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語文學習能力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成績。那麼好的語文學習能力都包括什麼呢?自主獨立的學習能力,良好的閱讀能力,朗讀課文的能力,背誦能力,良好的寫作能力。也就是從聽說讀寫4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均衡發展,尤其是語感,語感在語言表達和文字敘述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語感好的學生,語文學習相對就比較容易。如何判斷小學生語感好不好?不是看他會不會說話,而是看對文字的理解能力。我通常都會讓學生讀幾篇文章,從朗讀的過程中,語文老師就能判斷出小學生的語感好不好了。
語感對於語文學習是有指導意義的,那麼在日常的學習中該怎樣培養語感呢?通過朗讀培養學生對文字的語言和理解,比如,朗讀散文,我們可以體會的是在文字中對作者情感的理解。朗讀記敘文,我們可以看出,語感對事件發展的邏輯性的理解。朗讀說明文,語感培養的是我們對細節的描述。不同的文章,語感好的同學,通過朗讀可以迅速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而語感不好的同學,不論讀幾遍,都很難理解文字的表達。如何在閱讀中提高語感,把握語文學習能力,注意這3點。
01朗讀散文,讀得沒感情,體會不了形容詞
在我的語文教學中,我常會給學生分享一些名家寫的小散文。比如汪曾祺、李娟的作品,這些極富生活畫面的文字描述,能夠讓我們的學生,從平實的語言中,體會到文字的魅力,讀懂作者通過文字傳達的感情。一篇小散文,如果是我的閱讀課,基本一堂課下來,同學們在朗讀上都沒有問題。甚至優秀的同學還能夠聲情並茂地朗讀散文內容,而如果讀得沒有感情,磕磕巴巴的同學,基本上都是沒能體會到文章的魅力。
不管是課文還是語文老師準備的散文內容,讀起來沒感情,尤其是在跟著老師已經做了一遍閱讀理解的之後,還是無法流利地讀出文字內容的同學,基本上都屬於語感不太好的同學。不能理解和體會文中相關的形容詞、關鍵詞,對文字和情感不能串聯,以至於在語文學習中,作文經常寫得乾巴巴的,語言的表達能力也不好,在跟老師表述事情和訴求時,詞不達意,說不到重點上。有這個學習問題的同學,可以多聽一聽散文朗讀音頻,學習一下如何用語調詮釋文字。
02朗讀記敘文,沒有節奏,平鋪直敘,寫作能力差
小學階段的語文習作練習,基本以記敘文為主。為什麼有的同學文章寫起來極具童趣,老師看了忍俊不禁。有的同學文章寫起來枯燥無味,甚至一眼便知這是抄的?因為在語感的培養上,有的同學節奏感非常好,在朗讀課文的時候,知道哪裡該停頓、哪裡需要加重語氣、哪裡可以連讀。節奏感不好的同學,在朗讀記敘文題材的時候,沒有感情不說,平鋪直敘地讀下來,就連對話也是念白,沒有停頓,甚至能一口氣讀上一段文字。有這個語感問題的同學,寫作能力一般也不好,而且缺乏對場景描寫的能力,一遇到寫作文就頭疼下筆無神。
記敘文的結構,有故事的發展、進行、結尾,對事件的形容,也可以通過語氣的不同,詮釋事件進展的節奏。語感好的同學,是可以直接理解這一點從語氣上帶給朗讀的變化的。語感不好的同學,就很難理解,他們不管讀什麼課文都是一個調。對於小學生來說,也正常,我們應該讓學生多聽,多練,才能區別語感中微妙的差異,從而體會和運用語感在記敘文中的應用。
03朗讀說明文,重點不突出,體會不了借景抒情
我們在四年級學習了遊記,老師最愛問的一個問題就是:這段文字描寫,同學們是否能讀出作者是在借景抒情?甚至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一遍,你就能感受到一幅美景盡在眼前。語感好的同學就能根據文字的描述展開畫面感,語感不好的同學,老師讀完了,就讀完了,什麼感受也沒有。遊記、說明文的朗讀,重點不突出,在語感培養上,只能說明學生是沒有文字畫面感的。
對於語文學習能力,語感不好,確實影響我們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想像力,增加語感,多讀各類文體,散文、記敘文、說明文3大類,能夠幫我們理解什麼是語感,如何建立語感。學習語文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每一個小環節都不能落下。關於語感培養,你還有什麼疑問?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