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長知識了,長這麼大,才知道原來這個字是他發明的,這麼常見的字在過去居然沒有...
下文轉載自作者:禮遊
最近有一則消息刷爆了朋友圈,那就是破譯一個甲骨文字就獎勵十萬元!這一消息的流出讓網友門都激動不已,紛紛表示要組隊發家致富。但是甲骨文距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既然國家能拿出一個字十萬元的獎勵,其破譯難度也可想而知。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也是關於文字的。據說這個人因為發明了一個字,就被中國女性罵了3年,不過現在基本每個人都在用。究竟是誰又發明了哪個字呢?一起來看看!
這個人就是劉半農。劉半農生於1891年江蘇江陰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和他的弟弟「劉天華」、「劉北茂」被稱為「江陰劉氏三傑」,可見他們的文採在當時是被認可的。劉半農也確實天賦驚人,他在6歲就能寫詩,16歲考入常州府中學堂,20歲時回到翰林小學教書育人。在翰林小學工作期間,劉半農在專心教人的同時還像報刊投稿賺錢。當時蔡元培先生看到他的文章後非常欣賞,於是破格聘請他擔任北京大學預科國文教授。只不過北大裡面的老師都是胡適先生這樣的文學巨匠,劉半農在學校裡經常會被其他的老師為難。一氣之下,劉半農飛往歐洲留學,5年後拿到了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後,才風風光光地回到北大繼續教書。在留學期間,他寫了一本《漢語自聲實驗錄》獲得了康士坦丁伏爾內語言學專獎。這讓他信心大增,下定決心要讓漢語走上拼音化道路。
在推動語言改革期間,劉半農也在翻譯一些文學著作。在翻譯的過程中,他發現中文的一些局限性。例如在英語中,第三人稱有三種說法:「it」、「he」、「her」用來表示男、女、物。而中文則只有一個「他」字,所以對翻譯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擾。於是劉半農發明了「她」和「它」。用來填補女性和物品的第三人稱空缺。按理說這是值得高興的事,但在當時,用女字旁的她在當時的人看來帶有一定性別的歧視。所以在這個字問世以後,劉半農遭受了長久的謾罵。不過劉半農心態很好,即使遭到了不應該的謾罵,他任然沒有放棄對漢語的探索的推動,甚至還寫了一本專門記錄他被罵的書。
其實這件事放到現在來看,劉半農的發明可以說是有重大意義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用到。那麼,對於劉半農先生被罵的原因,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