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留德掠影(海外學子看海外)

2020-12-25 大眾網

  時光荏苒,德國留學生活已接近尾聲。景色如梭,列車飛馳駛入記憶深處,過往片段歷歷在目:

  那是初到德國,因坐錯火車,我慌亂地用當時並不熟練的德語找人問路;那是準備考試,挑燈夜戰通宵複習,到了周末也是獨自泡在研究所裡趕實驗進度;那是課餘兼職,在酒館凌晨打烊後,一路狂奔趕上最後一趟回家的公交車;那是學聯活動,為保障學校春晚能夠順利舉辦,在學校與市政廳間奔走遊說聯絡;那是旅行途中,在法國巴黎羅浮宮大開眼界,被面前琳琅滿目的藝術珍品所深深震撼……

  回憶如斯,此刻的我慶幸自己最初毅然的決心、中途咬牙的堅持,如此這般,才有了現在飽滿的收穫。

  親切的馬庫斯與嚴謹的沃爾克

  在學習上,德國人很嚴格,考試也的確難度很高。語言能力無法在短時間內彌補,需要花很多時間來自學。大學課堂上,強調即時輸出和各抒己見,教授們喜歡拋出各種問題,學生可以隨時就正在講授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與國內課堂相比,這裡的學生思維發散度更高,也敢於挑戰權威,這值得我學習。

  考試期間,我連走路都特別小心,生怕一顛就把知識點「抖忘了」。在這樣高強度的學業環境下,學會合理排解焦慮情緒很重要。我身邊的朋友,因學習壓力大而焦躁甚至抑鬱的情況時有發生。

  能順利完成學業,我要感謝兩位「引路人」。

  一位,是我兼職工作的老闆馬庫斯。他是個非常傳統的德國人,做事嚴謹、做人自律。憑自己的一雙手,把擁有60年歷史的小酒館打理得井井有條,客人絡繹不絕。「能自己動手絕不麻煩別人」是馬庫斯的人生信條,別墅搭建與酒館裝修,全出自他一人之手。同時,馬庫斯將工作與生活劃分得非常明確,他今年已有60歲,但每逢假期,無論是山林騎行還是高山滑雪、海邊衝浪,樣樣都少不了他,身板比年輕人還要壯實。馬庫斯總是很關心我,經常邀請我去家裡做客。就這樣,我也成了他了解中國的窗口,每次有新聞提到中國,他都會來問我。他給了我親人般的關懷,我也因此親切地稱他為我在德國的「父親」。

  另一位,是我的學術科研導師沃爾克教授,科研幾乎是他生活的全部。沃爾克教授一天只睡4個小時,其餘時間不是在做學術就是在尋求科研合作。只要周末我去研究所加班,準能看見他忙碌的身影。偶爾在公交車上遇見他,也總會被問到我最近的研究進展,公交車也會成為他幫我解疑釋惑的場所。沃爾克說:「唯一的目標就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這也幾乎是他的人生信條,並以此言傳身教,影響更多的學生。他讓我懂得,做每一件事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實事求是地以正確的方式去完成,做科研容不得半點馬虎。

  學聯工作充實留學生活

  課堂之外,我喜歡去森林徒步。與友人散步、聊天,還能交流思想、分享文化,這也是非常德式的休閒方式。在德國,飲食習慣與國內差別很大,雖然品種繁多的啤酒能為炎炎夏日帶來一分清涼,但麵包與香腸卻並不能常常滿足我的味蕾。於是,精心挑選食材、練就一手好廚藝便成了我的「日常娛樂」。假期時,我也會去歐洲其他國家轉一轉,遊山玩水感受文化,不僅放鬆心情,更能開拓視野。

  學聯工作,也是我留德生活裡的濃重一筆。起初只想建個社團,幫助初來乍到的中國學生迅速適應當地生活,於是,薩爾州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應運而生。隨著人數的增加,學聯逐漸獲得了更多信賴,大家有問題都會在學聯微信群裡諮詢。學聯也積極舉辦有中國特色的活動,在豐富中國留學生課餘生活的同時,也讓更多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學聯舉辦的春晚很受歡迎,有近800人參加,其中外國觀眾過半,這也充分體現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喜愛與認可。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們還積極配合中國駐德大使館的工作,團結當地中國學生學者科學防疫。目前,學聯已為當地超過400名中國留學生成功發放了4批「健康包」,所在地區的中國學生「零感染」。

  學聯工作不僅鍛鍊了我的組織能力,也使我真切地感受到祖國的日益強盛,中國文化正在穩步走向世界,這使得華人在海外的榮譽感愈發強烈。我們是幸運的,搭乘著祖國飛速發展的列車,享受著科技進步,自由地選擇感興趣的學習領域。我要努力學習,為祖國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相關焦點

  • 海外學子談在德國學習生活的經歷
    我的留德掠影(海外學子看海外)劉 楊時光荏苒,德國留學生活已接近尾聲。與國內課堂相比,這裡的學生思維發散度更高,也敢於挑戰權威,這值得我學習。考試期間,我連走路都特別小心,生怕一顛就把知識點「抖忘了」。在這樣高強度的學業環境下,學會合理排解焦慮情緒很重要。我身邊的朋友,因學習壓力大而焦躁甚至抑鬱的情況時有發生。能順利完成學業,我要感謝兩位「引路人」。
  • 海外實習 學子如何看?
    對於學子在海外實習,成本不小。張瑋算了這樣一筆帳:「就以加拿大的交通為例,計程車又少費用又貴;而且其他公共運輸方式也算不上十分便利。這樣一來,實習除了要支付高昂的經濟成本,還要付出不少時間成本。」能否拿得出一份漂亮的學習成績單,則是學子想要實習時面臨的又一挑戰。這是因為,實習企業往往會對應聘實習崗位的學子提出較高的成績要求。這也限制了一些學子參加實習的願望。
  • 宿遷舉行第六期「海外學子看家鄉」活動
    宿遷網訊(記者 洪磊 通訊員 鄭權) 8月12日,由宿遷市委統戰部、市僑辦、市僑聯主辦的宿遷市第六期「海外學子看家鄉活動」如期舉行,來自美國、英國、韓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知名高校的近40名宿遷籍海外學子齊聚宿遷,喜看家鄉新變化,共話家鄉新發展
  • 走南海,看南海,懂南海,「2020海外學子看南海」活動開營
    8月25日上午,「海外人才歸南海行動——2020海外學子看南海」活動正式開營。本次活動,不僅是南海期盼與海外學子加強溝通協作交流、共創美好未來的心聲吐露,也是南海追求高質量發展、追逐美好夢想的願景描繪。今天起,50名留學海外的學子,將通過四天三夜深度走訪和學習,全方位感受南海的城市魅力、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
  • 人民日報:海外學子學術誠信瑕不掩瑜—新聞—科學網
    海外學子學術誠信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在海外的形象?他們該如何避免受到學術不端的指控? 1 學術誠信不端有多嚴重 針對厚仁教育發布的白皮書,俄亥俄州立大學副校長兼教務發布公開信稱,該校2014-2015年度開除的中國留學生數不到40人,與白皮書估算的1000人相差甚遠。
  • 海外學子回國就業開啟新模式
    原標題:海外學子回國就業開啟新模式   傳統渠道仍是主要選擇   除了新出現的一些為海外學子回國就業搭建的平臺之外,傳統渠道仍然是有意回國發展的留學生的主要選擇,比如綜合網站的招聘信息、各種綜合招聘會等。   「回國後參加了不少綜合的招聘會,雖然不是專門針對海歸的,但還是有所收穫,我就是在綜合招聘會上找到了目前的工作。」去年從英國留學歸國的小張告訴筆者。
  • DSDII德語口語考試在暨華中學落幕 又一批暨華學子拿到留德入場券
    原標題:DSDII德語口語考試在暨華中學落幕,又一批暨華學子拿到留德入場券   通過中德DSD項目,一批批暨華學子拿到留德入場券,跨出國門走向了世界。
  • 智匯濱湖·「錫」望您來——2020年海外學子看濱湖
    8月14日,由濱湖區委、濱湖區人民政府主辦,濱湖區委組織部和共青團濱湖區委承辦的「智匯濱湖·『錫』望您來——2020年海外學子看濱湖」活動在濱湖區舉行。江蘇省青聯海外學人華僑界別的部分委員代表以及部分海外知名大學學子受邀參加了活動。
  • 32名留德博士獲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
    新華社柏林7月1日電(記者張毅榮 張遠)中國駐德國大使館7月1日向32名留德博士生頒發2017年度「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獲獎學生表示,願為國家科技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為中德科技合作搭建橋梁。
  • 海外學子不是不想回來,是回不來了。
    海外學子的親人都在故國,與外域文化也是格格不入的,沒有人不想回國的。海外學子回國的基本出路是到國內高校任教;頭幾年,職稱、科研項目基本上是拿不到的,就拿一個清水工資一年能有幾個錢?能在大城市買得起房、結得起婚嗎?父母培養這麼多年了,難道還要父母給他(她)們買房嗎?博士畢業都30出頭了,難道還要住單間奮鬥幾再結婚生子嗎?
  • 海外學子與寄宿家庭的故事
    留學海外,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地環境,更快地融入海外生活,有些學子會選擇住在寄宿家庭。在與寄宿家庭相處的過程中,有的學子收穫了感動與快樂,有的則遇到了一些「糟心事」。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和寄宿家庭的故事。溫暖又難忘小魏(化名)現在美國麻薩諸塞大學留學。
  • 海外學子是祖國母親的一份牽掛
    如今,該心理援助小組開始為身在國外的中國留學生提供服務——開展「面對學校停課和疫情發展,留學生們是否應該回國」專題講座,分享如何高效率地上好網課的經驗,上線匿名心理諮詢服務…… 「我周圍的留學生中,還是感受得到恐慌情緒,尤其是北京時間4月3日,美國國務院領事事務局發布推文,呼籲在海外的美國人儘快回國,大家的情緒更波動了。面對疫情發展,家長可能比學生更焦慮。」
  • 48名海外學子齊呼「金華,你好!」
    48名海外學子齊呼「金華,你好!」,波蘭學子來了,南非學子也來了……9月8日,第六季海外名校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在金華開發區湯溪鎮上鏡村活力啟幕,來自10個國家的48名海外參與者開啟為期21天的「金華故事」體驗之旅。
  • 海外學子談「禪·畫」的修養如何療愈現代病
    在海外生活學習的學子們大概最是感同身受,那麼,他們如何看待「禪」與「禪畫」?當他們接觸到「禪」的智慧與修養,個人的體驗如何?我們與多位海外學子展開了對話。雪梨大學中國發展社團社長 遲棨瑞<對話一>作為海外學子,從個人體驗出發如何看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如何看待傳統和現代的關係?
  • 嘉興海外留學人員雲招聘系列活動(德國站)即將拉開帷幕
    北京時間10月24日下午16:00,柏林時間10月24日上午10:00,隔著6小時的時差,在嘉興秀洲區未來科技廣場瀚海嘉興國際創新中心,嘉興本地40家單位將帶著291個碩博高薪優崗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法蘭克福大學等9所德國院校留學生進行一場雲上的相約,開啟「嘉人有約,與你同興」——海外留學人員雲招聘系列活動首場活動
  • 海外學子開啟南海「走讀之旅」
    「這是南海對人才的渴望,是希望海外學子回到南海就業的重大舉動。」南海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潘偉華說。8月25日上午,「海外人才歸南海行動——2020海外學子看南海」活動正式啟動。50名留學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國家的海外學子,將通過四天三夜深度走訪和學習,全方位感受南海的城市魅力、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
  • 職業導師「一對一」輔導 佛山南海區助海外學子就業
    職業導師「一對一」輔導 南海助海外學子就業創業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馮嘉敏 通訊員基石)7大打卡任務體驗南海、13位職業導師「一對一」輔導職業成長,帶你走南海、看南海、懂南海……昨日(25日),「海外人才歸南海行動——2020海外學子看南海」活動在南海區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館正式啟動。
  • 開學季來臨 海外學子該如何安排課餘時間
    又到開學季,又一批學子將背起行囊奔赴海外,開啟新的學習與生活。獨自在外的生活並不容易,學子該如何安排課餘時間,以適應並融入全新的環境?在異國他鄉如何對抗孤獨?學語言、勤交流 儘快融入新環境語言是溝通的橋梁,熟練掌握所在國的語言,既是學子完成學業的必要條件,也是其融入當地生活的重要前提。
  • 留學回國人數增長8% 更多海外學子願意回來幹
    可見,海外學子歸國熱潮依舊。相關專家表示,國家實力的增強和國內經濟快速發展讓更多中國留學生選擇回國工作。對選擇回國發展這件事,學子們究竟怎麼看?回國還是留下?回國工作還是留在國外,是海外學子畢業時需要做的一道必選題。但如何選擇,因人而異。
  • 當海外學子遇到「倒垃圾」 如何學會垃圾分類?
    這則消息引發了不少海外學子的關注,回想初到國外適應當地垃圾分類的日子,可謂五味雜陳。「沒想到還沒被學習壓力壓垮,反而先讓垃圾分類來了個下馬威。」這道出了不少海外學子的心聲。但他們也表示,學會垃圾分類之後,閉著眼都不會扔錯垃圾已成為基本「生活技能」。被「倒垃圾」難住了初到海外,中國學子會遇到哪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