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了暑假的小學生們已經正式回到了校園,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蔚然成風的社會風氣下,新學期在學校用餐,小學生們跟之前有什麼新變化呢?讓我們走進棕樹營小學去看一看。
上午11點左右,學校送餐的餐車已經抵達,工作人員按照各個班級的人數,將裝好的保溫箱、保溫桶和餐後甜點,送至各個班級的門口,這些保溫箱上標明了校名、菜品、餐具、班級、人數、份量等信息,不遠處擺放的藍色大筐,是用來裝小朋友們的剩菜剩飯。
11點半,就餐的鈴聲響起,四年級4班的老師在取餐前給同學們宣傳杜絕浪費、倡議光碟的行動。
學生:「堅決制止浪費,做節約的宣傳員和倡導人。」
接著同學們開始清潔手部,幾名學生代表分別抬桌子、擺放隔離板、打開保溫箱開始擺盤,其他同學們在老師的口令下,安靜有序的開始按組排隊自行取餐。
棕樹營小學總輔導員 周霧雯:「以前孩子們可能存在前面打餐的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菜色就會多添兩勺,就會導致後面這個菜就不夠了,而他自己後邊也吃不完,也會有這樣的現象,我們倡議是可以根據自己當天的飢餓程度,少量多次的去添飯。」
周霧雯說,在開學前,學校就向家長和同學們發起了&34;的活動,也得到了學生和家長們的支持。那落實情況究竟怎麼樣呢?
記者觀察發現,同學們一開始添的飯菜並不太多,一般1勺或者2勺,你看這位小朋友半勺番茄雞蛋、半勺牛肉土豆、少量蔬菜、再來2小勺蘿蔔排骨,加在一起不足半碗,看看旁邊的男同學,也是如此,很快就有同學吃完了飯菜,還沒吃飽的,就再次添加。
老師:「你光碟了嗎?」
學生:「還差一小點點。」
老師:「盈盈我再問你一遍,你光碟了嗎?現在光碟了嗎? 」
學生:「光了。」
孩子們的光碟行為,也讓供餐的工作人員看在眼裡。對於沒有打完的飯菜,供餐的工作人員也會進行統一回收,帶回公司,做進一步處置,決不浪費糧食。
工作人員:「孩子們一般都吃完了的。」
記者:「都吃完了? 」
工作人員:「嗯,你看這些碗裡啥也沒有,基本都是吃完了的,吃不完的都放在餐盆裡了,你看這個垃圾筐裡就只有一些骨頭倒在裡面。」
不到半小時,各個班級的同學們都湯足飯飽了。記者注意到,放置餐盤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把碗裡的飯菜吃光了,一粒米都不放過,這樣的好習慣也並非一蹴而就,學校的老師告訴記者,他們學校從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實行分餐制,目的就是為了教導學生:杜絕浪費,從小做起!
班主任 陳紀宏:「可見孩子還是把光碟行動,珍惜糧食這個理念,一直是記在心上了,這我也覺得很欣慰的。」
記者:楊秀娟 朱虹光
編輯: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