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指標拆解和連環替代,一招定位指標的最大影響因子

2020-12-20 數據分析不是個事兒

我們在做數據指標分析的場景下,為了快速準確地定位到某一核心經營指標可能存在的問題,首先我們可能會考慮到將最核心的分析指標進行公式拆解,以便觀察相關影響因子的數據狀態。但是一般情況下影響因子可能有多個相關指標,那麼如何運用有效的數據分析方法快速定位到核心經營指標的最大影響因子呢?今天小編將給大家分享如何運用指標拆解法+連環替代法,藉助FineBI商業智能工具來計算和分析每個影響因子的影響值,讓你在下次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夠學會步步為營,快速定位到企業核心經營指標的最大影響因子,以便企業有針對性地調整經營戰略,實現精準治理。

一、指標拆解法

首先對於指標拆解法,是將一個相對複雜的指標分解成若干個子指標,再對每一個子指標進行研究,從而達到易於分析、便於實行的目的。一般來說我們運用總分法進行指標逐一拆解即可,對於指標拆解法想必同學們都比較熟悉了,這邊小編就不多加描述了。

二、連環替代法

下面重點來看一下連環替代法,連環替代法是根據因素之間的內在依存關係,依次測定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差異影響的一種分析方法。在許多因素對某一指標綜合發生作用的情況下,順序把其中一個因素當作可變因素,把其他因素當作不變因素,而後逐個進行替換計算,確定各個因素變動對該指標變動的影響程度。

來看看公式代數層面的解釋過程:

假設我們需要分析的核心企業經營計劃指標F=a*b*c,實際經營實際指標f=a1*b1*c1,實際值和計劃值的差值為f-F,那麼我們可以按照替換先後順序為a、b、c的方式來進行連環替代法的分析過程,以找出最大的核心指標影響因子。注意下面連環替代法不僅僅局限於乘積式,任意計算方式皆可。

先替換a,得到F1=a1*b*c,那麼影響因子a對企業核心經營指標F的影響值Fa=F1-F=a1*b*c-a*b*c;

再替換b,得到F2=a1*b1*c,那麼影響因子b對企業核心經營指標F的影響值Fb=F2-F1=a1*b1*c-a1*b*c;

最後替換c,得到F3=a1*b1*c1,那麼影響因子c對企業核心經營指標F的影響值Fc=F3-F2=a1*b1*c1-a1*b1*c;

比較影響因子a、b、c分別對企業核心經營指標F所造成的影響值Fa、Fb、Fc的大小(可驗證總差異值等於各影響造成的分差異值之和,即f-F=Fa+Fb+Fc),即可找出對企業核心經營指標F影響最大的影響因子。

三、指標拆解+連環替代數據分析實例

下面來看一個連環替代法的數據分析應用實例,首先可以看到如上圖所示根據FineBI的分組表自動統計出來的企業經營計劃利潤和實際利潤對比數據。企業計劃利潤是30000萬,而實際利潤是25600萬,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可能就非常想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影響了企業實際經營利潤距離企業計劃利潤相差的4400萬呢?

別急,我們運用指標拆解法+連環替代法,通過FineBI工具一步步來探索和釋放這潛藏在數據背後的真正業務價值。首先我們通過指標拆解法可知:利潤=銷量*(單價*(1-產品稅率)-單位成本),在FineBI中我們可以添加如下圖所示的計算指標來計算利潤總和,由此可知,我們需要比較銷量、單價、產品稅率、單位成本這四個影響因子對核心經營指標利潤的影響值,找出最大影響因子。

首先是計算銷量對企業利潤的影響,在FineBI中新增計算指標,先用實際銷量替換計劃利潤公式中的計劃銷量欄位,然後減去計劃利潤,那麼可以如上圖所示得到銷量影響利潤值=實際銷量*(計劃單價*(1-計劃產品稅率)-計劃單位成本)-計劃利潤。

隨後是計算單價對企業利潤的影響,在FineBI中新增計算指標,再用實際銷量、實際單價替換利潤公式中的計劃銷量、計劃單價欄位,然後減去第一次替換利潤,那麼便可以如上圖所示得到單價影響利潤值=實際銷量*(實際單價*(1-計劃產品稅率)-計劃單位成本)-(計劃利潤+銷量影響利潤)。

接著是計算產品稅率對企業利潤的影響,在FineBI中新增計算指標,再用實際銷量、實際單價、實際產品稅率替換利潤公式中的計劃銷量、計劃單價、計劃產品稅率欄位,然後減去第二次替換利潤,那麼便可以如上圖所示得到產品稅率影響利潤值=實際銷量 * ( 實際單價* (1-實際產品稅率) -計劃單位成本) -(計劃利潤+銷量影響利潤+單價影響利潤 )。

最後是計算單位成本對企業利潤的影響,在FineBI中新增計算指標,再用實際利潤然後減去第三次替換利潤,那麼便可以如上圖所示得到單位成本影響利潤值=實際銷量 * ( 實際單價* (1-實際產品稅率) -實際單位成本) -(計劃利潤+銷量影響利潤+單價影響利潤+產品稅率影響利潤 )。

四、分析結論

如上圖所示,我們最終通過FineBI工具集合指標拆解法+連環替代法,得到如上圖所示的企業經營利潤影響因子差異分析數據,下面我們可以快速得出如下結論:

1.企業實際總利潤比計劃總利潤少了為4400萬;

2.跟計劃預期比,4400萬差額利潤中由於銷量未完成的20萬的影響因子,對實際總利潤造成了6000萬的損失;

3.跟計劃預期比,4400萬差額利潤中由於單價提升200萬的影響因子,對實際總利潤產生了14000萬的提升;

4.跟計劃預期比,4400萬差額利潤中由於產品稅率提升5%的影響因子,對實際總利潤造成了8800萬的損失;

5.跟計劃預期比,4400萬差額利潤中由於單位成本提升50萬的影響因子,對實際總利潤造成了4000萬的損失。

這樣一來,我們就非常清晰地找到了我們企業經營中4400萬利潤沒達到預期計劃的相關影響因子,其中由於單價的提高使得企業總利潤提升了14000萬,但是與此同時產品稅率的提升、銷量的降低、單位成本的增加導致了企業總利潤分別下降了8800萬、6000萬、4000萬。通過FineBI工具,結合指標拆解法+連環替代法,能夠測定各個因素對企業綜合經營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怎麼樣?是不是非常簡單呢?希望同學們下次遇到類似問題時都能夠學會步步為營,快速定位到企業核心經營指標的最大影響因子,清晰判斷經濟責任,進一步加強企業管理。

相關焦點

  • 引文指標知多少(一)影響因子怎麼算
    它可以提供影響因子、即年指標、被引量、發文量,以及期刊h指數、特徵因子、SJR指數等多個方面的評價指標,還可以計算出期刊的半衰期、自引率、他引率等描述性指標。這些引文指標能較為客觀地從多角度反映期刊的影響力、載文量及期刊特徵等方面的定量信息。英文學術類核心期刊的評價工具首推美國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
  • 除了期刊影響因子,你還知道哪些評價指標?
    我們簡單介紹這些指標的定義、原理及特點。Impact Factor,簡稱IF, 也就是大家平時說的影響因子,由尤金·加菲爾德於1975年提出。他提出這個IF, 是想利用科學期刊間的引文關係(並且結合學科專家的評價)來篩選高影響力的科學期刊作為SCI的來源期刊。IF的定義是某期刊前2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的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前2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
  • 中國機場能耗指標影響因子分析
    在國際緊張的氣候變化形勢和國內嚴峻的節能減排形勢影響下,提升民航國際競爭力,必須將節能減排作為重要手段,以實現民航發展方式轉變、成本降低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因此,有必要分析機場能耗指標影響因子,並多管齊下,為實現民航節能減排做出應有的貢獻。1機場能耗指標影響因子分析根據初步研究,機場能耗指標影響因子主要包括以下6個方面,如下圖:
  • 因子分析統計方法在指標評價中的實踐應用
    影響事物的特徵及其發展規律的因素(指標)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對該事物進行研究時,為了能更全面、準確地反映出它的特徵及其發展規律,就不應僅從單個指標或單方面去評價它,而應考慮到與其有關的多方面的因素,即研究中需要引入更多的與該事物有關係的變量,來對其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首先需要構建一系列的行業定量和定性的指標,然後對這些指標進行降低維度形成一個評價標準。
  • sci影響因子
    其中,期刊影響因子是一個重要的量化指標,但由於影響因子自身計算方法的局限性,僅憑影響因子一個量化指標做出的評估鑑定往往具有不可靠性和片面性,因此對於影響因子的應用,要在正確理解影響因子及其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合理地、科學地加以使用,同時可以結合其它量化指標,建立科學的評估方法體系。如果您對期刊發表還有其它疑問,或者想要提升您的文章質量,歡迎免費諮詢(nm6360),1對1為您提供期刊服務!
  • 精準影響因子將成為評估學者水平的更重要指標(有福利哦)
    如此聯名發文,實不多見;也許影響因子的改革真的只是時間問題。實際上,對於學者來說,評估其成就的莫過於針對該學者本人的引用指數,堪稱精準影響因子。一篇文章發表在高影響因子雜誌上固然高大上,但是發表文章的目的在於交流和對其他人的啟發,從而不斷推動科研進步。
  • 影響因子的前世今生
    教師任命、晉升以及科研項目的獲取常常主要基於工作本身的未來可察覺的影響力,而不是依據其研究工作發表在所謂的「高影響力」期刊上。  不幸的是自那以後變化大潮勢不可擋。美國科技情報所(ISI)(研究所後來成為湯森路透的一部分)的創始人Eugene Garfield引入了期刊影響因子(JIF)這一概念。其最初的想法是幫助指導圖書館員決定訂購那種期刊,自那以後這一指標長期被用於科技期刊的排名。
  • 10億用戶的微信表情指標體系是如何構建的?
    現實生活中的男女生評價指標我們在判斷一個男生或者一個女生是否在意你的時候, 我們會用絕對值指標比如: 主動發消息數, 回復消息數, 回復消息時間,  年送禮物數, 月製造驚喜數比率型的指標: 發給你的消息數/其他人的消息數,  發給你的消息延遲時間/總平均延遲時間二分值的指標: 比如是否規劃未來, 是否會耐心溝通, 是否會願意去磨合和遷就
  • 一文看懂三大期刊評估指標及其隱含意義
    舉個例子:《自然》雜誌發表的文章種類裡,只有article,letter,和review計入「可引用」文章數,佔其發表的所有種類文章總數大約三分之一左右。而很多學術期刊的「可引用」文章數和發表文章總數相差無幾。這一計算公式的內涵,大家仔細琢磨琢磨。在下一節討論CiteScore的最後有一張圖,很清晰地揭示了這兩種評估指標的差異。
  • IF | 再也不用擔心影響因子低,這個指標幫你抹平學科差距!
    我們以材料、化學、環境三個領域為例,除去Nature子刊和綜述期刊之外,AM、JACS和EST應該是這幾個領域最好的期刊,但它們的影響因子卻差距很大,分別為27.398、14.612、7.864。單從IF的角度來說,AM要遠遠強於JACS和EST,但實際上這明顯這是不合理的。
  • SCI被賣出新看點:Science等雜誌聯合發文,宣稱和影響因子說再見!
    但實際上影響因子僅是評估期刊的重要參數之一,並不是對論文質量、期刊質量進行有效評價的唯一標準。面對越來越功利化的影響因子,論文評價指標體系改革的呼聲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2. Science、Springer Nature這些影響因子最大的受益者,竟然聯合起來公開發表文章抵制影響因子。
  • 期刊影響因子的「含金量」
    既然吃飯都有米其林餐廳評級作為參考,更何況嚴謹的學術科研成果……   期刊影響因子的「含金量」     ■今日視點   新華社記者 張家偉   期刊影響因子長久以來被學術界視為一個重要的科研水平參考指標。在一本影響因子高的期刊發表論文,科研人員的科研能力和成果也更容易獲得認同。
  • PNAS主編談影響因子對年輕科學家的影響
    實際上PNAS前任主編Inder Verma也曾在2015年6月撰文,警告科學界不能用期刊影響因子作為評判任何單獨一篇論文質量的替代指標。 第一個批判期刊影響因子的或許正是發明這個指標的人。Eugene Garfield在1955年提出科學引文分析概念,之後直到1972年才提出用所謂「期刊影響因子」來衡量一本期刊的相對「重要性」。
  • 數據指標出現異常波動時,你該如何進行異常分析呢?
    而做數據異常分析核心就是結合以往經驗及各種信息,找出最有可能的原因假設,通過將數據指標的進行拆分,再多維度分析來驗證假設,定位問題所在。其過程中可能會在原假設基礎上建立新的假設或者是調整原來假設,直到定位原因。
  • 一文匯總:肝病的實驗室常見檢測指標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實質性腺體器官,具有物質代謝、生物轉化、分泌與排洩、合成凝血因子等重要功能。三大營養物質均在肝臟內代謝,肝臟也是多種維生素儲存和代謝的場所,參與激素滅活,膽紅素及膽汁酸代謝。本篇對肝臟代謝功能、酶學、凝血功能等相關實驗室常見檢測指標進行了匯總,供大家參考。
  • 影響因子究竟是什麼?
    這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影響因子是一個相對統計量。影響因子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兩個指標:複合影響因子和綜合影響因子。
  • 用OKR拆解法,做產品規劃
    OKR即目標與關鍵成果法,是一套明確和跟蹤目標及其完成情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那如何用這套方法做產品規劃呢?一、為什麼要做產品規劃1. 實現業務指標做產品規劃,根本原因是要實現老闆期望的業務指標。二、怎麼做產品規劃——OKR拆解1. 什麼是OKR百度裡的解釋: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成果法,是一套明確和跟蹤目標及其完成情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OKR包含任務型指標和績效型指標,OKR裡面的績效型指標=KPI。
  • 什麼是Altmetric指標?如何計算和提高?
    除了影響因子,學術界還有很多可以評價論文的價值的指標,例如H指數、i10指數、F1000等,而Altmetric是最近幾年新興的評價論文影響力的指標,我們可以利用Altmetric評價系統了解論文的關注度和分享情況。
  • 領先指標和落後指標
    比如網際網路SNS行業,用戶停留時長,粘性等就是落後指標,而用戶真實體驗以及需求就是領先指標。微信張小龍在分享時,明確說微信不把做多用戶停留時長作為產品評價標準,這在一眾恨不得不讓用戶意識到時間流逝的產品中,簡直是清流。做生意時,每一單賺多少錢,產品營銷策略屬於落後指標,而建立起各方面長期的競爭優勢,比如品牌,客戶網絡,產品創新等等屬於領先指標。
  • 增長案例:為知識星球制定北極星指標
    同時北極星位置並不是永遠不變的,隨著產品的生命周期變化、定位的調整等,北極星指標也會在一段周期後隨著內外部的變化重新定義。(3)指標作為指標,即可被量化、拆解、監測、分析。通過各個顆粒度拆解去搭建增長模型、分配到各個部門各個人員,對應到具體的工作目標,更直觀更密切的貼合業務,更明確的指導團隊執行及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