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過午不食,加上適當的運動量,就不需要辟穀(師父指主動辟穀的行為)。在佛門裡邊為什麼很少聽說「辟穀」這個詞呢?因為很多人長期過午不食,再加上靜坐、跑香,他就完全不需要「辟穀」了。
當修到一定程度,胃氣充滿了以後,就不需要食物了(有的是短期不吃,也有的長期不吃。)我們五臟六腑的元氣,都是通過胃產生的。大家都知道,我們從嘴裡吃進的食物,首先是貯存到了胃裡面,通過胃的研磨、胃液的消化,再輸送到小腸,營養在小腸被吸收以後,再輸送到各個器官裡面去,糟粕就被排出了體外。五臟六腑通過吸收營養產生元氣,同時又有排洩的功能。
靜坐的人,或者有些意志比較薄弱——暗示性強——的人,通過別人的誘導(譬如說「氣滿了不思食」這句話對他產生了心理暗示),就由心理影響生理,他就可以不吃飯也不覺得餓。
也有的人是的的確確生理的元氣充滿了以後,他不需要外來的食物來補充營養,體內貯存的能量已經足夠身體受用了。就像有些動物在冬眠以前,有一兩個月吃得非常多,就是為了讓身體蓄積能量。一到了冬天,它就封口了,就不吃了,把體內貯存的能量拿出來供身體消耗。
為什麼一個冬天不吃不喝而能夠維持生命呢?就是因為體內貯存了足夠的能量供身體消耗。正好一個冬天過去了,體內貯存的能量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春回大地、陽氣開始上升的時候,冬眠的動物也開始甦醒了,要吃東西了。
我們「人」,不管你修行不修行,每年也都會有一個月吃食物不香。如果你是修煉的人,出現辟穀往往都是在這一個月裡面。就我個人來講,每年農曆的六月吃飯就不香。在我閉關修煉期間,都是在這一個月當中不吃不喝,每天照樣打坐。還有一些體力強壯,胃功能比較好的人,在辟穀期間照樣幹體力活,但是這樣的人很少。這一個月把體內貯存的能量消耗完了以後,身體就又開始接受外來的食物了。
過去修煉的人,在這個階段往往功力會大大增長。因為食物是屬於陰性的東西,你吃得越多,越容易昏沉、打不起精神。也就是說你不吃食物,或者少吃食物的時候,體內的陽氣相對來講比較足。既然是陽氣,它就往上升,而不是往下沉。
所以過去很多開悟的人,都是在辟穀期間的凌晨開悟的。也就是兩點以後,過了子時。因為這個時間大地的陽氣是從下往上升的,我們體內的能量也是從下往上升的。道家和密宗講的「開頂」,也大都是在這個時辰。其餘的時間也會有,但是很少。因為其餘的時間,體內的能量都是從上往下走。
就像蓮花開放的時候都是在清晨。早晨我們起床以後,發現蓮花都開了!為什麼中午以後,到了傍晚,蓮花苞就都關閉了呢?因為午時一過,能量往下走了,蓮花苞就關閉了。等到子時一過,能量又往上走了,蓮花苞又全都打開了。
辟穀,這個法門不能隨便試,如果不會服氣的話,肚子一餓,胃壁互相摩擦,會搞得胃出血,所以必須要先會服氣。我說這話不是要大家不吃飯,只是覺得大家吃得太多太不得當了。你們試試看,飯後打坐最容易昏沉,腿也容易發麻,本來三十幾分鐘不會麻,現在十幾分鐘就麻了,你們普通打坐,在早上五六點鐘和晚上七八點鐘最好,因為肚子消化得道空不空的。
你說不吃會餓,那是假餓。我有廿八天不吃飯的體驗,告訴你們經驗,餓是餓不死人的,但是要懂得氣功,使胃腸內的氣充滿。胃腸的功用就是不停地動呀動的,把吃進去的東西摩擦消化掉。東西消化完了,胃腸內是空的,它一樣要蠕動,如果氣不充滿,胃摩擦破了就出血。
有位學佛的老居士看我既不吃飯又不睡覺,真好,可以多做好多事,跟著學不吃飯,十四天就進醫院了。我去看他,胃已經割掉三分之一,問他為什麼會胃出血?他嘻嘻笑,說不好意思,『我學你耶!不吃飯』,我說:『你真是跟自己開玩笑,這不是好玩的,那要有方法,你不懂方法,怎麼可以亂搞?』
不過,一般人如果一星期中,一天一夜不吃飯,清理清理腸胃,那是非常好,非常合乎生理衛生。
因此,回教有齋戒月;天主教、基督教真講修持的也有不吃飯的一天;學瑜珈術的人,一個禮拜也禁食一天,很健康。中國佛教的叢林制度是百丈禪師創立的,他也告訴你:『疾病以減食為湯藥』,不管什麼病,先要把腸胃清理一番,比吃什麼藥都好。
中國人早就知道這些道理,所以有一句土話:『晚飯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可惜大多數人卻喜歡在晚上拚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