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穀這個詞,對於不少人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在我看來,所謂辟穀,就是道家修行的一種養生方式。在一段時間內不食五穀,以修身養性的方式來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態。如今,辟穀已經逐漸為大眾所接受,在國內,各類辟穀會所不斷湧現出來,給有養生需求的人帶來了更多的選擇。
辟穀究竟是養生方法還是靈丹妙藥?是否具有科學性?辟穀真的能夠止餓減肥嗎?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影響?我們又該如何正確看待辟穀?是否真如他們所說能夠包治百病?
對於這些疑惑,我只想說,是與不是,一試便知。原來聽過一則關於蘋果的故事,挺有意思,此時拿出來,正應此景。
說的是,桌上放了一個蘋果,旁邊站著兩個人,其中有一個人對著蘋果瞧了半天,冒出了一句:「我猜,這個蘋果是甜的。」另一人不服氣了:「憑什麼是甜的,我說它是酸的」,於是,兩人為這個蘋果是甜還是酸展開了高談闊論,從外觀色澤,到大小勻稱,爭的面紅耳赤。照我來說有這麼費勁嗎?是酸是甜,拿起來,咬一口不就知道了。
當然,故事歸故事,道理歸道理。辟穀是否能包治百病,這個還有待更多數據證實,但它最少具備以下三項功能。
辟穀的三大基本功能:
第一:可以使胃腸消化系統得到全面清理,休息和修復的功能
辟穀開始,胃首先進入休息狀態,受損的胃黏膜和胃璧得到休息修養和修復的機會,而且是難得的機會。五至七天,輕度胃炎、淺表潰瘍、胃寒、燒心、胃疼可治癒或減輕。多次辟穀就可使胃氣大大提升,以達中醫所述「有胃氣則生」的效果。
辟穀不進食,原留存食物被小腸繼續吸收後將渣滓濁物轉輸大腸,小腸進入修養、清理、修復狀態,小腸絨毛清理乾淨,吸收功能恢復到年輕態,小腸壁得以清理和修復,各種脹氣、疼痛消失。大腸將食物渣滓向下傳導,大腸從上向下一節一節排空,一節一節清理乾淨,進入休息、休整、修復狀態,直至宿便全部排出體外,大腸得以全面清理和修復,進入休養生息狀態,各類腸疾得到治療機會,脹氣、腹瀉、腹痛、大便不成型或便秘、痔瘡、肛裂等等症狀,第一次辟穀有的治癒,有的重症需要多次辟穀也可以治癒。
人體的腸胃最易受損,也因總被食物充滿而難以治療,腸道又長,總長度約是人體的六倍多,彎彎曲曲,盤盤轉轉。用當代的醫療手段徹底清理一遍,是很難做到的,而辟穀七天即可以將胃腸道毫無損傷的徹底清理一遍,更高明的是同時對胃腸道進行了修整和修復,更不會破壞胃腸道內環境的生態平衡,故具有快速的愈疾效果。
第二、全面清理和修復血管系統的功能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說人體血管總長度可以繞地球2.7圈,以形容其長度的驚人,又說人到五十歲時血管的截面只剩50%可以過血,其餘都被血垢佔據,要想把這麼長這麼老化的血管洗理乾淨和修復其腐蝕的管壁,很難實現。而人體進入辟穀狀態中,通過血管的血量比吃飯狀態下多出30%的血液充盈血管,衝刷血管壁,滋養著血管壁,這大量的血流把垃圾帶走排出體外,使血管淨化,多次辟穀或終生常行辟穀可達「血管年輕,人就長壽」的養生目的。
第三、全面清理,修復細胞內環境,滋養和活化細胞的功能
細胞是人體最小的單位,細胞壁上的小孔只有7納米直徑,一般大分子物質是進不了細胞內的,故用現有的醫療手段是難以清理到細胞的內環境的,更無法進行修復。用辟穀這種特殊辦法在七天之內可以輕而易舉完成這個任務。這個辦法就是通過將節省下來的30%多的血液補充歸還給細胞,衝洗、清潔和滋養細胞,使細胞逐步活化,使機體年輕化。
親情提醒:辟穀不是簡單的斷食或者挨餓,普通人不懂的方法,容易傷到腸胃或肝膽腎。切記不可擅自練習,必須要有專業的正統道家辟穀指導老師授課答疑輔導。盲目辟穀,後果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