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工程師轉行「收破爛」,垃圾回收毛利40%

2020-12-15 澎湃新聞

撰文 ▏

浮琪琪

編輯 ▏

肖泊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社會創新家( 

social_innovator 

垃圾分類的流行陣風從上海刮到北京,一時間,垃圾桶銷量猛增,環保股表現搶眼,甚至還催生了網約代收垃圾服務。如今,家庭、社區還擺置著那些不同標誌的垃圾桶,但這場運動熱潮已漸趨冷卻。

「推得比較激進,成本很高,大家感覺又麻煩又被迫。然而垃圾分類涉及每一個人的改變,是一個系統工程,不科學不合理的做法不能持久。」成都一環保公司創始人汪劍超向《社會創新家》表示。

汪劍超一直在嘗試用商業手段解決垃圾分類回收問題,在他看來,政府之所以在垃圾分類上耗費巨大卻成效不佳,主要原因是垃圾分類缺少可持續模式。成功的關鍵,是要在市場中找到合理的利潤空間。

汪劍超與5噸塑膠袋

1

從微軟工程師到垃圾分類

2019年7月,上海在全國率先啟動強制性垃圾分類,違者按規定處以罰款。隨後,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出臺《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規定46個城市施行垃圾強制分類。

同一時期,汪劍超被媒體頻繁約訪。因為他創立的公司在垃圾分類領域表現突出,3年內拿到京東、峰瑞資本投資。從上海開始的垃圾分類風潮,在汪劍超眼裡是「運動式」的,註定不會成功。「有人推的時候會做,一旦沒有人推,慢慢就會停下來。」這一輪垃圾分類熱潮經歷大刀闊斧推進、密集引發爭議後,風頭一過,便偃旗息鼓。

汪劍超的預測基於多年來圍繞垃圾分類的觀察和實幹經驗。他從2011年入行,九年裡從一個門外漢轉為領域行手,基本能對垃圾分類背後的模式「成」與「不成」做出判斷。

在汪劍超看來,一個科學合理的運作模式是垃圾分類成敗的關鍵,也是他跨界以來一直在探索的事情。

對「模式」的執著,也許可以追溯到人生前三十年對他的影響。

1998年被中科大計算機系錄取,讀過比爾·蓋茨傳記並深受影響。畢業後前往中科院軟體所讀研,2005年入職微軟中國,做過軟體工程師和產品經理。2011年,汪劍超離開微軟,回成都加入朋友做垃圾分類的創業公司,擔任執行總裁。

幾年間,公司業務拓展迅速,在成都小有名氣,並得到來自政府的補貼。2016年,汪劍超與公司創始人產生理念分歧:「拿政府的錢,按照政府習慣的方式做事,不做就沒有錢,沒有錢就無法推進。我主張不拿補貼,轉向市場化,但創始人覺得政府這塊好不容易走上正軌……」那一年,汪劍超選擇離開,創建了自己的公司。

汪劍超在奧北

2

垃圾分類如何走得遠?

圍繞垃圾分類,汪劍超有兩個基本判斷:一個是拿補貼沒有競爭力,走不長遠;一個是傳統的垃圾分類成本高問題多,不可持續。針對這兩個痛點,他帶領技術團隊,研發出一個智能化的垃圾分類系統。

系統為用戶規劃了一個完整的垃圾回收流程:

首先通過小程序註冊成為會員,花10元錢購買帶二維碼可追溯的環保袋。接著,查找垃圾自助投放點,掃碼開門領袋子。回家將塑料、紙張、金屬等14類可回收垃圾裝袋,前往投放點投放垃圾,換取新袋持續參加。

整個垃圾分類只依靠軟體和機器,「理論上,一個用戶可以這樣做一輩子垃圾分類,一次都不用跟我們見面。」這種智能化、無人化的回收系統,使得汪劍超僅用一個20多人的小團隊,在成都支持了160多個社區和300多個單位參與垃圾分類。

個人用戶參與垃圾分類流程

「像上海,如果採用這種智能化系統,就不存在僱傭人監督,限制特定時間和地點才可以扔垃圾,成本被極大縮小。」汪劍超對《社會創新家》說。

為了最大程度地對用戶做篩選和激勵,汪劍超設計了兩個特別機制。一個是環保袋付費使用,引導用戶為環保付出成本,刺激用戶更好地做垃圾分類。一個是按照垃圾重量,折算市場價給用戶直接返現,用戶可以在小程序上實時查看收益、隨時提現。

雙重激勵下,公司目前在成都運轉了400多個自助投放點位。在成都運營兩年後,2019年8月,公司進入北京,被一個社區購買服務。汪劍超的打法不太一樣,不是「跪求」居民垃圾分類,而是向參與垃圾分類的機構收費,「因為垃圾分類是社區的需求,我們用專業服務替社區解決問題,而不是社區賣資源位給我們。」

社區採買服務花了近3萬塊,「其中2萬塊是社區建自助投放點,採買設備也就4000塊。我們把價格門檻儘可能放低,現在買套垃圾桶就差不多1000塊。」汪劍超說。

位於北京朝陽區的奧北智能投放點

投放點建成一個月,該社區有150多位居民參與,奧北收到3.3噸可回收垃圾。

「我們回收的種類比他們賣廢品的種類更多。價格和市場價一致,一個月社區能有三四千塊錢的返利,居民熱情很高。小區內也沒人隨意堆放廢品,亂翻垃圾桶的現象也逐漸沒有了。」汪劍超對《社會創新家》說。

3

公益還是商業?

熱潮之下,提供垃圾分類解決方案的公司也湧現出來。汪劍超形容這是一場行業的狂歡:「有這麼多錢,這麼多的政府採購,一些人心態就是先拿到錢,花了再說。」

有拿到錢的同行找他訴苦,稱垃圾分類是個「無底洞」。「行業達成一個比較痛苦的共識——如果沒有可持續的模式,一旦政府不給錢,大量人力物力推的垃圾分類都得停下來。」

就汪劍超觀察,是否有合理的利潤空間,直接影響垃圾分類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制約國內垃圾分類能否有效推進的關鍵因素。

不依靠政府補貼,企業自主盈利,從而支撐系統長期運轉。利潤與其說是「賺」的,不是說是「省」出來的。

奧北的14種垃圾分類標準

從前回收垃圾要經過廢品收購、收購站分揀、打包廠打包,最後再送往使用可再生資源的工廠,多次中轉,效率低,成本高。垃圾回收模式將這一過程做了壓縮,居民前期做好垃圾分類,員工定時收走垃圾,轉運到工廠統一分揀稱重,接著賣給需要可回收原料的工廠。

奧北分揀廠

汪劍超認為,這一智能化系統將垃圾分類的成本在合理範圍內做了最大化壓縮,是對「收破爛』的升級改造。公司可以從中獲得40%的毛利,不但能支撐返現給居民,還能支撐運營成本。

「不僅讓我們這些做垃圾分類的企業活下來,還有讓那些買可回收垃圾作為原材料的工廠也能活下來。如果垃圾分類的成本降不下去,原材料越來越貴,工廠使用再生資源的動力越來越低,那整個垃圾分類就無法推進。」汪劍超對《社會創新家》說。

2019年,公司拿到「向光獎社會企業類潛力獎得主」,很多人認為他站在商業與公益的跨界處。到底是公益還是商業,抑或如他人所說,是「公益+商業」?汪劍超並不特別在意,他只想用自己能想到的,最有效的辦法來解決一個社會現實問題。

宜家商場顧客帶孩子參與垃圾分類

他算過一筆帳:「譬如成都,一天產生15000多噸垃圾,以前是填埋,一天埋3000到4000噸,十年埋不下了,改建焚燒發電廠,可每天還超1000到2000噸垃圾燒不完。全國都是如此,建廠的速度趕不上垃圾增長的速度。」

汪劍超專門了解過日本的垃圾分類。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瘋狂建垃圾廠,而推行垃圾分類以來,2000年後日本再無新建焚燒廠。「垃圾分類幫助我們實現三個過程:垃圾減量化、垃圾無害化和垃圾資源化。」

2019年底,汪劍超團隊做出一個決定:對外輸出系統和設備,在全國複製代理這一模式。

「全中國這麼大市場,我們是吃不下的,而政府花大量的錢讓很多企業去做垃圾分類。可是他們赤手空拳做不成,我們是有槍的,那把槍發出去,讓大家拿著槍去打這場仗。因為我們的共同敵人不是同行,而是可能圍城的垃圾。」汪劍超說。

END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再生企業垃圾換手機? 「收破爛兒」也能高大上
    他沒料到自己的職業生涯裡會出現「超級破爛王」這個環節。從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畢業後,他進入微軟中國,擔任研發工程師和產品經理5年。他認為,「改變世界可以不指向某個遙遠虛幻的群體,我想看看自己能伸手為身邊人做點什麼小事。」於是,他加入「綠色地球」,中國唯一一家專業從事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及資源化的企業。
  • 【垃圾涅槃】破爛王:大多改行另謀出路
    【垃圾涅槃】破爛王:大多改行另謀出路 來源:紅網 作者:湯紅輝 王敏 編輯:李豔華 2015-03-31 00:57:16
  • 收「破爛」西裝男上非誠勿擾,24盞燈全滅,孟非:說說收什麼破爛
    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這位鄒先生介紹自己是收破爛的,但是他並沒有具體說自己是收哪些類型的破爛,女嘉賓們一聽他的工作就立刻好感度降到了冰點,在很多人傳統認識中收破爛是一件非常不體面的工作,而且收益很少。而這位鄒先生從外邊看一點也不像傳統印象中走街串巷的收破爛工作者,女嘉賓們想當然的認為他就是從事傳統垃圾回收工作的人,所以基本上都沒興趣了,甚至在提問環節開始對他提出一些比較令人難堪的問題。
  • 三大暴利行業,收破爛竟然是其中之一?
    業界流傳著一種半真半假的說法:軍火、毒品,還有收破爛。 知道我窮的原因了,前面兩個不敢碰,最後一個不相信!所以,收廢品到底是不是暴利行業呢?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從事再生資源行業的各類企業有十萬餘家,年經營額在6000億至7000億元間,是一個規模龐大、利潤豐厚的「大盤子」。
  • 男嘉賓剛說收「破爛」,24盞燈全滅,孟非:告訴他們你收什麼破爛
    之前的一起節目中,一位穿西裝的男嘉賓上臺,說自己是收「破爛」的,立馬25盞燈全被滅,看到這種情況,孟非也是直接問男嘉賓:告訴他們你是收什麼破爛的。 大概意思就是說他們覺得收破爛很髒,而且非常的不體面,最重要的就是收入少。也只能說這群拜金女目光短淺,這位鄒先生穿著得體,一身名牌西裝,卻被他們認為是傳統的收垃圾,而且出現了24盞燈直接全滅的情況,也難怪孟非都看不下去了。
  • 網際網路下的垃圾江湖:90後海歸回國,騎三輪車收起了破爛
    有的人曾在酒桌上談下一單又一單的白酒生意,後來的人生理想,卻成了「多賣一車垃圾」。 以下是關於他們的真實故事: 90後海歸騎三輪車收破爛 彭凱 安徽合肥 30歲 很多人想不通:你好好一個留學生,為什麼去撿垃圾?
  • 收破爛,100元能回收到這樣的配置!真的是大賺一筆!
    小編有個朋友專門回收破爛的,他今天回收了個寶貴的東西,讓我來過來看看,朋友給我現場展示了今天下鄉回收的成果,說今天收到貴重的東西不在這,我還以為收到什麼古董了,他指給我看,說他今天回收了一臺成色較好的一套臺式機,讓我看看值不值,一套收了100塊錢!
  • 海歸女碩士回農村普及垃圾分類,「北京一半收破爛的認識我」
    這之後,她的名字和調研垃圾流向、監督垃圾焚燒聯繫在一起,她曾經和拾荒者待在一起長達半年,以致「全北京收破爛的至少有一半認識我。」她也曾整日待在垃圾焚燒廠,衣服上的味道根本散不掉,「回家的時候地鐵晚高峰很擠,但別人還是要和我保持距離。」2015年,她出國深造,到美國名校南加州大學學習環境史,論文正在修改,她就回國做起了老本行,而且跑到了農村。
  • 轉行去當「破爛王」, 月入過萬不是夢
    廢品價格大漲,快遞員、餐飲老闆紛紛轉行當「破爛王」。有的回收站一天收廢品三四噸,僱人幫忙。有的提供全市上門收貨服務,量大還可以再加價。「之前我家的垃圾袋都放家門口,下樓時再扔到小區院子裡的垃圾箱,有時候也有廢紙和紙箱子,之前廢紙價格便宜,賣不了幾個錢,送給清潔工賣個人情,清潔工看到紙箱子就收走了,順便把垃圾也帶走了。可是,這個老頭只管拿包裝箱、廢紙,不管垃圾。」一位業主說,清潔工、物業人員還和這位老頭起了爭執。
  • 收破爛的與貴婦之間關於營銷的小故事
    前幾天看過一個小故事,印象深刻,今天分享給大家:有一個收破爛的,在一個風景挺好的小區裡有個貴婦裝修房子,剩了很多破紙盒子。她找到了這個收破爛的,收破爛的稱了稱重量。收破爛的答道:「70塊」正當收破爛的準備給她錢的時候,貴婦說了一句「太貴了,五十吧」收破爛的腦袋瞬間短路,在他懵逼的時候,貴婦塞給他五十塊就走,留下收破爛的在風中凌亂。
  • 大學生畢業當破爛王 稱「收破爛是技術活」(圖)
    大學生畢業當破爛王 稱「收破爛是技術活」  在很多大學畢業生還為找一份工作發愁時,2005年畢業的徐小鵬卻放棄了不錯的工作,在省城辦起了「物資回收公司」,當起了「破爛王」。一年多來,他當「破爛王」當得踏實,「物資回收」的生意做得紮實,「撿破爛」已經成了這位年輕人揮灑自己汗水與智慧的一份事業。  12日上午10點,記者來到泉城路貴和大廈後面的一塊工地上,看到一位戴眼鏡,文質彬彬的年輕小夥子正奮力地蹬著一輛三輪車,車裡面裝滿了礦泉水瓶、啤酒瓶、廢紙箱等「破爛」,只見小夥子利索地將這些東西分類,分別堆到了幾個「小山包」上。
  • 回收新模式高效又環保 垃圾智能回收太原駛上快車道
    "收破爛"的方式已逐漸退出市場。時間長了,我爸媽也習慣了,現在就用自己的手機預約,雖然比送回 收站便宜了幾毛錢,但確實省時省力,適合她們年紀大了腿腳不便的老年人。」該回收公司的一名回收員表示,現在微信回收還是以中年人居多,也有老年人來問, 但他們中很多不會使用微信,有的交給家人處理,有的還是習慣送到回收站。「由於是上門回收,我們的回收價是5毛一斤,比回收站便宜一些,有的人比較在乎價 格,也是去回收站。
  • 張茵做廢紙回收生意,憑「收破爛」白手起家,後成身價百億女富豪
    而這個門檻不高、還被稱為「收破爛」的行當吸引了不少客商,香港則成為了他們最重要的集散地。於是張茵就在香港做起了廢紙回收生意,之後更是憑藉「收破爛」白手起家,成為了身價百億的女富豪。1987年,張茵在香港做了不到兩年,就開始在大陸尋找造紙廠作為合作夥伴。而到了1990年,張茵夫婦開始在美國拓展廢紙回收業務,並成立中南控股公司。那裡不僅廢紙資源豐富,並且廢紙回收系統極為高效科學。
  • 垃圾分類條例施行百天:回收利用率達40.5%,生活垃圾回收量8400噸/...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100天以來,深圳生活垃圾分流分類回收量為8400噸/日,回收利用率達到40.5%,提前超額完成2020年度工作目標。全市垃圾分類入戶宣傳覆蓋率約為95.6%深圳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昨日公布,垃圾分類實現「三增一減」:可回收物的回收量升幅34%,有害垃圾的回收量升幅88%,廚餘垃圾回收量升幅123%,其他垃圾處理量降幅18%。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分流分類回收量為8400噸/日,回收利用率達到40.5%,提前超額完成2020年度工作目標。
  • 為什麼做廢品回收的基本上都不改行?網友:我們收廢品去吧
    廢品回收行業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較傳統和低下。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導致了這個行業隱藏的秘密更多。也許一般人都看不出這個行業到底有多少利潤,因為只有做了時間很長的人才知道。所以這也就是不願意轉行的第一個原因~就是收入可觀。一般人真拉不下臉做廢品回收!2010年我家拆遷那會!
  • 做千億市場的「掘金者」,回收寶用「收破爛」完成3億B輪投資
    尤其手機產品,技術更新快、使用率高,平均使用周期不足一年半,線下手機回收市場卻仍然處於粗放程度,近日,二手手機回收平臺回收寶宣布即將融資3個億,這是繼上輪A+投資後又一個高額投資。從2015年開始,回收寶便一直受到投資界的關注與看好,連續完成多輪融資,加上本次已達四輪。
  • 廢鐵沒廢紙值錢 南京回收師傅紛紛轉行
    廢鐵沒廢紙值錢 南京回收師傅紛紛轉行 2016-05-03 10:40:39來源:金陵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魏巍 2016年05月03日 10:40 來源:金陵晚報
  • 溼紙巾竟然是幹垃圾?廁紙不能當紙回收?垃圾分類的誤區真不少
    誤區一廁紙也是紙,可以回收可回收的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等(汙染嚴重的紙除外)。在一般的認知中,廁紙屬於紙張,是可回收的。但實際上,廁紙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紙張」。類似的還有餐巾紙、廚房用紙等,也不可回收,都屬於「幹垃圾」。
  • 天天喊著回收舊電腦廢電腦舊手機廢手機這些人,他們收那破爛幹嘛
    廢舊主板及配件大家都聽熟悉了的話:回收舊電腦、廢電腦,回收舊手機、壞手機、廢手機,舊手機舊電腦換剪子、換刀、換盆。電子行業的高速發展,更新換代的速度太快,導致市場「電子垃圾」膨脹,那麼,5年前、10年前、20年前的「老爺」電腦和「老太爺」手機如今都去哪了呢?這些人天天喊著回收這些「垃圾」幹嘛呢?它們會像普通垃圾一樣被焚燒嗎?不是?那是寶貝,手機、電腦、電視機、冰箱、空調等主板上面含有大量的貴重金屬物質,例如常見的:金、銀、銅等。一、電子寶貝「垃圾」最終去哪了?
  • 垃圾分類七大誤區了解一下!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垃圾分類行動當中啦,但是,你扔出去的垃圾分對了嗎?小編今天就給你講講,哪些垃圾分類中的誤區,看看你有沒有中過招?  誤區一:廁紙也是紙,可以回收  可回收的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等(汙染嚴重的紙除外)。在一般的認知中,廁紙屬於紙張,是可回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