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的「年關」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很多人越來越不願過年了

2020-12-16 文史掠影

春節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節日,如今有的人表示自己不願意過年了;也有人說過年的味道沒有了;還有人更直接,說春節就是「春劫」,每到過年就害怕,談年色變。

其實,古代人也有類似的說法,他們發明一個新詞來概括「過年難」的感受:年關。「年關」顧名思義,是時間上的一個關隘,跟空間上的關隘(山海關、函谷關,虎牢關)差不多,古人認為都是比較難以逾越的。

「年關將至」裡說的年關到底是什麼時間?古人說的年關的開始,進入臘月就算年關的開始了,持續到除夕夜,都算年關。甚至一直到元宵節,都在年關的範圍。

「一年將近夜,萬裡未歸人」回家過年是古往今來的習俗,但古人覺得,過年時候也有難處,需要很多問題要解決,有很多因素讓他們不願意過年。我們看看「年關」的定義就知道了。

年關:指農曆年底。舊時欠租、負債的人必須在這時清償債務,過年像過關一樣,所以稱為年關。

看了上面的定義,感覺古人不願意過年、覺得年難過,是一個「錢」字的原因。我們從描寫清末、民國的一些文學作品諸如《林家鋪子》《茶館》等等裡面也可以感受到「年關」的可怕,到了年關時,欠錢的人要還錢,放出去錢的人要收債。可以說一到年關,「楊白勞們」和「黃世仁們」都很忙。

《林家鋪子》:「下欠的二百多元,趕明年初十邊一定匯到上海。是老主顧了,向來三節(包括春節)清帳,從沒半句話,今兒實在是意外之變,大局如此,沒有辦法,非是他們刁賴。」

年底要清債,如今還保留這個習慣,在商業往來中,大多到了年底要清償債務。負債纍纍,無力償還的人尤其覺得年關難過。

古人除了用「年關」形容年難過外,還有「年獸」的說法,從字面意思理解,甚至把「年」比作洪水猛獸了,可想而知對年的恐懼。有一個悽美的傳說: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猙獰兇殘,吃活人,人們談「年」色變。年獸每隔365天禍害一次,它夜晚行動,天亮隱沒。此「太古兇獸」活動的規律是可以掌握的,「年獸」肆虐的前後,人們稱其為「年關」。

每到「年獸」來的那夜,各家如臨大敵、似乎末日來臨。於是都提前做好晚飯,即「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後兇吉未卜,所以置辦得很豐盛,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還須在吃飯前供祭祖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這就是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白毛女》說:「放高利貸的惡霸地主黃世仁想霸佔喜兒,在除夕之夜強迫楊白勞賣女頂債。」對於楊白勞:年,還真是年獸。《紅樓夢》賈珍看了豐厚的年貨單後說:「今年這個年是沒法過了!」無論貧富,都有「年關難過」的滋味。

如今,很多人不願意過年了,不想過年的原因不一而足。但是有句俗語說「沒有過不去的年」,無論願意過還是不願意過,都不要「談年色變」,要樂觀以對

相關焦點

  • 俗語:有錢好過年,沒錢難過關,是什麼意思?沒錢難過什麼關?
    今天是大年三十了,在這個萬家團圓的好日子裡,有人卻在為過年而發愁。過去老話說,「有錢好過年,沒錢難過關」,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裡所說的關指的又是什麼呢?原來過去農村人有個習慣,平時有個什麼情況的話,會向周圍人借點錢應急。
  • 為什麼說現在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春節可以說是中國最大的節日了。關於春節自古便有很多詩句和俗語,比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隨著時代的發展,家家戶戶條件越來越好的如今,反而越來越多的人抱怨沒有年味了,這是為什麼呢?關於為什麼沒有年味,我有幾點看法。
  • 中國式代溝:為什麼不想回家過年的人越來越多?
    但人們漸漸發現,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飛速發展,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之後,「沒錢」回家過年的人越來越少,不想回家過年的人反而越來越多。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年輕人都不愛回家過年了?」許多答案都提到了兩個字,「代溝」。
  • 越來越多人不願和親戚來往,原因有三
    如今大家的生活質量是越來越好,但是年味卻是一年不如一年。年幼時,小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候就是過年了,因為過年在孩子們的眼中意味著,有好吃的好玩的,平時見不到的人都可以見到,並且還有紅包可以拿,幾乎沒有哪個小孩子喜歡的過年的。
  • 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24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節氣,在以前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節氣到了,新年也就在眼前了,所以過去對冬至日的重視程度不亞於新年,很多在外漂泊的遊子都會趕在冬至前回家。在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少和天氣相關的農諺,而因為冬至臨近春節了,因此就有好多和春節期間天氣的俗語流傳下來,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 現在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害怕過年
    隨著春運的到來,春節的腳步也越來越近。 還有一星期就要過年了,不少中年人變得越來越慌。 都說中年人的崩潰,是從借錢開始的,比中年人借錢更讓人崩潰的是,辛苦工作攢錢一年,過年時看著錢包就這樣被掏空。
  • 年關將至,「反向春運」已成趨勢,農民不再回家過年,怎麼回事?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年關將至,「反向春運」已成趨勢,農民不願再回家過年,咋回事?一年一度的春節馬上又要到了,2020年春運即將來臨,而有些農民工,卻不急於購買回家的車票,這又是為什麼呢?原因是「反向春運」成了今年的過年方式,首先我們來理解一下「反向春運」是什麼意思。按照實際情況來說,春運一般是農民工朋友們回家的高峰期,畢竟農民工在城市沒有落腳地,只有回到農村的老家才是對他們來說最幸福的事情。但是近些年,卻出現了在外打工的農民不回家,反倒是把自己在農村老家的父母、子女接到城市來過年,這樣的情況也就被稱為「反向春運」了。
  • 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過年恐懼症
    以前大家都比較盼望著過年,在物資匱乏的時代,過年可以吃一頓餃子,可以穿上一件新衣服,可以走親戚。但是現在隨著新年的臨近,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過年恐懼症。當然,患上這種過年恐懼症的大多數是中年人,也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為什麼會患上過年恐懼症呢?
  • 春節焦慮症: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討厭過年了?
    01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春節焦慮症 據統計,每年大約有100000+的人患一種名為過年症候群的病,患者年齡多集中在18-30歲之間。 而且春節的時候,有很多人出現社交焦慮,因為實在不知如何與親戚朋友們找打話題,讓氣氛不冷場、彼此不尷尬。而所謂春節焦慮,來得快去得快,一到年底固定發作。
  • 春節焦慮症: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討厭過年了?
    01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春節焦慮症?春節臨近,在網上可以頻繁看到「春節焦慮」這幾個字。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群開始恐懼春節,甚至有人稱此為「春節恐懼症」。據統計,每年大約有100000+的人患一種名為過年症候群的病,患者年齡多集中在18-30歲之間。而且春節的時候,有很多人出現社交焦慮,因為實在不知如何與親戚朋友們找打話題,讓氣氛不冷場、彼此不尷尬。而所謂春節焦慮,來得快去得快,一到年底固定發作。
  •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不想回家過年?
    又到了過年的時候,你是否已收拾行囊踏上回家的路途。然而現在的年輕人已不像小時候那樣對過年充滿了期待。或許是新年再沒有燃放鞭炮的熱鬧聲、再沒有對穿上新衣的滿心歡喜、再沒有看到親朋好友的熱情洋溢。我想更多的是我們不願去面對的種種吧。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回家過年了呢?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討厭過年?原因有3點,你有同感嗎?
    2018年馬上就要接近尾聲了,年關將至,許多人也是收拾一下回家過年,無論多遠,或許在我們中國人心裡只有家才是羈絆。月是故鄉明,只有回家才能趕到未見,但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卻討厭過年,難道過年真的不好嗎?以前年味那麼重,許多人都喜歡過年,只有過年才可以放鬆一下自己。
  • 古人過年吃什麼?這都是什麼黑暗料理,竟然聽起來還很好吃
    伴隨著時間的腳步,2020年已經步入了尾聲。新的一年就快要到來了,在漢武帝時期,把春節的日期設置在正月初一,隨後逐漸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大節日。在這場即將到來的盛大節日中,我們也在默默遵守著從古至今相傳的各種習俗,同時現在也增加了很多新的活動,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樂趣,很多小孩子仍然期待著春節的到來。那麼在古代的時候,人們都會做些什麼來慶祝新的一年呢?
  • 農村俗語「冬在頭,天冷在年關」是啥意思?今年冬天會是冷冬嗎?
    已經過完大雪節氣有幾天的時間了,天氣也一天比一天冷,距離冬至節氣的腳步越來越近。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進入到冬至節氣後,真正的寒冬也已經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在頭,天冷在年關」,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都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為什麼有些農村人,不回家過年呢?
    這也造就了我國特有的文化現象「春運」,春運雖忙,但是你會發現,依然有一部分人,不想回家過年,這是為什麼呢?"有錢沒錢,回家過年",話雖這樣說,但是一年下來,沒掙到錢,有的人真不想回家。,睡覺時的床頭旁……隨時隨地都能聽到人們在攀比,在這樣的環境下,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會感到一種無法喘息的壓力,而且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剛入社會不久的年輕人身上。
  • 中國人為什麼要過年?很多人都不知道!
    天地創造人,人奉天地之運。人法天則地,天地支配人。為什麼過日子會這麼神聖呢?日子過不好,為什麼心裡會不安呢?因為天地賦予了我們以生命,又給了我們指引,日子過不好,這是上愧於天,下愧於人。既然有過日子,怎麼能沒有過月子呢。我們經常說,過了一個月,今年怎麼這麼快,又過了幾個月,或者說,還有一個月就過年了,當我們這麼說話的時候,這就是在過月子。說到過月子,不得不提坐月子這個事。
  • 神問答|在農村過年時,老人常說「臘月忌尾, 正月忌頭」,是什麼意思?
    導語:在農村過年時,老人常說「臘月忌尾, 正月忌頭」,是什麼意思?關於「在農村過年時,老人常說「臘月忌尾, 正月忌頭」,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用戶名為「阿兮隨筆」的網友的回答,吸引了圍觀群眾的1222個贊和53個交流討論:農村過年,講究很多。老人常說的「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其實說的就是臘月底到正月裡,需要忌諱的一些民俗講究,要遵守。膠東有出嫁閨女不踩娘家「塵」的習俗。老輩子家裡弟兄姊妹幾個,總覺得兒子才是傳宗接代的根兒,閨女嫁出去,就是人家的人了。
  • 古人過年會喝「屠蘇酒,一般年長者和年少者誰先喝?螞蟻課堂今日答案
    古人過年會喝屠蘇酒螞蟻莊園答案是什麼,古人在過年的時候,有很多的講究,不像今天,好多古代的習俗都已經沒有傳承了,古人在過年時往往都會喝屠蘇酒,這個恐怕很多小夥伴並不知道,所以今天的題目就是屠蘇酒到底是年少者先喝還是年長者先喝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
  • 要過年了,老人說,這種情況下不能「送年」,很多人都做錯了
    人們尤其是農村人都知道,過年的時候,要迎年、發馬子、送年,走過這三道程序以後,才算過完了年。但是,聽老人講,在有一種情況下是不能送年的,因為很多人不清楚,所以稀裡糊塗做錯了的人不在少數。而「發馬子」則是除夕夜的重頭戲,也是正式跨入新年的慶祝儀式,一般選擇在深夜12點左右舉行,發了馬子才算過年。「發馬子」時要先煮年夜餃子,在將出鍋的熟餃子供奉給祖先、財神爺、灶王爺的同時,要到院子裡或大門前燃放鞭炮,然後,全家人才圍坐在一起吃餃子。為什麼叫「發馬子」呢?據說是祈願神馬去請各路天地神靈降臨,保佑全家大吉大利、平平安安、萬事如意的意思。
  • 心理學丨春節將至,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期待過年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明明自己意識得到年底將至、各種與年底相關的事情自己也正在做,但為何提起、想起、說起這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時候,我的內心裡卻毫無波瀾,連期待都沒有很多。其實我也知道,對於他們來說,雖然在酒席間看似熱烈的討論,但支撐這個討論進行下去的並不是年關將至,而是久別重逢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