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規矩」-育兒知識分享

2020-12-20 騰訊網

孩子需要愛,更需要規矩,

你不給孩子做規矩,

孩子就要給你和社會做規矩。

規矩是愛的規矩,

愛是融合規矩的愛,

規矩和愛的統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規矩可以讓孩子懂得敬畏,尊重規範,約束自我意識的膨脹。愛則能讓孩子懂得尊重、禮讓、感恩,在得到安全感的同時,看到自己的價值,因為自己被尊重而懂得尊重他人!客觀積極的自我意識來自父母客觀具體的評價,表揚和批評就是愛和規矩的一種表現形式,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好好去學習的。

父母之愛都深入大海,父母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學習做合格的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因為父母的職責無任何其他人可以替代。身為父母,注意的細節還是很多很多的。家長掌握孩子的命運,任何想要改變孩子的打算,都必須從改變家長自己做起,換言之就是「身教」,無聲的教育,教育的真諦無他,榜樣而已。

1、作為父母要怎麼樣去營造一個輕鬆、和睦、溫暖的家庭氛圍。

家,是孩子接觸世界的啟蒙場所。耳濡目染,家庭氛圍的好壞對孩子的影響也許是刻骨銘心,終生難忘。

2、作為父母要怎麼樣去留心、觀察,讀懂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優點,缺點,不同的興趣愛好等等。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成長只能順勢利導而不能把父母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有些父母自己的遺憾想通過孩子來實現,到最後恐怕事與願違。由於父母自身受教育模式不同,社會閱歷不同,從而有了不同的生活態度和觀點,自我成長和改變在現實中往往非常艱難。

3、作為父母要如何讓孩子做任何事情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弗郞西斯培根曾說過「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健康的性格,他們就不怕任何風吹雨打,才能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

規矩的制定有共性也可以有特定的個性。當然做規矩貴在堅持,還要父母以身作則、默契統一,用心去做,相信會有驚喜等著我們每一位父母。

對於幼兒代替懲罰的好方法,以下幾種方法 :

一、對於懲罰的認識

1.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

2.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到如何報復家長上面,錯失了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於孩子發自內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3. 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可以抵消他們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5.專家認為一個孩子應該經歷自己不當行為所帶來的自然後果,而不是受罰。

二、代替懲罰的七個技巧

1.轉移注意力:把孩子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移到幫助家長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 適用於不太嚴重或者偶然性的問題。

案例:孩子在超市裡隨意拿貨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長):「你再亂拿,看你爸爸來了,怎麼收拾你!」

正例(家長):「寶貝,你來幫我挑三個最紅的蘋果吧!」

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讓孩子了解問題本身的影響。

★ 適用於行為的後果比較嚴重,需要及時予以糾正、明確態度的問題。

案例:孩子在超市裡跑來跑去。

反例(家長):「你太粗魯了,晚上不許看電視!」

正例(家長):「寶貝,我們不能這樣,在過道亂跑會干擾別人購物,這樣是不對的,我們要做一個文明的孩子喲」。

3.提供選擇:提供給孩子合理的、我們能接受的選擇,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

★ 適用於行為相對頑固,但有可替代的選擇的問題;也可以用於引導孩子開始某種行動的建議。

案例:孩子在超市裡跑來跑去。

反例(家長):「你再亂跑,我就不帶你回家了!」

正例(家長):「果果,別跑!你可以選擇好好走,還是坐在購物車裡。」

4.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

★ 適用於由於無知而導致的失誤,需要補充孩子相關常識的事件。

案例:孩子用水彩筆畫畫時,把沒蓋筆帽的筆放在沙發上,染了一大片顏色。

反例(家長):「你看看你幹的好事,以後別用水彩筆了!」

正例(家長):「看沙發都花了,以後用完筆就把筆帽蓋起來,放在桌上!

5. 採取行動:對於反覆建議多次的問題仍然沒有改正,可以採取適當的行動。

★ 適用於相對嚴重的原則性問題,特別是「屢教不改」的問題,需表明正確的原則。

案例: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反覆玩弄桌上的物品。

反例(家長):「你再不專心吃飯,乾脆就別吃飯了!」

正例(家長):「寶貝,專心吃飯!」,勸說未果,可以把桌上附近的東西拿遠,說:「吃飯時候應該專心,吃完飯你就可以玩這些東西了。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需要關注和呵護。讓我們帶著有「規矩」的愛陪伴孩子們健康茁壯的成長吧!

建立在規則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意)蒙臺梭利

溫馨小提示▼

1、當我們發生衝突時,不要把精力用於彼此的對抗,或者擔心誰輸誰贏。

2、在氣頭上時,暫時不要開始「解決問題」,當自己足夠冷靜時再開始。

3、挑選建議時,不要評價「主意不好」、「那不行」,而是記錄每個想法,讓想法得到尊重。

4、當一個計劃執行一段時間後,貫徹不下去,可以選擇回到原點,重新再做計劃。

5、如果孩子不願意坐下來商量解決問題,可以用便條方式表達我們的想法我們可以這樣去做。

相關焦點

  • 「愛與規矩」——育兒知識分享
    愛孩子,怕他沒規矩;管孩子,怕他缺愛。怎麼辦? 其實,我們可以將愛和規矩,一起教給孩子。 用愛的方式去給孩子立規則,孩子才能感受到規則是愛的一部分;用懲罰的方式去給孩子規則,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規則。
  • 育兒知識分享:「愛孩子」和「立規矩」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成長需要充分的自由,要給他們更多的空間,但當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不停哭鬧的時候,家長又束手無策,後悔沒有早些給孩子立下規矩。「愛孩子」與「立規矩」是一道單選題嗎?今天與您分享一篇文章,規矩必須立,但要講方法。
  • 愛孩子也得做規矩,育兒過程中的愛與規矩你把握好分寸了嗎
    在生活中我們給孩子做規矩最常用的辦法就是懲罰!簡單、粗暴、當下有效,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孩子最大的感受是恨而不是規矩。如果用愛的方式給孩子做規矩,孩子會覺得規矩是愛的一部分!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但溺愛孩子就會讓孩子變得沒有規矩,過分的給孩子做規矩就會擔心孩子缺愛。其實「愛」和「規矩」並不是完全對立,家長完全可以將「愛」和「規矩」同時教給孩子。
  • 「愛」與「規矩」
    John的媽媽說得很好,「媽媽永遠愛你,但你必須把廚房地上擦乾淨。」「愛」與「規矩」是教育的兩面,缺了任何一面,就不能成為教育了。沒有「規矩」的「愛」只能是溺愛,那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永遠長不大。當然,沒有「愛」的「規矩」,其實是定不下這個規矩的,達不到任何教育的目的 John還同我講過另一個童年的故事。
  • 金寶貝天津梅江中心:《規矩和愛》講座圓滿成功
    作者:依依媽媽  6月23日下午,天津市區近期難得的好天氣,筆記受邀參加在天津迎賓館6號樓會議廳舉行的《規矩和愛》大型育兒講座。  金寶貝天津梅江中心邀請到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王濤先生做了主題為《規矩和愛》的大型育兒講座,到場人數將近400人,現場氣氛熱烈,座無虛席。
  • 育兒護理知識分享——皮膚篇
    但有些育兒護理知識是每個家長都應該知道的,特別是新手寶媽奶爸,若知道的晚,掉的坑便會更多,帶娃就會覺得更累。以下是皮膚科醫生專門整理的一些帶娃小點子,趕緊收藏起來吧!好耶,要分享了一、出門時不能不注意防曬
  • 崔玉濤現身北京分享科學育兒知識 糾正育兒誤區
    中新網北京7月2日電 北京育學園創始人兼首席健康官崔玉濤日前現身《崔玉濤育兒百科》新書分享會。分享會現場。活動方供圖據介紹,《崔玉濤育兒百科》從寫作到出版,歷時近3年。該書分為三大部分為0-6歲寶寶提供專業的育兒指導,包含33個專題知識、120個崔醫生特別提醒、500多個養育要點、1000多條養育知識點。現場,不少讀者提出育兒方面的問題,涉及孩子睡眠、身高、輔食餵養、過敏以及家庭養育環境等問題。分享會現場。
  • 育兒專家分享30個育兒方法,個個很實用,掌握它育兒輕鬆了不少
    鼓勵他對學校裡學到的知識提出疑問。如果他的老師沒有時間鼓勵他提問,你留出一些時間讓他說給你聽。鼓勵他與你、甚至與老師探討學習知識。如果他認為有些知識不合邏輯,鼓勵他解釋為什麼。如果他注意到不確切的地方,鼓勵他用其他資料證明。不要急于格你的想法告訴他,克制住你的強烈欲望,不要告訴他為什麼他的提議行不通,而要問他更多的問題。
  • 育兒知識乾貨聚集地,媽咪巢的多元知識分享
    作為一個對寶寶健康關懷備至的平臺,媽咪巢不僅提供可靠的母嬰產品購買渠道,還準備好了育兒乾貨,與寶爸寶媽們分享。媽咪巢推出了以下三位尖貨品鑑官,深度解讀孕產營養、奶粉、輔食等問題,豐富寶爸寶媽的育兒知識,幫助他們解決選擇奶粉、輔食等營養品的問題,讓寶寶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 分享4個育兒知識!你知道嗎?
    作為父母我們不是育兒大師,但是也要掌握一定的育兒知識,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些你不能不了解的育兒知識。 相信大多數家庭寶寶一出生,整個家庭都會圍著寶寶轉,這樣一來家庭中很容易產生育兒矛盾,特別是長輩對於小輩過度的愛,這會成為孩子的負擔。 建立和諧的親子聯繫非常重要,首當其衝就是夫妻關係。 這也是「科學育兒」中重要的一環,寶寶來到這個家庭,家長要讓寶寶來適應這個家庭環境,處理好夫妻關係,那麼親子關係也會更加融洽,不和諧的家庭所養育的孩子很難有著健康的心理,而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
  • 分享4個育兒知識!你知道嗎?
    作為父母我們不是育兒大師,但是也要掌握一定的育兒知識,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些你不能不了解的育兒知識。相信大多數家庭寶寶一出生,整個家庭都會圍著寶寶轉,這樣一來家庭中很容易產生育兒矛盾,特別是長輩對於小輩過度的愛,這會成為孩子的負擔。 建立和諧的親子聯繫非常重要,首當其衝就是夫妻關係。 這也是「科學育兒」中重要的一環,寶寶來到這個家庭,家長要讓寶寶來適應這個家庭環境,處理好夫妻關係,那麼親子關係也會更加融洽,不和諧的家庭所養育的孩子很難有著健康的心理,而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
  • 好的教育,是規矩和愛並存
    育人先育己,慈懷媽媽每周和您分享一個育兒話題,一周共讀5本書,讓我們都成為孩子眼中合格的父母。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本《規矩和愛》給出了答案,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愛與規矩具有一致性,沒有規矩的愛是溺愛,沒有愛的規矩是教條。要建立正確的規矩,在這規矩中充滿愛,才能培養真正健全的孩子。本書作者王濤,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從事兒童教育和心理學學習和研究長達三十年。在美開設兒童心理學,父母學和文化等課程。
  • 育兒泰鬥陪伴寶寶健康成長——寶籃貝貝將把更多的育兒知識分享給...
    育兒泰鬥陪伴寶寶健康成長——寶籃貝貝將把更多的育兒知識分享給各位家長 發布時間:2017-02-10 18:18:44.0大河網       新春伊始,萬象更新,2017年又是一個嶄新的開始,感謝各位家長一直以來對寶籃貝貝的信任與支持,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堅持「有愛就有一切
  • 養出優秀娃靠「交談式育兒」?錯了,有規矩才是關鍵
    孩子成長需要有規矩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規矩,只有在規矩規則的指導之下,才能更好地做事做人。看起來是規矩束縛了他,但其實他從規矩中獲得了更多的快樂。凌晨媽媽來叨叨:教育孩子的時候,想要通過「不吼不叫,不打不罵」的方式達到育兒目的,想法是好的,能堅持做到的媽媽們也很不容易。但在「交談式育兒」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規矩,什麼叫約束,才能為你的「道理」保駕護航,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 育兒小知識分享(消食)
    【育兒知識分享】這兩天又碰到幾個家長跟我抱怨:孩子吃的太少了,人家像他這麼大的孩子都能吃什麼什麼了,都能吃多少多少了……我們碰到的往往是關注孩子吃飯的量的問題,反而忽略了孩子能不能專心吃飯的問題吃。今天就要跟大家分享分享吃飯不專心會影響孩子生長發育的問題。如果孩子養成邊吃邊玩,或者吃飯看手機、電視等習慣,很容易會造成消化不良。因為消化食物的時候,需要有足夠的腸道血液來幫助,如果寶寶分心了,或者邊吃邊玩,就會分散血液對消化系統的支持比例,進而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其次,還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 健康育兒知識分享
    【健康育兒知識分享】預防佝僂病的飲食調理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嬰幼兒常見病。早期表現為:夜間煩躁、啼哭、多汗、食慾減退、腦後枕部出現落髮圈。
  • 寶媽育兒知識分享
    先從育兒方面心行的改變說起吧。之前,我在教育孩子時,遇到孩子哭鬧發脾氣,自己的火爆脾氣立馬就被點著,最後都是以大吼大叫收場。事後冷靜下來又非常後悔,覺得自己不該那樣對孩子。可是只要遇到孩子哭鬧,還是控制不了自己,就這樣陷入不斷惡性循環中!後來他每次哭的時候,我就會第一時間找他哭的原因,他到底想要什麼,我怎樣才能幫到他?
  • 育兒小課堂:「愛孩子」和「立規矩」是一道單選題嗎?
    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不從生活細節上管教孩子,以後怎麼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這兩種觀點聽起來都有些道理,但問題就出在這些父母處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綜合考量,而是在「愛孩子」與「立規矩」之間做起了單選題。
  • 育兒知識分享 【寶寶咳嗽的家庭護理】
    育兒知識分享
  • 左手規矩右手愛,「熊孩子」也能變自律
    親子教育專家認為,家庭中所面臨的育兒問題,究其原因是家長不懂得怎麼跟孩子相處,不知道孩子需要歸屬感和價值感。而正面管教理念,或許會為問題的解決提供另一種思路。2、左手規矩右手愛,「熊孩子」也能變自律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教育孩子,要讓孩子遵守規矩。沒有規矩的愛,對於孩子來說無疑就是裹著糖衣的砒霜。要讓孩子清晰地認識到:在家裡要遵守家裡的規矩,在社會要遵守社會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