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過年了,大家會發現農村春節期間總有吃不完的酒席,有時候一天要跑幾家。為什麼農村人喜歡在春節期間辦酒席呢?
其實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辦酒席本就是圖個熱鬧,而在春節期間,親朋好友都在家中,這樣方便邀請他們來喝喜酒。其次,在春節期間天氣還比較寒冷,所以方便食物的儲存,不用擔心食物變壞、變餿,造成浪費。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在春節期間,由於天氣寒冷,大家也沒什麼農活做,這時候親朋好友有空來幫忙。
那麼你知道農村辦宴席有哪些講究嗎?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農村地區的一句俗語「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顯然這句俗語涉及到壽席、婚宴還有喪飯,那麼這是什麼意思呢?
「壽席食九」是說,辦壽宴的時候一般要擺九個菜。由於古人受限於生活條件和醫療水平,人活到六七十就不錯了,所以人一過了六十,之後每10年就會做大壽。而宴席中的九個菜源於以前的「壽酌九大簋」,其中「九」與「久」同音,寓意為長長久久。除了菜品,「九」與壽還有很多聯繫,像農村有一種說法,「男做上,女過滿」,意思是男人一般在虛歲時過壽,而女人可以過七十歲、八十歲這樣的滿壽,類似的說法還有「過九不過十」等。
「婚宴吃八」是指,婚宴上菜品數量通常和「八」有關。自古以來,人們都偏愛「雙數」,且好事成雙,在婚宴中雙數又有著「成雙成對」的好寓意。而且「八」和「發」諧音,因此一些地區在婚宴中有八八席的講究,有的地方是八大碗八小碗,有的地方會選擇八冷八熱,對於來的賓客而言,則寓意為「婚宴吃八,家家都發」。
「喪飯品七」是說,喪事上的菜品圍繞著「七」準備,一般是七個菜。所謂「品」就是喪事上主家的心情是比較悲傷的,可能準備不足,客人們也以悼念為主,吃飯在「品」,因此所以一般菜式也不會很豐盛,客人對此也會表示理解。
其實,這些風俗禮儀,如今已經很少人知道,也很少有人對這種習俗太講究,夠吃不浪費就行!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