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明了1個漢字,卻被中國女性怒罵性別歧視!如今每個人都在用

2020-12-11 葉子的小廚

推薦語:長知識了,長這麼大,才知道原來這個字是他發明的,這麼常見的字在過去居然沒有...

下文轉載自作者:禮遊

最近有一則消息刷爆了朋友圈,那就是破譯一個甲骨文字就獎勵十萬元!這一消息的流出讓網友門都激動不已,紛紛表示要組隊發家致富。但是甲骨文距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既然國家能拿出一個字十萬元的獎勵,其破譯難度也可想而知。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故事,也是關於文字的。據說這個人因為發明了一個字,就被中國女性罵了3年,不過現在基本每個人都在用。究竟是誰又發明了哪個字呢?一起來看看!

這個人就是劉半農。劉半農生於1891年江蘇江陰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和他的弟弟「劉天華」、「劉北茂」被稱為「江陰劉氏三傑」,可見他們的文採在當時是被認可的。劉半農也確實天賦驚人,他在6歲就能寫詩,16歲考入常州府中學堂,20歲時回到翰林小學教書育人。在翰林小學工作期間,劉半農在專心教人的同時還像報刊投稿賺錢。當時蔡元培先生看到他的文章後非常欣賞,於是破格聘請他擔任北京大學預科國文教授。只不過北大裡面的老師都是胡適先生這樣的文學巨匠,劉半農在學校裡經常會被其他的老師為難。一氣之下,劉半農飛往歐洲留學,5年後拿到了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後,才風風光光地回到北大繼續教書。在留學期間,他寫了一本《漢語自聲實驗錄》獲得了康士坦丁伏爾內語言學專獎。這讓他信心大增,下定決心要讓漢語走上拼音化道路。

在推動語言改革期間,劉半農也在翻譯一些文學著作。在翻譯的過程中,他發現中文的一些局限性。例如在英語中,第三人稱有三種說法:「it」、「he」、「her」用來表示男、女、物。而中文則只有一個「他」字,所以對翻譯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擾。於是劉半農發明了「她」和「它」。用來填補女性和物品的第三人稱空缺。按理說這是值得高興的事,但在當時,用女字旁的她在當時的人看來帶有一定性別的歧視。所以在這個字問世以後,劉半農遭受了長久的謾罵。不過劉半農心態很好,即使遭到了不應該的謾罵,他任然沒有放棄對漢語的探索的推動,甚至還寫了一本專門記錄他被罵的書。

其實這件事放到現在來看,劉半農的發明可以說是有重大意義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用到。那麼,對於劉半農先生被罵的原因,你們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他提議使用1個漢字,卻遭到中國女性痛罵?如今每個女性都在用
    ,漢字也在不斷地被發明創造。 使用「她」字 他在文學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其中包括了如今每個女性都會用到的字,只不過,剛建議使用這個字的三年時間,他卻一直被女性們痛罵著,這個漢字便是女性用的「她」。其實我國古代早已有這個字,讀作jiě,只不過比較生僻罷了。
  • 他因發明一個漢字,而已婚女性謾罵了三年,如今人人都在使用
    文/仗劍走天涯他因發明一個漢字,而已婚女性謾罵了三年,如今人人都在使用人類的文明和歷史之所以可以得到記載,很大的原因就是人類發明了漢字,用漢字的方式將人類曾經的那些過往得到了記錄而漢字對於中華民族的文明來說,也是起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你能夠想像嗎?在近代有一位男士發明了一個漢字,卻被已婚女性謾罵了超過三年,而如今人人都在使用,他究竟是誰?他就是劉半農,他發明的漢字就是女字旁的她。劉半農是中國近代歷史上非常知名的一個文學家,並且受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他立志於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作用的文化人。
  • 他「發明」了歷史上最偉大的漢字之一,如今每個人每天都在用
    他「發明」了歷史上最偉大的漢字之一,如今每個人每天都在用漢字是自古以來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是自上古時期唯一傳承下來的文字體系,它無疑是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也無疑是世界上最富有魅力的文字。據統計如今漢字的數量大約有將近十萬個,但具體到底有多少沒有準確的數字,而人們常用的漢字大約也就幾千個,而一千個漢字就可覆蓋百分之九十二的書面資料,兩千個可以覆蓋百分之九十八,三千個可以覆蓋百分之九十九,也就是說三千個漢字幾乎可以表達出所有人們所能夠想到的書面文章,不管是簡體還是繁體,再對比漢字的總體數量,我們不得感嘆漢字的偉大。
  • 這個漢字是他發明的,被當時的女性罵了3年,如今所有女人都在用
    中國的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的漢字可以追溯到幾千年以前的象形文字。 中國的漢字如今演變成現在的樣子,是經歷了很多個階梯,從金文、大篆、小篆、草書、楷書等等。 這些文字展示出了每個時期的人文特點。
  • 他「創造」2個漢字,被中國女性罵10年,如今這2字每個女性都用
    劉半農曾經因為「創造」了2個漢字,被許多守舊派、以及女性罵了10年,但如今這2個漢字早已廣泛使用,每個人每天都離不開。為啥創造兩字要打引號?因為這兩個字一直被誤以為是劉半農發明的,但實際上,劉半農只是把它們從生僻字變成了常用字。
  • 這個漢字由他發明,卻被女性連續罵了3年,如今大家每天都在用
    全文都是用一個發音來敘述一件事,由此可見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精妙絕倫。不過漢字並非都是一成不變的,歷代都有許多新造的字被收錄使用,最終成為如今我們所看到的這樣。除了武則天造的「瞾」字和清代翻譯元素周期表所造的字外,還有一個民國時期造的字非常有名,發明者被當時的女性口誅筆伐整整三年,而這個字如今卻已被每天使用和提起。
  • 此人發明一個「漢字」,遭到女性痛罵,如今每個人都在使用
    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以及中國近代的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享譽全世界的語言學家,卻因為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很多女權主義者所痛罵許多年,而這個使他受人詬病的漢字,表示我們如今用來指代女性的「她」字。
  • 當年他發明了1個漢字,被女性罵了3年,今所有女性都在用這個字
    並且每一次的改革都是要面對困難和障礙的,包括語言也是這樣,畢竟這是和每個人生活都息息相關的一件事。說到漢字,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倉頡。倉頡收集民間流傳的文字,以規範的方式進行整理和使用,所以才讓中華民族的文明至今仍在傳播。雖然倉頡創造了文字,使我們的中國文化得以流傳,但在那個時候,大部分是象形文字,很多東西都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 他創造了一個漢字,被全國女性罵了十幾年,現在每個人都在用
    漢字又稱中文、中國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最開始是圖形,後面演變為筆畫,從複雜變得簡單。漢字的數量接近十萬個,可是日常所使用的常見字只有幾千個,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在歷史上深受漢文字的影響,所以仍然存在著借用漢字的現象。
  • 民國大師劉半農:發明1個漢字,被女性罵了3年,如今卻被廣泛使用
    「我願以憤火照出他的戰績,免使一群陷沙鬼將他先前的光榮和死屍一同拖入爛泥的深淵。」——魯迅·《憶劉半農君》很多人都學習過詩篇《教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飄著些微雲,地上吹著些微風。啊!「劉半農剛開始推廣「她」字時,被中國女性罵了3年,1920年初,一位筆名為寒冰的人就在上海的一個雜誌上刊登了一篇《這是劉半農的錯》的文章,強調新創「她」字毫無必要,因為第一、第二人稱已經有「我」、「汝」等字。
  •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已婚女性謾罵了三年,如今人人都在使用
    比如,當一個雖然沒有被別人看見,但是已經被別人形容為勇敢的男人,這種形象,就會先入為主地滲透到別人的意識中,那麼,雖然這些人還沒有看到他,也已經會用正面的心態和思維去面對他了。 在發明簡體字這件事上,劉半農也做了不少工作。然而,他在一九二七年發明的一個漢字,卻遭到了那個時代許多女性的謾罵,其中,尤其以已婚女性為主。一九二七年之前,漢語字典和辭海中,是不存在「她」這個字的,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人稱指示代詞,一直都只有一個「他」,類似地,指示非生物的「它」這個字,以前也是沒有的,也用「他」指代。
  •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女性罵了三年,現在「真香」
    就像歌曲裡面所唱的,「我們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漢字正在面向全世界。「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整個世界逐漸掀起一陣「漢語熱」。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故事是發明了一個漢字,反倒被罵的人。
  • 他曾發明一個字,惹得女性痛罵,如今這個字卻被廣泛使用
    他曾發明一個字,惹得女性痛罵,如今這個字卻被廣泛使用文/號外飛飛說歷史 圖/網絡中國漢字,已經走過了幾千年的漫長歲月,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據傳,漢字最初是由一個叫倉頡的人創造出來的,起初的文字都是中國最原始的象形文字。漢字的發明標誌著中華民族進入了文明時代。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作用。漢字也是世界上最美,最富有智慧和藝術性的文字。當然,中國漢字不僅是屬於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更是世界人民共享的寶貴財富。
  • 他造了1個新字,被中國女性罵10年,如今這個字卻被女性廣泛使用
    在人類社會上,每一項變革,都面臨著強大的阻力,而在百年前,有一名學者,僅僅是因為創造了一個漢字,就被女性所罵了10年,這又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在中國古代的社會,無論男女都使用「他」來作為第三人稱的代詞,然而對於翻譯者來說,西方人經常使用到「she」這個單詞來區分性別,為了能夠儘量符合文章原意,有人開始使用「那女的」
  • 性別歧視真的無處不在?
    三八國際婦女節百年特別報導  見習記者 黃陳鋒  性別歧視指的是一種性別成員對另一種性別成員的不平等對待,也指性別造成的差別待遇,尤其是男性對女性的不平等對待。  本報3月1日第18版登出《關於女人的十個問題》後,讀者朋友紛紛通過熱線電話、手機簡訊、電子郵件和微博等形式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 他造了1個漢字,被中國女性足足罵了3年,如今每個人每天都會用上
    在數千年的文化變遷中,人們日常使用的漢字也在不斷地改變,從繁體到簡體,從文言文到白話,漢字不斷革新,不斷變遷,直到如今被大眾所認同。而在漢字的演變中,有一個人從中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他就是新文化運動先驅之一的劉半農先生。
  • 他發明了一個漢字,被全國女子罵了3年,今天人人都在使用
    漢字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瑰寶,今天漢字更是被十幾億海內外華人所使用,很多外國人也對漢字興趣濃厚,不惜排除萬難也要學習它。在中國古籍記載中,漢字是倉頡創造而來,傳說倉頡造字時驚天地泣鬼神,雖然只是神話傳說,但是漢字的偉大毋庸置疑。
  • 劉半農創造了一個漢字,遭到女性鋪天蓋地痛罵,如今大家都在使用
    「她」,這個漢字代表女性,這早已成為大家腦海中根深蒂固的觀念。中國漢字源遠流長,可「她」這個字卻在近代才被發明,而且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無數女性走上街頭痛罵這個字的發明人,認為他對女性充滿了歧視,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他只因發明一個字,被中國女性罵了好幾年,如今這個字我們都在用
    引言從上古社會的母系時代,到曾經的重男輕女現象,大眾對女性的歧視現象一直存在。現在的21世紀,女性之所以能夠站起來,與其自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華夏民族5000多年的歷史生涯中,男女性別之間的問題一直層出不窮。曾經有一位學者,創造了一個字而被懷疑歧視女性。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那位學者所創造出的字至今廣為流傳。1891年出生,祖籍位於江蘇江陰,具有先天才智的劉半農,在加緊清寒的情況下,依舊發奮學習。
  • 漢語裡的隱性性別歧視
    其中最著名的是法裡斯(Farris,1988)對於漢語中性別歧視現象的研究,其成果對於本篇論文的寫作也有著很大影響。與其它文明一樣,中國帶有性別歧視色彩的社會習俗歷史由來已久,相關證據在漢語語言中更是俯拾皆是。該領域的研究通常將體現文化傳統中性別歧視現象的漢語特性進行指認以及分類,例如,有性別歧視的成語,指代妻子的侮辱性詞彙,對女性的貶義稱呼,以及為數眾多的包含「女」字旁的貶義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