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姐經常看到身邊三十多歲的朋友這樣描述自己:全身無力.總感覺困;大便不成形;月經量少,特別怕冷;喝了水一會兒就上廁所,而且會很頻繁;腹部脂肪多。
其實,這都是脾虛的表現,一個人如果好像喝水都會長胖,總是頂著一個大肚子,這並不是因為真的肥胖,而是「虛胖」。
怎麼解決脾虛帶來的虛胖?怎麼健脾?這些問題,妙姐跟大家一一詳說。
一、脾虛症狀有哪些?
中醫理論認為脾主運化和吸收。如果脾部出現問題,人體則會表現出:
舌邊齒痕(如鋸齒狀):舌胖大,說話、張嘴時老是碰到牙齒,久了就有痕跡;
脾虛導致肥胖:也叫水腫型肥胖,河南省中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呂沛宛表示,腹部贅肉增多主要與脾氣虛弱有關。
三餐都是正常吃,但明顯感覺自己飯量變小了,有食慾想吃,但吃幾口就飽。
大便不成形、稀溏;正常大便是軟硬適度的條形。而如果像熟得過度的香蕉一樣外形軟爛、黏膩的大便就是脾溼的表現
身體沉重睏倦乏力,嗜臥多睡或飯後睏倦欲睡;「脾氣一虛,肺氣先絕」,出現乏力、困頓都是脾虛的表現。
二、脾虛痰溼導致虛胖的原因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明明早上小腿還是挺細的,但久坐後,小腿就會腫脹到不行。而且還經常伴有疲倦,體力不濟,這就是中醫所謂脾虛痰溼導致的虛胖。
中醫認為,引起大多數人虛胖的原因為溼,痰,水,瘀等四種,這是由於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使水的運化功能發生了障礙,痰溼瘀濁,凝聚於體內的緣故。日常生活中,喜歡暴飲暴食、口味重、以肥膩甘甜的食物為主,或是過度節食,都有可能導致脾臟功能紊亂,導致體內水溼不化,聚溼成痰,形成脾虛痰溼水腫型肥胖。
這類型肥胖者可以通過多吃健脾利溼的食物,如山藥、薏米、冬瓜等食物,達到祛溼的目的。另外按摩穴位也可以有助於治脾虛。人的肚臍下兩指有個氣海穴,用掌心在氣海穴快速摩擦,可以幫助補氣健脾。
三、教你看三個部位診斷是否脾虛
除了水腫型身材,還有什麼方式還能判斷自己是否脾虛呢?其實只要觀察這3個部位,你就能輕易診斷出來。
看舌苔:脾虛的人,舌頭顏色淡,舌頭邊邊有齒痕,舌體胖大,舌體表面有較厚的白膩苔。
看虎口:每次感覺頭暈、想吐,我們都會按虎口的位置,那裡是氣血運行的重要樞紐。如果虎口乾燥,沒有光澤,有橫紋,就是脾溼的表現。
看大魚際:手部作豎起大拇指點讚狀,手掌正面對著自己,拇指根部最明顯突起的部位,就是大魚際。大魚標有明顯青筋,肌肉扁平,出現褶皺,有橫紋,就表示有脾虛徵兆。
四、如何健脾?除了運動療法,中醫有3個建議
脾虛者,不僅外觀看起來浮腫,患者自身也會經常感到疲憊無力,腸鳴腹脹,便意頻頻,嚴重者甚至會有胃下垂、腎下垂、子宮脫垂等風險。多做一些起蹲的運動,對胃氣墊託作用,可以減緩食物流入胃的速度,減輕腸胃負擔。
另外常做仰臥起坐,也能增強腹肌力量,幫助糾正脾虛。除了運動以外,脾虛者也能嘗試下面3個療法:
1. 首先要改變生活習慣
脾虛者大多飲食寒冷、過度勞累、生活不規律所致。想要改變體質,首先就要改變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顧胃陽氣,少吃一些生冷、肥甘厚膩、不好消化的食物。另外,酒是溼熱之物,最好避免飲用。
2. 飲食上要注意以清淡為主
飲食上調理脾虛也是重中之重。脾虛者飲食需清淡,要以富有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為主,菜湯、米湯、羹類、都是很好的飲食形式,豆類食品對脾虛者有益,建議多食用。
3. 可以配以中藥健脾:
茯苓、白朮、等藥材,都有健脾益氣,滲溼止瀉的功效,日常煲湯可以放點此類藥材進去。另外也可以用芡實加大米熬粥吃,也可以起到補脾止瀉的作用。
脾胃一生都在為人體辛苦運作,輸送營養,生化氣血。當脾胃出現問題,一定要及時調養和治療。莫要等脾土不穩,身體擊垮,才來追悔莫及。
參考資料: [1] 《突然長胖或因脾虛 脾虛可如何自測?》.家庭醫生在線.2017-09-28[2] 《一眼就看出是不是脾虛的3個方法》.知乎-中科宏宇.2018-10-17[3] 壽南山;《脾虛的表現及運動療法》.東方食療與保健.2009.0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