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往往不是智力,而是親子關係

2021-01-08 聰明養育pro

一個老同學為她家老大學習犯愁。她兒子即將進入五年級,從小和她不太親,因為從出生起就由奶奶帶,直到6歲上學了才回到她身邊。母子關係不親密,她管教兒子就很吃力,尤其學習上,孩子根本不聽她的。在學校,孩子也是看老師來學,喜歡那個老師就願意學,不喜歡就懶得學。

老同學這幾年可是一直嘆氣,後悔兒子小的時候沒把他帶在身邊,如今孩子即將進入青春期了,管教成了個大問題。

老同學遇到的問題讓我想起李玫瑾教授的一個講座。她說學生成績差往往不是智力原因,而是受老師影響。如果換了個學生不喜歡的老師,他成績很快就掉下來了,如果學生喜歡哪個老師,則會把相應功課學得很好。因為學生很在乎老師對他的態度。

同樣,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也會影響學習,親子關係和諧,父母對孩子是支持的,協助的,教育孩子很自然;但如果關係對立,管教孩子就困難重重。就算孩子聽話,認同了父母,他也覺得傷害了自己,可能還伴有羞恥感。

不論是老師,還是父母,我們可以看到,關係先於教育。美國著名兒童精神科醫師詹姆斯 科默說:

沒有強有力的聯繫,學習就不會有顯著的進步。

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靈魂

大概因為人是社會型動物,關係不論在哪裡都很重要。看上去只和智商有關的學習,也與人的關係密切相關。

在家庭裡,孩子的自尊、自信、自控力、學習動力、成就感、價值觀、社交溝通能力,統統都受親子關係的影響。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靈魂。

孩子不會向自己討厭的人學習,只會被自己尊敬、信任的父母影響和薰陶。孩子往往是通過模仿、追隨來吸收、內化,最終塑造了自我。

可是我們經常忽略了這一點。教育孩子時,總是著急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批評孩子,打罵孩子,對孩子嚴厲苛刻。我們總說:「寧可對孩子狠一點,寧願他恨我,也要讓他明白。將來他會感謝我的。」

可是,孩子不會認同他們討厭的人的。如果孩子不喜歡我們,又怎麼可能聽進去我們講的道理呢?

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影響。影響力從哪裡來呢?從關係中來,只有接納、尊重和理解才有情感上的連接,才能建立穩固的關係。沒有好的親子關係就沒有影響力,沒有影響力,就沒有教育。

高曉松在一次節目中坦言,他從小和父親關係就不好,他沒有問過父親一個問題,包括學習上的問題,哪怕父親是大學教授。而且,和父親糟糕的關係還導致了他年輕時出現很多問題。父親去世後,他也從來沒去父親的墓地祭奠過。

這樣冷漠的父子關係真令人唏噓,沒有好的關係,沒有感情,更沒有教育。

教育孩子前,先維護好關係

陪作業是目前第一親子關係殺手。可是,以親子關係為代價的陪作業,是得不償失的。

當我們看孩子看到的都是問題,忍不住批評、訓斥孩子的種種,只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當他要分出很多能量來應對我們的指責,又怎麼能專注學習呢?

長此以往的糟糕關係,孩子沒有情感上的滋養和精神上的依戀,他也根本不信我們的批評是為他好,只覺得自己被嫌棄、被討厭。這只會導致孩子想遠離我們,教育就無從談起。

而如果和孩子的相處長期是融洽的,有陪伴,有接納,對孩子的需求也常有及時積極的回應,孩子有安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即使我們偶爾批評他,甚至訓斥得很嚴厲,他也容易接受。

因為他內心對父母的愛是篤定的,他能相信「愛之深,責之切」,爸媽的批評是針對自己不好的行為,而不是否定他這個人。

所以,教育孩子,如果他不聽,我們就要反思和孩子的關係如何了。我們是自律的,親子關係是好的,經常陪伴孩子的,管教孩子真不需要那麼多規矩、那麼多硬性要求去約束孩子。

因為我們的以身作則和良好的關係自然地提升了我們的影響力,而影響力本身就是一種約束力,教育就不再是件難事。

----END----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往往不是智力,而是親子關係
    她說學生成績差往往不是智力原因,而是受老師影響。如果換了個學生不喜歡的老師,他成績很快就掉下來了,如果學生喜歡那個老師,則會把相應功課學得很好。因為學生很在乎老師對他的態度。 同樣,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也會影響學習,親子關係和諧,父母對孩子是支持的
  • 李玫瑾:學習成績好的孩子,身上有個共同點,不是智力而是注意力
    「有沒有辦法讓孩子成績更好一些呢?」經常有這樣的家長這樣問,那老師告訴你的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讓孩子一定要「認真聽課!」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說過: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注意力。所以,很多孩子成績差,「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沒有聽進去」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 李玫瑾:影響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要從小培養
    自從孩子上學後,家長的關注點大多都放在了孩子的學習上,孩子學習好將來考上好大學,這是大部分家長的心中所想。不過可不是所有孩子學習都優異,總會有一些孩子學習成績靠後,孩子為什麼學差呢?
  • 李玫瑾:孩子學習不好不是智力問題,而是注意力!
    」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基礎,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注意力」。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專注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會失去觀察力和記憶力,變得沒有耐心,專注力是孩子在以後的成長、學習、工作中一項必不可少的能力。
  • 李玫瑾: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要從小培養
    父母都希望孩子學習好,不過大多數的情況都是孩子的成績很普通,而且很多家長都反應,孩子的學習狀態很不好,上課總是東張希望,還經常溜號,回家寫作業也是玩一會寫一會,每次都把作業拖到後半夜才完成。自己又不能時時刻刻看著孩子,一提起孩子的學習就氣不打一出來。
  • 性格比智力更決定命運!李玫瑾教授談親子關係對人格的影響
    作為「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她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通過分析和研究,她從這些案件中找到了親子關係對人格的影響。今天,我們分享她的相關觀點,希望能喚起您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視。李玫瑾教授從上千例罪案中總結出一個關鍵觀點: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會滯後反應,因此,人的心理特徵與早期撫養有密切的關係。
  • 李玫瑾:親子關係影響孩子一生,性格培養取決於家長,千萬別不信
    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來說,李玫瑾教授經常作客於今日說法等媒體,更是發表了不少關於馬加爵、藥家鑫事件的看法,她用自己的人生四十餘載和上千例案例總結出了一個極為關鍵的觀點: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會滯後人的放,也正因如此,人的心理特徵和早起的家庭教育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 李玫瑾:老實巴交的孩子大多學習好,活潑的孩子大多不是學習的料
    年末許多同學都提議說要安排一次聚會,大家在寒暄這幾年誰發展得比較好的時候,又提及哪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優秀。這時班主任過來插話,他倒是總結到,從他二十多年的從教生涯中觀察到,那一部分不怎麼愛說話的同學學習成績都比較優秀。而那一小部分比較活躍特能聊的孩子,學習就是他們的短板,問其問題便是一問三不知。老師這麼一說,大家一看好像還真是那麼一回事。
  • 李玫瑾:我用上千例罪案,回溯親子關係對人格的影響
    我用上千例罪案,回溯親子關係對人格的影響李玫瑾作為「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她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通過分析和研究,她從這些案件中找到了親子關係對人格的影響。我們分享她的相關觀點,希望能喚起您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視。】中國心理學會法律心理學分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同時也是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副會長。
  • 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不是智力,而是這個,後悔才看到
    1、是什麼影響學習成績你覺得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什麼?大部分家長第一想到的就是智力因素。你有沒有發現,有些孩子在生活上表現的很聰明,但就是學習不好。親戚家孩子,智商超群,老師也誇他聰明,就是專注力不夠,上課不認真聽講,寫作業都要寫到11點,並不是作業多,而是他做一會兒玩一會。學習差不是因為笨,而是因為缺少專注力和堅持力。沒有這兩項素質,就不可能有好成績。成人缺少這兩項素質也不可能有所成就。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真正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源於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溺愛。乳兒期,是孩子建立情感依戀和情感聯繫的時期,所以良好的親子關係至關重要。媽媽照顧孩子的時候,爸爸照顧媽媽,然後媽媽還要告訴孩子,「咱們也要幫爸爸「,所以家裡應該形成循環連結的關係,而不是形成一個中心的關係。
  • 李玫瑾教授:決定孩子命運的是性格而不是智商,別只看重學習成績
    李玫瑾教授曾說:性格比智力更決定命運,性格這個東西,現在越來越被忽略,智力是天生的,而性格是後天可為的,一個犯罪的人,他之所以會犯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缺陷。
  • 李玫瑾:對一個孩子影響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興趣班,而是10歲前...
    沒有一個優秀的孩子,是在撒手不管中長大。李玫瑾教授前段時間做了一個演講:「性格比能力更決定命運。」其實,一個孩子10歲前,最重要的不是玩具也不是成績,更不是學區房和興趣班,而是心理教育和性格培養。01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 李玫瑾:成績好的孩子多半不愛吭氣,成績不好的孩子更加能說會道
    記得之前看過李玫瑾教授的一個講座,她曾經也說過,孩子的專注力其實並不僅僅在於智力,主要就在於成績好的孩子,往往不喜歡吭聲,而成績不好的孩子反而更能說會道。這是因為,不愛說話的小孩,他們的專注力更強,之所以不願意說話,是因為他們的注意力在某件事情上,而且不易受到外界的幹擾。但是那些能說會道的小孩,專注力往往差一點,所以成績多半也不好。
  • 李玫瑾教授:是性格而非智力
    可要說影響一個人的命運是什麼?我聽到過很多答案。在父母和孩子的眼中能夠決定命運的,大多數選擇的是智力。因為他們認為智商高的人,往往會更有成就,自然智力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在很久之前我也覺得命運和自身的智商、學習有很大關係,不過在我看過李玫瑾教授的一次講座,讓我的想法有了改變。
  • 李玫瑾:不具備這項能力的孩子,學習往往都不會太好
    老師也明確地和堂姐提過多次,孩子的注意力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必須要先解決注意力的問題,否則再努力也是白搭。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說過: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注意力」。太活躍的孩子,學習都不會太好。
  • 李玫瑾教授坦言: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懶惰和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
    或許很多人會說是電腦遊戲,遊戲裡面的打擊快感和精美畫面無疑都是讓孩子為之沉迷而荒廢學業的東西,畢竟沉迷遊戲的孩子在上課和做作業的時候滿腦子都是遊戲根本無心學習;還有人說是懶惰是人墮落的原罪,懶惰的孩子往往不喜歡學習,他們也沒有刻苦學習的心。但是這些都是只要家長加以引導和教育,孩子都可以改正過來。
  • 李玫瑾:家裡再窮,這4樣東西也不能斷太早,會影響孩子智力發育
    ,很多犯罪心理的產生都是源於兒童時期的環境影響,而李玫瑾教授在長期的對此觀察中也是對育兒領域產生了獨特的見解。,因此對於一些收入並不是很可觀的家庭,他們都會選擇將一些自認為地孩子不重要的東西,逐漸減少,以此來減少養育孩子的開銷,但是家長不知道的是有一些東西看似對孩子不太重要,但是斷的太早,還是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
  • 李玫瑾:我用40年上千例罪案,回溯親子關係對人格的影響
    以下,就是李玫瑾教授從屢上報端的罪案中,總結出的關鍵觀點: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會滯後反應,因此,人的心理特徵與早期撫養有密切的關係。1健全的家庭≠健全的家庭教育我們絕大多數家庭是溫馨健全的,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懂事的。
  • 心理學家: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商,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一眼看出
    01李玫瑾:過於活躍的孩子難有好成績,孩子專注力的問題不能小視李玫瑾教授曾經指出:過於活躍的孩子學習成績都不會太好。如果孩子過於活躍,孩子的眼光會很容易被周圍變化的事物吸引,知識往往是過眼不過腦,孩子的成績自然好不到哪去。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是沒有道理,閨蜜的兒子誠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