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農村辦宴席有啥講究?

2020-12-22 土流網

馬上就過年了,大家會發現農村春節期間總有吃不完的酒席,有時候一天要跑幾家。為什麼農村人喜歡在春節期間辦酒席呢?

其實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辦酒席本就是圖個熱鬧,而在春節期間,親朋好友都在家中,這樣方便邀請他們來喝喜酒。其次,在春節期間天氣還比較寒冷,所以方便食物的儲存,不用擔心食物變壞、變餿,造成浪費。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在春節期間,由於天氣寒冷,大家也沒什麼農活做,這時候親朋好友有空來幫忙。

那麼你知道農村辦宴席有哪些講究嗎?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農村地區的一句俗語「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顯然這句俗語涉及到壽席、婚宴還有喪飯,那麼這是什麼意思呢?

「壽席食九」是說,辦壽宴的時候一般要擺九個菜。由於古人受限於生活條件和醫療水平,人活到六七十就不錯了,所以人一過了六十,之後每10年就會做大壽。而宴席中的九個菜源於以前的「壽酌九大簋」,其中「九」與「久」同音,寓意為長長久久。除了菜品,「九」與壽還有很多聯繫,像農村有一種說法,「男做上,女過滿」,意思是男人一般在虛歲時過壽,而女人可以過七十歲、八十歲這樣的滿壽,類似的說法還有「過九不過十」等。

「婚宴吃八」是指,婚宴上菜品數量通常和「八」有關。自古以來,人們都偏愛「雙數」,且好事成雙,在婚宴中雙數又有著「成雙成對」的好寓意。而且「八」和「發」諧音,因此一些地區在婚宴中有八八席的講究,有的地方是八大碗八小碗,有的地方會選擇八冷八熱,對於來的賓客而言,則寓意為「婚宴吃八,家家都發」。

「喪飯品七」是說,喪事上的菜品圍繞著「七」準備,一般是七個菜。所謂「品」就是喪事上主家的心情是比較悲傷的,可能準備不足,客人們也以悼念為主,吃飯在「品」,因此所以一般菜式也不會很豐盛,客人對此也會表示理解。

其實,這些風俗禮儀,如今已經很少人知道,也很少有人對這種習俗太講究,夠吃不浪費就行!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呢?

相關焦點

  • 俗語「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啥意思?婚喪酒席有講究
    俗語「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啥意思?婚喪酒席有講究!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華民族,留下來的傳統習俗可謂是數不勝數,其中又以文字、語言、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民俗活動可以說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我們生活中所應用的一門語言,這種語言通俗易懂,它是我們古人通過自己生活經驗總結所流傳下來教人向善,有些描述的是生活現象,有些也是描述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有些是描述我們生活中參加酒席中所遇到的講究,比如這句俗語「壽席食九,婚宴食八,喪飯食七」,那麼這句俗語中的「食九」「食八」「食七」是什麼意思呢?又有什麼講究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 俗話說:「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分別是啥意思?
    關於宴席,就有句俗語「壽席食九,婚宴食八,喪飯食七」,那麼這句俗語中的「食九」「食八」「食七」是什麼意思呢?又有什麼講究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婚宴吃八 自古以來,人們都偏愛「雙數」,特別是八這個數字,是因為八代表「發」,特別吉利。大多婚宴都會選擇八冷八熱,十六道菜,對於新人來說寓意為「早日發家」,對於來的賓客而言,則寓意為「婚宴吃八,家家都發」。
  • 農村老輩人講究:「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有道理嗎?
    農村宴席上的規矩非常多,現在不怎麼講了,以前的農村孩子,很小時就開始被灌輸這些宴席上的規矩,就是怕以後上桌了會丟人。怎麼坐有講究、怎麼吃有講究、吃多少有講究、上多少菜有講究,到處都是規矩。像是這種「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更是牢牢刻在一些老年人的腦子中。
  • 俗語說「茶七飯八酒滿盅」,農村宴請規矩多,男人早懂少吃虧
    每天分享古今民俗及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農村民俗及不為人知的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茶七飯八酒滿盅」,農村宴請規矩多,男人早懂少吃虧!網絡上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然而在農村其實也有諸多講究,甚至可以說農村人的規矩也是種類繁多,尤其體現在農村宴請。在農村就有這一句俗語「茶七飯八酒滿盅」,你知道這句俗語有什麼講究嗎?農村裡的規矩,餐桌上的禮儀你懂幾個?
  • 四川農村花300元辦的壩壩宴,比城市1000元一桌的宴席還好
    四川重慶的農村人紅白喜事常常辦流水席,農家大廚主廚,露天做菜,露天吃飯。在院壩裡擺上十幾桌,大家一起吃飯。雖然算不上高檔,但吃的就是那一份熱鬧和喜慶。壩壩宴又叫」九大碗「或者「九鬥碗」,宴席上每桌至少都有9道硬菜。順序依次為,一、幹盤子,二、涼拌菜,三、炒菜,四、鑲碗(又叫品碗),五、圓子(又叫丸子、墩子),六、膀(又叫肘子),七、燒白,八、雞,九、湯菜。
  •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老話有理
    ,豐富的年夜飯成為了大年三十的收官之作,過完出大年三十,從初一開始各種習俗就會一一被安排上,畢竟這春節是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習俗自然不會少,其中提著禮物走親戚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了,因為平時大家都忙很多親戚朋友都疏於溝通,過年了都閒下來,所以這個時候串門成為了春節期間一個重要的事情,在農村有一句關於春節串門的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相信很多朋友對這個俗語有些不懂,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析下
  • 農村俗語「六七不吃家常飯,單等女兒擺酒宴」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小時候最喜歡來到村中的古樹下,不為別的,只為老人口中念叨的哪些俗語段子,這些從老人口中飛出的俗語,猶如委婉動聽的民謠,讓人懷念,在數千年的歷史中,也積累大量的俗語,但它大多根植於民間,來自於勞動農民之。,今天老農就為大家整理幾句農村俗語,希望大家喜歡。
  • 農村俗語『三六九出門走,七不出,八不歸』,啥意思?有道理嗎?
    眼看春節臨近,農村人即將走親訪友,互相祝福,由於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老百姓都很重視,所以春節人們做事都很講究,比如初一不能打罵小孩,正月裡不能剪頭,但是對於何時歸家出門也講究黃道吉日,比如俗語『三六九出門走,七不出,八不歸』,這又是啥講究呢?
  •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錢不謝孝「,有什麼講究嗎?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錢不謝孝」,有什麼講究嗎?在農村,一直都存在著非常多的風俗,這是農村特有的一種文化,經過千百年來的傳承,這些文化是正在農村的土壤中生根發芽,成為農村文化的一部分,今天就來說一下關於農村最為重要的兩件大事,一件是婚嫁,另一種就是喪葬!這個俗語:七不出門,八不還家。
  • 農村裡的婚宴,上菜吃菜大有講究,別總光顧著吃,來學學規矩吧!
    俗語說「喜酒不醉人」,言外之意就是大喜日子裡就算喝多了都不算醉,一般辦喜事東道主開席前都會囑咐來賓盡情飲酒,不醉不歸等。婚宴相對其他宴席一般從入座到開席間隔時間很長,目的一是為了讓四方來的多年不見的親戚朋友能拉拉家常;二是給廚房師傅預留充實上菜時間。等席位坐得差不多,準備開始上菜及上什麼菜這裡也是很有講究的。
  • 農村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這數字有啥講究?
    當然在過去的多年裡,農村人對木匠的尊重可是非常高的,每次建房的時候,村民們都會將那些木匠請到家裡來,對房屋的構造進行研究,確定好門窗的尺寸。之後才會請上泥瓦匠,幫忙計算著材料。而在上梁的時候,木匠也都是在右邊的位置,這樣也能體現著地位的尊重。農村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這數字有啥講究?
  • 農村宴席的六大硬菜
    誰家辦宴席都要邀請四裡八鄉有名氣的廚師給掌勺,這些大廚都有自己的一套拿手絕技。現在,農村很多宴席也都安排到酒店了,一些菜都是講究利潤和速度,怎麼都吃不出當初的味道了,讓我們看看農村宴席上那些硬菜,您有沒有吃過?
  • 如何理解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送禮都有哪些講究?
    導語:如何理解農村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在農村送禮都有哪些講究?農村俗語是廣大農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積累經驗,是他們的智慧結晶,源於農村生活,結構簡單,句糙但理不糙,內函深奧,精深博大,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且內容豐富,涉及到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無縫不入,其中關於人們在社會交往,為人處世等方面的俗語也非常多,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就是其中之一。那麼我們如何理解其語意呢?
  • 農村白事的宴席上,豆腐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吃豆腐飯是啥意思?
    各地方風俗習慣確實不一樣,在我們當地喜事上沒有上豆腐菜的,只是在辦白事的時候確實有吃「豆腐飯」的說法。家裡有了喪事,守喪期間,需要宴請幫忙的人吃飯,所吃的飯就是「豆腐飯」,這種幫忙人吃的飯是屬於素宴,基本不上什麼酒和肉菜,主要的菜就是豆腐。辦完喪事之後答謝參加葬禮的喪宴也是必須有一道豆腐。後來演變的即使是白事的宴席也是雞鴨魚肉齊全,基本和婚宴沒什麼區別了。
  • 歷數閩南人一生的宴席 領略閩南宴席的民俗特色
    香油飯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八寶飯」,一種是俗稱「浥飯」。八寶飯內有乾貝、蝦米、香菇、肉等食材,同米飯合煮而成,有鹹有甜,在福州地區的滿月宴席上較多使用此種煮法。「浥飯」則在食材方面一定要有豆乾,另外還有松菇、肉末等食材。這個民俗發展到了後來轉變成了以炒麵、滷麵等菜品代替香油飯作為頭菜,為何會用這些來代替香油飯呢?
  • 春節臨近,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其中提著禮物走親戚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了,因為平時大家都忙很多親戚朋友都疏於溝通,過年了都閒下來,所以這個時候串門成為了春節期間一個重要的事情,在農村有一句關於春節串門的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相信很多朋友對這個俗語有些不懂,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析下。
  • 去農村參加婚宴,400元一桌貨真價實,比去大飯店吃還過癮
    今天去參加了朋友的婚宴,婚宴是在農村的空地上舉辦的,環境雖然差一些,但宴席的菜品和味道比去大飯店吃還過癮。問了問東家,12桌菜一共才4500元,一桌18道菜,平均一桌才400元,大魚大肉貨真價實,還有烤羊排等硬菜,實在太實惠了,曬曬幾道我特別喜歡的菜。
  • 古代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啥意思?民間隨禮講究多
    文/失語者古代俗語:「壽不送煙,喪不後補」,啥意思?民間隨禮講究多相信很多人都到過鄉間農村,假如你長期居住在城市裡,去鄉下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沁人心脾的芬芳進入你的心扉,整個人都會豁達許多。其實鄉村並沒我們想的那麼落後,在小編看來這只是每個人的生活節奏不同,所以追求不同而已。
  • 曬農村500一桌的宴席,網友:這太實惠了,在城裡得1千多
    一家一院的近人親屬,每天都要過來幫忙,一大碗白菜豆腐湯,手裡掐著幾個大白饅頭,或蹲或坐,便又成了農村婚宴上一道最靚麗的風景。一張八仙桌,落坐七人,哪怕客人坐不下,等著下一批,也不能坐滿,那是農村人的「面」。古人以右為上,主家去敬酒,右手位的永遠是最尊貴的客人,叫「迎門首坐」,陪客的人只能坐對面的單位子。
  • 過年待客有講究,老祖宗說:「茶七飯八,酒十分」,避免鬧出笑話
    過年待客有講究,老祖宗說:「茶七飯八,酒十分」,避免鬧出笑話雖然天氣變得寒冷,但是春節到來的喜悅氣息,也讓氣氛變得熱烈熱鬧起來。有些人已經回到老家,或者還在回老家的路上。我國自古就號稱是禮儀之邦,對於待客之道那自然是十分重視的,對此就有一些規矩和經驗流傳下來,還編成了簡單明了的俗諺,好讓後世人容易記住,其中就有「茶七飯八,酒十分」這一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句俗諺是分為三部分的,分別是「茶七」、「飯八」和「酒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