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關心你的 浙江女性
子宮是女性獨有的臟器,是孕育新生命的重要「場所」。現代醫學認為,子宮是女人五臟之外的第六臟器,即女人有「六髒六腑」。
據統計,30歲以上的女性約有30%患子宮肌瘤,約有20%患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疾病如此高發,與女性對子宮的了解欠缺有一定的關係。
為了更好的守護子宮,守護健康,讓我們從了解子宮功能屬性開始,一起看看不同階段子宮的科學保養吧~
01 月經功能
每月一次的月經來潮是女性健康的標誌,同時也是女性新陳代謝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促進女性造血系統的更新、排除體內毒素等作用。
02 生育功能
生育功能是完成人類繁殖的重要功能,是一個女性走向成熟的標誌。
女性一旦受孕,受精卵就如同種子一樣被播入到子宮內膜中,醫學上將這種現象叫做著床。然後,受精卵開始生長發育,形成胎兒。
03 內分泌功能
子宮除為雙側卵巢提供50%-70%的血供維持卵巢的功能外,本身還分泌許多激素如:泌乳素、胰島素生長因子、鬆弛素、上皮生長因子、內皮素、細胞因子及酶等,參與女性的內分泌功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子宮能分泌多種激素維持內分泌平衡,防止內分泌紊亂引起的其他疾病的發生。
04 免疫功能
子宮作為全身免疫功能環的其中一個環節,在維持全身免疫功能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每月一次的月經有一定的自淨作用,保護身體免受感染。一旦切除子宮,人體的免疫功能就會有不同程度的破壞。
05 保護卵巢功能
切除子宮對卵巢有無法避免的損傷,對人體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因為切除子宮後卵巢的血供減少了50%-70%,同時卵巢失去子宮的支撐,血液循環受到嚴重影響,卵巢的內分泌功能大大降低甚至衰竭,對女性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切除子宮的女性要比正常的同齡女性卵巢衰竭更早,也就是說子宮被切除的越早,卵巢衰竭出現的時間就會越早。
06 延緩衰老功能
切除子宮的女性出現重度更年期症狀的患者會大大增加,會提早進入老年期。
換句話說,切除子宮會提前進入老年期,老年病也會提前出現並且更嚴重。
01 胚胎期,重在防畸形
子宮的形狀早在胚胎期就已定型。
當一粒受精卵著床於子宮內膜並發育成胚胎後,腹部兩側的被稱為中腎管的組織便在性激素的調控下向子宮演化。
在胚胎期,若胎兒的子宮發育不良,就有可能形成先天性子宮發育異常,未來可能引發妊娠問題,成為生育路上的「攔路虎」。
因此,胚胎期保養子宮的重點應是防止子宮畸形。
要防止子宮畸形,就要求已經懷孕的準媽媽們有保護下一代生育能力的遠見卓識,做好孕期保健,儘量避開汙染、致畸藥物等可能影響子宮功能與胎兒發育的因素。
02 青春期,重在促發育
女性子宮的先天發育固然重要,但後天發育也不可忽視。青春期是女性子宮發育的又一個關鍵時期。
女性在青春期保養子宮,要做到的首要一條就是合理地安排三餐,供足子宮發育所需要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與礦物元素等,並要注重主食與副食的合理比例。
其次要睡足睡好。
人在睡眠狀態下分泌的生長激素最多,而生長激素有利於全身組織與器官的生長,包括子宮在內。
再次是要多做有氧運動。
運動有助於女性體內性激素的分泌,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效地避免地球吸引力對子宮的不利影響。
另外,青春期女性要破除只有已婚女性才去婦科就診的觀念,養成定期看婦科的習慣。
03 生育期,重在防傷害
女性在25 歲後子宮進入待命狀態,與外界的聯繫擴大,隨時準備受孕。
而此時子宮遭受損傷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因此,避免損傷便成為這一階段保養子宮的重點。
女性在這一時期保養子宮要做到以下幾點:
1
儘可能做到適齡婚育
有關資料顯示,女性若過早地婚育,尚未成熟的子宮不但難以擔負起孕育胎兒的重任,而且易使女性罹患多種疾病。
2
避免頻繁地做人流
頻繁地做人流對子宮的傷害不亞於早婚早育。做好計劃生育是保護子宮的堅實盾牌。
3
正確看待青春期形體的變化
女性不要將青春期的正常體重增長誤認為是肥胖而胡亂減肥。
減肥必然會限制脂肪類食物的攝入,從而會減低體內的性激素水平,阻礙子宮的發育和子宮內膜的生理變化。
4
保持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
保持清潔、有節制的性生活是女性關愛子宮首要的注意事項。
勤換衣物、清理居家床品等都是需要堅持的良好生活習慣。
雙膝自然分開,舒適地跪在床上,挺直腰部,向前彎腰讓胸部和面部儘量接近床面,保持5分鐘。
接著平躺在床上,做收腹提臀運動,在空中儘量保持長時間,感覺子宮隨身體一起收縮。
參考文獻
[1] 《女性子宮保養四絕招》健康嚮導2015-12-20期 楊璐璐
[2] 《女性子宮保養,不光是自己的事》伴侶. 2014年11期 第61頁
[3] 《初冬子宮保養6大計》人人健康. 2013年22期 第75頁 李靖
[4] 《子宮保養有方法》人人健康. 2012年16期 第71頁 劉海華
[5] 《不同生理期內如何保養子宮》求醫問藥(女人健康). 2010年09期 蘭曉雁
材料來源/省家教指導中心
圖片/省家教指導中心
原標題:《子宮「保衛戰」》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