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去一個朋友家玩,當我們兩人坐在沙發上聊天時,她的女兒就在沙發旁邊的墊子上玩玩具。
突然,孩子站了起來,一個沒站穩,額頭磕在了玩具上,一下子紅了一片,孩子也疼得哇哇大哭起來。
朋友立刻把女兒抱了起來,而在裡屋看電視的孩子奶奶,聽到哭聲立刻跑了出來。一邊心疼地搶過孫女,一邊瞪了我朋友一眼,滿是憤怒地說:
「你是怎麼帶孩子的?怎麼連個孩子都帶不好?」
說完,便轉向懷裡的孫女,一邊拍打玩具,一邊哄了起來:「壞玩具,讓我們妞妞疼了,奶奶替你打它。」
我看了看朋友,她也是滿臉心疼,但卻一句解釋的話也說不出來。
事後,朋友和我說,自從有了孩子以後,肩上真的是多了一個「甜蜜的負擔」。帶孩子的時候雖然很辛苦,可是看到孩子笑,也覺得一切都值得。
可即便如此,有時還是會委屈得掉眼淚。而委屈的原因,不是因為吃不好飯,睡不好覺,而是因為只要孩子出問題,自己就會受到別人的指責。
特別是這一句「你怎麼連個孩子都帶不好」,如果出自陌生人口中,大可不去理會。可往往是最親近的人說這句話,真是讓人頓時覺得特別傷自尊,而且委屈到極點。
對於這樣的指責,朋友一句反駁的話都沒有,仿佛接受了一個默認事實:帶不好孩子,就是她的錯。
我一愣:她這明顯是被別人洗腦的呀。
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哪怕大人再小心,孩子磕磕碰碰也都是在所難免的。如果因此就指責帶娃的人,那就真的是家無寧日了。
但是,很奇怪的是,就是有那麼一批人總認為,當媽的就必須帶好娃,如果娃出點問題,那當媽的就簡直罪大惡極,天地不容。
這批人包括沒帶過娃的,也包括帶過娃的。尤其是帶過孩子的那批人,可謂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仿佛忘了自己以前帶娃時的辛苦和經歷的意外。
如果只是他們這麼想,也就罷了。可更奇怪的是,有不少媽媽也這麼認為,甚至還因此自責、愧疚不已,完全就是被理論中的混蛋邏輯洗腦了。
「你怎麼連個孩子都帶不好?」看似一句簡單的指責,包含著好幾個已經被扭曲的基礎邏輯,如果能發現這些邏輯的荒謬之處,指責也就不攻自破。
這幾個荒謬的邏輯是:
1、認為帶孩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掙它一個億。」當你從朋友口中聽到這句話時,你會怎麼想?除非這個朋友很厲害,否則你一定認為他是在開玩笑。
這是因為我們知道,「掙一個億」並不是一個小目標,是一件做不到很正常,做到了反而像是個奇蹟的事情。所以,即使掙不了一個億,也沒有人真的較真:「你怎麼連一個億都賺不到?」
同理,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帶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為什麼還有人指責媽媽「怎麼連個孩子都帶不好」?這是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帶孩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這個想法就很可笑了。
帶孩子容易嗎?那可是相當不容易。
從小嬰兒開始,媽媽就進入了失去自我的模式,所有事情全部圍著孩子轉:餵奶、拍嗝、換尿布、哄睡,還有毫無徵兆的哭鬧……無限循環,不累人?
好不容易熬到孩子一歲多斷奶,又要給孩子準備輔食,哄孩子吃東西、換尿布、哄睡覺,還要逗孩子開心……哪件事容易?
等到孩子會走會跑了,才真叫精力旺盛,一刻都不願意閒下來。一個不留神,孩子都會竄出好幾米遠;一個不注意,孩子就會爬上爬下……誰能省心?
等再大一些,孩子身上的問題又會層出不窮:打人、罵人、搶東西、哭鬧、發脾氣、耍賴、說謊……還不夠操心?
等到孩子五六歲時,又要開始操心孩子的社交生活,擔心孩子的學前教育,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哪樣不費心?
說帶孩子容易的人,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2、認為孩子出問題是不正常的
很多人,在看到別人家娃乖巧的一面時,就會認為這才是孩子的本來面貌,孩子哭鬧、生病、發生意外,都是大人的不當行為造成的。
有這種想法的人,要麼是沒帶過孩子,導致想法太天真;要麼就是自欺欺人,用高要求來要求別人。
這種想法才真的是特別不正常。
其一,孩子,特別是嬰兒,根本就不會說話,如果不哭不鬧,怎麼讓大人知道他們的需求?即使以後會說話了,表達能力也是一點點發展起來的,當因為表達不出來需求而無法得到滿足時,哭鬧、發脾氣也是正常現象。
其二,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非常強烈的,遇到了感興趣的事物,必然要一探究竟。但是,他們的行動力卻非常差,所以常常闖禍,甚至讓自己受傷。
其三,不少人認為,孩子生病是家長不注意造成的。可是,人吃五穀雜糧,哪能不生病?別說孩子了,就是大人也會常常不知緣由的生病。
更何況,生一點小病,才能讓孩子的免疫系統得到鍛鍊和完善。將孩子一直養在溫室中,他又怎麼可能會有強大的免疫力?
3、認為帶不好孩子就是媽媽失職
在前面兩個邏輯得影響下,有人就認為,帶孩子很容易,孩子哭鬧、受傷、生病都是不正常的,所以如果孩子出現了問題,就是媽媽失職。
可是,我們都知道帶孩子不容易,孩子哭鬧、受傷、生病更是家常便飯,帶孩子這麼難,即使出點問題不也正常嗎?
再說了,退一萬步,就算帶孩子這件事很容易,就算孩子出問題都是媽媽的錯,那又如何?人無完人,犯點錯誤不也很正常嗎?
更何況,沒有人一開始就會做媽媽,新手媽媽也是在實踐中不斷成長起來的。不犯一些錯誤,又怎麼能進步?又如何能把孩子教育好?
什麼都不做,自然也就不會犯錯。
可是有哪個媽媽捨得對自己的孩子不聞不問?如果捨得,直接把孩子扔給那些指責她們的人,看他們還能說出什麼話?
4、認為只要為孩子好就可以胡言亂語
不得不說,有人指責媽媽時,也是因為心疼孩子。可是,雖然他們也在表達對孩子的關心,可更多的卻是在抬高自己。
這些人自以為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以為只要不是自己犯了錯,就有權利教育別人。讓別人心生愧疚的同時,也顯得自己很厲害。
我最討厭這種人,平時不照顧孩子,讓幹點活比登天還難。一看到別人失誤了,就立刻跳出來胡言亂語,刷存在感,真是招人恨呀。
反觀那些真正理解孩子、為孩子好的人,才真的能理解媽媽,對於媽媽的失誤,也能很快原諒,甚至會反過來安慰。
比如我照顧小侄子時,一不留神就讓他摔倒了。弟妹看了,反而安慰自責的我:「孩子磕磕碰碰很正常,沒關係。」
所以,請看清這4個荒唐邏輯,更不要因為建立在這4個邏輯上的指責——「你是怎麼帶孩子的?怎麼連個孩子都帶不好?」而內疚或傷心。
而那些指責別人的人,也要好好想想:如果讓你來帶孩子,你會帶得更好嗎?你能保證永遠不讓孩子受傷嗎?
如果不能,那就請閉嘴!
而且,即使媽媽真的錯得離譜,這樣的指責,也不是良藥苦口,反而容易讓別人不服,而且傷害相互的關係。
與其如此,還不如想想如何幫助新手媽媽解決問題。
做媽媽真的不容易:把孩子照顧好了,所有人都認為這是應該的;孩子一出點問題,所有人就認為都是媽媽的錯。這種普遍性的觀點真的讓人覺得很惱火。
所以,如果你是媽媽,平時已經夠辛苦了,就不要因為別人的指責而傷心了;如果你是其他家人,就請理解媽媽的不易,閉上指責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