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演員翟天臨高調曬文憑,引起國內學術界巨大轟動。最後他本人因學術不端終丟博士「冠」,之後連博後 offer 也打水漂了,全國博士生博後丟掉吃剩下的瓜皮,波(心)瀾(滿)不(意)驚(足)地繼續搞科研。
而近日,恐怕廣大學術界又要不平靜了。
3 月 6 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舒紅兵在政協小組討論會上發言表示對科研界待遇亂象的不滿:
他表示科學工作者「跳槽」(被亂挖牆角)造成了金錢上的極大浪費(低低語:頻繁跳槽只為撈錢的做法的確是藐視學術浪費資金忽視門生自私自利的表現,而那些「被迫轉移或放棄」的門生未來堪憂還沒說呢);(有機構廣告的)博士後待遇太高非常不正常,70 萬,比美國大多數正教授待遇還高。
恐怕非要斷章取義地認為院士嫌底層工作者(如博士後)工資高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也不在少數,但這枚「慄子」是真的嗎?
反覆觀看高清視頻,發現他的確舉了此慄。(crying,捂緊 word 腰包!)但是小編感覺舒院士的大意還是「提高科學家,科學工作者的待遇是好的」,別「太過」,別弄得「不倫不類」的。
但是 70 萬耶,糟糕,是心動的趕腳!
那這個傳說中的「70」萬究竟來自何處?國內及國際(如慄子中的美國)博後待遇究竟如何?我們來好好扒一扒。
70 萬,你到底在哪?
小編搜索良久,終於發現了一個「嫌疑」廣告:江西人才引進博士,房補 70 萬。哦,不太切題,不是博後工作啊。
繼續找找,終於找到一個鄭州某大學國際聯合實驗室誠聘博士博士後。
但是這不顯然是招聘獨立 PI 的嗎?不是博後工資待遇啊!
但是我終於找到了,貨真價實的 60 萬的博後的廣告:
仔細一看,是大連化物所申請了優秀博後基金後的待遇,而且一等才有 60 萬。
很抱歉,誰來告訴我國內哪裡有博後待遇 70 萬的?
恐怕(中國)高校博士後的待遇比國際水平高出一倍的情況並不常見,博後工資亂象可能真的很少,但是科研界的某些 PI 頻繁跳槽造成的資源浪費真的是對不起納稅人的血汗。
那高校博後待遇究竟有多高?趕超國際水平了麼?待遇是否有待提高?
秘而不宣的清北中 vs. 其他直接公開薪資的高校或研究機構
首先帶你揭開憑一己之力包攬全國近一半科研經費的高校,哦,可能是二校之力,如隔街相望的清北。
你以為他們會給你明白地提薪資多少那就 nave 了,從來都是【我們將提供博士後公寓,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資助】。哦,有的時候前一個住房還會神奇地自動消失,因為這個實驗室的住房資源可能被早去的博士後佔據了。
而中科院這種科研聖地的博後招聘之薪酬也一向秘而不宣,而底層博士卻一心嚮往之。為什麼呢,優厚的研究背景和條件誰不心動?能夠在國際舞臺展示自己,能夠做出驚天動地的成果相比於錢來說更加重要。
但是你如果非要問這幾處的錢有多少。
我就悄悄咪咪的告訴你:那肯定比一般的敢於打出招聘待遇的院校低出很多,基礎月薪到手近八千(年薪 10W),而博後公寓也常常配備不齊;但是如果你真的是個人才(小牛),拿獎學金肯定能過 1W;如果你真的是個天才(大牛),月薪過 2W 也有可能。全憑本事,只要你的確是科研好胚子。
而對於較高薪資,清北也不秘!如清華的聯合中心博後支持計劃,月薪過萬不是夢;「水木學者」計劃,北大的「博新計劃」,月薪 2W 也是非常猛!
而其他院校呢,薪資待遇一般非常明了(動輒甩出年薪 25-30 萬或者 40 萬)。萬一遭遇「具有競爭力的薪酬」,請相信這是月薪一萬左右的信號。
但是為了 CNS,為了專心科研,你談錢是不是太傷感情了!咱們來談談文章,聊聊實驗,說說基金吧。
不過請注意了,小編和院士一樣,覺得提高在北京吸霾的博士後們的薪資待遇,這是 「好的」。而某些地方(雖然小編還沒找到確切的科研機構)年薪直逼 70W,請您注意全國博士後的感受,坦白告訴您那裡的科研平臺實力吧!
國際化的薪資標準
對於到國外的博士後待遇如何呢?拋開鍍金邊、練口語(畢竟國際交流語言為英語)、旅遊這些條件,出去的博後究竟能拿到多少錢?
根據美國新勞工法令,博士後的年薪為 $47,476(折算匯率月薪大約為 2.69 萬),而 NIH 的最低標準為 $47,484(1)。據知情人透露,像在紐約大學這種處在 「大城市」的學校開出基礎年薪為 $55,000!而在國外的大 lab 會根據每年博後的表現(績效)酌情漲薪。
如此看來想要趕超國際水平,國家還要在「提高科研工作人員待遇」上採取更多措施。小編覺得對於那些奮鬥在科研一線的人來說,保障他們後勤補給是十分必要的,不僅要提高平臺的設施水平,還要提高個人的薪酬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