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高考對於普通人的重要性,也知道高中的學習是最艱難的。能在高中當學霸,考上一所名牌大學那是公認的好學生。
所以,高中的學霸被寄予太多的厚望,學霸們也是不負眾望,不遺餘力地在一次次大考小考中刷新著老師和家長的認識,直到考上好大學那天為止。
然而,到了大學,還能繼續當學霸嗎?
大學裡的學霸和高中階段的學霸是一回事嗎?二者的含金量會一樣嗎?
我認為,不論是高中的學霸也好,還是大學的學霸也罷,都是學霸,至少在學習上都不含糊,否則,也不能被稱之為學霸。
至於,高中的學霸是真學霸,大學的學霸是偽學霸的說法我是不能贊同的。殊不知,大學裡的學霸評判的不僅僅是學習成績。
如果說高中的學霸是真學霸,只能說學習成績好,考試能力強而已。
而大學學霸的學習成績肯定不賴,除此之外還有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事情。如果在大學裡只會學習,學期考試門門課程考第一,那也是當不成學霸的。
1.學習表現仍然是基本要求
學霸的基礎在於學習的結果,不過大學學霸對於學習的要求不再僅僅局限於考試分數。
而是基於學習的各方面表現。
主要包括考試分數、出勤情況、課堂活躍度以及在學科競賽中所獲得的獎項等。
大學的學習重在能力的培養,不再唯考試分數是從。
這一點跟高中學霸有所不同,高中學霸只看分數,分數高,排名靠前就能成為學霸。高考考分正是檢驗學霸真偽的最後一考。
2.社會實踐能力的鑑定
其實素質教育在我國的中小學階段仍然沒有得到落實,只是束之高閣的頂層設計而已。
而大學教育才是真正接近素質教育的階段,因而,對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成為大學教育的使命。
大學學霸一定是積極參與學校社團活動,積極承擔部門學生工作的帶頭人,他們積極活躍在輔導員老師和同學們之間,成為輔導員和同學之間聯絡的紐帶。
在班級大小事情上,學霸能積極站出來為同學們服務。
在大學裡,積極做事,勇於參與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是自我能力提升的很好方式。
3.團結同學的人格魅力
想成為大學裡的學霸,人緣一定要好。
大學的各項評獎評優活動都不是老師單方面說了算的,即便你的考分最高,各項表現都很優秀,最後還要同學們說了算。
大學的獎學金評選、優秀班幹,三好學生等各項榮譽的評定除了根據學生自主的表現以外,還需要通過全體同學的表決,通過投票的方式來決定榮譽歸誰誰有。
如果自己的各項表現都很優秀,但是平時不能很好地和同學處好關係,也就是沒有團結同學的魅力,最終還是不會被認為是學霸的!
寫在最後
高中學霸看成績,雖然品學兼優是基本要求,但是,應試教育下的學霸多數隻看成績。大學學霸也看成績,但更多的是作為參考,重要的是實踐能力、品德修養、人際交往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考察!
今日話題探討:你認為高中學霸難當還是大學學霸難當?為什麼呢!
我是朱老師,文章為本人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