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抑鬱症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認識,前往專科醫院就診的患者越來越多,但由於各種原因,人們對就診、服藥有一些錯誤的認識,使得患者的治療走了彎路,治療效果打了折扣。請看醫生對七個常見錯誤觀念的答疑解惑。
患者1:一位中年女性風風火火地進入診室,說:「醫生,我就是最近幾天心情不好,你給我開點藥吃幾天就行。不用做檢查。」
抗抑鬱藥並不是吃了就能使得人開心起來的神藥,不開心時來幾粒。對於這位患者來說,心情不好的可能原因是什麼?除了心情不好還有哪些症狀等等,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詢問的,如果考慮抑鬱症可能,那麼常規的檢查不僅是為了排除軀體疾病引起的抑鬱症狀,也是為藥物治療提供必要的安全信息。
患者2:在明確當前抑鬱發作的診斷之後,我給患者2開了兩周的藥,囑咐患者2周後複診。患者:啊?要吃這麼久啊?我以為吃幾天就不用吃了。
對於中、重度的抑鬱症,系統的藥物治療是必要並且有效的。藥物治療有幾個階段,最開始啟動治療之後的第一階段稱為急性期,也就是從抑鬱發作的狀態中恢復到正常的過程,通常需要2-3個月,在這期間需要2-4周就診一次,評估病情及治療方案的有效性。第一階段結束後還有第二階段的鞏固治療期,第三階段的維持治療期。大量研究證明,足量、足療程的藥物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癒率,可以有效減少復發。
患者3:「我上周去了安定醫院,開了藥,吃了一頓就困得不行,難受得不得了,就不吃了。有沒有其他藥沒有副作用的?」
幾乎所有的藥物都會出現副作用,對於不同患者來說,服用相同的藥物帶來的副作用也不完全一樣,甚至差異很大。患者在用藥前了解常見副作用,做好心理和行為準備。例如有些藥物剛開始服用時引起睏倦,那麼可以請假休息幾天;藥物可以調整到睡前服用;從更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等等。大多數副反應在服藥幾天後就會逐漸減輕、消失。我仔細詢問了這位患者的症狀,上一個醫生所開的藥物也是我優先的選擇。只吃了一次就放棄這個藥物實在太可惜,於是我在進一步解釋之後,建議從更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患者接受了。
患者4:「醫生,我上周有一天早上出門前忘記吃藥,結果下午就很難受,頭暈頭脹、心慌,之後吃上藥就沒事了。這個藥是不是依賴啊?我是不是就不能停藥了啊?」
所有的抗抑鬱藥均可以導致停藥症狀,也就是說,停藥之後會有一些不舒服甚至很難受的情況,這種情況在體驗上和成癮是類似的,因此總會讓人覺得開始吃藥就停不下來了,得吃一輩子。這也使得很多患者遲遲不肯開始藥物治療。
但這不是依賴,而是在藥物停用的初始階段可能會出現的一個情況,就像剛開始服藥會出現副作用一樣。因為抗抑鬱藥會影響大腦的化學物質(如5-羥色胺)的水平,突然停藥,這種作用驟然消失,身體會做出生理和情緒方面的反應。這在一些體內代謝時間短的藥物中尤為明顯,如文拉法辛、帕羅西汀等。有時一頓忘記吃就會難受,頭暈頭脹等。因此在服用這些藥物時儘量規律服藥,設置一些提醒來避免忘記服藥。
如果是計劃停藥,那麼為了避免停藥反應,我們可以通過逐漸減量的方式來逐漸停藥,以減輕快速斷藥引起的停藥症狀。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