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注意,注意,本故事純屬虛構。
聽明白了?
那好,開始!
我有個師哥,在我兒子所在的學校當主任,之前我們並沒有交集,因為兒子讀書才真正接觸,當時是找他分班。
分班前我要先拿到各班的師資,看看哪個班配比比較好,例如領導家的孩子普遍選擇哪個班?這麼說吧,800個孩子至少有200個是關係戶,所謂的關係戶就是在分班問題上打過招呼的。
咱爭不過人家,咱就選中等偏上的即可。
要避開什麼樣的班主任?
聘用的。
為什麼?
一方面,他/她要抓教學。一方面,他/她要準備準備考編制,精力不夠用,另外教學經驗也不行。
我把師哥標註為資源型朋友,定期維護著,例如偶爾喊著吃個飯,逢年過節送點小禮物,這些錢也不會白花,等於咱在學校裡安插了一個自己人。
師哥的媳婦在銀行工作,副行長。
我也加了嫂子的微信。
偶爾嫂子發個小廣告之類的,咱第一時間去捧場,例如狗年紀念幣,四五千塊錢,捧個場而已,升不升值無所謂。
萬一咱哪天需要嫂子幫忙呢?
現在,到處都是行長,反正酒桌上一抓一大把,但是嫂子不同,她是真的。
有天,嫂子突然找我。
很急。
她先是在微信上問我在嗎?
我說,在。
她說,說一下手機號,打電話跟你說。
我把號碼給了她。
撥了過來。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鄰市有個女的,曾經是我們這裡的媳婦,現在離婚了,她在該行辦理過機動車抵押貸款,分期36個月,結果只還了1個月就沒再還……
這是故事背景。
於是,銀行就委託專業公司查找、定位這個車子,並進行拖車。
理論上是合規的,銀行經常會遇上「貸款不還」的車主。銀行會在與車主籤訂貸款的合約中明確標註,若車主未按合約定期還款,銀行有權「暫管」機動車。銀行內部沒有針對性的「拖車」部門,一般都是委託「拖車」公司辦理相關手續。
拖車公司派了四個人過去。
不動聲色。
一個陪女人聊天,三個開著車子就跑了。
女人報警了,搶劫!
若是這個案子在本市,或說在本省,女人報警也不會立案的,因為這屬於經濟糾紛,類似的「搶劫」太常見了,你自己心裡很明白是怎麼回事……
但是,這次是跨省。
壞了,立案了。
事情的源頭,也就是最直接的僱傭者就是咱這邊的銀行,而嫂子又是相關負責人,著急了,問我在那邊有沒有熟悉的朋友?讓說個話,一切好協商,例如撤案後可以把車子還回去。
看吧,銀行也怕無賴。
真遇到打滾的、不要命的,銀行也沒辦法,畢竟是做生意,也不想跟你同歸於盡,這就是我當時給我表哥出的主意,你就去找那些放貸的,告訴他們,你已經山窮水盡了,但是還有心償還,若是願意把這個帳結了,就只還本金,要麼就把他手給剁去……
你覺得放貸的是要你的手還是本金?
肯定要本金。
只是,都被折磨怕了,不敢。
嫂子找到我,我明確地答覆,我實在幫不了,你不要把我想像的太牛B,我就是個屌絲,在本地都不好使,跨省更白搭。
師哥又聯繫我,意思是希望我能幫著問問,因為這直接涉及到嫂子的職業生涯,因為這個事已經鬧大了,很難收場,別說把車子還回去,咱甚至還能談點別的條件,例如賠償點精神損失之類的。
既然師哥找我了,我只能硬著頭皮給問問。
我熟悉的各地牛人多是作家,我之前寫過,別看作家沒啥本事,但是官職都不小,普遍是廳級,我就聯繫上了一個,其作品剛獲獎,我找他的理由很簡單,我準備籤他5000冊書,這對於一個作家而言,天大的喜訊,他直接把編輯的聯繫方式給了我,讓我直接跟編輯聯繫,編輯主動聯繫了我,意思是若真的要這麼多,就單獨開機印刷,因為小說剛獲獎,已經脫銷了。
然後,我就提了這個事。
作家,粉絲無數,特別是在當地,辦這麼點事,理論上不叫事,他自己也覺得問題不大,但是他不會直接給我明確的答覆。
而是聯繫了一個小粉絲對接我。
這個小粉絲比我大3歲,也是80後,已經是正科了,在單位裡屬於三把手,正科為什麼只是三把手?因為這些職能部門的一把手是副處。
我問作家:跟他交代好了嗎?
作家說,你跟他聯繫就好,有什麼問題再給我打電話。
我以為作家把案情已經講清楚了,其實啥都沒講,只是說有個朋友遇到了點事,需要諮詢點業務,還特意叮囑了小粉絲,在業務範圍內看看能否幫一下?但是一定要按照規定!
小粉絲給我打電話,我也描述不清楚,我把電話號碼又轉給了嫂子。
師哥和嫂子接著開車過來了,意思是電話裡談這些對人家太不尊重了吧?走,咱直接去!
我不想去,耽誤我打球。
可是,兩口子非讓我去,覺得我不去就斷了線,其實我覺得沒有任何問題,作家對粉絲是碾壓式的,比領導還好使,所以我堅信沒任何問題,我跟作家更沒問題,我對作家而言有獨特的吸引力,我不完全是一個書商,還是一個寫作領域的怪才,他們對我的定義不完全是賣書的,更像一個挑刺者,就是他們寫了稿子喜歡讓我讀讀,我提提我的意見。
去,去吧。
咱這邊帶著酒,帶著煙,還在路上提前預定了大飯店……
結果,人家什麼都不要,也不吃飯。
那更好,省得喝酒,他們倆去匯報案情去了,我在車上等著,一匯報就是兩三個小時,先是把案情跟小粉絲講了,小粉絲又聯繫了法制科的負責人,法制科的負責人認為:從法律角度來看,這起案件絕對不能用「搶劫」來處理,但是拖車的行為和過程肯定是有瑕疵的。至於銀行的合約中「暫管」的約定,從法律的角度上怎麼解釋,有待商榷。從案件的過程來看,拘留拖車當事人是不合適的。
意思是不用擔心,最多是個治安事件。
為什麼要諮詢法制科?這也是辦案流程,不管是治安案件還是刑事案件,都要經過法制大隊審核。
吃了定心丸。
小粉絲非要留大家住下,意思是玩一天再走。
師哥和嫂子的意思是要回去,小粉絲又留我,意思是他們回去上班,你回去幹嘛?在這裡玩兩天吧,喊著X老,一起喝點。
我肯定更要走。
回程的路上,師哥和嫂子特別開心,有了久違的笑,為什麼?
原來這個案子很小。
師哥把我讚美了一番,意思是你在外地也有如此的影響力呀?不得了,真是人不可貌相……
車上有兩瓶沒有送下的夢之藍,送給了我。
我收下了。
自從報案定性搶劫後,那四個「搶」車人就跑路了,當時的大體處理意見是讓嫂子聯繫這四個人,去報案的派出所做個筆錄,這個事就算翻過去了。
為了妥善起見,小粉絲又專程聯繫了該所的一把手。
一把手立即表示,沒問題,不過車主報案後,都是車主單方面的說辭,叫拖車的4個當事人來做個筆錄,補齊手續即可。
此時,小粉絲給作家回信:全部溝通完畢,請X老師放心!
這裡面有個BUG,是事後想想覺得是個BUG,就是小粉絲雖然級別高,但是不分管該所,還有就是小粉絲屬於學術派,又是外地考過來的,沒有太深的根底,他高估了自己……
出了什麼漏子?
嫂子安排四個人去做筆錄,結果直接被拘留了,拘留是需要審批,所長直接跳開了法制科負責人,找了另外一個領導。
懵了吧?!
這時,嫂子覺得我不靠譜,我覺得作家不靠譜,作家覺得小粉絲不靠譜,小粉絲覺得所長不靠譜。
其實,根源是什麼?
車主那邊找了所長。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結果,我就第一時間直接聯繫了小粉絲,問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他就直接告訴我了:我高估自己了,被人擺了一道。
他自己憋屈的要命,只能退而求其次,就是把劇情掐住,就到拘留環節,罰點錢,算了,車子也還回去了。
可是,這個小粉絲很鬱悶,因為他覺得給作家留下了「不靠譜」的印象,原本是百分百有把握的事,竟然……
我的意思是,要不要跟作家解釋一下?
他說,解釋了有什麼意義?
我問,那個所長跟你有仇嗎?
他說,沒仇,最有意思的是他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過?每次見到,都從距離還有10米左右的地方小跑著過來:X局長,有空時來所裡檢查指導工作啊……
事情結束後,唯一的贏家是那個車主。
這回,車子繼續開著,也不用還貸款了,關鍵是沒人敢再去「搶」了,她已經摸到敵人的軟肋了,你的霸王條款未必是合法的。
媳婦賣花,每次都會預留一些,送親戚朋友。
她讓我給兒子的老師們送送。
兒子的老師們都是女的,而且都是美女,我肯定樂意去,聊聊孩子,聊聊教育,多好,展示一下咱的博學之處。
英語老師,普通話,陝西口音,姓白。
我問,白老師是陝北哪的?
她問,你咋知道我是陝北的?
我說,我在那裡待過。
她問,哪?
我說,米脂、綏德都待過。
她說,我就是那裡的。
我問,四十裡的?
她說,你真去過呀,我是三十裡寨的。
我問,白家山?
她說,太神奇了。
我說,我沒騙你吧,從米脂、綏德路上有個汽修城,有家羊肉泡饃特別好吃。
她說,是的,是的。
我咋知道的這麼詳細呢?因為我每次西行,例如去新疆,去寧夏,都會路過這裡,一般都會下了高速來吃碗羊肉泡饃再走,來這裡還有個緣故,就是有句古話: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分別是貂蟬與呂布的故鄉。
她在本地租房住,所以不便邀請我上去。
我說,上車坐會吧。
她說,好。
其實,我很擅長跟外地人交流,特別是行走過中國的人,因為我可以賣弄地理知識,拿過地圖來,我可以誇誇其談,這,這,這,這,我都去過。
我問,白老師,您是哪個學校畢業的?
她說,本科是陝師,研究生是北師。
我問,那咋跑到我們這裡來了?男朋友是這裡的?
她說,我單身,當時來也算一時衝動吧,被校長的一番演講打動了,情懷所致。
我說,情懷都是騙人的。
她說,也不能這麼說,怎麼說呢,若是安心過小日子,在這裡的確很安逸,但是我總覺得少點什麼。
我問,方便問年齡嗎?
她說,我屬狗。
我腦子裡接著蹦出:82年。
因為我是83年的,最熟悉的屬狗的就是82年的, 但是我不敢貿然問,82年的話有點大了,當然她應該不是,我就弱弱地猜了一句,94年的?
她說,是的。
我開車帶她到店裡逛了逛,她摸手機拍照,哇,好大一面書牆,這書您都讀過吧?
我說,也有沒讀過的。
她說,我一直都覺得你們家的教育就是非常前衛的,無論閱讀面、閱讀量還是帶著孩子出國遊學之類的。
我說,都是他媽媽的功勞。
她問,你們家也開花店嗎?
我說,我媳婦弄著玩的。
她問,賺錢嗎?
我說,賠錢的遊戲,但是總有人前僕後繼,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本地出來了三家做團購的,價格一個比一個低,都是賠本賺吆喝,總覺得能把粉絲積累起來,其實沒有可能,大家都只圖便宜,談不上忠誠之類的。
她問,為什麼不賣的貴點呢?
我說,貴點的話,人家為什麼不選擇花店呢?!
她說,也是。
我提議一起午飯,她不,我送她回去,總而言之,感覺她很開心,仿佛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
媳婦問我花送了沒?
我說,送了。
媳婦問,你沒跟老師好好聊聊?
我說,有啥好聊的,放下我就走了。
又過了兩天,白老師聯繫我,問我有空不?找我聊幾句。
見了面。
她說,你給人的感覺很博學,閱歷很豐富。
我問,真的嗎?第一次有人這麼說我。
她說,我的直覺,深不可測。
我說,哪有,哪有。(其實,心想,你真識貨)
她說,我有個事諮詢一下您,您只提出自己的看法就好。
我說,行。
她問,你覺得我去深圳發展如何?
我問,你喜歡大城市嗎?
她說,喜歡。
我問,當初參加工作時為什麼不選擇大城市?
她說,衝動了,我來這裡跟他們去雲南支教的初心差不多。
我問,去深圳,你擔心的是什麼?
她說,房價,生活成本。
我說,其實這個是不需要考慮的,即便結婚也是男人準備房子,何況對於深圳這座城市而言,租房生活是很正常的。
她說,我去深圳能拿到20萬+。
我問,找工作難嗎?
她說,不難,雖然我也是剛參加工作沒多久,但是我的履歷是很漂亮的。
我問,回西安發展不好嗎?
她說,也考慮過,但是我怕我不安心。
我說,覺得自己應該屬於大城市。
她說,差不多吧。
我說,我感覺到你內心有答案。
她說,只是想聽聽過來人的建議。
我問,父母什麼意見?
她說,他們支持我,隨我折騰。
我說,家裡有礦。
她說,那倒沒有,就是普通農村家庭。
我說,我們談生活,其實不該只談工作,應該談環境,談婚姻,我的觀點是這樣的,一個人生在哪裡就是哪裡人,一輩子都是,我覺得去深圳、回西安都未必正確,但是你在我們縣城生活,一定是錯誤的。
她說,我懂了。
我說,因為你是空投來的,就是孤兒模式,大城市雖然也都是孤兒模式,但是它有適應孤兒生存的土壤。
她問,你覺得我去深圳好還是西安好?
我說,我覺得去西安好,畢竟有你的根,深圳也很好,但是一直都是流浪模式,你可能30歲也是居無定所模式,而那時同學家的孩子都很大了。
她說,謝謝你。
我說,若是我女朋友是您現在的情況,我讓她的第一選擇是考博,然後考慮進入高校當一名老師。第二選擇是回省會城市當一名高中老師。不是說不支持她折騰,而是折騰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又有幾個人折騰出花樣了?多數都是把自己折騰得筋疲力盡了。
人有個誤區,總覺得到了大地方才有精彩的人生。
這裡面有兩個潛意識。
第一、小地方沒有精彩的人。
第二、自己應該有個大舞臺。
實際上,到了30來歲你就懂了,你即便是回到縣城,也很難成為一座縣城裡的佼佼者,雖然現在提起縣城你總是如此的不屑。
我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嗎?想當年我剛回來,有個朋友回來探親,他也計劃回來,我們倆路過一個公示牌,上面是納稅50強,朋友跟我講:等我回來,這個排名就變了,你第一,我第二。
我點點頭。
我們回來,不就是君臨天下,王者歸來嗎?!
現在回頭想想,真幼稚!
我不能跟白老師說實話,說實話太打擊人,我只能鼓勵她,告訴她還年輕,會有屬於自己的舞臺,我要是告訴她實話,我就會這麼講:即便你到了西安,十年內也很難立住腳,所謂的立住腳就是不再為生計奔波,包括買房,買車,結婚,生子,你想想這樣的生活在一座省會城市,只能是中等以下。
這就是真相。
因為父母沒有給你傳遞上接力棒,父母那一棒跑的太慢了,你這一棒已經落後了,你進入一座城市,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張學歷。
當然,胸懷,抱負,我是理解的,每個剛從大學出來的人,都是來改變世界的。
使我想起了師妹W,也是碩士,中文系的,山師畢業的,她老家是膠州的,為什麼跑到了我們這裡呢?是因為她老公是我們這裡的,老公畢業後回老家工作,她就跟過來了。
師妹W有抱負不?
絕對的。
不說具體的目標了,反正肯定是鴻鵠之志,什麼咪蒙,什麼李銀河,都不在話下,她們寫的啥呀?等我出道秒殺她們。
我們經常在一起小聚。
她讓我幫她分析。
我認為,兩重因素約束了她,一是沒有行走過世界,甚至沒有行走過山東。二是具體工作約束了她,工作的過程其實也是同化的過程,剛開始會特立獨行,用不了多久,她就會跟本地老師沒啥不同。
你覺得文章是否吸引人真的與寫作能力有關?
錯了,而是你的眼界,你的思考,這些都基於你站的高度,就是你不可能寫出吸引月薪5000元以上的人的文章,因為你自己都沒達到這個收入水平。
後來,她花大價錢去學心理學,營銷學。
諮詢過我。
我都是持反對意見,我覺得那些東西是雙刃劍,不學還好點,學了以後就變得神神叨叨的了,動不動就叫住我:董老師,我做幾項測試,請你配合我……
從沒結婚到結婚,從沒娃到有娃,娃讀幼兒園了。
她依然沒有動。
去年又找到我,意思是她終於找到自己的目標了,六媽羅羅,意思是履歷也像,都是原先的上班族,後來辭職了,而且她現在也是寶馬了。
問我?
我說,挺好。
又過了半年,她又問我:倘若我就這麼安安心心上班,做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大家能接納我不?
我說,能。
她說,那我覺得現在就挺好的。
她一直都在如此的反覆,一會覺得應該飛,一會覺得應該穩,我前面寫過一句話:為什麼非讓我認識你?不認識你我的生活至少是平靜的。
就是她跟我說的。
她覺得我的出現擾亂了眾人的心,大家原本上班好好的,為什麼非要想著去做什麼自媒體?想當什麼網紅?
我什麼都沒變過。
是她動心了又滅了心。
風動?旗動?
而是心動。
其實,這也可能是白老師的軌跡,從心比天高,到慢慢的接受了一個現實,我就是一個普通人,只能做這份普通工作,也不普通呀,家長求著自己,在社會上也很有身份地位。
為了證實這一點,還一定要拉上懂懂墊背,否則沒有安全感。
你看懂懂那麼牛B,不照樣只是個臨時工嘛?有啥了不起?!
諷刺了一番,心裡舒坦多了。
最近,媳婦在團花,搞得風風火火的,人越加越多,同時呢,花店們也紛紛上陣了,都搞起了9塊9,什麼都是9塊9。
於是幾方開始了搶人大戰,一會踢了別人,一會被人踢了,理由就是拉人。
大家談社群營銷,總是談忠誠度。
其實,哪有什麼忠誠度?
我若是1塊錢1束,她們肯定都跑來了……
我之前就寫過,忠誠度是個偽命題,因為整個圈子沒有向心力,只是一群烏合之眾,另外你真的會為了買花而天天蹲在一個群裡嗎?
媳婦賺錢嗎?
一直都在賠錢,因為要拉人,意思是誰把自己的閨蜜拉進群,送花一束,誰加她的微信點讚,逢8送花瓶。
一晚上送出去幾十個花瓶。
這都是學來的經驗吧?
媳婦想在高校裡做教師節活動,就需要聯繫學校裡的領導,媳婦讓我給問問,因為這些領導都喜歡打球,都是球友,天天見。
我怎麼問?
做200束向日葵?9塊9一束,一分錢賺不到不說,人家還覺得是個超級大的人情,我哪怕隨便送幾瓶酒,請吃頓飯,也不止2000元吧?
而且,我不喜歡張口求人。
但是我又要打發媳婦開心,那咋辦?我就要跟領導協商,這樣吧,我贊助你們200束向日葵作為教師節禮物,你們可以發下去。
我轉給媳婦2000元就是了。
我只能這麼做。
這不是一個能賺錢的事,做社群營銷的人總是喜歡談未來,意思是一旦聚集了這麼多粉絲,賣什麼不發財?
我作為旁觀者,我覺得鮮花團購這個遊戲,就是當年的團購網,玩的是一陣風,最簡單的一個道理,虧損的遊戲你能堅持多久?
我媳婦忙得如此的團團轉,我真的很心疼,因為她這麼忙的目標是多賺點錢,當然未必能賺到,即便能賺到,也很難達到100萬/年吧?若是能有這個收入,可能本地人都去做鮮花團購去了。
但是,消耗的是她的生命。
倘若,她是按照高中課程一般,去學習,把時間安排的如此滿,我覺得是蠻支持的,例如健身、讀書、彈琴、旅行、攝影、義工……
讓自己如一朵鮮花一般,緩緩的綻放,那該是多麼的美妙!
我要跟她談談,她會大聲地問我:你有病是吧?我在家你嫌我不賺錢,我去賺錢你嫌我不在家?你到底想讓我怎麼著?你看我不順眼是吧?
媳婦反覆叮囑:我的事,求求你,不要寫,你寫了讓其他人怎麼做生意?!
感恩有你