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到了,最近我收到的【盤問毯叔】的問題也越來越有共性。
比如河南鄭州馬同學提出的問題:
「毯叔,我在一所二線城市的211大學讀金融專業,已經畢業了,工作卻沒著落,都說清北復交以下無金融,像我這種學歷背景的人,還有機會進金融圈麼?」
馬同學不僅僅是馬同學,還是王同學,李同學,和眾多一心想進金融圈的焦慮年輕人。最近幾年,金融行業雖然在降溫,但還是吸引了不少高考狀元,家境優秀的二代,金融專業科班學生,以及從其它專業勵志轉入金融圈的人,組成了蔚為壯觀的準金融預備役。
這個預備役的人數有多少?大概是每年金融圈可吸納人數的20倍左右吧。
而這些預備軍,怎樣才能提升進入金融圈的概率,是每個人迫切想知道的問題。
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概率。
就從四個問題談起。
一千個人心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同樣,每個人對金融圈的定義也各不相同。
如果你眼中的金融圈,指的是金融領域核心崗位的工作,比如投研,投行、公募基金,PEVC,資管、量化、固收、風控、銀行總行、一行兩會及其他top崗位,每年全部招聘人數加起來不超過一萬人那種,那麼確實,清北復交以下無金融,清北復交的人爭破了頭也不一定有機會進去。
但如果你把各家金融機構的分行、支行、券商營業部,保險公司等基礎崗位也算作金融圈的話,那麼不僅僅是你,還有很多一本、二本、三本的同學都是有金融的。
這背後反映的是金融行業的一個核心特點:金融是有分層的。
什麼是「分層」?說簡單點,就是同一領域內的三六九等之分。
最高等級的金融精英,在金融圈從事著最頂尖的「基礎雜活」,是屬於上來就可以接觸IPO項目和幾個億資產的金融人,也是最嚴肅意義上的金融人。
除了他們,還有一大群人叫金融民工。
比如在券商營業部拉人頭的,在銀行支行網點賣理財的;保險公司的業務員;還有推銷信用卡的銀行員工等等。他們從事的工作當然也是金融,卻和光鮮高端扯不上關係。
能養活自己麼?當然能。橫向比也不差,以後也不是沒機會向上走,比如成為銀行分行行長之類的,但付出的艱辛可就要多得多了。
這就好比大家去登珠穆朗瑪峰。
有的人只是去感受一下氣氛,在山腳下扎個帳篷就歇息了,然後拍個照發朋友圈說:「你看,我來過珠穆朗瑪峰」。
還有的人爬到半山腰就覺得很滿足,再往上既沒那個耐心也沒那個能力。
還有的人一定要爬到靠近山峰的地方才覺得算是來過珠峰,哪怕冒著死的風險,他們也要往上爬。最後他們千辛萬苦登頂了,也就成了人人豔羨的金融大佬,比如基金公司的明星經理,大型投資基金的老闆、合伙人等。
每個人的天資,追求和想法不同,所以爬了一回珠峰爬到哪裡都不算失敗。
但最怕的就是你抱著要登頂的心卻只爬到了半山腰,甚至連半山腰都沒到,站在山腳下氣得直跺腳。
這就是自我認知和實際能力之間巨大差異造成的。
換到金融圈的工作上,也是一樣。如果你接受金融民工的工作,願意在這些崗位發光發熱,那麼以你現在的學歷背景,就有機會進金融圈。早上面完下午就能辦入職,第二天就可以直接拉業務去了。
但是、但是、但是,我連說三個但是,如果你對未來從事的金融崗位有要求,不是什麼類型的工作都接受,希望在金融圈賺到比其它行業多的錢,那麼對不起,你就必須要理解並接受:
核心金融崗位對你的學歷和背景是有要求的,而且是很高的要求。
舉個例子,你是個鑽石王老五,交過不少女朋友,但最滿意的還是前任。因為長的漂亮,還聰明,帶出去時候有面子。後來你和前女友分手了,發現自己「曾經滄海難為水」,以後再找女朋友也會越來越看重長相。
你說漂亮就更適合當女友嗎?還真不一定,但是你還是堅持這點。為什麼?因為你自己是鑽石王老五啊,有的是實力,能接觸到的漂亮女性也不少,能找漂亮的為啥要降低標準。
在金融行業也是這個理。
當大家一窩蜂都去讀金融,投金融崗以後,用人單位自然會拉高胃口。明明我招聘的崗位不需要高學歷的人來做,但大家都來搶,你說我是不是也得優中擇優,高中拔高,選最優秀的那個來顯示自己的優越性?
更何況,金融是服務業,而且是非常典型的服務業。只有讓看起來最聰明能幹的人去服務客戶,才能在客戶面前展現什麼是「全方位的專業和逼格」。
而怎麼體現專業和逼格?我的官網介紹、Pitch Book、募資材料等把團隊一擺,全是頂級名校,多整齊多漂亮啊。
我之前和大家說過,我自己不是清北復交畢業,但也是target school的研究生,後面又讀了Top2的MBA。當然,十多年前我畢業時,競爭少,我的背景還不錯,所以得到了很多Top公司的offer。
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公司招人,我部門的年輕人,清北復交已經是最低門檻了,哈佛耶魯常青藤的碩士,博士一打一打的。
我們這些部門老人,也時常感慨,以現在學生的努力程度,對求職的積極準備,以及覺悟和認知,足以吊打當年的我們。要是我們現在求職,估計連行都入不了。
和這些名校同事工作是一種什麼體驗呢?確實省心。
自驅性強,足夠自律和自信,有好的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
寫個招股書,交易報告書啥的,極少犯低級錯誤。
同時自帶的社會資源也更多,畢竟在各大金融核心崗位都有師兄師姐,做個交易,隨隨便便就能勾兌上。
當然,我並不是說非名校的同學不優秀,甚至很多非名校的同學所展現出來的個人魅力和實力遠在名校同學之上。
可在當今這種人才篩選機制之下,很多人在第一步就被拍死在沙灘上了,哪怕你能力再出眾,人家也不給你表現的機會。
所以在我看來,想做金融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就是:
成!功!進!門!
當然有。我周圍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可以在頂尖金融機構做的很好。
只是概率相對來說,低了一些。
就好比一個優秀的人,出生在貧苦人家白手起家的成功概率,肯定比生在富貴人家父母可以給資源要低的多。
所以,在入行前,我們所做的所有準備,無非就是在提升進入金融圈的概率。
第一個提升概率的方法,是考研。
1,如果堅定了想做金融核心工作的心,我建議你還是要讀個碩士,本碩一定要有一個名校。當然,這個名校不一定是清北復交四所,還有人大、中財、外經貿、上財,南開、天大、武大、廈大等一些不錯的985或211院校,以及一大批排名靠前的海外學校。(提醒下:如果是海外研究生,非常青藤院校,在目前的篩選機制下,反而不如國內985高校研究生錄取概率高)。
2,對於金融本科生,研究生階段最好去讀個其他專業,比如統計、計算機等等,而不是繼續讀金融。因為現在金融機構在招人時,更傾向於招聘複合型人才,尤其是統計,數理這樣的專業,在日後職場是有碾壓性競爭力的。
3,研究生讀金融,選擇院校除了本身的「名頭」以外,還要特別注意學校所處的城市。因為這關係到你的實習問題。比如同為985,蘭州大學和復旦大學,實習資源和就業資源能一樣麼?我不解釋了,各位都懂的.......
4,儘量在大學本科畢業後2-3年內拿到CPA或CFA。這對於找工作是有直接幫助的。不要等工作以後再去準備考試,那樣會非常痛苦,兩頭都很焦慮。
第二個提升概率的方法,曲線救國。
什麼是曲線救國,就是你不要把就業目標定的那麼高,步子邁的那麼大,而是先夠到一個自己能夠到的最好工作,再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去一步步挪,從小公司向大公司挪,從後臺崗向前臺崗挪。
比如學會計,財務,審計等專業的同學,可以先進到會計事務所工作2-3年,辛苦點積累一定的財務經驗,再視情況往外跳。
比如,本科畢業你先從中小商業銀行的分支行網點、券商營業部、互金公司等地方金融機構做起,然後一步步找到連結和機會往上爬,去到更大的平臺,轉到更前臺的崗位。
所有人都能曲線救國麼?
不好說,因為入了行以後,真的就看個人了。
比如工行去證監會的易會滿老大,就是從一般學校畢業,一線一步步幹上來的。哪條路都有人走到巔峰,不過你能走多遠,既要靠個人的奮鬥,也要看歷史的進程了。
所以我反反覆覆強調要入行,一定要努力先入行,入行之後,這個行業會倒逼你快速進步和成長,你處理事情的能力,情商見識等各個方面,會不斷被打磨。
等你能搞得定項目,搞得定資金,能給公司創造利潤的時候,誰還會管你之前的學歷?你再去跳槽,誰還會去看你本科是不是名校?
更何況,如果學歷不夠,你以後有的是機會可以補足短板。讀個名校的MBA、EMBA,相信我,這些花錢不難解決。
關鍵是,你要先賺到錢。
答案是,沒有。
雖然我們常說,甭管你是坐飛機,坐火車,還是騎自行車來的,只要到了目的地,進了圈子,大家的起點就都是一樣的。
但你別忘了,每個人到達目的地的速度可不一樣,為了達到這樣的速度,所付出的代價也絕不一樣。
年輕時,最怕的就是老想著去走捷徑,企圖繞開別人都在辛辛苦苦走的路。
你想想,如果捷徑真那麼香,為什麼那麼多比你聰明比你還優秀的人每天還在周而復始地深耕?
進入金融圈這麼多年,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所有省時省力的事兒都沒有太大含金量,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
你現在給自己找的藉口和偷的懶,未來遲早要還的,而且是加倍還。
▼▼▼
最後,回到開頭馬同學的問題,我不認同「清北復交之下無金融」這句話,因為它太粗暴,杜絕了別人的可能性。
但我從來都沒否認過學歷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門檻高分層多的金融圈。
別相信那些低學歷成功者所說的「學歷不重要,能力才重要」的屁話,你要知道,他們中大多數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因何成功的。有些人的成功背後更是有太多的不能說出口。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找工作就是一場被大家透徹研究的開卷考試,如果你家庭背景好,家裡有關係,不用上考場就能考過,那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可以直接忽略。
但如果你沒有這個條件,卻還是想進金融圈,那你躲不過的就是這場眾目睽睽之下成王敗寇的學歷考試。
畢竟,教育的作用從不是為全人類改變命運的,而是給想要改變命運的人一次機會,至少留一個門縫。
當然,如果你想明白了,何必去擠這個獨木橋,何必去拼那個命,何必去夠那個未必能夠得到的門檻。
那一切就簡單得多了,我們總還是可以在各行各業混口飯吃的。
比如,去幹網際網路啊,那可是現在所剩無幾的沒學歷也有春天的行業了,雖然這個窗口正在加速關閉。
「金融這個行業適合那些有勇氣堅持的人。」
忽然想起我畢業時,導師和我說的這句話。過了十多年再回想,越想越覺得是這個理。
就把這句話也送給你吧。
全文完,感謝你的耐心閱讀。
微信平臺改變了推送規則,如果你還想看到我的文章,請一定給本文「點讚」、「在看」、「分享」三連,新文章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微信裡。認識這麼久,我可不想丟掉你。
想和毯叔近距離接觸,一起聊天談錢
加入【毯叔讀者董事會】
添加時請備註「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