字背後的意義也是不同的。現在的社會,任何的討論都是對時代發展有意義的。
【參考資料】:《上清寶鼎詩》《叫我如何不想她》《新青年》《我之文學改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