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1天!2020年即將劃上句號。
這一年,發生了太多感動的事,但是,也有一些令我們十分痛心的事。
01被忽視的親子關係
11月12日,江蘇南京17歲高三學生李某,跟媽媽發生口角,用菜刀把母親殺害。
12月12日,江蘇阜寧17歲高三學生楊某,因不服家庭管教,與媽媽發生爭吵,肢體衝突中致母親死亡。
同樣是高三學生,同樣是17歲,同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對此事件很多網友表達自己觀點:孩子是被慣的,母親把孩子逼瘋了。
還有網友總結了一句話:我付出全部真心,卻把自己變成你最恨的人;我為了你傾盡所有,卻最終慘死在你的刀口......
網友的觀點自然有道理,但對此事樊老師認為,最大的問題是現在多數家庭忽視了親子關係。
02愛之深恨之切
丹.阿蘭德在《養兒育女中長大》這本書說過:"親子關係是世界上最高貴、最令人欣然為之付出的事物,地球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與之相比。"
但多起悲劇的發生,證明事實並非如此。
北京市因此做過一項親子關係調查,找了3000多名中學生採訪其"對待父母的態度"。其中,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歡自己的父母。而表示極度反感或痛恨父母的孩子,卻高達56.28%。
這樣的反差,令無數父母心寒。為什麼血緣的羈絆卻變成了孩子的負擔?又是為什麼愛之深竟變成了恨之切?
在看到聽到了很多由於親子關係導致的慘劇後,樊老師發現,最傷親子關係的,其實是這1根尖刺——父母的強勢控制。
03父母的強勢控制
有這樣一句話:中國的父母看似無私,實則最自私。
熱播家庭劇《小歡喜》裡,單身媽媽宋茜,就是多數家庭的真實寫照。
她為了全身心的照顧女兒,不惜從重點高中辭職當輔導老師,在家陪讀。
她為了女兒的學習,起早貪黑,精心準備營養又豐富三餐。
她密切關注女兒的學習情況,甚至繪製成績波動圖,還親自給女兒設計補習進度。
然而,她的過度包辦,無微不至,經過時間的發酵,慢慢演變成一種對女兒的精神控制:"我對你付出這麼多,我對你這麼好,你不能讓我失望。"
女兒喜歡天文,想去南京大學,宋茜強行讓她修改成"清華北大"。
女兒喜歡吃火鍋披薩,宋茜強迫她喝滋補湯,吃生海參。
女兒想要一個喘息的空間,宋茜偏偏給她的房間裝上監控。
母親的這種愛就像溼棉襖,穿著重,脫下來又會冷。
最終,女兒受不了媽媽的步步緊逼,抑鬱成傷。
她站在大海邊上,用盡全身的力氣向宋茜嘶吼出憋在心裡太久的那句話:"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媽媽拼命地想要控制,女兒拼命地想要逃離。
母子關係,就在"控制"和"逃離"的對峙中變得越來越糟糕。
再看看江蘇兩名高三的孩子,他們犯罪的原因就是因為不服管教,拼命地要逃離、反抗媽媽的控制。
最終使他們失去了世界上最愛他們的媽媽,還有已經綻放光明的璀璨前程。
其實,不管任何關係,一方的過度控制都會讓對方逃離,然後越走越遠。
"情感勒索"是所有控制行為中,最有力的一種控制形式!
這種"勒索"會讓孩子倍感威脅,壓得他們喘不過氣。
隨著負面情緒的累積,加上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孩子的大爆發,極有可能使他們走向罪惡的深淵,甚至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所以,家長們對孩子不要去逼孩子,不管是學習成績還是日常生活,請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多鼓勵孩子,面對並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最後,留一個問題給大家,你覺得弒母的孩子應該判無責嗎?
有想法的家長們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圖文部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告知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