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今天想跟各位談談吃魚,喜歡吃魚嗎?如果喜歡,恭喜你!你真是一個會生活、善於享受美味佳餚的美食一族,為什麼小編會這麼說呢?因為魚肉主要含有蛋白質,脂肪,卵磷脂,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魚肉質鮮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容易為人體所消化吸收,吃魚可以補充營養、保持身材、補腦益智、減緩衰老、降低膽固醇。
總而言之,吃魚的好處太多太多,一時之間說不完的,時令蔬菜這句話,相信大多數人都是耳熟能詳的,知道嗎?吃魚其實上也是分季節的,接下來,小編就來跟你談談各大季節都有些什麼魚:
我們先來說說春季都會有些什麼魚 魚屬於變溫動物,它們在冬季會慢慢消耗盡體內儲存的能量,降低體溫,等到春暖花開時,魚的食物日漸豐盛,魚體內能量逐漸恢復,魚的肉質變得異常鮮美。春季可選的魚類較為豐富,比較適合吃的主要有以下幾類:
鱖魚guì yú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自古以來,鱖魚又名菊花魚、鱖花魚、桂花魚、桂魚、鰲魚、脊花魚、胖鱖、花鯽魚、母豬殼等。以三月份桃花盛開、大地回暖,萬物復甦,時的肉質最為細嫰、肥美。所以,此時的鱖魚堪稱春季淡水魚之上品。鱖魚首選清蒸,最出名的當屬松鼠鱖魚
其酸甜的口感也能很好地襯託魚肉的鮮美。
第二類黃魚
又名黃花魚。屬魚綱、石首魚科。有大小黃魚之分,大黃魚也叫大先、金龍、黃瓜魚、紅瓜、黃金龍、桂花黃魚、大王魚、大黃鯗;小黃魚也叫梅子、梅魚、小王魚、小先、小春魚、小黃瓜魚、厚鱗仔、花魚。魚頭中有兩顆堅硬的石頭,叫魚腦石,故又名「石首魚」。魚腹中的白色魚鰾可作魚膠,有止血之效,能防止出血性紫癜。每年農曆三四月間,正值大黃魚的洄遊產卵期,其營養最為豐富,肉嫰味鮮,最高明的烹調方法是清蒸,其透明細膩的肉質以及散發出的鮮香讓人慾罷不能。
第三類 三文魚、大馬哈魚等和虹鱒魚。
鮭科太平洋鮭魚屬的一種冷水性塘養魚類,三文魚也叫撒蒙魚或薩門魚,是西餐中較常用的魚類原料之一。三文魚營養豐富,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魚肉中的蛋白質含有18種胺基酸(其中包括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且蛋白質含量明顯高於其他魚類。此外,三文魚還富含多種礦物質(如鈣、磷、鎂等)、維生素A、D、B12及B6和鐵,鉀,鈣,鎂,錳,鋅,磷,硒等微量元素。常做成三文魚刺身、生滾魚骨湯、生滾魚骨粥。
大馬哈魚素以肉質鮮美著稱於世,歷來被人們視為名貴魚類。大馬哈魚是一種比較珍貴的大型經濟魚類,最大重達6.5千克以上,脂肪含量極為豐富,肉味鮮美,其卵是中國東北名貴水產品之一,營養價值很高。
虹鱒魚、魚體長約30釐米,背、鰭為暗綠色或褐色,有雪花似的小斑點,中央有一條紅色縱帶,肉質細嫩,無細刺,無腥味,易烹調,味極鮮美,整個魚體除骨、鰓、膽、腎外,皆可食用,味道似雞,營養豐富,為魚中珍品。
第四類 鰳魚 (lè yú)別名:鱠魚、白鱗魚、克鰳魚、火鱗魚、曹白魚。
為暖水近海中魚類。味鮮肉細,營養價值極高,含蛋白質、脂肪、鈣、鉀、硒均十分豐富;鰳魚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等有益處。
紅燒,清蒸都是不錯的烹飪方法。
夏季我們可以品嘗到:
帶魚 又名刀魚、裙帶、肥帶、油帶、牙帶魚等,
體型側扁如帶,呈銀灰色,背鰭及胸鰭淺灰色,帶有很細小的斑點,尾巴呈黑色,帶魚頭尖口大,至尾部逐 漸變細,身高為頭長的2倍,全長1米左右。性兇猛,主要以毛蝦、烏賊為食。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中國的黃海、東海、渤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布,和大黃魚、小黃魚及烏賊並稱為中國的四大海產。帶魚富含脂肪、蛋白質、維生素A、不飽和脂肪酸、磷、鈣、鐵、碘等多種營養成分。帶魚性溫,味甘,具有暖胃、澤膚、補氣、養血、健美以及強心補腎、舒筋活血、消炎化痰、清腦止瀉、消除疲勞、提精養神之功效。帶魚肉質細膩,沒有泥腥味,不論鮮帶魚還是凍帶魚都易於加工並可於多種食材搭配,常見做法有清燉、清蒸、油炸、清蒸、紅燒,也可以做乾鍋、火鍋以及多重西式、日式料理。魚肉易於消化,是老少鹹宜的家常菜譜。
鰣魚 為溯河產卵的洄遊性魚類,產於中國長江下遊,以當塗至採石一帶橫江鰣魚味道最佳,素譽為江南水中珍品,古為納貢之物,為中國珍稀名貴經濟魚類,鰣魚與河豚、刀魚齊名,素稱「長江三鮮」。鰣魚
為溯河產卵的洄遊性魚類,產於中國長江下遊,以當塗至採石一帶橫江鰣魚味道最佳,素譽為江南水中珍品,鰣魚的肉味嫩味鮮美、甘、性平,歸脾、胃經,鱗下多脂,脂肪含量很高,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能溫中開胃,補益虛勞、強壯滋補、溫中益氣、暖中補虛、開胃醒脾、清熱解毒、療瘡、降低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宜連鱗蒸食,鰣魚蒸後,以其流下之油,可塗抹燙傷處。
鳳尾魚 俗稱「子鱭」,學名「鳳鱭」,因其尾部分叉形狀像鳳凰的尾巴,短呈紅色,尖細窄長,猶如鳳尾,故稱。 是一種洄遊性小型魚類, 屬名貴的經濟魚類,
平時多棲息於外海,每年春末夏初則成群由海入江,在中下遊的淡水入口處作產卵洄遊。此外,鳳尾魚亦是原產於南美洲的花鱂科觀賞魚類孔雀魚的俗稱。凡是色彩豔麗的觀賞「鳳尾魚」一般指的都是孔雀魚。鳳尾魚分布在蓋亞那、東海和南海等地。鳳尾魚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及鋅、硒等。鋅、硒等微量元素,有利於兒童智力發育。能促進人血中抗感染淋巴細胞的增加。提高人體對化療的耐受力。尾魚味道鮮美,鮮吃幹曬、油炸制罐都不失其美味。
秋季我們能夠品嘗的魚類有:
秋刀魚 體型細圓,棒狀;背鰭後有5-6個小鰭,臀鰭後有6-7個游離小鰭;兩頗多突起,但不呈長緣狀,牙細弱;體背部深藍色,腹部銀白色,吻端與尾柄後部略帶黃色。是頜針魚目,竹刀魚科,秋刀魚屬的唯一一種,也是重要的食用魚類之一。
秋刀魚價格便宜,體內含有高達20.7%的蛋白質、水分(60.62±0.48)%;灰分(0.75±0.01)%;脂肪、人體不可缺少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不飽和脂肪酸等,低於銀鯧,接近小黃魚,高於鱈魚。秋刀魚的粗脂肪含量很高,口感好。味道鮮美,蒸、煮、煎、烤皆可,EPA、DHA有抑制高血壓、心肌梗塞、動脈硬化的作用。
每年9月份左右,秋刀魚開始進入產卵期,此時,魚體內魚油特別多,肉厚甘香,鮮甜不腥。最新鮮的秋刀魚可以生吃,魚肉用米醋浸漬,配上嫩薑、青橘提味增鮮,最經典的吃法是整魚連內臟一起鹽烤,在其上面淋上檸檬汁或芥末醬汁,既美味又健康。「晶瑩透徹的雙眸」和「蠟黃鮮亮的顎尖」是判斷秋刀魚是否夠新鮮的兩大標準。
鱸魚 最常見的有四種:海鱸魚、松江鱸魚,大口黑鱸、河鱸,也稱赤鱸、其中海鱸魚,又稱花鱸、七星鱸、鱸鮫,地方名有寨花、鱸板、四肋魚,等等。主要分布於中國、朝鮮及日本的近岸淺海,喜棲息於河口,亦可上溯江河淡水區。國內以東海舟山群島、黃海膠東半島海域產量較多,為經濟魚類之一,也是發展海水養殖的品種。
鱸魚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2、煙酸和微量的維生素B1、磷、鐵等物質。鱸魚能補肝腎、健脾胃、化痰止咳,補腎,治胎動不安、產後少乳等症。準媽媽和產後婦女吃鱸魚,既可補身,又不會造成營養過剩而導致肥胖。另外,鱸魚血中含有較多的銅元素,而銅是維持人體神經系統正常功能並參與數種物質代謝的關鍵酶功能發揮的不可缺少的礦物質。鱸魚肉質白嫰、新鮮、肥美、細密,呈蒜瓣形,鮮嫰清香,無魚腥味,沒有細密的小剌。最推薦的做法是清蒸,加上幾片檸械,味道更好。此外,處於秋季洄遊期的大黃魚、小黃魚也適合在秋季享用。
冬天氣候寒冷,可以享用的魚類較少,只有:
草魚、青魚等養殖淡水魚
草魚屬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草魚屬。俗稱鯇、鯇魚、油鯇、草鯇、白鯇、草魚、草根(東北)、厚子魚(魯南)、海鯇(南方)、混子、黑青魚等。體延長,亞圓筒形,體長大1m餘。體青黃色。頭寬平,口端位,無須。咽齒梳狀。以水草為食。
3-4齡成熟,在江河上遊產卵,可人工繁殖。生長快,最大個體達30kg左右。肉味美,魚膽有毒 。棲息於平原地區的江河湖泊,喜居於水的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性活潑,遊泳迅速,常成群覓食。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草魚幼魚期則食幼蟲,藻類等,草魚也吃一些葷食,如蚯蚓,蜻蜓等。在幹流或湖泊的深水處越冬。生殖季節親魚有溯遊習性。已移殖到亞、歐、美、非各洲的許多國家。因其生長迅速,飼料來源廣,是中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草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利血液循環,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草魚含有豐富的硒元素,經常食用養顏、抗衰老,而且對腫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草魚肉嫩而不膩,可以幫助身體瘦弱、食欲不振者開胃、滋補。
「鯖魚」,是一種深海魚類。亦稱黑鯇、螺螄青。硬骨魚綱,鯉科。體亞圓筒形,體長達1m餘。青黑色,鰭灰黑色。頭寬平,口端位,無須。咽頭齒臼齒狀。棲息中下層,主食螺螄、蚌、蝦和水生昆蟲。4-5齡性成熟,在河流上遊產卵,可人工繁殖。個體大,生長迅速,最大個體達70kg。肉味美。為中國主要淡水魚類養殖對象。主要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的平原地區,長江以北較稀少;它是長江中、下遊和沿江湖泊裡的重要漁業資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養殖對象,為我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魚膽有毒。每百克青魚肉中含有蛋白質15.8~20.1克,脂肪2.6~5.2克,磷171~246毫克,鎂32毫克,鋅12-16毫克,硒37.69微克,維生素總E0.81毫克、鈣、磷、鐵、B1、B2和微量元素鋅、碘、人體細胞所必須的物質核酸,二十碳五烯酸(EPA)與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營養易被人體吸收,可延緩衰老,輔助疾病的治療及抗癌、擴張血管、防止血液凝結;對大腦細胞、特別對腦神經傳導和突觸的生長發育作用有著極其重要的關係。
鯽魚 簡稱鯽,俗稱鯽瓜子、月鯽仔、土鯽、細頭、鮒魚、寒鮒、喜頭、鯽殼、河鯽 。常見於歐亞地區,為常見淡水魚,屬於輻鰭魚亞綱鯉形目鯉科鯽屬。鯽魚最大體長約30釐米,棲息深度為0~20米,無毒,經濟型食用魚類,物美價廉。多產於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一帶,其中洱海鯽魚較為出名。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鯽魚最為肥美,為我國重要食用魚類之一。因其體黑、喜食螺螄,在安徽俗稱「烏混」、「黑混」或「螺螄混」,
鯽魚主要是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魚,喜群集而行,擇食而居。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11克,並含有大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鯽魚藥用價值極高,其性平味甘,入胃、腎,具有和中補虛、除羸、溫胃進食、補中生氣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