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遭遇成長的煩惱:興於網紅,毀於色情?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員工們為自己公司的網紅直播點讚刷人氣。韋亮 攝 (圖文無關)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張燕 |北京報導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44期)

  隨著一年一度的「剁手節」來臨,電商大戰已經成為每年「雙11」期間必然上演的戲碼。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貓狗之爭」又開闢了一個新的戰場:直播平臺。

  10月24日晚上8時,首檔淘寶天貓「雙11」直播電商節目《九牛與二虎》在天貓直播開播。這檔首次由電商製作的綜藝節目將成為天貓「雙11」活動期間的直播首秀。據了解。從當天起直到11月11日,官方直播加上商家紅人,在天貓直播平臺上直播總數將超過6萬場,超過600個品牌,近200位明星和300位網紅將參與這一場直播盛宴。阿里巴巴首席市場官董本洪表示,天貓希望能通過直播做到將娛樂化和內容化導購有機結合。

  在天貓為「雙11」+「直播」搖旗吶喊的同時,京東也不甘示弱。11月10日,京東邀請了40餘位明星在手機客戶端開啟了連續12小時的明星表演與京東送貨直播秀。其間,京東集團CEO劉強東還親自上陣,現場直播下廚做飯,可謂賺足了眼球。

  這一場直播秀為雙方平臺各自帶來了多少流量和銷售量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數字公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天的中國,直播的火爆程度已經不容忽視。在大部分人還沒有來得及做好迎接準備的時候,我們已經進入了「全民直播」時代。

資料圖:11月10日深夜,在山西太原一家電商網紅孵化基地,網紅們為電商企業做產品直播展示。韋亮 攝 (圖文無關)

  國外直播鼻祖倒下,國內平均三天成立1家新平臺

  2016年被稱作「直播元年」。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億,其中,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25億,佔網民總體的45.8%。保守估計,具有即時、鮮活、親近等優勢的直播平臺超過500家。

  直播的故事開始於2015年2月底,一個名為Meerkat的真人視頻直播上線App Store,不到一個月時間收穫超過30萬用戶,並迅速拿到1400萬美元融資。國外幾大巨頭紛紛布局,Twitter迅速斥資近億美元收購直播應用Periscope,Snapchat、Facebook、YouTube、Amazon相繼入局。可惜風光並沒有維持太久,一個多月前,Meerkat在國外正式宣告下線。

  相比直播鼻祖敗走麥城的故事,國內的直播顯然上演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版本。根據易觀發布的《中國娛樂直播行業白皮書2016》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到2016年第一季度這一年間,娛樂直播用戶規模由1759萬人急速躍升至4738萬人,環比增長170%。

  「女主播全程無話直播寫作業,超十萬人在線觀看」「00後小鮮肉直播吃飯日入數萬」「遊戲主播Miss跳槽虎牙,薪資直達三年一億」……在很多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直播是什麼的時候,這些關於直播的傳聞已經開始挑逗著民眾的神經。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隱秘難解的世界:有運營資本的大鱷,有追名逐利的直播平臺和經紀公司,也有自嗨的草根民眾;有深藏功與名的民間高手,也有說不清道不明的粉色曖昧。

  資本的狂歡滋生了眾多的直播平臺。有以YY為首的傳統秀場,有以鬥魚、熊貓為例的遊戲直播,有類似映客、花椒的泛娛樂直播,還有種種其他細分領域的垂直類直播。艾瑞諮詢調研報告顯示,2016年平均三天就有一家直播平臺成立。其中,已經有超過30家平臺宣布完成融資,累計融資額突破50億元。

  在眾多直播平臺中,主打「全民直播」的映客起勢速度非常快,在6個月時間內估值就漲到了30億元,據稱其App下載量超1億,日活躍用戶數超過1000萬。通過遊戲和語音直播更早進入這一領域的鬥魚則在2016年3月拿到了騰訊領投的超過1億美元融資,估值超過10億美元;當時其公布的日活躍用戶數為 1500萬。

  作為目前國內網際網路最火的領域,雖然才誕生一兩年而已,但直播已經從最初的野蠻化生長開始逐漸走向垂直化和分眾化。眼下的直播已經不再單純是當初承載著無數人成名夢想一路狂奔的秀場模式,「直播+」形式的出現正在讓這個市場逐漸走向規範和商業化的路徑上。

資料圖:電視節目主持人王若飛等網絡直播紅人通過直播平臺進行線上直播。

中新社

記者 蘇丹 攝 (圖文無關)

  「直播+X」成新玩法,直播平臺嘗試內容多元化

  對於天貓來說,此次「雙11」不是他們第一次嘗試將直播與電商結合在一起。

  今年5月,明星柳巖在淘寶直播平臺直播賣棗,1個小時內售出2萬件;同月,吳尊也以奶粉品牌惠氏的宣傳大使身份直播,一個小時內奶粉成交量達到120萬元。《中國經濟周刊》從天貓公關部得知,從今年3月份淘寶直播試運營以來,已經有超過千萬的用戶觀看過直播內容,超過1000人在淘寶上做過主播,每天直播場次近500場。在觀看直播的用戶中,超過一半的用戶是年輕的90後,而女性觀眾在所有用戶中比例高達80%。

  天貓直播的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對於電商來說,影響銷售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用戶與平臺之間的信任感。而傳統電商模式下,產品在當地市場的購物環境、銷售價格,甚至貨源等都不夠透明,平臺和用戶之間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直播技術無疑成為一個有可能解決這些問題的新工具。「電商+直播」的模式可以很大程度地打破消費者對貨物看不見、摸不著、感受不到的現狀及價格不透明壁壘。相比圖片和文字,視頻的信息維度更豐富,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產品或服務信息。」

  天貓「雙11」直播統籌、天貓直播負責人陳豔表示,經過幾百場的品牌直播,天貓已經漸漸摸索出了如何利用直播將明星的粉絲有效轉化為品牌粉絲。直播營銷已經貫穿在直播的整個過程中。她指出,天貓直播的定位是品牌以及明星的直播,走品牌營銷的鏈路。之所以直播強調策劃與內容,以及節目化的呈現方式,為的是能在「網綜+電商」領域找到最佳的營銷創新方式。

  電商與直播的結合被視為是直播流量變現的一種嘗試,這種嘗試對於直播這個行業而言並不陌生。早在天貓之前,已經有主播通過直播將觀眾導引向自己的淘寶店,也有代購通過直播的方式來取得顧客對其貨源的信任。對於電商來說,這樣的做法一方面有益於利用直播吸引來更多的顧客流量,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的平臺優勢增加銷量。

  嘗試通過直播的方式來改變的不僅是電商,還有新聞媒體。從今年年初開始,拿著手機隨時直播的網紅開始取代媒體逐漸出現在各個活動和會議上。感受到直播威力的新聞媒體自然不甘示弱。在今年的幾場大型會議上,無論是兩會、世界經濟論壇還是G20,都隨處可見舉著手機邊說邊播的記者們。人民日報舉辦的「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上首次採用了「人民網紅」直播團隊;娛樂直播互動平臺「一直播」也在今年舉辦了中國首屆財經網紅大賽。

  日前,網易新聞正式發布了關於打造泛資訊直播平臺的「天網計劃」。「天網計劃」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網易直播計劃和直播PGC(專業人士提供內容)計劃。前者主要針對新聞類的直播,為了將新聞類的直播覆蓋到更廣闊的區域,網易通過派駐特派員的方式直播不同地方的新聞事件。記者了解到,目前網易新聞共招募了507名直播特派員。

  「直播+旅遊」也被市場反覆驗證為很有潛力的商業模式之一,攜程、去哪兒、途牛、同程與一直播、花椒、映客、鬥魚、哈你、龍珠等先後試水「直播+旅遊」,希望能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打破傳統平臺只能靠圖片和文字對旅遊描述的單一感,實現身臨其境、所見即所得的當下體驗感。

  在越來越多的行業參與到直播大軍裡的同時,直播平臺也在對直播內容做著多元化的嘗試。

  不久前,優酷旗下的直播平臺「來瘋」宣布,在未來3年累計投入20億資源,找100家左右的內容製作公司,採用合制或承制等多種合作方式,陸續推出500檔甚至更多的互動綜藝。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不完全統計,大概半年時間內,鬥魚、優酷、熊貓TV、全民直播等8家平臺總計已經上線60餘檔直播綜藝節目。

資料圖:一大批知名網絡女主播、自媒體達人齊聚南京一酒店,參加南京首屆網紅經濟高峰論壇,分享交流各自成功經驗。泱波 攝 (圖文無關)

  榴槤娛樂創辦人袁成傑認為,當直播平臺內容同質化時,定製PGC(即專業生產內容)才是移動直播的正確打開方式。前不久,以PGC直播內容為核心業務的榴槤娛樂完成1500萬元Pre-A輪融資,估值1.5億元。現在他們與熊貓直播合作緊密。此外,由前愛奇藝首席內容官馬東創辦的米未傳媒也和不同平臺在直播綜藝上摸索創新的方式。

  8月27日,鬥魚直播與馬東團隊聯合出品的全網首檔直播綜藝節目《飯局的誘惑》正式上線,直播前兩期觀看人數破千萬,每期平均在線人數超過400萬人。與其相關的微博話題#鬥魚做東馬東攢局#閱讀量破3000萬,在黃金時間佔據綜藝話題榜第一位,總榜第一位。一直不溫不火的「直播+綜藝」形態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後,終於迎來了第一次波峰。

  米未傳媒首席內容官牟頔對媒體表示,此次嘗試綜藝節目直播是米未傳媒深思熟慮的結果,此前並不能預料會帶來怎樣的效果。作為網際網路視頻內容的生產商,她認為直播很可能成為未來視頻輸出的一個方向,因此米未傳媒決定「先佔了地再看什麼情況」。

  在米未傳媒創始人馬東看來,直播綜藝節目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因為網絡直播貴在真實,「不管什麼都不會被剪掉」,「真實」二字,道出了直播與綜藝跨界新玩法的精髓。

  據了解,《飯局的誘惑》此次在播出形式上實行了「雙播」模式,即綜合了鬥魚平臺對「狼人殺」遊戲環節的「直播」與騰訊視頻上對整期節目的「點播」。在「雙播」模式基礎上,製作團隊一邊從擁有龐大用戶的鬥魚平臺獲得流量,孵化受眾群體;一邊在直播的即時反饋中,不斷去調整節目內容,來爭取獲得更好的效果。

資料圖。 遊思行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文無關)

  直播平臺三大痛點:流量變現難、帶寬成本大和主播薪金高

  改變的背後是日益趨向迫切的盈利變現需求。

  直播席捲了整個網際網路行業,但隨著行業內大量平臺的誕生和資本巨頭湧入,問題開始逐漸顯現:直播服務的運營成本正在急速增加,商業模式同質化也日益嚴重。而這兩大問題導致眾多直播平臺幾乎難以盈利,只能鏖戰在燒錢混戰階段。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到,鬥魚、虎牙、龍珠等幾家知名直播平臺,到目前依然是虧損狀態。據媒體報導,虎牙2015年虧損接近3.87億元。

  當然其中也有例外。今年9月21日,映客直播投資方A股上市公司崑崙萬維(300418.SZ)發布的一則公告,透露了映客的財務狀況。公告顯示,2015年映客總收入為3048.36萬元,淨利潤為167.28萬元。雖然數額並不大,但映客已是為數不多能夠盈利的直播平臺。

  如何將看起來驚人的流量變現是目前所有直播平臺頭疼的問題。眼下大多直播平臺都採用抽成和限制提現的商業模式,但這一模式所帶來的盈利在直播平臺巨大投入面前可謂杯水車薪。

  YY娛樂總經理周劍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從運營成本方面來看,直播平臺主要的資金投入集中在兩個方面,即帶寬成本和主播薪金。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到,目前運營商的寬帶費價格約為每月2000萬元,每百萬人觀看720P清晰度的直播需要1.5T左右的帶寬,就行業平均水平而言,在線人數每達到百萬人,直播平臺每月僅帶寬費用就至少要花掉3000萬元左右。而網絡流暢度和清晰度是直播的命門,做不得任何妥協。隨著直播用戶越來越多,寬帶運營成本必將持續增加,這導致越來越多的平臺資金鍊吃緊。

資料圖。

中新社

發 許康平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圖文無關)

  另一方面,隨著直播平臺的競爭加劇,對網紅和明星主播的資金投入也隨之高漲。一份在網絡上流傳的《TOP主播排行榜》指出,遊戲主播小智2016年的身價4000萬,超過去年排名第一的若風整整一倍。除此之外,平臺之間的「挖角大戰」也使得主播身價水漲船高。對於一些「囊中羞澀」的平臺來說,儘管無法參與到這場主播的肉搏賽中,用來培訓專業主播的費用仍然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可以」是國內一家新興的移動直播平臺,該平臺上線近三個月。平臺創始人之一張遠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像YY、虎牙這樣的直播平臺來說,帶寬的前期投入期已然過去,主播的投入在解決內容多元化之前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開支。

  「節流還要開源。」張遠表示,眼下直播平臺比較泛用的商業模式主要有三類。第一類為後向付費模式的直播,針對希望推廣自己產品的第三方,用直播形態植入並表現出來,比如電商類直播。第二類為前向付費模式的泛娛樂化直播,是針對用戶方的付費,用戶觀看直播的同時「打賞」禮物,再據此延伸出其他產品付費的功能。第三類為結合有網紅潛質的主播,製作高質量PGC或PUGC(即專業用戶生產內容)欄目,將優秀主播個人IP(即智慧財產權)價值最大化,並進一步衍生出更多影視、娛樂方向的收費形式。

  「目前直播平臺大部分屬於前兩者,無論是廣告還是打賞所得利益,平臺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劃入主播錢袋。這樣的收入很難維持其自身運營成本。但是對於第三種模式來說,IP內容的生成也是需要大量的金錢和人力投入的,目前有能力做到的平臺仍是少數。」張遠說。

在2016 年哈爾濱太陽島論壇上,《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對論壇進行網絡直播。

  《中國經濟周刊》視覺中心 首席攝影記者肖翊 | 攝

  新規劍指直播亂象,小平臺面臨淘汰命運

  張遠認為,目前直播正在經歷一個從窄眾到大眾,再到細分垂直行業的利益重組博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除卻直播內容同質化嚴重,數據造假、資本泡沫和監管難題一直如影隨形難以根治。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資本的熱捧下,為了融資和應對競爭,一些主播個人甚至平臺本身都存在著通過「刷粉」來充水數據的行為。

  「刷粉」這件事在直播界並不是秘密。2015年9月,一名《英雄聯盟》主播「微笑」的直播間在線人數居然顯示達到了13億,這一事件在社交網絡裡引發了討論。除了數字造假,使用機器人帳號充當用戶情況也一直存在。此前曾經有媒體報導,某直播平臺通過算法為房間匹配機器人,大致算法是,直播開始時自動匹配21個機器人進入房間;有用戶進入時,自動以1:10左右的比例匹配機器人進入房間;有用戶離開時,匹配的機器人不離場。

  除此以外,主播背後的經紀公司也是「刷粉」的愛好者。記者了解到,大多經紀公司和直播平臺屬於合作關係,大批量向直播平臺充值可以獲得一定折扣優惠。以5折為例,比如花1000萬充值2000萬,然後把2000萬虛擬貨幣花在旗下主播帳號。2000萬的收入同直播平臺五五分成,自己又獲利1000萬。如此一來,經紀公司捧紅了主播,主播帳號也收穫了大量流水,直播平臺也能出一個體面的數據。

資料圖 (圖文無關)

  除了數據造假,直播造假也開始在逐漸泛濫。今年初,鬥魚人氣女遊戲主播阿怡在直播中承認自己是代打,之前一直由他人負責遊戲操作,該事件在粉絲中引起軒然大波。而不久前發生在四川大涼山的「偽慈善」直播,更是敲響了直播行騙斂財的警鐘。此外,屢禁難止的低俗內容也是直播難以解決的毒瘤之一。

  直播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直播發於秀場,興於網紅,盛於明星,衰於廣告,毀於色情。」這正中了在線直播行業當前面臨的窘境。在門檻最低的秀場模式裡,一些主播為了爭出位,往往在穿衣風格和直播內容上「劍走偏鋒」。充斥著色情和低俗文化的網絡直播平臺屢遭相關部門點名,而諸如「直播造人」「模仿吸毒」等事件則不斷挑戰著公眾的道德底線。

  在這樣的情況下,關於直播的監管條例陸續出爐。5月,《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出臺,明確了對直播實名制認證、直播間水印和Logo設置、視頻內容儲存以及主播培訓的相關規定。

  9月9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機構和個人都要「持證上崗」。未經批准,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在網際網路上使用「電視臺」「廣播電臺」「電臺」「TV」等廣播電視專有名稱開展業務。

資料圖:圖為參加比賽的網絡直播美女們現場直播啟動儀式。

中新社

記者 泱波 攝 (圖文無關)

  11月4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布了《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下稱「《規定》」)。《規定》共20條,對於新聞信息直接播管理、平臺和主播資質以及直播服務的技術能力等提出了明確要求。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從多家直播平臺了解到,他們都已經加強了有關主播資質的審核和直播內容的審查。一旦出現違規內容,將對違規主播實行封號罰款等相關懲罰。但是直播平臺同時表示,監控本身存在一定難度。

  「同時直播的房間可能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直播時間不定,不可能也做不到每個房間裡都有一個監察員實時監控。」張遠告訴記者,目前業內普遍使用的方法是通過數據訪問量的變化監視平臺的異常情況,比如有哪一個主播房間訪問量突然劇增,那麼有可能是有情況發生。「很多主播就會鑽這個孔子,十幾秒甚至幾秒的時間裡出現違規內容。但是一旦發現,一定是嚴厲處理。」

  對於直播平臺來說,最大的難度在於此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有關「持證上崗」的指令。記者了解到,所謂「持證上崗」就是直播平臺應持有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頒發的《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截至2016年5月31日,總局共頒發了588張許可證。這些持證機構包括新聞出版、企事業單位、網站等。目前的直播平臺,只有YY、映客、虎牙等部分直播平臺具備許可證,優酷土豆、愛奇藝、樂視等大的視頻平臺與旗下直播平臺共用一個許可證,而其他更多的直播平臺並沒有查到其擁有許可證。

  根據規定,未持有許可證的機構,禁止開設網際網路直播間以個人網絡演藝形式開展直播業務。而想要獲得這個許可,直播平臺不僅要求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還要求「為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單位」。基於以上兩個門檻,大型直播平臺可能通過嘗試申請資質,或採取與持證方合作的方法解決準入問題,但是小型直播平臺可能就要面臨著被淘汰的命運。

  「最近頒發的規定中再一次提到了有關牌照的規定,持證上崗一定是今後的基本要求。」一家直播平臺的運營經理告訴記者,該平臺最近已經開始籌備牌照的申請過程。

相關焦點

  • 網絡直播,蘿蔔再快也要洗泥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歌唱家陳思思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網絡直播平臺承載了文化交流和文化傳播的功能,建議既要開放包容地促進網絡直播發展,又要引導規範這個新興的文化傳播形式,讓網絡直播在創新中「綠色發展」。(3月13日 光明網)   2016年,網絡直播以「鋪天蓋地」之勢迅速席捲了整個網際網路行業,因此2016年被稱為網絡直播的元年。
  • 網絡直播:數據高潮背後的色情怎麼管?
    崛起伊始,網絡直播就伴隨著人們對色情的各種遐想。如今直播越來越火熱,關注度、粉絲數、禮物的數量與價值……不斷推高的數據背後,主播、平臺、觀眾共謀了一場關於欲望的狂歡,但在這場狂歡中,所有人都受益了嗎?「網絡直播的受眾,甚至主播中很多是未成年人,露骨的色情表演,打色情擦邊球的黃段子、著裝都會對未成年人成長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
  • 南寧兩名女子,通過網絡進行色情直播賺錢,目前已被警方逮捕
    現在有一些人為了能夠掙錢,真的是什麼樣的事情都敢做,明明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屬於違法的,這種的事情是不允許出現在網絡上的,可是有一些人為了個人的利益,可依然做出一些知法犯法的事情。我們都知道現在的社會發展很快,尤其是網絡許多人都很喜歡玩手機,那麼手機也是需要用網的。
  • 網絡直播對網紅經濟的發展影響探究
    二、服裝類網紅電商經濟現狀及其基本運作模式 網絡直播催生網紅後,大多網紅會利用自己的關注度以及粉絲優勢開始進行變現,即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網紅經濟。 網紅意欲獲得持久的網絡影響力和話語權,離不開受眾的長期關注和支持,需要獲得受眾的群體賦權,需要提升粉絲受眾群體的粘合力與凝聚力[2]。網紅除了利用直播進行日常的粉絲互動,他們也會通過錄製一些短視頻,其中包括美妝教程、穿衣搭配教程甚至日常生活紀錄等,以此來吸引粉絲和關注量。
  • 瞭望丨新就業形態遭遇成長煩惱
    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寺坪鎮寺坪村村民李萌在自家雞棚裡網絡直播賣貨(9月10日攝) 劉瀟攝 / 本刊◇一些新就業形態因工作自由、有彈性、收入體面備受大學生青睞,已成為吸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蓄水池  ◇就業關係界定難、勞動權益保障難、行業監管難,這些成長的煩惱正制約著新就業形態的發展和吸引力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邵香雲王寧王暉
  • 經濟參考報:網際網路就業新形態遭遇「成長煩惱」
    記者 李鑫 攝近年來,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網紅經濟等迅猛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就業形態,為緩解疫情下的大學生就業難題打開了「一扇窗」。然而,作為新生事物,新業態崗位因社會認可度相對較低,正遭遇「成長的煩惱」,存在界定難、保障難、監管難等問題,亟待破解。
  • 南寧兩名女主播在網上進行色情直播被逮捕
    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南寧兩名網紅做起了非法勾當,她們在境外直播平臺上開啟了視頻直播,並做出挑逗、不可描述的動作、聚集人氣,藉此非法謀利。今天(10月14日),南寧市公安局青秀分局河堤派出所通報了這起色情直播案,兩名青年的涉案女子因為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被執行逮捕。
  • 色情直播平臺「月光寶盒」被搗毀 揭色情直播平臺盈利模式
    近日,山東省泰安市公安局搗毀了全國最大色情聚合類直播平臺——「月光寶盒」,抓獲犯罪嫌疑人54名,目前,已經批捕42人,實現了對網絡黑產的全鏈條打擊。此案被評為2017年度全國「掃黃打非」十大案件。
  • 小學生為當網紅有多「拼」?開直播咒父母,只為獲關注漲粉絲
    在這個網絡科技發達的時代,人們能通過網絡短視頻表現自我,如果在網絡上火了不止是自己的名氣會提升,如果得到合作還會有可觀的收入。在這個平臺上誰都想一炮而紅,於是這種風氣也蔓延到孩子的思維成長當中。短視頻網絡平臺上,除了有許多優質的好視頻外,還有一些視頻通過發表負能量的內容,吸引別人的眼球博得別人的點讚。
  • 14歲少年沉溺QQ群色情直播一月花費五千元 哥哥痛心
    「未成年人成長受制於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不檢討、不改善家庭環境、學校教育、交友狀況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僅指望加大網絡色情管制力度來解決未成年人問題,可謂本末倒置」,趙軍說。  保護未成年人:「外劃底線,內增免疫」  社交網絡興起後,未成年人在網際網路中遭遇不良信息侵害的現狀也引起了政府部門和網際網路企業的關注。  騰訊公司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針對傳播淫穢色情的行為,他們採取高壓技術打擊策略,不斷加強對涉黃QQ群的篩查力度,並利用色情主動識別技術,對違規行為進行技術判定。
  • 湖北打掉跨國網絡淫穢色情直播犯罪...
    組建團隊在境外技術搭建和維護非法APP直播平臺,組織招募國內色情主播到平臺從事色情表演,吸引90餘萬名網民註冊會員付費觀看,非法牟取暴利……5月23日,湖北省公安廳在麻城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通報公安部部督「301」網絡傳播淫穢物品案告破。
  • 女童抖音直播母親火葬 廈媒:當網紅毀了孩子的理想
    抖音「直播死媽」小孩  當網紅毀了孩子的理想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 柯小嬌)「現在,這些幼小的孩子,人生理想卻是成為網紅,一心想靠著「眼球經濟」賺錢。為了紅,為了贊,有孩子「直播」媽媽洗澡,有孩子畫著濃妝,學著大人搔首弄姿,還有未成年人直播懷孕全過程……各種手段層出不窮,他們堅定不移地覺得靠著這種方式能讓自己火起來,可是,卻不知他們丟掉的是良知、三觀、尊重和孩子的純真。
  • 網際網路就業新形態遭遇「成長煩惱」 三重困境成「攔路虎」
    記者 李鑫 攝近年來,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網紅經濟等迅猛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就業形態,為緩解疫情下的大學生就業難題打開了「一扇窗」。然而,作為新生事物,新業態崗位因社會認可度相對較低,正遭遇「成長的煩惱」,存在界定難、保障難、監管難等問題,亟待破解。
  • 網絡色情犯罪出現新動向,情侶姐妹為錢墮落淫穢直播誘騙賭博
    經查,網傳視頻內容系以代某(四川江安人)、李某(廣西陸川人)為首的網絡色情直播犯罪團夥為牟取非法利益,在四川、廣西等地組織色情直播表演,貼文所稱「文山初一女生」系代某的前女友張某燕(20歲、四川長寧人)。文山警方在四川和廣西警方的支持配合下,先後在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和廣西自治區百色市抓獲犯罪嫌疑人10人(5名男性、5名女性,均為成年人),端掉犯罪窩點3處。
  • 央視批網絡直播頻現色情暴力 鬥魚熊貓等被點名
    【TechWeb報導】3月20日消息,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記者調查揭秘低俗網絡直播,並指出不少網絡直播平臺都充斥著所謂的勁爆直播,而這其中就不乏色情暴力等等低俗直播。
  • 網易雲和喜馬拉雅遭整改下架,「淨網2019」重拳打擊網絡色情
    28日17點國家網信辦發布了「國家網信辦集中開展網絡音頻專項整治」的通知,隨即安卓應用市場陸陸續續下架了26款音頻相關APP,其中不乏網易雲和喜馬拉雅這等行業龍頭,下架的原因是:傳播歷史虛無主義和淫穢色情內容。
  • 網紅+直播營銷模式為什麼受熱捧?
    處在風口上的網紅經濟發展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僅2016年,網紅產業產值就已經接近580億元,如果這些數據還不夠直觀,那麼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比較:2015年,中國電影的票房收入達440億元人民幣,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網紅收入比電影產業收入更多。當然,是直播在促進網紅的成長,而網紅也帶動了直播的發展。
  • 甜甜圈網紅直播公司:"橫行"直播秀場,網紅應該這麼做!
    甜甜圈網紅直播公司:"橫行"直播秀場,網紅應該這麼做!可就在這般形勢下,甜甜圈網紅直播公司依然創下了2019年直播短視頻業務營收超過2億的好成績,還持續與網紅工作室、分公司開展合作,將素人打造為"橫行"直播秀場的網紅。
  • 好讀書還是做網紅?青少年的網絡新革命
    2016年作為直播元年,「網紅」一時間如雨後春筍般大批量生長起來,根據2016年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問卷網,79.9%的受訪者認為,「網紅」就是為了出名、各種搏上位的年輕人;在43.8%的受訪者印象裡,「網紅」是通過整容、撒謊包裝自己的騙子;40.5%的受訪者覺得「網紅」是搞粉絲營銷、賣低劣品的淘寶賣家。
  • 存在低俗色情帖文 美術寶等APP被網信辦查處
    原標題:存在低俗色情帖文,美術寶等APP被網信辦查處   記者10月15日獲悉,在國家網信辦2020「清朗」專項行動中,國家網信辦聯合教育部開展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專項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