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食物是有保質期的,一旦過期便不能再食用。其實,我們的一些生活用品同樣也有它的最佳使用期限。但是,有一部分人總是等到生活物件爛了不能用了再換新的,其實這樣是很不好的習慣。
特別是家裡這些東西用久了之後,大家一定要記得把它換掉,因為大家不把它換掉,很容易滋生一些細菌,對於我們身體並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家裡有哪些東西需要經常換呢?
1、筷子
筷子使用時間越長,細菌總數就越高,尤其是當筷子反覆使用和摩擦時,筷子表面會形成細紋,這很容易使「裸筷子」沒有保護層而變得粗糙 ,從而留下細菌和清潔劑殘留物。
由於長期洗滌,超年齡的筷子很容易成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等細菌生長的溫床,這些細菌可引起腹瀉和嘔吐。 另外,嚴重發黴的筷子也會滋生黃麴黴毒素,容易誘發肝癌。
因此,建議每3-6個月更換一次筷子。 您可以選擇這種高聚物玻璃纖維筷子,環保材料,耐180℃的高溫,使您的筷子得到更好的消毒效果,而不像木質筷子那樣容易留下劃痕,發黴。
2、砧板
砧板也是細菌繁殖的「理想場所」。 而且,家用砧板容易破裂,並且破裂更容易藏匿汙垢。 一旦細菌超標,就容易汙染了菜品,可能會引起腹瀉,腸胃炎和其他疾病。
因此,砧板的使用時間不得超過3年。 在日常生活中,最好在平時對砧板進行消毒,例如用熱水燙,撒鹽,用醋洗等。並將其放在通風處晾乾,不要放在陽光下暴曬。
推薦大家使用316不鏽鋼砧板,是304不鏽鋼的升級版,這種砧板容易清洗,不開裂不傷刀,抗菌不發黴,而且還能給食物去腥味。
3、抹布
各種廚房清潔,例如灶臺清潔、油煙機清洗、洗碗刷鍋等,都離不開抹布的「擦一擦」。 長時間使用後,抹布發黃,發粘且有臭味,這是因為上面積聚了許多細菌。 所以建議大家,抹布一定要勤更換。
建議大家使用一次性的懶惰抹布,它更加方便衛生。 它看起來像一張普通紙,但實際它過水後的就是一塊清潔布。幹用可以強力吸水吸油,溼用可以溼水擦拭及洗碗。
與傳統的抹布相比,我更喜歡的是它可以輕鬆地撕裂和拉扯。 輕鬆撕拉,定量取用,用完即扔,避免交叉汙染,省去了洗完碗盆後還要洗抹布的繁瑣,安全,方便又衛生。
4、牙刷
許多人認為牙刷每天都在使用,非常乾淨,無需經常更換。 僅當刷毛彎曲,不整齊甚至脫落時才應更換牙刷,這被認為是環保還節省成本。
實際上,牙刷刷毛中的縫隙潮溼,是很容易於繁殖細菌。 當牙刷使用超過三周時,牙刷中的細菌數量可能達到數百萬,這可能導致多種疾病,並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所以為防止牙刷上細菌對人們的危害,一般人也應該定期更換牙刷。至少每季度換一次,有條件者隔月換一次。
給大家推薦一款萬根刷毛牙刷,12000根納米刷毛,是普通牙刷的十倍以上,細的肉眼都看不清。深入牙縫清潔無殘留,快速去除牙漬、牙垢,能夠清潔牙漬和牙垢,讓牙齒露出美白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