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我們走進了留守兒童內心

2020-08-10 齊魯壹點

文章作者:山東中醫藥大學「攜愛徵程」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服務隊

所在學校:山東中醫藥大學

本文編輯:鞏悅悅

1

7月10日至17日,山東中醫藥大學「攜愛徵程」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服務隊的8名同學,在指導老師李明的帶領下,來到了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第一中學與蘭陵縣南橋鎮斜裡村,進行暑期高校招生宣講,以及教育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活動。

7月10日,「攜愛徵程」三下鄉服務隊來到了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第一中學附近開展宣傳工作。隊員們主動向等候在考場外的家長們介紹有關學校概況、專業設置、錄取分數線、專業科目及招生章程等,將報考指南發給家長,耐心解答家長們對報考志願的疑問,熱心分享自己的大學生活經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隊員們期待能夠助力吸引更多中醫藥人才,以夯實我國中醫藥發展根基。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向城市,在廣大農村地區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道路上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開展留守兒童關愛行動,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2

7月11日上午,「攜愛徵程」三下鄉服務隊伴著淅瀝細雨到達目的地——斜裡村,與當地負責人交接工作並作出計劃,活動就此拉開序幕。隊員們分頭前往留守兒童家中走訪調查。

隊員們主要針對於父母情況、經濟狀況、性格特點等方面,根據實際情況對孩子及他們的家長進行了口頭性問卷調查。通過一天的走訪,「攜愛徵程」三下鄉服務隊基本了解了孩子們的情況,及時對孩子們的生活、學習情況進行記錄並匯總,這為後續的志願服務積累了寶貴經驗,並且為明天孩子們的到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我們調研發現,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極大的陰影,很大一部分孩子表現出內心封閉、性格內向、情感冷漠、自卑懦弱,還有行為頑劣、脾氣暴躁等問題,甚至出現打架鬥毆的現象。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獨特的社會問題,是社會迅速發展的一個弊端,是社會主義新農村件事的又一大障礙,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我們希望用我們的所學,深入農村,走進孩子的內心,豐富農村留守兒童的暑假生活,正確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積極的影響。」隊長揭姍姍如是說。

3

7月12日上午,隊員們陪伴孩子們一起觀看了教育意義深刻的動畫電影,從中華優秀價值觀的角度,教育孩子們要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引導孩子們堅定「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當天晚飯前,進行餐前感恩詞,教育孩子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晚飯後,我們再次重溫電影故事,在觀後感悟分享會中加深孩子們對電影教育意義的理解。「沐浴晴朗陽光、呼吸新鮮空氣,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每天早晨,隊員們都會帶著孩子們進行半個多小時的晨跑,加強孩子們體育鍛鍊,並教孩子們認識田地中的農作物,從大自然中激發孩子們的認知能力。

「春風化雨樂未央,行健不息須自強。」7月13日,隊員們們為孩子們安排了50分鐘的閱讀課,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隊員們以身作則帶領孩子們用心閱讀,閱讀時做到「噤聲止語」,並指導孩子們在閱讀同時做好筆記。

正值汛期,團隊成員們立足安全要求和專業知識,於7月14日組織「防溺水、防近視」雙主題講座,通過視頻與問答的形式,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知識分享會。面對隊員提出的如何防溺水和怎樣護眼的問題,每個孩子都非常自信的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這更加鞏固了他們對防溺水的知識的掌握。

當天下午,隊員們和孩子們一起玩「你畫我猜」的遊戲,鍛鍊孩子們的繪畫和表達能力孩子們的積極性特別高,想像能力也特別豐富,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晚上,當地負責人帶領大家一起蒸饅頭。孩子們發揮創意頭腦,積極動手參與其中,進行了一場手工製作大賽。每個人的作品都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蒸饅頭的場景其樂融融,不亦樂乎。此次活動不僅鍛鍊了孩子們的頭腦創造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還讓他們感受到了溫馨的生活氣息。

4

7月15日上午,隊員們早早起床,帶領可愛的孩子們打掃客廳、宿舍、廚房等,不僅讓環境變得乾淨整潔,也培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中午,隊員們和孩子們一同塗畫,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用斑斕的色彩填充夢想的天空,用畫筆繪出最靚麗的青春。

下午,愛心服務團團長們來訪慰問孩子們,並對「攜愛徵程」三下鄉服務隊一行人表示衷心的感謝與支持,舉行了一場感恩講座,通過了解志願團團長們的個人經歷,隊員們和孩子們從中悟到了很多道理,學會了感恩與奉獻。

7月16日,開展了意義深刻的講座,當地負責人給大家解釋「心想事成」的含義,隊員們也深受啟發。隨後隊員們教給孩子們有趣的中醫故事、草藥知識與防疫知識,從簡單的中醫藥材到藥材鑑定,從中醫推拿再到中醫文化,隊員們帶領孩子們在簡單的操作中了解中醫。

晚上,團隊舉行了一場「百善孝為先」感恩班會,「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一直以來都是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隊員們通過分享真實故事展現「孝」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孩子們在班會中深受優秀傳統文化「孝道」的感染,隊員們堅信這將是一場賦有深刻意義、啟迪美好人生的班會。

5

時間如白駒過隙,相聚的時間總是短暫的,轉眼間就到了分別的時候。

7月17日,隊員們與每一個孩子擁抱,叮囑他們要堅強、開朗、勤勞,要懂得感恩養育他們的親人。隊長聯繫孩子們的爺爺奶奶,跟他們交流這幾天孩子們的成長與變化:由膽小害羞變得活潑開朗,從調皮任性變得懂事勤勞。孩子們不舍地向隊員們告別,老人家表示感謝道「感謝你們幾天的陪伴,孩子肯定會以你們為榜樣,好好學習,祝你們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期待著隊員們能夠繼續再出發,讓愛傳遞,成為社會的頂梁柱。

「通過這幾天與孩子們的接觸,我們大學生在享受現代社會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肩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喚起全社會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注,讓留守兒童能和同齡人一樣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這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應該去努力的方向。」隊長揭姍姍總結道。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們不僅宣傳了山東中醫藥大學及中醫藥文化,而且真正的深入農村,與留守兒童相知相愛。實踐隊呼籲社會發展貧困地區經濟,解決農民工子女隨父母上學問題,減少留守兒童的絕對數量;創造良好條件,提供政策支持,實行寄宿制管理模式,填補孩子們周末和假期管理的空白;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發揮教育部門的核心主導作用,工青婦等作為重要的補充;社區要定期進行家庭監護走訪,掌握留守兒童家庭監護情況,指導幫助監護人和受委託監護人妥善照料留守兒童,避免出現無人過問或無人照看的情況。

三下鄉活動雖然暫告一段落,但守護更多留守兒童的道路上「攜愛徵程」三下鄉服務隊將繼續前行。「攜愛徵程」三下鄉服務隊將立足孩子們對親情陪伴的渴望,進一步深入留守兒童內心,呵護留守兒童內心的美好,並努力提高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開拓更深遠的思想認識,以貢獻出獨具山中醫特色的青春力量。做新時代的弄潮兒、做新時代的踐行者,「攜愛徵程」三下鄉永遠在路上!

三下鄉照片總覽: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農家書屋好去處,成留守兒童暑假第二課堂
    「農家書屋太好了,這裡有好多我一直想讀的書,還能結交好朋友,這個暑假過得真有意義。」「以前放假,我大部分時間是一個人在家裡看電視、玩手機,現在可以天天來看書了!」 8月2日上午,正在藍山縣漿洞鄉茶源坪村看書的留守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說道。
  • 雲南留守兒童的暑假:關愛之家搭起成長橋梁
    雲南佤鄉留守兒童的暑假:關愛之家搭起成長橋梁  【解說】孩子們在假期本應享受父母陪伴的快樂。然而在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刀董村,有一群留守兒童在假期中卻不能和父母在一起,豐富多彩的假期生活似乎不屬於他們。
  • 濟寧愛心志願者走進金鄉縣司馬鎮看望留守兒童
    人民網濟寧9月6日電 日前,由濟寧愛心企業及志願團隊組織的「關注留守兒童,讓愛不再孤單」愛心公益活動走進了金鄉縣司馬鎮袁莊村,把飽含情誼和溫暖的愛心獻給留守兒童們,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注入了一份生機與活力。
  • 給留守兒童一個「家」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守兒童。    生活上缺少照顧、心理上缺少關愛、行為上缺少管制,仍是許多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困境。如何讓他們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沈丘縣從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政府主導:有「家」有愛不孤單    「和去年暑假一樣,家裡沒有爸爸媽媽。我真的很想他們!不過就是他們不陪伴在我身邊,我也一樣開心。
  • 六盤山下的夏令營:讓留守兒童的心靈不再留守
    新華社銀川8月27日電(記者趙倩 王騰 汪健)這個暑假,11歲的劉逸航過得特別充實,他終於不再整日只能對著兩條金魚發呆了。  「我最喜歡心理課,和志願者哥哥們在一起很踏實,也很開心。」這個夏天,劉逸航和當地其他小夥伴第一次參加了留守兒童夏令營。  劉逸航家住寧夏固原市隆德縣,秋季開學將要上四年級。
  • 牡丹人民醫院走進儒林留守兒童學校 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義診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文文 菏澤報導  為進一步加強留守兒童的關心、關愛工作,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12月17日,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菏澤市中心醫院)兒童保健科、內科、外科、心電圖、檢驗科等科室組成的專家團隊走進高新區儒林留守兒童學校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義診活動。
  • 德州留守兒童夏令營快樂度假 接受多方安全培訓
    □本報記者劉臻本報通訊員楊敏高曉燕王曉靜  據德州日報,暑假一到,孩子的安全成了家長最擔憂的問題,尤其是留守兒童意外傷害事故頻發,讓家長心驚。不過,這一局面正在改善。  「農村的留守兒童暑期生活單調乏味,一些孩子很容易沉迷網絡,個人安全問題也無法保障。 」楊連印說,利用家庭資源,幫助留守兒童拓寬視野、增長見識,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充實、快樂的暑期。
  • 賀文青:留守兒童的夢想守護者
    賀文青是保險職業學院一名講師,2018年初,從省城長沙來到慈利縣溪口鎮裡仁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在這個深度貧困山村,賀文青用實際行動守護著留守兒童走出大山的夢想。在讀書分享會上,留守兒童朱丹、朱祁英分享了自己走出大山,踏上圓夢之旅的故事。
  • 讓留守兒童不再孤單 圓孩子一個大學夢
    12月9日上午,留守兒童之家的屋外長巷裡,遠遠地傳來了孩子們的問候聲。王加勝夫妻倆笑盈盈地看著朝氣蓬勃的孩子們,並迎接他們走進屬於自己的溫暖的「家」——烏江鎮濮集留守兒童之家。「我是一名老師,也是一名黨員,幫助留守兒童是我的本分。我和我的家人希望通過搭建留守兒童之家,幫助一些孩子改變學習習慣,讓孩子在快樂中健康成長。」在創辦留守兒童之家的過程中,為了讓王加勝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妻子徐萬霞主動包攬了家中所有家務,還和兒媳一起帶著留守兒童去敬老院慰問老人,培養孩子擁有一顆善良的心。王加勝的兒子也常常鼓勵他、支持他,一有空就帶著零食來看望這些孩子。
  • 遊泳、唱歌、遊戲、閱讀,陽信留守兒童一起快樂過暑假
    放暑假了,留守兒童怎麼辦?陽信縣溫店鎮玉友學校音樂老師鞏文華告訴孩子們:「我在學校陪伴你們,一起遊泳,一起唱歌,一起遊戲,一起閱讀好不好?」「感謝老師,我們一起快樂過暑假!」濱州市第一家民營學校陽信玉友學校,地處德州慶雲縣、樂陵市和濱州陽信兩縣一市交界處,地理偏僻,學生大多數是留守兒童,父母長年在外打工,暑假孩子們如何安排成了大難題。鞏文華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軍嫂,她急家長之急,想家長之想,請示學校領導和家長意見後,決定和孩子們在學校一起過快樂暑假。
  • 益陽桃江:關心留守兒童 沾溪鎮教師開展暑假大家訪
    此次活動主要任務是宣傳教育政策,督查防溺水工作,傳染病防控工作,關注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道路安全教育,安全隱患排查等。 沾溪鎮中心學校位於湖南省首個核電站(桃花江核電站)備建基地鄉鎮,雖然環境山清水秀,卻也偏僻邊遠。下轄9所中小學,共有學生近2000人,其中80%以上是留守兒童,近三分之一的學生靠河而居。除少部分學生上學方式為校車接送或家長接送,大部分學生為步行。
  • 耒陽:為留守兒童架起「親情橋梁」
    有一首小詩寫道:「春節過後,爸爸媽媽帶走了——二月的不舍,三月的思念,四月的春風……」那些缺席的陪伴、親情的呼喚,總是能觸動人們內心深處的感情之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關心留守兒童,讓他們都能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湖南省耒陽市有140多萬人口,常年外出廣東省務工創業的流動人口多達30餘萬人,鄉鎮的「空心村」、留守兒童問題突出。
  • 父親教初中,兒子念師範,暑假齊上陣辦留守兒童免費輔導班
    錢江晚報-浙江24小時 圖8月21日,浙江開化縣第二初級中學數學老師徐軍建,結束了為農村老家留守兒童辦的免費暑期輔導,回縣城準備上班;他的兒子、浙江師範大學大二學生徐孟甫也返回學校。 「村裡的教育資源相對缺乏,這些小學生、初中生,父母都不在身邊,能用暑假輔導他們,我覺得很有意義。」
  • 「童心圓」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之走進雲簾小學
    「童心圓」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陽江市社會工作協會2020年4月7日上午,由陽江市民政、陽春市人民檢察院、團陽春市委、陽江市福利彩票發行中心、陽江市社會工作協會共同主辦,陽江市京師社會工作中心、陽江市鄰舍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共同參與的「童心圓」關愛留守兒童活動走進陽春市河朗鎮雲簾小學
  • 王加勝夫婦:讓留守兒童不再孤單 圓孩子一個大學夢
    王加勝在留守兒童之家上課「王老師,早上好!徐奶奶,早上好!」12月9日上午,留守兒童之家的屋外長巷裡,遠遠地傳來了孩子們的問候聲。王加勝夫妻倆笑盈盈地看著朝氣蓬勃的孩子們,並迎接他們走進屬於自己的溫暖的「家」——馬鞍山市烏江鎮濮集留守兒童之家。
  • 這對文藝夫妻,為留守兒童築起了一座愛的城堡
    「媽媽,周老師輔導我寫完作業後正在教我繪畫,下午老師還要帶領我們走進後面的大山裡,認識中草藥、製作盆景喲!我和同學們在這裡過得很開心、很充實,比自己家有趣多啦......」在寧遠縣「大元社留守兒童藝術文化交流中心」七年級學生鄧運秀在電話裡興奮地和媽媽匯報自己的暑假生活。
  • 電影《念書的孩子》喚醒愛心 撫慰留守兒童心靈
    兒童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電影《念書的孩子》正是通過一個9歲農村留守兒童和一條流浪狗相依為命這樣一個故事,電影通過真實的描述,引導人們深刻解讀中國留守兒童內心的情感和心理世界,引起了家長和社會強烈的情感共鳴。電影《念書的孩子》是一部反映留守兒童生活的影片。該片由劇作家孟憲明執筆,青年導演原雅軒執導,講述了9歲的留守兒童開開和爺爺在鄉村念書的故事。
  • 留守兒童的這個假期有點甜
    留守兒童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弱勢群體,每年的春節是孩子最高興也是最失落的時候,因為他們可以和自己的爸爸媽媽見面了,但同時相聚總是短暫的,每年一到了農民工返程的時節,外出打工的父母不得不和留在家裡的孩子說「再見」的時候,親情離別的一幕總是讓人心酸。
  • 中國公益人物宋馨:把陽光和自信播種在留守兒童的心田
    2019年,宋馨會長在陝西商洛建立了山區留守兒童心理基地。現在,我們看到這兒的孩子,所有人都很吃驚——在宋馨會長的「宋馨大眾式實用心理學」的理論應用實踐裡,短短十個月時間,山區留守兒童心理教育基地的幾十名孩子變化很大。我們看不到留守兒童特有那些的焦慮、自卑、恐懼等「標籤」,而看到的是孩子們的陽光、自信、快樂!
  • 攸縣「酷暑行·愛傳遞」關愛留守兒童,讓夏天不寂寞
    「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組,他們的健康與發展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暑假以來,攸縣創新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服務載體,開展「點對點」「一對一」「面對面」教育指導,努力打通「最後一公裡」留守兒童關愛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