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點擊「關注」,麥子與你分享職場乾貨,你我共同成長。
作者:積極的麥子
近期有不少小夥伴私信向我諮詢目標管理相關問題。提出一些像「我快30歲了,現在的工作看不到希望」,「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做什麼」,「我現有的工作不喜歡,但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的問題。
究其本質還是一個問題:沒有系統性的目標管理。
01
生活中多數人是沒有個人目標的,至於職業目標就更甭提了!內心有目標和沒有目標的人,核心是有很大差異的,這種差異大到無法想像。
美國哈佛大學曾做過一次調研:
他們通過向100位應屆畢業生提出一個問題,問他們對自己未來有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的問題。
其中85%的學生回答說,現在的任務是學習,其他的先不考慮;反觀只有15%的學生回答自己有明確的目標,同時他們很清楚自己畢業之後要到哪裡工作,從事什麼工作,以及目標賺取多少薪資,甚至其中有部分學生已經計劃好進入工作之後,應如何一步步晉升的目標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15名具有明確目標的學生中,有3位學生將自己的目標曾寫在了紙上。
20年後當工作人員再次調研時,他們發現曾被調研的100名學生中,具有明確目標的15%學生竟然比沒有明確目標的85%學生額收入高出很多。
而在這15名具有明確目標的學生當中,曾將目標寫在紙上的3名學生的收入又是其餘87%學生的收入總和。
老早確定職業目標的人,總能夠比別人優秀很多。
02
之前群裡有小夥伴諮詢我,運用股神巴菲特的5/25法則制定個人職業目標,靠譜嗎?
我個人覺得,巴菲特的5/25法則對個人職業目標制定,確實有幫助,但還不夠精準的匹配到每個職場人身上。
為何我會這麼說呢?我首先給大家講講什麼是5/25法則:
所謂5/25法則的操作方法是,先寫出對你來說最重要的25個目標,然後從中選出你認為最重要的5項目標,而剩餘的20個目標也無需丟棄;只是要極力避免它們幹擾到5個核心目標的進度。
例如你列出的25個目標包括,學遊泳,寫作,演講,唱歌,健身,閱讀,寫書,吉他,旅遊達人,學攝影等等。其中對於而言最核心的5個目標是寫作,唱歌,演講,旅遊,還有攝影。
那麼你就必須確保其餘的目標不能夠幹擾到這五個核心目標。
但是,這樣的目標設定是有問題的。例如,寫作,演講,旅遊,攝影以及唱歌的目標,它們很難構成一個常見的職業發展規劃。如果是寫作和演講,或旅遊和攝影的目標,可以構成職業發展。
比如掌握了寫作和演講,可以從事培訓,文案寫作等崗位;而旅遊過程中,通過攝影留下最美的照片,通過網際網路還有機會成為旅遊達人或攝影專家。
這裡提醒一點:沒有結果反饋的目標,談不上目標管理。
03
為了確保所設定的目標具體精準化,除了5/25法則外,我們還需要提前設定「人物目標」。
如何設定人物目標,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提出了《7個人物法,高效構建人生職業目標》,可以幫助你快速找到 「我要成為的人」。
舉個例子,假如你當下腦海中想到第一個未來要成為的人是類似沈騰一樣的優秀喜劇演員,那麼接下來你再選出讓你欣賞的其他6位喜劇演員,最好他們的人設風格定位相似。
確定好人物之後,分析總結出他們所具備的能力有哪些,能力清單列舉的越多越好,這樣有助於你深入了解。
最後再通過巴菲特的5/25法則篩選出最重要的5項核心主目標,將這些技能妥善安排到你未來3-5年裡要掌握的技能清單裡,而清單上其餘的技能,在不幹擾主目標的前提下可以保持。不過,我建議3-5內主攻被選出的5項決定性核心目標進行修煉即可。
懂得捨棄,才會擁有未來!
通過一次只學習掌握一項技能的節奏,持續修煉3年後,基本上你已經具備做喜劇演員的基礎了。
設定其他人生目標,職業目標也是同樣的邏輯,先通過「7個人物法」確定人物目標,再以5/25法則篩選出能力目標,通過人物目標 + 技能目標的雙重鎖定,對於個人定位更加準確。
你掌握了嗎?有疑問歡迎留言交流。
積極的麥子:知名職場自媒體,目標達成專家,職場文案寫作高手,3年寫作超千篇職場文章,累積百萬字;多平臺認證優質作者,今日頭條青雲獎,搜狗扶搖計劃獎得主,大熊會成員。每周定期分享職場乾貨和個人成長經歷,有料、有趣就等你來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