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囑託開新局|運河灣公園,宿遷運河文化帶的一張靚麗名片

2020-12-20 新華日報


交匯點訊 19日,採訪組開啟了在宿遷的採訪,第一站來到運河灣公園。天藍水清、風光旖旎,作為大運河文化帶宿遷段建設進程中的又一標誌工程,運河灣公園在建設過程中深入挖掘京杭大運河中運河段的建設和發展歷史,體現沿岸地區的人文特色和歷史風貌。

公園的建築以運河漕運船為靈感,整體建築呈船形駛向運河,引領宿遷「新運河時代」。整體空間布局上,南面為綠化公園,北邊布置遊憩服務建築,集文化、藝術、觀賞、休閒為一體,造就了運河灣雄壯獨特的特色景觀。

宿遷是一座與水相伴相隨、不離不棄的運河名城。隋唐大運河與京杭大運河在這裡交匯,宿遷境內有隋唐時期的通濟渠,有元明時期用作漕運主航道的黃河故道,還有清朝初年為「避黃行運」而開鑿的中河,分布著豐富的大運河文化遺產,有7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今日的宿遷,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圍繞「提升文化內涵、打造城市文化標識、重構城市發展格局」的總體目標,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促進城鄉統籌和區域發展,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宿遷示範段建設,賦予千年運河新的意義。

作為宿遷市大運河文化帶中心城市建設的一項重點工程、為民辦實事項目,運河灣公園於2019年9月開工建設,2020年10月1日建成正式對外開放。

河面寬闊,船隻往來穿梭;兩岸樹木林立,設施齊全,市民愜意遊覽。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在實施項目建設前,這片土地為老遷港的舊址,沿河分布著玻璃廠、熱電廠、機械廠、罐頭廠、農藥廠、小碼頭,河面小漁船大貨船擁擠在一起,岸邊農房廠房破舊、野草叢生,嚴重影響環境及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

宿遷市住建局供排水管理中心副主任顏崇照全程參與了公園建設。他介紹說,公園北起宿遷閘、南至馬陵路,全長約3.5公裡,建設面積42公頃。項目以運河灣為標誌,以景觀綠化為重點,以歷史文化為內涵,打造了時尚優美、生態自然、特色鮮明的現代化濱河綠地和生態景觀。

運河灣公園依託大運河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將公園建設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大運河宿遷段兩岸豐富的文化遺產,深入研究和挖掘中運河段的建設和發展歷史,重點打造了靳輔廣場、四世同堂廣場、蘇玻廣場等一系列重要景觀節點,並設置了運河記憶館,復現大運河文化帶上的宿遷運河記憶。

顏崇照說,公園在建設過程中深入挖掘京杭大運河中運河段的建設和發展歷史,體現沿岸地區的人文特色和歷史風貌。公園的建築以運河漕運船為靈感,整體建築呈船形駛向運河,引領宿遷「新運河時代」。整體空間布局上,南面為綠化公園,北邊布置遊憩服務建築,集文化、藝術、觀賞、休閒為一體,造就了運河灣雄壯獨特的特色景觀。

運河灣段的大運河是一個呈90°直角的大彎道,它的形成是由於歷史上「避黃行運」需求,運河在此處由東西方向轉向南北。

「灣」有匯聚之意,宿遷運河灣公園的建設,必將傳承大運河融匯南北、推陳出新的文化特質,引領宿遷城市文明和創新發展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12月18日,來自大運河沿線各地的專家、學者在宿遷相聚一堂,共商保護好大運河,建設一條致富河、幸福河的方法與策略,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關於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指示批示精神凝聚共識、堅定信心、探索路徑。

宿遷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昊表示,將積極用好本次峰會的智力成果,堅持「文化為魂、生態為底、保護為先、利用為要」方針,全力建設更具文化魅力、更加生態綠色、更加美麗宜居、更加繁榮富裕的大運河文化帶,努力把大運河宿遷段建設成為大運河文化帶的示範段和樣板段。

交匯點記者 朱文軍 吳瓊/文 蔣文超 楊璽/攝

相關焦點

  • 聚焦宿遷新實踐、新風貌,「踐行囑託開新局」全媒體主題採訪團來了
    12月16日,江蘇省啟動「踐行囑託開新局」全媒體主題採訪報導活動。12月19日,由新華日報、揚子晚報、中江網、群眾雜誌等近10家媒體組成的「踐行囑託開新局」全媒體主題採訪團走進宿遷,開展採訪報導。
  • 宿遷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會成立
    宿遷網訊(記者 張雲)7月22日下午,宿遷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會成立,這是宿遷市加強大運河文化研究、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標誌著宿遷大運河文化研究工作開始進入系統化、規範化的新階段。宿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正蘭出席成立大會並講話。
  • 擦亮金名片:八省市如何謀劃大運河文化帶?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 擦亮金名片:八省市如何謀劃大運河文化帶? 中國大運河始建於公元前486年。 2020年4月,在進一步推動天津大運河文化帶發展的過程中,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了調整後成立的「天津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暨長城、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領導小組」名單,以進一步統籌推進天津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長城、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 承韻千年文脈 賡續運河風華 邳州市持續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大運河上的彩虹橋   大運河邳州段屬於中運河水系,北起山東臺兒莊、南入宿遷,途經邳州城區和9個鎮,沿途與陶溝河、西泇河、不牢河、分洪道、城河、官湖河、六保河、房亭河等貫通。   武漢作者張悅在「運河文化帶 美文新邳州」徵文中回憶,40多年前,她的母親每天趕早班車到食品鋪拿貨,再步行到運河碼頭賣,無論生意如何好,母親都會特意留塊糕點,與下船的各地旅客交換寧波的元宵、上海的五香蠶豆、紹興的年糕,給孩子當點心,「母親的胸懷,如夢中的邳州大運河一樣遼闊寬廣」。   隨著公路、鐵路的發展,慢節奏的水上客運已沒有優勢,然而成本低廉的水上貨運依然興旺。
  • 城北居民注意: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小河公園都有新進展了
    作者: 杭州房天下近日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小河公園、運河灣國際旅遊休閒綜合體都有了新進展小編帶大家來看看......項目效果圖運河灣國際旅遊休閒綜合體項目是杭州市大城北示範區標誌性項目,是構建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 大運河的生長「原點」,文化帶建設搞得怎麼樣
    ▲江都水利樞紐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新通揚運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匯處,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11月14日攝)。照片均為新華社記者季春鵬攝▲11月14日拍攝的江都水利樞紐(無人機全景照片)。▲這是11月14日拍攝的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景色(無人機照片)。
  • 附城新靚麗名片——麗江公園
    附城鎮牢牢抓住汕尾、海豐大發展的有利時機,立足海豐縣城「南部新城」和與市城區同城化協同發展的新定位,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挖掘利用生態資源,致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南部新城」。麗江公園作為「南部新城」入戶花園的靚麗新名片,被列入海豐縣的重大惠民工程之一。
  • 江蘇用系統性思維引領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打造最美麗最精彩最...
    江蘇從民族文化復興的高度看待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謀篇布局:  成立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省委書記任組長,省直17個責任部門和11個運河相關設區市齊抓共管;  設立全國首隻大運河文化旅遊發展基金,初始規模200億元,重點支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和文旅融合發展;  組建省級重點智庫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匯聚全國專家提供智力支撐和學理支持
  • 揚州「運河三灣」續寫「保護傳承利用」運河的新傳奇
    12月17日,一艘「水上觀光巴士」停靠在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碼頭。 崔佳明 攝中新網揚州12月17日電 (記者 崔佳明)「大運河流經揚州,北高南低,水流急轉直下。為減緩水流速度,明朝萬曆年間,大運河揚州城區一段直線100米的河道改彎為1.7公裡,是為『運河三灣』,這裡有精妙的水工價值、豐厚的文化價值以及重要的民生價值。」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講解員向前來採訪的記者講述運河三灣的「前世今生」。這是正在建設中的大運河博物館,主體由大運塔和博物館兩部分組成,造型宛如一艘即將揚帆的航船,停靠在岸邊。
  • 小河公園建設工程方案亮相,運河西岸遊步道將全線...
    去年10月,浙江省第一座油庫——位於運河邊的小河油庫開始動工拆除,油庫拆除後,在原址上將建起一座小河公園,和油庫的部分工業遺存一起,成為周邊居民休閒娛樂的新去處。根據早先公示的小河公園概念方案徵集暨方案深化設計項目中標結果,株式會社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為中標人,主創設計師為隈研吾。近日,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開始對小河公園建設工程方案進行公示,公示內容包括工程設計總平面圖、鳥瞰圖和剖面圖。
  • 以實實在在發展彰顯「宿遷力量」
    近年來,宿遷把招商引資作為擴大經濟總量的重要抓手,創新建立「168」招商體系,大力推行「三位一體」招商機制,制定重點產業鏈招商導則,精心辦好中國酒都(宿遷)文化旅遊節、綠洽會,接續開展北京、上海、深圳等招商主題月活動。今年以來,全市新籤約億元以上項目390個,協議投資2878.1億元,延續了去年以來每天1個億元以上項目落戶的「宿遷速度」。
  • 踐行囑託開新局|鎮江世業洲:比畫還美的江中小島
    客廳外搭起陽光房,粉刷一新的客廳更加敞亮。院子裡,泥土路換成水泥路。「這幾年,我的退休金漲了2000元,每個月能拿6000元。去年開始,每年有600元尊老金。四個兒女,都在外面工作。我自己的錢花不完,不要他們負擔的。」洪家勇如今仍習慣早起,站在後院的臺階上活動腿腳,看著清澈的河水、多彩的植被、道路清潔暢通、遠處連綿田野……「打開家門就是景」,是他對6年來踐行總書記囑託最真切的感受。
  • 「踐行囑託開新局」智能化汽車工廠裡,生產流程、產品都充滿「科技...
    12月17日下午,「踐行囑託開新局」全媒體採訪團來到長城汽車泰州分公司,長城汽車泰州分公司行政副總經理孫恆傑作了上述介紹。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在現場不僅感受到了產品的智能化,也被智慧化生產的場景所感染。
  • 請跟隨記者的腳步,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新故事
    作為「運河長子」「原點城市」「中國運河第一城」,揚州認真貫徹「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扛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擔當。請跟隨本報記者的足跡,聽聽發生在揚州大地上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新故事。一場非遺秀「活態」讓運河文化持續煥發青春活態,是大運河最為顯著的特徵。
  • 望亭運河文化,綿延流長~
    運河公園暨歷史文化街區建設2019年5月依託京杭大運河望亭運河公園應運而生,選址位於運河公園南翼,總用地面積約9630平方米,主要用於水上船舶服務區。,還將刻字立碑存於運河公園內,打造「運河百詩碑廊」。
  • 北京運河文化帶的三大文脈特徵
    北京運河文化帶的三大文脈特徵 作為京杭大運河起點的北京運河文化帶,源遠流長,積澱深厚,在增強文化自信、傳承千年文脈的格局中如何講好北京運河文化帶文脈傳承的故事,激活傳統與現實的聯繫,讓它走進人們的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豐富和拓展人們的精神境界,需要我們用心思考,有效傳揚。
  • 運河宿遷港開港運營 開通4條航線每周12個航次
    運河宿遷港港口8月28日開港,這意味著宿遷人在家門口有了「出海口」。  宿遷不靠江、不靠海,為了擴大對外開放,宿遷人把「出海夢」寄托在運河宿遷港身上。運河宿遷港位於宿遷市區南郊,距離市區約10公裡,分三期建設,港口一期、二期已建設完成,三期和鐵路專線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 踐行囑託開新局|古運河畔老工廠,華麗變身常州「文化新碼頭」
    從曾經的「古運河畔老工廠」到「常州文化新碼頭」,運河五號創意街區的發展,正是大運河常州段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的縮影。曾經,以水運為主要交通運輸手段的年代,運河常州段作為運輸的黃金地段,過往船隻絡繹不絕。隨著經濟的發展,運河一點點地褪去往日的繁榮。
  • 考察調研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習近平總書記誇讚「揚州是個好地方」
    11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聽取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生態修復及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等情況介紹,沿著運河三灣段岸邊步行,察看運河生態廊道建設情況,了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取得的成效。在碼頭,總書記同市民群眾親切交流。  從汙染嚴重的一汪死水到揚州人鍾情的親水公園,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是揚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得意之作。
  • 拱墅開啟現代化新徵程 形成標誌性新成果 加快全面高質量建成運河...
    這是運河文化地標項目不斷湧現、影響力持續擴大的五年——大運河文化藝術中心、大運河時尚發布中心、大運河亞運公園等一批「大運河」字號的項目正在成為新晉「打卡」點。未來五年,拱墅將踐行「八八戰略」、加快打造「重要窗口」樣本,高水平開啟拱墅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加快全面高質量建成運河沿岸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